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是指在课堂情境下,发生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对话及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幼儿和谐、友好的互动是幼儿个性心理得以发展的重要背景和条件。在此背景下,幼儿不仅受到情感的熏陶,也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新型的课堂必须强调课堂互动,以幼儿发展为基本,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教师和幼儿在沟通和交往中有效互动,体现各自在课堂中的地位,才能开发幼儿的智慧。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互动式教学;形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36-1
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它在培养幼儿开发智慧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幼儿互动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配乐故事”启发幼儿“动”的激情
音乐课上,教师可通过讲故事,增设情景感染幼儿,更能抓住孩子的心。如我在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时,故事情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好奇心,他们很快就进入故事情景当中。随后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让孩子们自己充当“兔子、乌龟、大灰狼”,启发幼儿各自扮演树林里的的各种植物或动物,象花、草、蘑菇、大树、小鸟、小鹿及小山坡等。幼儿们边表演边欣赏,创设了龟兔赛跑的环境背景。然后我要求大家小声跟着背景音乐唱,启发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接着我提问:如果你自己是小乌龟、小兔子,你应该怎样做?你能用你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吗?最后再学习并演唱歌曲。通过以上的精心安排,这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的积极性一直高涨。
二、“配乐游戏”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孩子的天性在于玩,在于动。而幼儿又是课堂的主体,一堂课当中,幼儿的活动才是关键。如何才能让幼儿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呢?
我想到了让幼儿学习舞蹈动作、感受自己的学习乐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幼儿自己去学习舞蹈动作,再表演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孩子们会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在学习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姑且不在意孩子们的学习动作是否优美,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恰当,只要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去探索、去理解就足够了。克拉特斯曾说:“探索是新思想的展露,是一种积极尝试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注意孩子们游戏中的表演动作,我会时常将他们的动作加以修改,配上歌曲,再表演出来让孩子们观看。例如:在教《两只小象》这一首歌曲时,整堂课我与幼儿一起做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参与中学唱歌曲,并表演两只小象从远处的河边走来:
我启发幼儿歌唱中声音渐强的变化:“来到小河边,它们相遇了会怎样表示?”幼儿饶有兴趣地说:“他们互相问好,打招呼。“然后,幼儿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表演。这时幼儿会创造性地表演互相问好、握手等,既生动又形象。幼儿表演时,我配上同步的画外音:“它们可高兴啦……”启发幼儿想象两只小象的神态,并引出:“它们扬着长长的鼻子,看来很兴奋。”并且让幼儿表演两只小象的神情,比一比谁扮演的最像、最好。“傍晚了,两只小象要回家了,这时旋律节奏会有什么变化?”幼儿自然而然地放慢了原来的速度。
就这样,通过把歌曲的内容用情节串联,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了游戏,体会到了歌曲旋律的变化,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因此,教师应经常思考如何能全面地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动脑想一想,演一演,鼓励每一位幼儿根据歌曲学习动作,让他们在自己的表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三、师生互动营造和谐课堂
音乐是“动”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幼儿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让幼儿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幼儿互动当中,一同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如在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时,我深入到幼儿中间,幼儿围在我的身边。有的幼儿拉着我的胳膊询问:“老师,我这样做对不对?”“硬肩的动作我做不好,你再做一遍吧。”“老师、老师再教教我吧!”“老师笑肩是这样做的吧?”……
在学习《快乐的新年》一课中,我采用了让幼儿参与教学的方式,先进行节奏训练:我出示了这一课的部分节奏:xx xx ︱x o︱让幼儿跟着音乐拍打出来,教师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让幼儿听辨是否正确,引导幼儿拍出正确的节奏,然后学习歌曲《快乐的新年》。教师随着音乐舞蹈,用节奏感来读歌词,幼儿通过读、听,学会歌曲的歌词;然后我邀请幼儿一起来跳舞,再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让幼儿分组表演“歌伴舞”;最后分小组进行展示,幼儿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纵观这一节课,教师带领幼儿走进音乐世界,让幼儿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给幼儿一个参与的机会,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乐趣。
为了使“互动”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音乐课堂活动中对“动”的应变调控能力不仅要加强,还要让幼儿成为“动”的主体。总之,教师在運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能发挥幼儿的真正主体作用。老师和幼儿互动,携手并进,才能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慧。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4).
[3]许晖,洪啸.音乐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启示.音乐教育工作站,2005(10).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互动式教学;形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36-1
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它在培养幼儿开发智慧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幼儿互动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配乐故事”启发幼儿“动”的激情
音乐课上,教师可通过讲故事,增设情景感染幼儿,更能抓住孩子的心。如我在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时,故事情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好奇心,他们很快就进入故事情景当中。随后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让孩子们自己充当“兔子、乌龟、大灰狼”,启发幼儿各自扮演树林里的的各种植物或动物,象花、草、蘑菇、大树、小鸟、小鹿及小山坡等。幼儿们边表演边欣赏,创设了龟兔赛跑的环境背景。然后我要求大家小声跟着背景音乐唱,启发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接着我提问:如果你自己是小乌龟、小兔子,你应该怎样做?你能用你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吗?最后再学习并演唱歌曲。通过以上的精心安排,这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的积极性一直高涨。
二、“配乐游戏”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孩子的天性在于玩,在于动。而幼儿又是课堂的主体,一堂课当中,幼儿的活动才是关键。如何才能让幼儿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呢?
我想到了让幼儿学习舞蹈动作、感受自己的学习乐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幼儿自己去学习舞蹈动作,再表演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孩子们会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在学习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姑且不在意孩子们的学习动作是否优美,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恰当,只要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去探索、去理解就足够了。克拉特斯曾说:“探索是新思想的展露,是一种积极尝试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注意孩子们游戏中的表演动作,我会时常将他们的动作加以修改,配上歌曲,再表演出来让孩子们观看。例如:在教《两只小象》这一首歌曲时,整堂课我与幼儿一起做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参与中学唱歌曲,并表演两只小象从远处的河边走来:
我启发幼儿歌唱中声音渐强的变化:“来到小河边,它们相遇了会怎样表示?”幼儿饶有兴趣地说:“他们互相问好,打招呼。“然后,幼儿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表演。这时幼儿会创造性地表演互相问好、握手等,既生动又形象。幼儿表演时,我配上同步的画外音:“它们可高兴啦……”启发幼儿想象两只小象的神态,并引出:“它们扬着长长的鼻子,看来很兴奋。”并且让幼儿表演两只小象的神情,比一比谁扮演的最像、最好。“傍晚了,两只小象要回家了,这时旋律节奏会有什么变化?”幼儿自然而然地放慢了原来的速度。
就这样,通过把歌曲的内容用情节串联,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了游戏,体会到了歌曲旋律的变化,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因此,教师应经常思考如何能全面地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动脑想一想,演一演,鼓励每一位幼儿根据歌曲学习动作,让他们在自己的表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三、师生互动营造和谐课堂
音乐是“动”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幼儿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让幼儿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幼儿互动当中,一同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如在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时,我深入到幼儿中间,幼儿围在我的身边。有的幼儿拉着我的胳膊询问:“老师,我这样做对不对?”“硬肩的动作我做不好,你再做一遍吧。”“老师、老师再教教我吧!”“老师笑肩是这样做的吧?”……
在学习《快乐的新年》一课中,我采用了让幼儿参与教学的方式,先进行节奏训练:我出示了这一课的部分节奏:xx xx ︱x o︱让幼儿跟着音乐拍打出来,教师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让幼儿听辨是否正确,引导幼儿拍出正确的节奏,然后学习歌曲《快乐的新年》。教师随着音乐舞蹈,用节奏感来读歌词,幼儿通过读、听,学会歌曲的歌词;然后我邀请幼儿一起来跳舞,再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让幼儿分组表演“歌伴舞”;最后分小组进行展示,幼儿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纵观这一节课,教师带领幼儿走进音乐世界,让幼儿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给幼儿一个参与的机会,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乐趣。
为了使“互动”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音乐课堂活动中对“动”的应变调控能力不仅要加强,还要让幼儿成为“动”的主体。总之,教师在運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能发挥幼儿的真正主体作用。老师和幼儿互动,携手并进,才能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慧。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4).
[3]许晖,洪啸.音乐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启示.音乐教育工作站,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