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结构演进逻辑:层级到网络的范式转变

来源 :商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6415383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层级范式在跨国公司的发展初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全球竞争的压力加剧、控制协调的考虑,以及技术的进步,已经存在许多发展劣势,需要逐渐向网络范式转变。跨国公司网络结构主要由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构成,由于其网络结构更具开放性,形成了关键网络、空间网络和技术网络的不同边界。
  关键词:跨国公司;层级范式;网络范式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07)04-0018-03
  
  一、引言
  
  跨国公司是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必然产物,通过兼并、收购与直接投资不断扩展其产品和地理领域,使其公司价值链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在考虑全球竞争压力和各种市场力量的情况下,跨国公司采用各种手段以应对一系列不确定性,如跨专业的一体化专家团队和公司间技术伙伴关系不断建立;利用最具优势的地区资源对价值链进行拆解;与当地合作伙伴进行市场的重新布局,以增加市场占有率等。这些变化的结果是弱化了跨国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的边界。价值链的分散化使公司结构朝向网络范式靠近,并且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虚拟”组织的发展。这促使跨国公司从依赖于层级范式的控制转向“超等级”的网络范式(edlund, 1986)。跨国公司网络范式的形成则是跨国公司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减少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一种组织创新。
  目前,跨国公司的研究视角,已经从关注跨国公司的产生转移到跨国公司的发展,从层级范式演进到网络范式。“非正式组织”、“公司文化”、“项目组”、“矩阵式组织”、“网络结构”以及非正式控制与协调等说法已经在文献中大量出现。跨国公司采用新的组织结构及管理形式,如“超等级”(edlund,1986)、“超文本”(Nonaka & Takeuchi,1995)以及“跨国解决方案”(artlett & Ghoshal,1990)等模式,适用于现代世界范围的物质条件,能更好地满足了管理全球价值链和促进创新的经济要求。
  
  二、跨国公司结构中层级范式的局限
  
  许多组织理论都认为,层级范式(层级制)作为一条设计原则,是实现控制与协调的最佳途径。层级制不是一个市场,而是一条“本质的”组织原则。不完全契约理论与演化理论一致认为,组织惯例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结构框架,但因此会削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组织变革是为了克服限制成长的外部因素,但它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层级制的组织原则依然不变(Chandller, 1962; Williamsoon, 1975)。Williamson认为跨国公司无论将来出现何种组织形式,在型组织之后,基本上都是层级机构;而有的学者使用“非层级制”形容那些不同于层级制的企业。虽然Williamson的预言有些武断,但是必须认识到任何现代组织都无法完全脱离层级制。
  Williamson在早期著作中强调了层级制的“控制损耗”(Control losses)。Galbraith(1973)指出,引入一系列控制与协调的补充机制比单一任务和层级结构更能解决复杂问题。综合性绝大多数企业的运作经验表明,这种结构的组织面临着许多管理上的困难。
  层级结构所带来的问题在跨国公司中更为突出,首先,跨国公司在更为动态的环境中生存,更需要专业化和多方面协作。跨国公司必须争取同时实现产品、地域、职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对它们来说,层级分明就比较缺乏柔性,在层级结构中似乎无法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其次,跨国公司面临着知识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与机遇。负责规划或执行的部门遍布世界各地,这种分散化对建立层级分明的结构来说是一个重大障碍,这被称为跨国公司的“殊异化”(edlund 1986)。许多管理界学者的实证研究都表明了现代跨国公司的这种倾向(artlett and Ghoshal 1989,1990; White and Poynter 1990; Doz and Prahalad 1987)。最后,国际化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性。保持一种组织结构固定不变是很困难的。跨国公司必须根据形势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产品、技术和区域重点。由于这些原因,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非常复杂。许多跨国公司并不提供组织结构图,因为这些结构不会长久保持,更重要的是,它们无法说明接下来会怎样。人们开始寻找能够替代层级原则的组织形式(依然是内部的,非市场的)公司各级员工的角色正发生着变化。高层管理者从监督者、资源配置者,转化成了企业精神与团队关系的创建者和支持者(Ouchi,1980)、运作层高度自治的系统建筑师、组织学习的担保者、新事物的保护者或创始者、公司基本方向的掌舵者。大多数跨国公司已用产品事业部制取代了原有的区域事业部制,而当前更为流行的是,根据客户维度或者内部竞争力来构架组织。因此,有些子公司可能比母公司规模更大,更具竞争力,甚至也可能占据中心位置而成为跨国公司网络结构中的核心企业。
  
  三、跨国公司结构:层级到网络的范式转变
  
  日本企业在20世纪70-80年代的迅速发展,使得学者们(如Twaalfhoven & attori,1982;Von ippel,1985)意识到企业活动的社会嵌入性以及企业组织的网络化特性,网络不仅仅是对企业间关系的一种比喻,而是为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iles &Snow,1984)。随着网络组织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arillo(1988)首先将网络理论应用于企业竞争战略,指出战略网络是企业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的关键渠道,是企业为了获得和保持相对网络之外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的强有力的竞争武器。artlett & Ghoshal(1990)将网络组织的观念应用到跨国公司,指出跨国公司是一组嵌入在不同国别环境下外部网络中的异质性企业所组成的全球内部网络组织。Nohria & Eccless(1992)认为网络化跨国公司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该组织形式与韦伯式机械组织显著不同,既不基于层级权威也不基于市场交易。Nohria & Ghoshal(1994)将跨国公司重新定义为“差异化网络”。uckley & Casson(1998)进一步指出为了适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跨国公司除了通过缩减管理层扁平化和网络化等方式实现了内部的弹性化(flexibility),还通过市场化、并购剥离或合资企业的方式实现其边界的动态化和弹性化。
  按照交易成本学说,层级和市场是中介交易的替代方式,但是纯粹的市场或者层级组织都很少见。ennart(1982)认为大多数交易方式位于“膨胀的中部”(the swollen middle),同时兼有二者的元素。那些居于“膨胀的中部”的组织形式其实就是内、外部网络组织形式。跨国公司正逐渐演变成“全球网络公司”,其全球性经营扩张正日益表现为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这两个相互交错的延伸与拓展:即通过海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国或地区建构的公司内部网络和通过全球性的战略联盟等形式而与其它公司建立的外部网络。
  跨国公司的内部网络是由总部及相对独立或自治的组织单元(如子公司或分单元)通过现代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相联结所构成,其权力主要分布于组织单元的管理机构。这些子公司或者分单位基于“准市场”机制而互动。每个子公司或分单元与相关单元紧密合作的同时,对大部分自身单元的资源配置及决策有充分的权力,例如内部市场、内部转移定价等。内部网络结构具有以下特征:权力主要分布于组织单元的分权结构;内部网络结构中依然存在等级权力结构;网络结构中各组织单元之间有着紧密合作;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是内部网络结构的技术平台。而跨国公司的外部网络则是超越于核心公司法律边界之外,是核心公司同一系列法律上独立的伙伴公司之间的关系网络,公司之间通过市场体系互动。公司之间互惠互利、互相信任、共享信息和知识、相互投资与关系性资产,主要形式包括战略联盟、合资、外包关系、连锁加盟方式等。
  跨国公司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存在一个重要的区别。内部网络强调的是产品、知识和交流的流动,而外部网络强调的是与特定外部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内外部两种网络都是对传统的层级结构组织的偏离,体现出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虚拟化特征和共同管理边界的缩小,这样既享受到市场机制的好处,又规避了市场交易的成本,有利于缓解内部化本身导致组织成本上升的压力。所以可以说网络结构是介于“市场和层级之间”稳定而发展的中间治理结构。
  跨国公司主要通过股权的方式形成紧密的内部网络;同时又通过协议等方式与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供应商、顾客形成了全球性的松散外部网络。这里应注意的是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划分的标准,并且随着跨国公司边界的弹性化以及合作协议、合同安排等形式被跨国公司更多地采用,跨国公司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边界将会变得更加模糊,跨国公司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很难清楚界定某一跨国公司的边界;(2)跨国公司的网络边界会随着国际化进程而扩大或改变其网络边界,即跨国公司的网络结构具有开放动态性。
  
  四、跨国公司结构中的网络边界
  
  跨国公司的网络结构具有开放动态性,它与其他网络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关系保持联系。其网络的边界可以按照交换关系之间依赖性的客观标准或主观判断并同时参考分析目标和分析的理论基础来划分。这些使得区分界线成为一项重要且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虽然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很难清楚界定某一个跨国公司的网络边界,但是仍有必要对跨国公司的网络边界做一个大概的界定。基于跨国公司的核心企业、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及区位等特点,将跨国公司的网络边界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关键网。跨国企业的关键网(Focal network)由与跨国公司母公司或核心企业有直接交换关系的企业及通过协调母公司或核心企业资源发生间接、互补关系的企业共同组成。关键网是“组织集”概念的延伸,因为它包括了重要的非正式关系。另外,关键网的概念不同于内部网络,存在三种情况:(1)关键网的范围等同于内部网络;(2)关键网的范围小于内部网络;(3)关键网与内部网络有重叠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即关键网也可能包含一些外部网络的参与者或者内部网络中的一部分子公司不在关键网之中。
  第二,空间网络。跨国公司的网络可能受到地理和空间边界的限制,比如国家、国家中的地区以及几个国家组成的地区。空间边界是研究国际市场和国际商务的基础。国际化的过程意味着跨国公司的网络在空间上的扩展,甚至与当地的网络有不断地重叠。一家高度全球化公司的关键网也处于其他空间的网络之中。
  第三,技术网络。跨国公司的网络也可能被生产体系当中的技术依赖性所限制,这是从网络角度对不同“产业”的确认。关注互补性的界定标准与关注替代性的标准相比将导致不同的边界。但是技术上所界定的不同网络之间的相互重叠,在技术革新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一项创新的国际扩散,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技术网络和其他几个空间网络的交叠的过程。
  在关键网、空间网络和技术网络之间的重叠和交叠也应该予以考虑,即三种类型的网络边界可能有重叠之处也有不重叠之处。当界定跨国公司的网络边界时,只需按一种边界类型做界定,否则混用划分标准将导致跨国公司边界不清晰。
  
  五、结论与展望
  
  跨国公司是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必然产物,在发展初期大都采用层级范式,即从需要和效率出发建立一套所有组织成员都认可的规则;设置职务序列,分工明确,分权合理;在等级制基础上确立各级办事机关;对任职者的升迁、待遇及发展机会均有明确和合理的保障;重视专家权威;并假定组织的需要与成员的需要一致。但随着全球竞争的压力加剧以及控制与协调的考虑,层级范式显示出了局限性,正逐步被网络范式所取代。层级或网络的选择取决于跨国公司分析的目的和权力集中的程度,网络结构也会同时展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与变动性。跨国公司通过股权等的方式形成紧密的内部网络;又通过协议等方式与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供应商、顾客等形成了全球性的松散外部网络。因此,跨国公司的网络结构更具开放性,形成了关键网络、空间网络和技术网络的不同边界。
  目前,对于跨国公司网络范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用结构和位置的网络方法分析网络中的参与者的位置以及识别网络中的小群体;(2)用规模、密度、等级程度等测度的角度来描述整体的网络结构;(3)研究网络结构的重叠和交叠的动态特征,而对网络之间重叠的关注会导致有界网络的开放,不同网络的交叠也使得网络结构产生变化。此外,“经济社会学”和“跨组织研究”的社会网络文献,仅仅与正式的网络分析有部分关系,所以对于跨国公司网络结构研究需要更系统化的规范论述。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本文以1985~2005年数据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与计量经济分析,对服务贸易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服务贸易出
文章探讨了传统图书馆在向复合图书馆的转型过程中,使得图书馆在文献的载体构成,采访指导思想,采访方式和手段以及资源建设等诸方面都将发生明显而深刻的变化,因而对图书馆文
形位公差的标注,是形位公差要求在图样上的最终表现形式。本文阐述了准确地表达形位公差要求、提高零件形位精度、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一些要点。
介绍了公司在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与技术改造方面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基本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同时阐述了推进设备改造,对改善企业生产要素、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深远意义。
介绍采用新技术、新产品设计飞机地面模拟试验数据测试系统的经验。该系统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测量点多、易于更新,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计算机测试系统。
论述了在9号煤上部3号煤采空区常规排泄方式及其优缺点,介绍了王台铺矿从地面打钻,穿过3号煤采空区至9号煤,在泄水孔下方预先施工一封闭硐室,在硐室外安设水泵,在水泵和挡水墙间加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不断完善,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住阵脚,取得更多的工程项目,就必
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促进新兴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与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欧陆经济整合将会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本论
"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问题的妥善处理。对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学术界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反对土地农民所有制的论点认为:土地私有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