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四大误区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i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研究表明,吃饭除了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智力和情绪发育。如果家长不了解,坚持按自己的想法来,则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走错路,最终让孩子的吃饭成为真正的问题。
  吃饭慢=习惯不好?
  女儿吃饭总是嚼半天才吞下去,每餐饭要吃半个多小时。冬天的时候,不知道多让人着急,常常是还没吃完,饭菜就冷冰冰了。用了很多的方法,也没有改掉她这个习惯。女儿说想吃快但吃不快,问我是不是她的嗓子眼细的原因。
  是孩子真的吃饭慢,还是家长太焦虑呢?
  30分钟是科学的要对此作出判断,首先要了解科学的吃饭时间。据日本岐阜大学的咀嚼学会专家介绍,一口食物在嘴里至少要经过20次咀嚼,才能保证唾液充足,起到分解食物的作用。如果咀嚼的次数能够达到30次更好。如此说来,30分钟的吃饭时间实在不为过。孩子的精细动作还没有完全发育,动作比成人慢,吃饭时间多些更是正常的。
  咀嚼越多越聪明事实上,进食过快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慢慢吃饭,细嚼慢咽,孩子才能细细品尝食物的味道,激发和培养饮食乐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咀嚼次数越多,头脑会越聪明。因为咀嚼有利于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往脑部,脑细胞间信息往来频繁,脑的荷尔蒙分泌增多,思维能力和记忆力随之提高。
  咀嚼还能促使人分泌唾液,而大脑中负责分泌唾液的区域与记忆和学习有密切关系。据美国医学专家的研讨统计,咀嚼少的儿童智商广泛低于咀嚼多的儿童。
  很多时候,天才就这样被懵懵懂懂的习惯“扼杀”了。
  吃得饱=长得好?
  “吃饱了才能长高个。”小贝妈总是这么对小贝说。小贝个子不高,妈妈很担心,所以每次吃饭,她都是十八般武艺齐上,能让小贝多吃一口是一口。
  许多妈妈都认为,孩子只有多吃才能长得好,每顿都让孩子吃得饱饱的。殊不知,这么做会适得其反。
  吃太饱变矮子研究发现,饥饿的状态会促进脑垂体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促进孩子骨骼生长。孩子吃得太饱,不容易饥饿,就等于阻止生长激素分泌的机会,从而导致长不高。而且,吃得太饱容易营养过剩,让孩子性发育期提前,造成性早熟。虽然他在一定年龄阶段可能比同龄人要高,但因骨骼发育过早,导致骨骺在生长发育期内提早闭合,最终成为矮个子。
  吃多了脑子笨更令人担忧的是,吃得过饱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因为营养过剩,使脂肪在脑组织堆积过多,大脑皮层的沟回变浅,脑的皱褶减少,导致智力水平降低。另外,饱餐之后胃肠里血液供给增多,脑部需要的养料和氧气供给相对减少,也有可能影响大脑的发育。
  若要小儿安,需得三分饥和寒。所以,每餐八分饱就够了。
  一餐不吃=挑食?
  我的孩子好挑食,好多都不吃,水果咬两口就吐,鱼闻一下就推开,猪肝、蔬菜也都不喜欢。这样下去,我真的很担心,她会不会有营养问题啊?
  挑食是指只吃自己吃惯、爱吃的食物,对陌生食物不愿接受。宝宝不愿意尝试新食物,有时是源于自我保护。对待新食物,有些孩子会因为陌生而产生好奇,感兴趣;但对于生性敏感、小心翼翼的孩子,陌生会让他产生“恐惧”,进而排斥。
  有一个适应期孩子在接受新食物前,有很长的一个适应期,但是有75%的妈妈在孩子“拒绝”5次后,就误以为他以后再也不会喜欢这种食物,忽略了孩子对食物的熟悉过程。
  有自己的方法孩子在尝试熟悉某种新食物时,常常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们会“一闻、二玩、三吃”。但很多妈妈不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在孩子“玩”食物时就阻止了,这等于叫停了他熟悉新食物的过程。
  帮助孩子接受新食物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因为孩子一餐不吃就判定永远不吃,应千方百计、变换花样让孩子尝试。
  厌食=身体的原因?
  孩子不好好吃饭,锌也补了,消食的药也吃了,可依然如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孩子厌食,许多家长会从身体和行为习惯方面寻找原因。其实,有时候还要尝试从孩子的心理方面去考虑。
  我很害怕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父母的焦虑最容易在餐桌上体现出来。如果大人皱着眉头吃饭,或是在吃饭过程中就吵起嘴来,完全没有享受吃饭的快乐,敏感的孩子就会感到不安,表现出“没胃口”、“不想吃”等行为。
  我需要关注孩子也可能是在玩“心理游戏”,因为他会发现,平时家长都忙自己的事,不关注自己,可到了吃饭的时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到自己身上,而且越不吃饭,大家就越关注,尽管这种关注是以批评的方式出现。于是,他每次都说“我不想吃”、“我不要”,引起家长的紧张和关注,以此满足“需要被关注”的情感诉求。
其他文献
“妈,我要喝水!”  “妈,我的袜子呢?”  “妈,陪我玩一会!”  听着儿子这一声声吆喝,我的心也跟着一次次失落。这失落不是因为呼唤里的各种要求,而是郁闷于他对我的称谓:我不一直都是“妈妈”吗?怎么就成了“妈”呢!  第一次听到他喊“妈”的时候,我记得自己怔了一下,问他:“这是跟谁学的呀?”儿子说是在漫画书里看到的。我以为他只是觉得新鲜好玩,模仿一下而已。可没想到,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妈”。  
期刊
今天送儿子去幼儿园,碰到儿子同学的妈妈,她问我说:“听说加加爸爸是英语老师,加加的英语肯定很厉害吧!”我很不好意思地说:“加加没学过英语,爸爸也没教过。”同学妈妈瞪大了眼睛,觉得不可思议:“不会吧!你们这么好的条件都不教,也太浪费了!”  对此反应,我虽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不知如何作答。其实,不光加加爸爸是英语老师,加加妈妈我也是英语老师。可我们确实没怎么教过他。  曾经我也动过教加加学英语的念头
期刊
材料:彩色羽毛,珠片,金葱胶,胶水,纸碟,毛根,双面胶,透明胶,一次性筷子,剪刀等。  第1步:用泡泡胶包裹纸筒,两端用橡皮筋固定。  第2步:在其中的半个碟子上画脸型,并对折一下。  第3步:按形状剪出面具的原形。  第4步:在眼睛周围涂上胶水,粘上珠片。  第5步:在眼睛四周的空白处粘贴上羽毛。  第6步:粘贴的羽毛两边需要对称。颜色可自由搭配。  第7步:在羽毛没有粘贴到的部份涂上金葱胶装饰
期刊
每个星光闪耀的夜晚,你会拥着梦想入睡吗?每个晨光灿烂的清早,你会怀着梦想出门吗?如果答案是没有,那就不妙了。治疗梦想缺失症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翻开米歇尔·绍伯的《美丽的梦想》。  不信?我们一起翻开书,先结识那些梦想小孩。  这是一个双目含情的温柔女孩,她的名字叫绵羊。你以为她只想柔情似水地在草地上低吟抒情诗吗?向上翻开(而不是翻开下一页喔)看看,哇!那是她吗?一个疯狂高歌、激情四射的流行歌手!
期刊
“朋友的小孩得了肠套叠,历经一番折腾之后治疗痊愈,他回过头来翻我写的书,责怪我“怎么没写到”。是啊,我当初没有把这个疾病单独写成一篇介绍,为什么呢?主要是觉得这个疾病实在太难诊断,变化太大,连医生也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弄清楚,所以犹豫了。”  一阵一阵地疼是典型特征  依据朋友在脸书上对孩子病情的描述,那的确是书上描述的非常典型的肠套叠症状:“孩子每隔十五分钟就会抽痛,大约痛一两分钟又好了。”就是这句
期刊
入冬没多久,梓豪开始打喷嚏,偶尔还会咳嗽几声,妈妈以为是感冒,觉得梓豪平时身体好,扛扛就过去了,没想到三四天后,梓豪咳嗽突然加重,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并且不愿意吃东西。妈妈赶紧送去医院,才发现孩子得了支气管炎。  冬春季节,小儿支气管炎非常常见,大都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常常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向下蔓延所致,初为刺激性干咳,以后随着病变的发展,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转为带有痰咯
期刊
外婆来我家小住,看到燊每餐都吃得很好,不禁点头赞叹。然而,我很清楚,这里面有我吸取的教训和付出的心血。如果当时换一种做法,或许今天的燊就成了“吃饭困难户”。  记得燊刚过20个月,有几天,她突然变得没有胃口。我仔细观察了她,既没有受凉,也没有其他不适,实在找不到不想吃饭的理由,但她就是不肯好好吃饭。  起初,我耐着性子,变着法子,做她喜欢吃的饭菜,可是,无论怎么换花样,她都不吃。有一餐,我接连做了
期刊
许多教育工作者已开始认识到沙盘游戏在心理治疗方面的作用,除了专门的机构外,甚至连部分幼儿园都开始设立沙盘室,或室外大型沙盘游戏场,通过游戏来培养小朋友之间的互助友爱精神。  他们是如何从沙盘中窥视到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呢?  沙盘有两种用法:心理治疗法和非治疗法。  前者包括对自闭症的辅助治疗,或当孩子遭遇心理创伤、恐惧症、社交困惑、躯体化障碍等情况时,沙盘可以起到心理舒缓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沙盘
期刊
立春过后天气回暖,浮尘、花粉漫天飞扬,各种病毒、细菌也在这个时候活跃起来,致敏诱因迅速增加。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时间增多了,衣柜里藏了一冬的春衣和薄被上又难免有螨虫和真菌,致使春季成为儿童荨麻疹的高发期。
期刊
3岁的文文最近总在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总是喊痒,忍不住挠。  文文妈起初以为是湿疹,给他擦了药膏,可有时候擦了有效,有时候擦了也不见效,文文挠得更凶,甚至还破了皮,又痒又痛,哭闹不已。  如是反复一周不见好,文文妈急了,赶紧带他去医院,结果医生诊断说,这不是湿疹,而是急性儿童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风疹块”,是皮肤黏膜的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强和水肿。小儿荨麻疹多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