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顾城是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的诗,干净透明,自然澄澈,他喜欢一种宁静的,属于人本身、自然本身的东西,而不是那种喧嚣的,带有人世扩张的、侵略性的东西。他曾经说,诗可写可不写,它到人间来,不由诗人决定,由它自己决定。谁也不能阻挡它到来,就像谁也不能阻挡它离去一样,人间的规定毫无作用。诗人不过是个守株待兔的人,经过长久的等待,他才发现,自己就是那只兔。这好像是另一个“无不为”的游戏,但这个游戏多了一点爱情和好奇心。顾城为自己构建了一个超脱的童话“诗”界,他肆意驰骋任性挥毫,清醒地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但终于这些文字这些诗成为一座他亲手堆砌的“围城”,他摆脱不了只能陷入无尽的无序和混乱。退却柔弱的顾城抵抗不了残酷的铜墙铁壁,从前他用明亮的忧伤来隐藏绝望,到了走投无路的悬崖旁,他只能把自己推下去。顾城之城或许也代表了别无选择的定位,从最初美丽耀眼的红砖绿瓦到最后沉重混乱的轰然倒塌,不管是时代还是宿命把他放到了这样一个境地,脆弱敏感如他,只能永远处在格格不入之中。
顾城热爱的西班牙诗人洛尔迦说:“哑孩子在寻找他的声音,偷他声音的是蟋蟀王。”于是他开始找他被偷走的声音,对他来说那就是且只能是诗。顾城的诗歌宿命似乎从那时就注定了,又或许更早,从生命的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一个年的轮回。天资过人的顾城十二岁时已经写出“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这样的诗句,他早期的诗有著“顽童”的性格,以一种孩子的方式来对抗现实社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颗单纯的心,属于个人的奇异性弥漫人间。“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一类诗句,顾城又像是在回答大地、河流、小花、树丛等等一切自然的召唤,与生命的本原无比契合,那些活在顾城思想和诗中的意象,没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它们象征着真善美,那些平滑流畅的思想抚摸甚至都不需要诗歌音乐性的点缀,一些诗歌技巧的缺失反而彰显了自然和纯净。“土地是弯曲的/我看不见你/我只能远远看见/你心上的蓝天”之类的诗句,则传达出世界至美、灵魂却至弱的意蕴。当他渐渐把灵魂放在了那座虚无之城,敏感脆弱和对纯美的执著追求完全占据了他,那是他的全部,他在诗歌里写到:“滴,困住了/狭小的木桶/卡住了唯一的光线//目光/挣扎啊挣扎/一条条撕/一条条/直到露出水晶的鼻子。”他必须时刻保卫自己的希望和理想,用任何方式,甚至不惜亲手毁掉。然而,世界如此强大,心灵这般脆弱,虽然“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但是“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于是,与世界顽强抗争的他几近崩溃了。狂乱、焦虑、梦呓、歇斯底里的意识流,在迷失和坚持中不断挣扎,顾城后期的诗是另一种“自然之境”,脱口而出不经加工,无法无天,随心所欲。在一次“失心”之后写下的《滴的里滴》——“在机器驾驭的世界里/一片漆黑/只听见轰隆隆的响声/烟,散不了/还得继续在漆黑中耕耘/无法换回草木的清香。”读起来晦涩难懂,幻觉式的精神分裂弥漫全诗,充满了剧烈冲突后的幻灭之感,陌生阴冷怪异。在这种心理困境下顾城其实已经进入一种“无序”的状态,痛苦无法排解,生命的承受力最终也是有限的。
顾城是简单的,他把一切都写在诗中。顾城又是复杂的,他的诗中写尽了一切。
品读
本文冠以《顾城之城》为题,巧妙地将诗人在诗歌里固执构建自己心灵和精神城堡的意蕴传达出来。文章开头,作者即用“顾城是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对顾城及顾城之诗歌进行了概括和界定。然后对其诗歌以时间为经、作品为纬进行了深刻的观照和衡量,带领我们走近顾城和顾城的世界。作者说:“顾城的诗,干净透明,自然澄澈,他喜欢一种宁静的,属于人本身、自然本身的东西,而不是那种喧嚣的,带有人世扩张的、侵略性的东西。”顾城从而构建了自己的诗歌之城——“他肆意驰骋任性挥毫,清醒地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但终于这些文字这些诗成为一座他亲手堆砌的‘围城’,他摆脱不了只能陷入无尽的无序和混乱”,最终,“渐渐把灵魂放在了那座虚无之城,敏感脆弱和对纯美的执著追求完全占据了他,那是他的全部,他必须时刻保卫自己的希望和理想,用任何方式,甚至不惜亲手毁掉。于是,他崩溃了”。品读本文,我们似乎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和触摸诗人的敏感而脆弱的心跳,遥望或者走近顾城之城。(吴清静荐评)
顾城的诗,干净透明,自然澄澈,他喜欢一种宁静的,属于人本身、自然本身的东西,而不是那种喧嚣的,带有人世扩张的、侵略性的东西。他曾经说,诗可写可不写,它到人间来,不由诗人决定,由它自己决定。谁也不能阻挡它到来,就像谁也不能阻挡它离去一样,人间的规定毫无作用。诗人不过是个守株待兔的人,经过长久的等待,他才发现,自己就是那只兔。这好像是另一个“无不为”的游戏,但这个游戏多了一点爱情和好奇心。顾城为自己构建了一个超脱的童话“诗”界,他肆意驰骋任性挥毫,清醒地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但终于这些文字这些诗成为一座他亲手堆砌的“围城”,他摆脱不了只能陷入无尽的无序和混乱。退却柔弱的顾城抵抗不了残酷的铜墙铁壁,从前他用明亮的忧伤来隐藏绝望,到了走投无路的悬崖旁,他只能把自己推下去。顾城之城或许也代表了别无选择的定位,从最初美丽耀眼的红砖绿瓦到最后沉重混乱的轰然倒塌,不管是时代还是宿命把他放到了这样一个境地,脆弱敏感如他,只能永远处在格格不入之中。
顾城热爱的西班牙诗人洛尔迦说:“哑孩子在寻找他的声音,偷他声音的是蟋蟀王。”于是他开始找他被偷走的声音,对他来说那就是且只能是诗。顾城的诗歌宿命似乎从那时就注定了,又或许更早,从生命的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一个年的轮回。天资过人的顾城十二岁时已经写出“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这样的诗句,他早期的诗有著“顽童”的性格,以一种孩子的方式来对抗现实社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颗单纯的心,属于个人的奇异性弥漫人间。“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一类诗句,顾城又像是在回答大地、河流、小花、树丛等等一切自然的召唤,与生命的本原无比契合,那些活在顾城思想和诗中的意象,没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它们象征着真善美,那些平滑流畅的思想抚摸甚至都不需要诗歌音乐性的点缀,一些诗歌技巧的缺失反而彰显了自然和纯净。“土地是弯曲的/我看不见你/我只能远远看见/你心上的蓝天”之类的诗句,则传达出世界至美、灵魂却至弱的意蕴。当他渐渐把灵魂放在了那座虚无之城,敏感脆弱和对纯美的执著追求完全占据了他,那是他的全部,他在诗歌里写到:“滴,困住了/狭小的木桶/卡住了唯一的光线//目光/挣扎啊挣扎/一条条撕/一条条/直到露出水晶的鼻子。”他必须时刻保卫自己的希望和理想,用任何方式,甚至不惜亲手毁掉。然而,世界如此强大,心灵这般脆弱,虽然“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但是“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于是,与世界顽强抗争的他几近崩溃了。狂乱、焦虑、梦呓、歇斯底里的意识流,在迷失和坚持中不断挣扎,顾城后期的诗是另一种“自然之境”,脱口而出不经加工,无法无天,随心所欲。在一次“失心”之后写下的《滴的里滴》——“在机器驾驭的世界里/一片漆黑/只听见轰隆隆的响声/烟,散不了/还得继续在漆黑中耕耘/无法换回草木的清香。”读起来晦涩难懂,幻觉式的精神分裂弥漫全诗,充满了剧烈冲突后的幻灭之感,陌生阴冷怪异。在这种心理困境下顾城其实已经进入一种“无序”的状态,痛苦无法排解,生命的承受力最终也是有限的。
顾城是简单的,他把一切都写在诗中。顾城又是复杂的,他的诗中写尽了一切。
品读
本文冠以《顾城之城》为题,巧妙地将诗人在诗歌里固执构建自己心灵和精神城堡的意蕴传达出来。文章开头,作者即用“顾城是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对顾城及顾城之诗歌进行了概括和界定。然后对其诗歌以时间为经、作品为纬进行了深刻的观照和衡量,带领我们走近顾城和顾城的世界。作者说:“顾城的诗,干净透明,自然澄澈,他喜欢一种宁静的,属于人本身、自然本身的东西,而不是那种喧嚣的,带有人世扩张的、侵略性的东西。”顾城从而构建了自己的诗歌之城——“他肆意驰骋任性挥毫,清醒地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但终于这些文字这些诗成为一座他亲手堆砌的‘围城’,他摆脱不了只能陷入无尽的无序和混乱”,最终,“渐渐把灵魂放在了那座虚无之城,敏感脆弱和对纯美的执著追求完全占据了他,那是他的全部,他必须时刻保卫自己的希望和理想,用任何方式,甚至不惜亲手毁掉。于是,他崩溃了”。品读本文,我们似乎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和触摸诗人的敏感而脆弱的心跳,遥望或者走近顾城之城。(吴清静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