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宣传报道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az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报告回顾2020年“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宣传报道的情况,通过数据图表的形式归纳呈现不同领域、不同单位在儿童工作方面的举措与成果;分析机构与媒体的报道情况,最后总结相关宣传报道经验和不足,提出优化提升建议,为“十四五”时期各类儿童工作提供参考性信息。
  关键词:“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宣传报道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1)05-0075-11
  作者简介:课题组由中国儿童中心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成员共同组成。执笔人:王润洁,中国儿童中心科研部副研究员;李扬,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邱天敏,中国儿童中心科研部研究实习员; 屈俊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②的收官之年。5年间,儿童事业发展成就亦获舆论瞩目。相关宣传报道集中发力,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体现“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既具有广泛性、深度性,也具有互动性、易读性。本报告回顾2020年“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宣传报道的情况,一方面归纳呈现不同领域、不同单位在儿童工作方面的举措与成果,为“十四五”时期各类儿童工作提供参考性信息;另一方面,总结相关宣传报道经验和不足,提出优化提升建议。
  一、总体状况
  (一)媒体来源分布:微信、网媒及客户端为主要传播渠道
  2020年,涉及“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的报道信息共727042条。其中微信313071条、网媒206513条、客户端153649条、电子报刊20039条、微博18257条、论坛14858条、博客655条。微信、网媒、客户端为主要传播渠道,占比分别为43.06%、28.40%和21.14%,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宣传报道的重要渠道。电子报刊占比为2.76%,多为地方党报发布的总结性报道。微博占比为2.51%,多为政务新媒体的宣传性内容。论坛和博客信息占比较少,分别为2.04%和0.09%,主要由于宣传报道类内容互动性、讨论性有限,不易通过此类渠道集散。
  (二)月度分布:5月、12月信息量居高
  2020年,涉及“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的宣传报道信息月度分布不均,波动态势明显。整体来看,上半年信息量偏低,下半年信息较为集中;全年中,2月为信息波谷,12月为信息波峰;5月、12月信息量较高,为2020年信息量的两个高峰。
  (三)热词分析:教育、健康类词语热度居高
  从高频词语看,“十三五”“儿童”热度居高,主题性鲜明。具体来看,儿童与教育领域热词较多,“教育公平”“教育普及”“控辍保学”“教育现代化”“义务教育”“教育强国”等词语被高频提及。
  (四)地域分布:东部地区热度居高
  从地域分布看,东部地区对“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的宣传力度较大,相关信息量居高。上海市、广东省相关宣传报道信息超5万条,两地创新型举措获较多关注。山东省、北京市信息量超4万条,两地新闻发布会、工作会议类内容较多,媒体宣传报道力度较大,推高了信息量。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信息量超3万条,湖北省、湖南省、河北省信息量超2万条,主要信息为媒体对当地“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的综述性报道。
  (五)活跃媒体:央地媒体同频共振
  从参与报道的媒体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突出,中央级媒体与地方媒体同频共振,合力宣传报道“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网媒方面,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等中央级媒体力度较大,综合性报道居多;澎湃新闻网、汉丰网、大众网、映象网、云南网、东方网等地方媒体较为活跃,关注当地与其他地区相关动态。电子报刊方面,地方党报成为主力,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当地“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情况,《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发挥垂直性优势,聚焦儿童与教育等领域成就,共同營造良好舆论氛围。
  (六)重点报道列表:中央级媒体舆论引导力显现
  《人民日报》、光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等中央级媒体对“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的关注度较高,传统渠道与新媒体渠道合力报道,聚焦儿童与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等领域发展成果。《新疆日报》、界面新闻等地方媒体关注本地与其他地区动态,共同呈现工作成效的同时,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助力营造关注儿童、关爱儿童的舆论氛围。
  二、机构宣传情况
  (一)以官方网站为重要宣传阵地,设置专项栏目、开辟互动板块优化互动体验
  目前,各类机构官方网站的运行模式已较成熟,成为宣传“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的传统阵地。一是有关机构利用网站易于设立独立栏目,便于汇集同类型、同主题文章的特点,集中展示、全面呈现“十三五”儿童工作的成果。如教育部官网“新闻”栏目下设有“聚焦教育2020‘收官’”专题,整合相关新闻发布会内容、数据图表、综述性文章与媒体报道,介绍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二是官方网站为政务公开的主要平台,有关机构常于此发布政策文件类内容。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通知》,表示根据《“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等文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区域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此类内容有助于明确工作举措与部署。
  三是网民日益熟悉“线上问政”,有关单位及时回应,形成良性循环,政务网站服务性显现、互动性提升。如民政部官方网站“交流互动”栏目下,“留言咨询”板块设有“儿童服务”专区,解答关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及时为网民答疑解惑。
  四是地方上的相关部门官网发布综述类、总结性文章,展现本地儿童事业发展成就。如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信息显示,河南省提前实现全省妇女儿童发展“两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更加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更加优化;母婴安全制度更加完善。此类内容总结概括地方关于儿童工作的成果,体现了有关单位在宣传意识上的主动性。   (二)以政务新媒体为多点宣发窗口,结合图文数据、善用粉丝黏性提升发布质效
  近年来,移动端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政务新媒体随之兴起,并不断完善,“双微”日渐成为“标配”。目前,较多机构陆续入驻资讯平台或短视频平台,通过头条号、抖音号、百家号、搜狐号、网易号等渠道多点发力,主动打造政务新媒体矩阵,通过图文、视频结合的形式,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关机构基于微博平台特征,发挥粉丝黏性的优势,发布深度性与互动性兼备的文章,使自身工作成果更易被网民接受。有关部门利用图解形式传播效率的优势,通过数据、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发布成果,提高易读性与说服力。地市级单位主动宣传意识与宣传能力提升,利用微信平台展现自身关于儿童工作的成果。
  (三)以新闻发布会为主动通报方式,公布权威数据、回应深层诉求,提振社会信心
  新闻发布会是政府部门主动发布信息、通报工作成果的重要方式,答记者问环节还可回应社会关切,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在“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等重要议题的舆论引导中,新闻发布会的效果更为凸显。
  多领域、多级别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使“十三五”儿童发展的话题成为焦点之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三五”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提及,5岁以下儿童感染乙肝率降至1%以下。微博话题“中国摘掉乙肝大国帽子”阅读量达3.3亿次。有网民认为,该成果应归功于“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以及“乙肝携带孕妇所产新生儿出生后行阻断治疗”的政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并举办新闻发布会。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话题的重要分支,有关部门通报数据时涉及儿童内容,有助于回应舆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的关注。
  各地发布“十三五”社会民生发展成就时,也以儿童事业发展成果为突出板块。如北京市举办“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社会民生专场”提及,北京市5年累计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3万个,有效缓解了入园贵的问题。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教育现代化,九个“新”一起回顾“十三五”时期首都教育发展成就》介绍详情,阅读量超2万次,获较好传播效果。
  (四)以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为辅助方式,借势行业专家等第三方力量提升引导效果
  研讨会类活动有助于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进一步提升儿童工作水平,如“面向‘十四五’的儿童保护与关爱”研讨会。论坛类活动主题鲜明,专家学者的讨论更为充分,不仅有助于各行业在儿童工作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还有助于引导社会认知、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专业意见。如“第五届(2020)福棠儿童医学发展论坛”以“铸大健康体系,护全生命周期”为主题,探讨妇女儿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儿童健康事业发展。论坛中,强化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各级儿童医院和医疗机构儿科功能定位成为业内共识。此类研讨会易于汇集专家观点,提供业内交流的平台。
  三、媒体报道情况
  (一)聚焦兒童政策落实情况,媒体共筑坚实舆论氛围
  “十三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关怀广大少年儿童。全国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六一”寄语精神,推动落实系列政策,媒体报道多地实现妇女儿童发展“两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情况,并关注“十四五”期间儿童工作的安排部署。
  中央级媒体发文概括性体现全国性儿童发展情况,并通过典型案例展现地方性亮点,以“点面结合”的方式丰富报道内容。如人民网发文《加大财政投入、政府社会联动“十三五”期间各地多措并举加强儿童保护》表示,“十三五”期间,各地提升统筹层级、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制度建设,为儿童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人民网新媒体矩阵同时发布该内容,百家号、企鹅号、网易号“金台资讯”利用资讯平台的传播优势,扩大信息覆盖面,提升宣传报道效果。
  垂直型媒体报道地方“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进程,聚焦儿童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通过展现客观数据,增加真实感与说服力。如《中国妇女报》发文《〈山东省妇女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年度统计监测显示 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较高 已有40个指标达标》介绍,山东省统计局对《山东省妇女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统计监测,数据显示,可监测目标共量化为57个指标,其中已经提前达标的指标共40个[1]。此类内容援引官方信息,在数据翔实的基础上,类目划分更为明晰,更有助于受众获取信息。
  地方媒体发挥贴近性、聚合性、灵活性的优势,介绍当地“十三五”儿童工作的举措与成果。如“津云”客户端发文《“十三五”天津妇女儿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多项举措全国领先》介绍,“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出台百余项惠及妇女儿童的政策措施,“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规划”“贫困妇女儿童帮扶救助”等服务妇女儿童的项目被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妇女儿童发展重难点问题纳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督导和执法检查。妇儿工委自身建设取得进展,构筑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社会化网络体系。“津云”矩阵相继转发文章,百家号“潇湘晨报”等媒体于资讯网站开设的账号亦予以转发关注,共同增强了传播声势。此类地方发布的总结性宣传报道,有助于展现地方儿童工作成果,为当地舆论引导奠定基调。
  (二)突出儿童教育发展成果,央地互动提升宣传质效
  “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主流媒体聚焦教育话题,将宏观视野与微观视角结合,全面报道“十三五”儿童教育发展成就。
  《人民日报》发布系列报道,关注“十三五”期间全国儿童教育发展成就。《“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系列报道中,以图文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介绍“十三五”期间儿童教育发展情况。《“十三五”,总书记关心的这些事》系列报道中《这五年,教育优先更有保障》一文表示,“十三五”以来,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教育公平取得长足进步,各类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2]。此类系列报道围绕“十三五”儿童教育议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多次、连续发文报道,增强了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深刻性。《人民日报》还刊发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署名文章《开启建设教育强国历史新征程》[3],将具有全国性高度、系统性观点的文章呈现于大众,也为儿童与教育的成就性报道提供了基调。   多家媒体聚焦劳动教育议题,介绍儿童与教育新亮点,引领舆论关注。《人民政协报》发布《“十三五”期间,劳动教育走上“C位”》[4]、中国网发布《“十三五”期间 各学段劳动教育被设定“时间红线”》、中国教育在线发布《调查显示:超过90%的人认为“劳动教育很有必要”》等文章,共同关注“十三五”期间劳动教育发展情况。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的阶段中,教育部组织研究编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及配套文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提高站位,把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地方媒体发布综述性文章,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介绍详情,总结当地儿童教育发展成就。如《广西日报》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五”期间实施“双千计划”“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超过1280亿元人民币,新建学校1500所、新增学位114万个,解决“大班额”“大通铺”问题。此类文章多由省级党媒发布,内容形式较为规范、传统,多为文字总结或数据总结,是主题宣传报道的常规形式,严谨的内容风格有助于彰显公信力。
  (三)关注儿童健康体系建设成就,多样化报道增强内容易读性
  “十三五”以来,全国多地把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作为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媒体报道各地不断完善服务体系,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儿童健康服务能力的情况。
  主流媒体将视频报道与图文报道互相联动,扩大信息覆盖面,提升内容可感性、易读性。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3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国加大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儿童医院增至228家,较2015年增加114家。新华网、海外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发文《国家卫健委:“十三五”全国各级儿童医院增至228家》表示,“十三五”期间,有关部门批准42所高校设置本科儿科学专业,9所高校设置本科中医儿科学专业。各地陆续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并将调整后的价格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建立了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为引领,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文字性报道信息更为翔实,视频类报道更易被受众接受,不同报道形式结合,有助于提升宣传效果。
  行业媒体提供专业信息,报道“十三五”全国健康领域发展成就时,提及儿童与健康议题。如《健康报》发文《“十三五”健康中国开了个好头》在介绍全国性成果时,介绍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等情况[5]。《中国人口报》发文《妇幼健康:筑牢全民健康基石》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国不断健全妇幼健康制度体系,将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和重点政策措施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制定和完善妇幼健康相关规范和标准,印发《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行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中国特色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国启动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项目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6]。《健康报》《中国人口报》是相关职能部门主管的行业性权威媒体,其报道具有专业性、总结性,有助于为儿童与健康领域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四)展现“儿童友好”社会环境,报道典型案例提供借鉴样本
  “儿童友好”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共同制订和提倡的理念。我国媒体主要报道各地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中的理念与经验,如通过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社区儿童之家建设等举措,及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媒体专访解析儿童友好理念,以对话、问答形式触及舆论关心的问题,展现相关举措与成果。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妇女报》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并发文《对儿童友好,就是对城市未来负责》介绍详情[7]。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深圳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理念,搭建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媒体、儿童等多元参与的“支持联盟”和“服务联盟”。
  地方媒体介绍儿童友好型城市图景,提供互相借鉴的参考样本。如《深圳特区报》发文《“一米高度”参与深圳城市治理》[8]介绍,深圳市妇联有关负责人率先建议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纳入深圳的“十三五”规划,并出台了《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和《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也是全国率先出台的有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地方性纲领性文件。东方网报道,上海市妇儿工委公布首批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全市16个区84个街镇(工业区)荣获“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称号。浦东新区妇儿工委将对标国际国内妇女儿童发展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面完成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川观新闻”报道,四川成都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文化友好、服务友好。媒体对各地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报道较为详细,既展现成果,也报道举措;既展现数据,也聚焦案例,在舆论场中搭建了信息互通、经验共享的平台。
  (五)發掘儿童福利保障亮点,呈现各领域维护儿童权益成果
  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在儿童权益保障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媒体通过报道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民政部牵头印发的《关于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展现了儿童与福利领域的制度设计与政策保障,发挥了政策传达与释疑的作用,有助于营造关爱困境儿童的舆论氛围。
  垂直型媒体发布综述文章,全面呈现儿童与福利工作成果。如《中国社会报》发文《为了孩子的一切——“十三五”时期儿童福利工作综述》介绍,“十三五”期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保障了孤弃儿童的生活、教育、医疗康复等多层面需求[9]。《中国社会报》由民政部主管,是民政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此类媒体多具备全国性视野,深耕自身领域议题,内容上兼具高度与深度、分量与质量。   央媒“下沉”报道,发掘地方儿童福利保障相关工作的特点与亮点。人民网报道称,河南省购买社会服务保障留守儿童,落实每名留守儿童“五个一”政策③。贵州省推进儿童关爱保护阵地建设,深入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公安部门开展“护校安全”活动,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有效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同时,引导工会组织、团委、妇联等群团部门积极参与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地方媒体展现全方位保护儿童的理念,介绍政策举措与发展成果。如《广西日报》报道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推进上卓有成效,自治区已将1.1万名孤弃儿童、1.43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30多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纳入国家政策保障和关爱服务范围,并在全区建立起覆盖所有乡(镇)、村居的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队伍,以及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库。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日趋完善。《陕西日报》报道称,陕西省完善儿童保障政策体系,民政厅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各地市制定了相应配套政策,全省初步完成了关爱保护政策体系的建设工作,儿童福利制度逐步健全,儿童福利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四、宣传效果评价与建议
  (一)有关部门主动公开信息,权威信息引领正向舆论
  2020年,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涉及儿童教育、福利等领域工作,增加了官方信息的供给,回应了舆论关切。全国方面,教育部以系列发布会的形式,介绍了“十三五”期間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十三五”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十三五”期间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情况,“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工作有关情况,较为全面地、系统地、详实地介绍了儿童与教育领域的举措与成果。
  地方方面,多地民政系统政务新媒体成为重要宣发出口,以图文消息等形式进行总结性宣传,增加舆论对儿童保障情况的关注度。地方政府在“十三五”期间民生保障工作相关的总结性活动中,时常专项提及儿童保障情况,以独立的板块呈现工作成果,一方面发挥了宣传上的主动性,向社会提供了当地儿童事业发展情况的一手信息,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增强社会关爱儿童、呵护儿童的意识。
  (二)各级媒体协同报道,同频共振增强传播声量
  “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成就的宣传报道中,中央级媒体与地方媒体发挥各自优势,互相配合,同频共振,形成立体传播矩阵。
  中央级媒体方面,《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人民网、央广网等媒体发声,刊发或转载“十三五”期间全国及地方儿童事业发展工作、举措、成果等相关报道,提升内容权威性和传播覆盖率。《人民日报》发布《确保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十三五”时期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中国妇女报》发布《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理念在深圳逐渐深入人心》,《中国社会报》发布《为了孩子的一切——“十三五”时期儿童福利工作综述》等文章,展现“十三五”期间儿童事业发展成果。同时,腾讯新闻、新浪网、搜狐网等资讯网站,以及关注儿童议题的自媒体予以转发关注,扩大信息触达范围,提升传播效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地方媒体成为各地宣传报道“十三五”期间儿童事业发展成就的主要平台。多个省级党报持续关注并跟进报道当地儿童事业的发展成绩与创新举措,分享了当地的经验,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案例,并通过自身新媒体矩阵放大了传播声量。澎湃新闻、界面新闻等媒体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提供了各地经验互通、案例共享、成果共晓的平台,儿童事业发展成就在全国同频共振,增强舆论认可度。
  (三)内容议题与角度可更优化,以多元视角扩大共鸣
  “十三五”以来,儿童事业发展的亮点吸引舆论关注。全国多地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儿童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儿童友好的社会环境逐步形成等成果获主流媒体关注。目前,媒体报道议题偏重整体性成果,较为清晰地呈现了“十三五”期间儿童事业发展成就。
  与此同时,还可将宏观议题与微观视角结合,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聚焦儿童工作中的“小事”,展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增强故事性、温情性。另外,通过“儿童视角”“家长视角”展现成果的内容较少。儿童作为独立的主体,其声量有所不足。儿童参与权近年来获舆论关注,媒体或有关部门搭建并完善儿童发声的平台,汇集和传递儿童声音,尚有发力空间。宣传报道中,亦可适当加入儿童视角,乃至家长视角,进一步丰富报道角度,扩大情感共鸣。
  (四)增强融媒体互动能力,提升跨渠道、跨机构传播效果
  目前,关于“十三五”期间儿童事业发展成就宣传报道,在电子报刊与网媒中,数据翔实的综述性报道较多;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中,图解等可视化效果较好、内容简洁明了、形式便于传播的内容较多。融媒体联动报道已成为“新常态”,当前,把握宣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深入理解舆论心态尤为关键。“十三五”期间儿童事业发展成就宣传报道中,“自上而下”的“告知”类内容居多,吸引网民参与的互动性内容较少,议程设置的方式和效果尚有优化空间。可在“六一”等时间节点,加强总结类、成效类内容的供给力度,不仅是宣传文艺活动,更借势体现儿童工作中各领域成效,以更具深度、广度、温度的内容,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儿童的氛围。还可在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站,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发布内容,提升互动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另外,地方宣传报道中,小范围出现本地媒体、机构官网与自媒体联动的情况,此类跨渠道、跨机构的传播互动值得借鉴。此类联动中,机构可更侧重宣传事实类内容,发挥权威信息供给的作用,媒体可多加入体验性、互动性内容,进一步优化宣传报道效果。
  (五)群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提升主动宣传能力
  群团组织、社会机构等主体涉及儿童工作较多,此类单位具有组织活动、协调社会资源的优势,宣传上也多已建立起融媒体矩阵。但整体来看,在舆论场中的声量尚不充沛,转发信息偏多、原创内容较少;发布频率不固定,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常发布活动性、项目性内容,少有长周期的总结性内容。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群团组织做好儿童事业宣传工作尚有发力空间。一是自身可结合儿童工作,提升主动宣传的意识和能力,借鉴教育部、民政部等单位的宣传经验,内容上通过数据、案例总结本领域、本机构的工作成果,形式上以图文、视频等方式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增强主动引导效果。二是可通过主题活动、论坛、研讨会等方式,总结“十三五”期间相关经验,研讨“十四五”时期关于儿童的相关工作部署,汇集各领域专家意见,总结与前瞻并行,以实际工作增加舆论信心。
  【参考文献】
  [1] 姚建.《山东省妇女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年度统计监测显示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较高 已有40个指标达标[N].中国妇女报,
  2020-01-16.
  [2] 赵婀娜,张烁,吴月.“十三五”,总书记关心的这些事:这五年,教育优先更有保障[N].人民日报,2020-10-27.
  [3] 陈宝生.开启建设教育强国历史新征程[N].人民日报,2020-09-10.
  [4] 张惠娟. “十三五”期间,劳动教育走上“C位”[N].人民政协报,2020-12-16.
  [5] 叶龙杰.“十三五”健康中国开了个好头[N].健康报,2020-10-28.
  [6] 孙韧.妇幼健康:筑牢全民健康基石[N].中国人口报,2020-12-17.
  [7] 乔虹.对儿童友好,就是对城市未来负责[N].中国妇女报,2020-05-25.
  [8] 方慕冰.“一米高度”参与城市治理[N].深圳特区报,2020-05-30.
  [9] 翟倩.为了孩子的一切——“十三五”时期儿童福利工作综述[N].中国社会报,2020-12-24.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研学活动实践证明,发挥好资源优势、紧扣社会热点、与校内教育关联、教学内容注重创新、授课技巧运用到位,才能引发学生共鸣,达到寓教于研学活动的目的。在新形势下如何把白求恩的故事讲出时代感,把白求恩的形象绘出立体感,既是新时代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研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白求恩;课程开发;实践;研学教育  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医学博物馆2018年获批教育部“全国中
期刊
摘 要:课程,是校外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抓手。以立德树人为统领,围绕核心素养,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校外优质课程,是北京市密云区青少年宫的重要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课题组从实践视角梳理出校外优质课程建设的四条有效策略,总结归纳出了相关显性研究成果,以期持续引导推进校外优质课程建设工作,为校外教育同行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校外;课程建设;核心素养  课程改革的价值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
期刊
摘 要:笔者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合6-9岁儿童的一学期绘本情境舞蹈课程。优选《芭蕾小精灵安吉莉娜》系列绘本为“蓝本”,根据绘本故事情节设计课程主线和每次课的主题,在教学中营造故事情境,并将适宜的舞蹈专业知识技能融入其中,通过阅读与想象、观察与模仿、创造与表达、展示与互评,带领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情境中学习舞蹈、發展审美、提升创造力、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从课程评价来看,学生在多个方面都有了明显
期刊
摘 要: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通过书法教育传承文化、立德树人,是校外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中国儿童中心对书法初级课程进行了重构。笔者依据相关文件,结合校外教育特点,梳理了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德育实施途径、编排原则方法,并简要展示了课程实施的结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外教育机构;书法课程设计;德育  一、课程设计背景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书法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要求应建设多元融合课程,为此笔者研发了一套语言表演综合实践课程。该课程突出了小组合作、跨学科、现场体验等特点,从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和语言类作品展演两个维度展开,包括故事体验、主持展示、走读朗诵、舞台展演四个单元。经过多元评价,该课程反响较好。  关键词:语言表演;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著名教育家昆体良在其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中着重谈到,应当重视儿童语言的发展。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具
期刊
摘 要: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构建了“少儿生活创意舞蹈”项目,该项目分为三个部分:“童心寻舞”课程、“童心寻舞”教材、“阳光少年”舞蹈社团。项目注重在体验中感知、生成、获得,引导学生从形象到舞蹈的探索,通过主题引领,兼顾训练,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提高了,舞蹈创意能力增强了,学科核心素养在项目中切实落地。  关键词:少儿生活创意舞蹈;舞蹈教学;项目建构  动作的表达是人类最原始、最纯真、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期刊
摘 要:想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文化脉络很重要,但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大多缺少切身的感受,似乎很遥远。怎样才能让他们看得到、摸得着、说得出、进而在浸润中热爱并传播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举办的系列传统文化雅集活动,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走进、认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  关键词:少儿雅集;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6年至今,由央视科教频
期刊
摘 要:《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相继播出,唤醒了人们传承经典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校外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阵地,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外艺术教育的功能和职责。基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北京市宣武少年宫将古典诗词与少年宫民族器乐教学相融合,探索传承经典文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以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关键词:古典诗
期刊
摘 要:儿童福利供给和儿童权益保障是国家政治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制定合适的儿童福利政策和模式,不但关乎儿童健康成长,更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儿童发展账户是一项儿童福利实践模式,在国内外很多地区都开展了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在儿童福利体系中建立儿童发展账户制度:一是分析了儿童福利建设的现状与需求;二是梳理了已有的儿童发展账户研究和实践;三是探索性地建构了我
期刊
摘 要:身体活动不足,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健康威胁因素之一。该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普遍低下,每周仅有2.34天达到身体活动的国际推荐量,显著低于国际身体活动平均水平。此外,其身体活动水平呈现同年龄组男生高于女生、城镇学校略高于农村学校,以及高年龄组显著高于低年龄组的特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或体育活动课的运动强度较小,尚未起到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作用,校外体育兴趣俱乐部和有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