世博会广东馆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anhui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博会广东馆是广东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项目,广东省贸促会作为广东省参与上海世博会工作的牵头单位和世博会广东馆的主办单位,集专家之智,采众家之长,共形成38套展示设计方案并进行筛选、优化。在几经专家评审和17轮深化完善后,最终确定了“金色骑楼,绿色生活”展示设计方案。该方案紧紧围绕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窗口,广东神话”展示主题,聚焦“绿色生活”这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演绎广东省人民对“绿色生活”的追求和积极主张。
  
  展示理念
  
  “窗口”是要告诉观众,广东是中国的“窗口”,城市是广东的“窗口”,广东又是未来的“窗口”。透过广东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中国的发展变化,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窗口”让世界了解广东、认识广东,从而不断提升广东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窗口”里所体现的精彩城市生活正是广东对未来绿色生活和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追求和主张。对于这个追求和主张,广东省贸促会着眼长远,已经开始思考“世博后”这篇大文章,启动了绿色外经贸行动,要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外经贸体系,促进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广东省外经贸稳定增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因此,“窗口,广东神话”既是广东馆的展示主题,也是其精神理念,“绿色生活”就是对这个精神理念的最好的诠释。
  
  展区布置
  
  广东馆分为三大展区,即:“绿色生活”、“绿色城市”、“绿色神话”展区。
  “绿色生活”展区,以广东骑楼街市为原型,进行等比例复制,通过原汁原味的岭南骑楼街市风情,真实呈现广东独特的城市街区生活、商业文化、人文历史,包括凉茶铺、花果档、家电超市、照相馆等。正对骑楼门口的高清晰大屏幕墙,演绎着雨打芭蕉、百鸟归巢的美景。在“生命之树,小鸟天堂”互动展区,参观者一起鼓掌可以让屏幕上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然后音乐声四起,参天大树变成广东小鸟天堂的真实场景,使每一个进场观众仿佛置身岭南天空下,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广东味,感受到广东省人民对和谐、美好,绿色、环保生活的追求和主张。
  “绿色城市”展区,观众宛若置身于飞驰在南粤大地上的“城际列车”中,全景式体验珠三角经济发展成就和展现珠三角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的万千魅力。进入该展区,列车两边的车窗内影像不断变幻,窗外同步模拟出列车行进中珠三角9市的景点变换。该景致变换集中展现改革开放30年广东城市建设的成就、智慧、特色和魅力,体现珠三角绿色宜居城市群和“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的宜居环境格局、高速快捷的绿色交通,以及高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的品牌和产业集群。“早晨,在广州饮完茶,可以赶到香港上班。”
  “绿色神话”展区是一部特效电影。通过鸟类的视角和特效电影震撼的效果,告诉所有的观众必须关注和重视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表达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保护环境既是保护人类自己!电影结束后,还通过“大家齐挥手种植绿色之树”的互动环节,告诉人们绿色生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亮点和特点
  
  广东馆有五大亮点,概括起来就是“浓缩岭南文化,展示魅力广东,引领未来生活”。即:
  一座金色骑楼,再现岭南建筑的传奇;
  一条骑楼街市,通过全景式、多画面的完美结合,展示岭南特色的生活风情;
  一个人人动手的“小鸟天堂”互动游戏,诠释着生命之树的活力;
  一列城际快线,展示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成就和绿色广东、低碳广东的魅力;
  一部《小鸟·天堂》特效电影,引导人们思考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广东馆突出了三个特色。一是突出岭南特色。广东馆的设计里融入了诸多广东的特色文化元素,如传统的广东街市等。广东馆的建筑语言是用有着浓郁岭南建筑特色的“骑楼”为主要原型,在制作工艺上,吸取广东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将骑楼外观抽象成简繁结合的精致图案。外立面上部,以骑楼建筑的图案为肌理,用金属薄片进行镂空,通过LED灯光的内部透射,光线从表皮金属问的缝隙渗透出来,晶莹剔透,显现出金色“剪纸骑楼”的独特效果。外立面下部,是骑楼特有的走廊。走廊内的墙面上用光栅图像手法处理的广东生活场景剪影,观众可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展馆入口位于正立面转角处,门口设置两只采用仿真技术制作而成的“南国醒狮”。有参观者来到,狮子就点头致意,并用普通话、粤语、英语三种语言致欢迎词,活灵活现。
  二是突出广东制造、广东创造。在广东馆的建设上,突出广东制造、广东创造和广东创新。馆内的主要设备特别是高端展示设备均来自广东企业,比如TCL公司的展示设备、威创视讯公司的高清大屏幕、浩洋公司的LED灯、锐丰公司的音响、永丰源公司的陶瓷等,代表着广东乃至全国,甚至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三是突出以情感人。广东馆以参观者的情感变化作为导引主线,在三个展区的参观、体验中,观众的情感将从第一空间对骑楼街市绿色生活的“感触”,到第二空间对绿色城市、绿色自然环境的“感受”,再到第三空间通过对“两只小鸟”奇曲经历的神话故事的“感动”,最后是走出场馆后的万千“感慨”,参观者将经历一场非同寻常的情感体验,留下难忘的印象,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广东馆实现开门红
  
  世博会广东馆自5月1日正式开馆至今,受到了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和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好评,成为省区市馆中最为热门的展馆之一。接待了多位外国政要,包括塞舌尔共和国总统詹姆斯·米歇尔、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和秘书长洛塞泰斯、芬兰经济事务部部长毛里·佩卡里宁和夫人、日本富山县石井隆一知事等。
  广东馆十分重视馆际交流活动。为促进世博会各展馆之间的友好往来,加强工作交流,扩大广东馆的影响,广东馆与多个参展馆建立了友好互助关系。目前已经与挪威、芬兰、泰国、巴基斯坦、秘鲁、阿联酋、哥伦比亚、印度等国家馆签定了合作协议;与日本馆、韩国馆、中国航空馆、主题馆、船舶馆、通用汽车馆、民营企业联合馆等馆的合作协议也正在洽谈中。
  广东馆展览主题突出,地方风味浓郁,展示手段多元化,参观者给予了广东馆高度评价。国际展览局蓝峰主席的题词是:“广东是一个非常有活力、快速发展的省份,能够在这里看到广东馆,我感到非常高兴。”国际展览局洛塞泰斯秘书长的题词是:“祝贺广东是亚洲一个很有活力、非常受欢迎的地方,经常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芬兰经济事务部部长毛里·佩卡里宁也这样写道:“你们的世博很棒!”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称赞广东馆“传统·现代·时尚”。
其他文献
对中国来说,“公共外交”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但早在公共外交未被明确提出以前,很多人已在公共外交领域有了骄人的成绩。  蒋晓松,全国政协委员,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主要推动者。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是建国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一个创造。  除了博鳌亚洲论坛,蒋晓松还在世界华商大会、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等非政府的高端平台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蒋晓松一直是中国公共外交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今年全国政
期刊
西班牙国家馆这个被中文媒体和许多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大篮子”的上海世博会外国展馆,造型独特,引无数世博园游客驻足观赏。这个“藤篮”究竟蕴含了哪些深层的含义,带着对西班牙馆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的好奇,本刊记者采访了西班牙馆中文媒体负责人阳月。    设计灵感来自中西熟悉的传统手工艺    阳月说:“我们的建筑师贝娜德塔女士从设计之初就意识到藤条编织是中国和西班牙共有的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在今天这个高科
期刊
英语《上海日报》创刊十年来,已经成为上海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每年被境外主流媒体转载新闻数量达13,000到15,000条,在外籍读者中树立了及时准确、版式新颖、英语纯正和图片生动的口碑,成为他们在上海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除覆盖上海所有涉外社区外,《上海日报》已对长三角地区开展世博外宣工作近3年。2010年s月,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后不久,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日报》负责世博会外宣报道的副总编辑吴
期刊
4月底,我跟随新华社世博会报道团来到上海。我深知,在偌大的园区做到“不迷失世博园”,高效地写出有意思、有深度的对外报道新闻是一次挑战。  用一两天熟悉情况之后,我意识到,如果仅仅是停留于走马观花,那就很难在这个国际大展会上挖掘出有趣、精彩的新闻,也许把时间用在排队进几个热门场馆一天就过去了。参加这样一次难得的国际盛会,应该带着一双善于捕捉新闻线索、乐于发现问题的慧眼,在各个展馆内外用心去发掘采访素
期刊
在CCTV-4众多版块或栏目中,《爱世博》在报道方式和视角上独具特色。这档节目从2010年5月4日开始在CCTV-4《中国新闻》栏目播出,其宗旨是:“人人都是主角”。内容是通过与央视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和激动网等网络媒体开展合作,播出从网友征集来的图文故事、留言、博客微博、照片和视频等,以民众视角向世界报道上海世博盛事。  具体而言,《爱世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民众视角”的理
期刊
“世博会自诞生起,就不是通俗意义上的展览。世博会是通过展示人类技术和进步,从而探讨人类发展中遭遇的共同难题。”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朱咏雷在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时,曾反复强调世博会的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和展会使命。  具体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显而易见,这次世博会引导人们,将思考问题的重点放在了“城市”上。  带着同样的问题,我们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对外传播工作进行了深入
期刊
近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启动,委托全球知名广告公司拍摄制作的30秒国家形象短片尚未面世,即已备受世人关注。传该片以50多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当代中国各界精英将以群体亮相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诠释和演绎丰富多元的中国形象。联系去年岁末“中国制造”形象广告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播出,一些敏锐的媒体和学者断言,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争夺国家话语权——“中国国家公关
期刊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突发7.1级大地震,新华社对外部以英文“特急电”率先向海外发出准确消息,随即进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状态,展开不间断滚动报道。24小时内,新华社对外密集播发英文稿40余条,被外电全部转发,成为外媒最主要的信息源。  第一条关于震中和震级的精确消息,率先报道地震遇难者数字,第一个使用“玉树”电头,第一条发自现场的特写,首次接受CNN连线采访……新华社对外英文报
期刊
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河北馆,以独特的设计、丰富的内容、新颖的手法闪亮登场,成为姹紫嫣红的展区中靓丽的一点。    别致的外观    河北馆力求在实施创意、融入理念和寓意、增强视觉冲击力上进行探索,打破了过去展览的陈式,大胆地将整个展区分割为5个大的几何体,采用透明的玻璃幕墙材料和立体几何图形,运用多媒体影像动态展现的手法,将展览的恢宏、大气、新奇、时尚等要素充分地体现出来。河北馆的创
期刊
BBC记者琼尼是格拉斯哥电影电视系的毕业生,是笔者合作教授的得意门生。经教授引荐,我们坐到了一起。落座不久,琼尼说起了他的困惑:“办理中国的签证,为什么很麻烦?”他说,“去了几趟伦敦,还补了好几次材料”。琼尼对在中国短暂的采访经历耿耿于怀。有一次,他在建国门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大厦前拍摄这座现代化的建筑。两个戴红箍箍的人很凶地拿走了他的摄像机,让他删掉拍摄的一段画面……  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面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