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行于声”。人有了感情之后,才会去歌唱。而当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情感之时,便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愿望。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一种载体,更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体验。这种体验又逐步潜移默化成人的心理品质。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加强歌唱教育,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音乐教学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怯场
学生在单独演唱表演中,怯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大多数原因是由于个人的性格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相对来说,外向型的学生要好一些,比较善于并主动和人交流,性格活泼、开朗,能主动调整自己的歌唱心理,在演唱时一般不会有怯场心理。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同外界的接触中,缺乏自信,比较孤僻和害羞,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他们对于受到贬低或遭受失败的反应比别人更为敏感,所以往往会比较容易产生怯场心理,以致影响唱歌。
2.缺乏自信心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影响演唱水平甚至导致演唱失败,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就是不相信自己,心理负担太重。歌唱者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害怕出问题,而对自己没有把握,不能肯定,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唱歌的自信,所以每次的演唱都会觉得胆战心惊,焦虑不安,不敢唱歌。
3.把成败看得太重
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演出时杂念过多,心思过重,弄得自己心理紧张,不能完全投入演唱中,以致影响演唱的效果。所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发挥技能技巧的前提和动力。心态的失衡也将导致心理恐惧,有很多人在演唱前就出现心理恐惧,因他们过于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别人挑自己的毛病,担心名次受到影响,因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其结果往往是越怕出问题心里就越恐惧,越慌就越出问题,这种心理负担的产生是由于心态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结果。此外,在技术、心理都不到位时就唱力所不及的歌曲,也会给自己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二、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歌唱前的充分准备及加强舞台实践
一是培养学生勤练习的习惯。在台下多加练习,也就是说要做好演出前的充分准备。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熟习乐谱,注意音准节奏。熟记歌词,歌词要背得纯熟,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词。要多合伴奏,在每次合伴奏时,都要引导学生像亲临舞台一样,认真地对待。二是鼓励学生演唱力所能及的曲目。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可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使之演唱时,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果更改调后还是力不从心,就要当机立断,改换演唱曲目。三是多加强舞台实践经验。每个学生在初次上台都会有紧张心理,但是,随着登台次数的增加,便渐渐熟悉和适应了在台上的感觉,就不会再恐惧和害怕舞台。
2.建立必胜的信心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在平时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某某没唱好就是因为紧张”,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人在演唱时没有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信心和技巧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里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反之,演唱水平就越差。实践证明,引导学生树立“我一定能演唱成功,我一定能胜利”的信心,就会大大削弱紧张情绪,就会沉着冷静地演唱。
3.在平时的声乐练习中调节心理状态
要注重培养学生保持积极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不要急于求成。学习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不管是课堂发声练习还是演出演唱都要投入感情。这样既可避免只想技术方法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又可增强乐感和表现力,使练习发声时所训练的技术方法能更好地运用到表达歌曲的内容中来。
综上所述,心理因素对学习与演唱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只有心理健全的歌唱者,才可能形成技巧要领与内在生理机能运动的协调,才能实现作品内涵与表现情感之间的完美结合。在中学音乐课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歌唱、表演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徐行效.声乐心理学.3版.四川:四川社会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昌金川公司第五中学)
一、音乐教学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怯场
学生在单独演唱表演中,怯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大多数原因是由于个人的性格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相对来说,外向型的学生要好一些,比较善于并主动和人交流,性格活泼、开朗,能主动调整自己的歌唱心理,在演唱时一般不会有怯场心理。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同外界的接触中,缺乏自信,比较孤僻和害羞,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他们对于受到贬低或遭受失败的反应比别人更为敏感,所以往往会比较容易产生怯场心理,以致影响唱歌。
2.缺乏自信心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影响演唱水平甚至导致演唱失败,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就是不相信自己,心理负担太重。歌唱者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害怕出问题,而对自己没有把握,不能肯定,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唱歌的自信,所以每次的演唱都会觉得胆战心惊,焦虑不安,不敢唱歌。
3.把成败看得太重
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演出时杂念过多,心思过重,弄得自己心理紧张,不能完全投入演唱中,以致影响演唱的效果。所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发挥技能技巧的前提和动力。心态的失衡也将导致心理恐惧,有很多人在演唱前就出现心理恐惧,因他们过于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别人挑自己的毛病,担心名次受到影响,因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其结果往往是越怕出问题心里就越恐惧,越慌就越出问题,这种心理负担的产生是由于心态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结果。此外,在技术、心理都不到位时就唱力所不及的歌曲,也会给自己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二、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歌唱前的充分准备及加强舞台实践
一是培养学生勤练习的习惯。在台下多加练习,也就是说要做好演出前的充分准备。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熟习乐谱,注意音准节奏。熟记歌词,歌词要背得纯熟,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词。要多合伴奏,在每次合伴奏时,都要引导学生像亲临舞台一样,认真地对待。二是鼓励学生演唱力所能及的曲目。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可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使之演唱时,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果更改调后还是力不从心,就要当机立断,改换演唱曲目。三是多加强舞台实践经验。每个学生在初次上台都会有紧张心理,但是,随着登台次数的增加,便渐渐熟悉和适应了在台上的感觉,就不会再恐惧和害怕舞台。
2.建立必胜的信心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在平时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某某没唱好就是因为紧张”,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人在演唱时没有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信心和技巧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里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反之,演唱水平就越差。实践证明,引导学生树立“我一定能演唱成功,我一定能胜利”的信心,就会大大削弱紧张情绪,就会沉着冷静地演唱。
3.在平时的声乐练习中调节心理状态
要注重培养学生保持积极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不要急于求成。学习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不管是课堂发声练习还是演出演唱都要投入感情。这样既可避免只想技术方法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又可增强乐感和表现力,使练习发声时所训练的技术方法能更好地运用到表达歌曲的内容中来。
综上所述,心理因素对学习与演唱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只有心理健全的歌唱者,才可能形成技巧要领与内在生理机能运动的协调,才能实现作品内涵与表现情感之间的完美结合。在中学音乐课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歌唱、表演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徐行效.声乐心理学.3版.四川:四川社会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昌金川公司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