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秋时节,细雨霏霏。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凉”。细雨过后,大自然开始了一系列变化,幼儿园里秋天的景象越来越明显了。这样一个极佳的教育资源,我们自然不能浪费。餐前、午后以及户外游戏时,我们和孩子一起寻找着秋天,探寻着大自然的秘密。
初次邂逅,没有保护好你
午后散步时,草坪上零零散散飄落的黄叶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自由结伴,三三两两地玩起了捡树叶、抛树叶的游戏。忽然,妮妮大喊了一声:“虫子!”妮妮的声音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大家纷纷围拢过来。挤在最前面的辰辰仔细看了看后,对妮妮说:“这是蚯蚓!”确定是蚯蚓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这就是蚯蚓啊,有点恶心!”“它弯来弯去挺好玩的,不恶心。”“它怎么老动,是怕我们吗?”这时,小海说:“我们早上玩野餐游戏时没有东西烧汤,我们来玩烧蚯蚓汤的游戏吧!”辰辰立刻附和:“这主意不错!”可天成有些担心:“这样蚯蚓会淹死的吧?”斐斐问:“那蚯蚓会不会游泳呢?”“会的!”“不会,它会死的!”孩子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意见,站成两队争论起来。辰辰给出了主意:“我们把它放在水里看看不就知道了。”于是,他用树枝挑起蚯蚓,放进旁边有积水的锅里,还用树枝搅拌了几下。大家屏息以待,静静地观察着。只见蚯蚓在水里动了几下,就沉入了锅底。“蚯蚓不会游泳!”“蚯蚓好可怜啊!它是不是死了?”一片议论声中,达达的话提醒了大家。辰辰招呼大家:“快把蚯蚓捞上来,蚯蚓是益虫,我们不能伤害它!”孩子们立刻把蚯蚓放回了草丛。还好它还能动,只是没有刚才那么灵活了。
回到教室,我就刚才的一幕和孩子们进行了交流。虽然孩子们得出了“蚯蚓不会游泳”的结论,但大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豆豆说:“早知道就不把蚯蚓放进水里了。”达达还在担心:“不知道蚯蚓有没有受伤,我们能不能再看到它?”一股懊恼、自责的情绪在孩子们中弥漫着。
展开搜寻,哪里能找到你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草坪成了孩子们散步时的首选。他们自发地分成几组,开始了蚯蚓大搜寻。然而,蚯蚓却迟迟没有露面。于是,孩子们开始了讨论。
皓皓:“在草丛里找,上次妮妮就是在那里发现蚯蚓的。”
六月:“轮胎里黑黑的,和蚯蚓一样,它们可能会躲在那儿!”
乐乐:“桥下也不能放过,我们去看看吧!”
诺诺:“我知道,它最喜欢土,肯定在种植园里!”
几次搜寻未果后,我提醒孩子们:“不如我们先调查下蚯蚓喜欢住哪里吧,这样我们就能有目的地去找了。”孩子们非常赞同,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开始了调查和搜索。第二天,大家进行了交流分享,确定诺诺说的“蚯蚓喜欢泥土”是对的。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园里有土的地方都闪现着孩子们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雨后的某天,孩子们在一个泥洞边发现了两条蚯蚓,别提有多开心了。
再次相遇,我们想认识你
有了上次的教训,孩子们这次小心多了。他们找来树枝,轻轻地把蚯蚓挑了起来,生怕弄疼它。“这次我们可要保护好它们了!”“把它们带回教室吧!”“以后它们就是我们的朋友啦!”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说:“好啊,但它们住哪儿呢?”孩子们颇有自信地说:“我们造一个它们喜欢的家不就行了吗?”
回到教室,孩子们立刻找来一个透明的盒子,在里面放了一些土,按自己的理解给蚯蚓安了个家。区域游戏时,自然角里人满为患,大家饶有兴趣地观察、探究着“家”里的蚯蚓。根据孩子的需要,我提供了放大镜、筷子、手电筒等工具;同时,为方便深入探究,他们还找来了更多的蚯蚓。观察中,孩子们交流着自己的发现。
贝贝:“它们怎么这么小啊?”
乐乐:“它们不小,它们是长长的。”
贝贝:“你看,这条钻到土里去了。”
豆豆:“它饿了,它要吃土了。”
贝贝:“可是它钻进去,我都看不见它了。”
帅帅:“我们把它拿出来吧!”帅帅说着用筷子轻轻地把蚯蚓挑了出来。
童童大着胆子:“我来摸摸它。哦,它身上黏黏的。”
贝贝也有新发现:“快看,它身上还有线呢,像斑马线。”
持续几天的观察让孩子们发现了许多蚯蚓的秘密。随着观察的深入,问题也随之而来:“蚯蚓有眼睛吗?它们在土里怎么看东西的?”“蚯蚓的嘴巴在哪里?我想看着它吃东西。”“蚯蚓喜欢吃什么?”“蚯蚓为什么那么喜欢往土里钻呀?”……孩子深入探究的欲望溢于言表。
深入探究,让我们走近你
问题是幼儿保持探究兴趣的关键,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就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满足成长需要的过程。
探究
初次邂逅,没有保护好你
午后散步时,草坪上零零散散飄落的黄叶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自由结伴,三三两两地玩起了捡树叶、抛树叶的游戏。忽然,妮妮大喊了一声:“虫子!”妮妮的声音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大家纷纷围拢过来。挤在最前面的辰辰仔细看了看后,对妮妮说:“这是蚯蚓!”确定是蚯蚓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这就是蚯蚓啊,有点恶心!”“它弯来弯去挺好玩的,不恶心。”“它怎么老动,是怕我们吗?”这时,小海说:“我们早上玩野餐游戏时没有东西烧汤,我们来玩烧蚯蚓汤的游戏吧!”辰辰立刻附和:“这主意不错!”可天成有些担心:“这样蚯蚓会淹死的吧?”斐斐问:“那蚯蚓会不会游泳呢?”“会的!”“不会,它会死的!”孩子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意见,站成两队争论起来。辰辰给出了主意:“我们把它放在水里看看不就知道了。”于是,他用树枝挑起蚯蚓,放进旁边有积水的锅里,还用树枝搅拌了几下。大家屏息以待,静静地观察着。只见蚯蚓在水里动了几下,就沉入了锅底。“蚯蚓不会游泳!”“蚯蚓好可怜啊!它是不是死了?”一片议论声中,达达的话提醒了大家。辰辰招呼大家:“快把蚯蚓捞上来,蚯蚓是益虫,我们不能伤害它!”孩子们立刻把蚯蚓放回了草丛。还好它还能动,只是没有刚才那么灵活了。
回到教室,我就刚才的一幕和孩子们进行了交流。虽然孩子们得出了“蚯蚓不会游泳”的结论,但大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豆豆说:“早知道就不把蚯蚓放进水里了。”达达还在担心:“不知道蚯蚓有没有受伤,我们能不能再看到它?”一股懊恼、自责的情绪在孩子们中弥漫着。
展开搜寻,哪里能找到你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草坪成了孩子们散步时的首选。他们自发地分成几组,开始了蚯蚓大搜寻。然而,蚯蚓却迟迟没有露面。于是,孩子们开始了讨论。
皓皓:“在草丛里找,上次妮妮就是在那里发现蚯蚓的。”
六月:“轮胎里黑黑的,和蚯蚓一样,它们可能会躲在那儿!”
乐乐:“桥下也不能放过,我们去看看吧!”
诺诺:“我知道,它最喜欢土,肯定在种植园里!”
几次搜寻未果后,我提醒孩子们:“不如我们先调查下蚯蚓喜欢住哪里吧,这样我们就能有目的地去找了。”孩子们非常赞同,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开始了调查和搜索。第二天,大家进行了交流分享,确定诺诺说的“蚯蚓喜欢泥土”是对的。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园里有土的地方都闪现着孩子们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雨后的某天,孩子们在一个泥洞边发现了两条蚯蚓,别提有多开心了。
再次相遇,我们想认识你
有了上次的教训,孩子们这次小心多了。他们找来树枝,轻轻地把蚯蚓挑了起来,生怕弄疼它。“这次我们可要保护好它们了!”“把它们带回教室吧!”“以后它们就是我们的朋友啦!”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说:“好啊,但它们住哪儿呢?”孩子们颇有自信地说:“我们造一个它们喜欢的家不就行了吗?”
回到教室,孩子们立刻找来一个透明的盒子,在里面放了一些土,按自己的理解给蚯蚓安了个家。区域游戏时,自然角里人满为患,大家饶有兴趣地观察、探究着“家”里的蚯蚓。根据孩子的需要,我提供了放大镜、筷子、手电筒等工具;同时,为方便深入探究,他们还找来了更多的蚯蚓。观察中,孩子们交流着自己的发现。
贝贝:“它们怎么这么小啊?”
乐乐:“它们不小,它们是长长的。”
贝贝:“你看,这条钻到土里去了。”
豆豆:“它饿了,它要吃土了。”
贝贝:“可是它钻进去,我都看不见它了。”
帅帅:“我们把它拿出来吧!”帅帅说着用筷子轻轻地把蚯蚓挑了出来。
童童大着胆子:“我来摸摸它。哦,它身上黏黏的。”
贝贝也有新发现:“快看,它身上还有线呢,像斑马线。”
持续几天的观察让孩子们发现了许多蚯蚓的秘密。随着观察的深入,问题也随之而来:“蚯蚓有眼睛吗?它们在土里怎么看东西的?”“蚯蚓的嘴巴在哪里?我想看着它吃东西。”“蚯蚓喜欢吃什么?”“蚯蚓为什么那么喜欢往土里钻呀?”……孩子深入探究的欲望溢于言表。
深入探究,让我们走近你
问题是幼儿保持探究兴趣的关键,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就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满足成长需要的过程。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