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注入隆鼻的效果”后有感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隆鼻术的历史由来已久,以自体组织(肋软骨或骨组织)的移植充垫支撑法开始。在我国,早于1939年胡懋廉首先报道1例,因以手指挖鼻孔的不良习惯导致鼻中隔细菌感染发生脓肿的恶果,经切开引流后,两周痊愈,由于三角软骨(鼻侧软骨)完全破坏而后遗鼻梁及鼻尖下陷畸形。5个月后,行隆鼻修复术,在乙醚吸入全身麻醉下,先切取肋软骨一窄条,制成以肋软骨膜相连的一长一短的L形肋软骨移植物,经鼻小柱切口剥离鼻背及鼻小柱。随后见鼻梁凹陷矫正不足,系因连接长短软骨的软骨膜的过度紧张所致,

其他文献
各种原因所致的面神经颞支断裂或缺损,会直接造成其所支配的肌肉功能丧失,引起患侧眉运动障碍、上睑下垂、额纹消失等面瘫症状[1].2004年4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应用神经移植技术修复外伤性面神经颞支断裂或缺损7例,并经过半年至2年的随访观察,临床效果满意。
期刊
颈部衰老常常表现为火鸡颈样松垂、颈部臃肿、双下颏畸形,正常的颌颈角曲线消失.自2009年以来,我们采用颈部脂肪抽吸联合颈阔肌紧缩术重塑颌颈角曲线,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
期刊
随着社会进步,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美容手术在术后护理上要求以人为本,以受术者为中心.为了消除局部麻醉手术受术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波动等不良反应,抑制过度应激、代谢及心血管反应,使受术者处于浅睡眠状态,达到围手术期无痛医疗的目的,全身麻醉及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在临床美容手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全身麻醉下对于美容手术受术者除了术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外,术后对受术者的
期刊
目的 通过比较前牙反(牙合)和正常(牙合)在息止(牙合)位时舌的自然姿势特征,探讨前牙反(牙合)患者的舌位置是否有特征性变化.方法 征集正常(牙合)志愿者20名(男8名,女12名,正常(牙合)组),平均年龄23.8岁;反黯患者20名(男11名,女9名,前牙反(牙合)组),平均年龄24.6岁.问诊调查舌的习惯姿势位,并用硫酸钡标记舌背中线和腭黏膜中线.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息止(牙合)位侧位片,用t检验比
皮脂溢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其他脂溢性皮肤病,如脂溢性皮炎、痤疮、脂溢性脱发及酒渣鼻等发病的共同基础.主要发生在颜面、头皮、胸等部位,影响美观.其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饮食、年龄等.日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非损伤性光子嫩肤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自2006年2月以来应用强脉冲光子嫩肤仪(intense pulse light,IPL)治疗面部皮脂溢出症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
期刊
在美容外科的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额部和眉间皱纹特别明显而面部其余部分老化并不严重者.此种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冠状切口额部除皱术,切口长、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恢复慢,并且术后头皮麻木等并发症较为常见,有小题大作之嫌,难以被医师和美容就医者所接受.因此,我们对传统的额部除皱术式进行改良,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额部正中发际短切口除皱术,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无需住院,康复快,美容就医
期刊
目的 探讨射频技术对面部增殖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应用射频技术治疗面部增殖性皮肤病572例的情况的回顾,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572例中痊愈527例,显效28例,痊愈率92.13%,总有效率97.03%,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 射频技术切割精确,术中出血少,术后色素沉着不明显,适用于对精密程度要求较高的面部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探索波长650、810 nm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7例面部痤疮患者,分为激光治疗组(A组)和药物治疗组(B组).A组:用波长650、810 nm半导体激光连续输出功率400~450 mW,非接触性照射(距离为2~3 cm),10 min/次,1次/d,共2周;然后,隔日1次,共2周,16次;B组:口服罗红霉素胶囊0.15g,2次/d,共4周,配合口服维生素
医学美学的理念,不仅体现在美容医学的临床实践中,也体现在其他临床医学各专科之中.各专科医师在治疗各自相关疾病,使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都在力求对人体外观形态的损伤最小,尽量地维护人体正常肌肤的完整,都在自觉和不自觉地应用医学美学的理念于外科的技术操作之中[1].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患病率为10%,传统手术方法是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特别是术
期刊
目的 探讨肉毒毒素与透明质酸联合应用对皮肤真皮层成纤维细胞增长和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新西兰兔建立动物模型,设立透明质酸(HA实验组)、A型肉毒毒素(BTX-A实验组)及二者联合(联合实验组),注射3个实验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于第1、2、4周,通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对真皮层成纤维细胞影响的差异,用Ⅰ、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评估各实验组对真皮层胶原含量影响的差异.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