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融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l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是众多作品中出色的一篇。该剧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最后被推翻的过程。该剧多次描写了国王和王后的性格特点,使读者更加生动地了解主人公的性格,也展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麦克白》来探究中西文化的交融。
  一、《麦克白》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一)《麦克白》创作背景
  16世纪初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随着封建主义的衰退,资本主义慢慢兴起。当时,英国制造业迅速发展,而圈地运动使许多农民背井离乡,从乡村到城市谋生。历史往往如此,动荡的时代才会出现杰出的人物。所以,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伟大人物。莎士比亚的大部分剧作就是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为背景的。
  (二)《麦克白》剧情介绍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伟大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脍炙人口,特别是四大悲剧,《麦克白》其中之一。该剧讲述了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抵御敌人,然后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说他将加官进爵,但他并无后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个野心家,他在夫人的鼓动下谋杀了邓肯,做了国王。后来,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这对他来说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被敌军杀害的结局。
  二、《麦克白》悲剧原因分析
  剧本的悲剧性在于人物内心的变化。麦克白对自己的欲望有理性的控制,在人们保持理性的情况下,所犯下的罪恶会对内心造成更大的创伤。麦克白谋杀邓肯与暗杀班柯后的心理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妙。谋杀邓肯之后,麦克白听到声音;暗杀班柯后,麦克白看到班柯的灵魂。这是麦克白内心自责和忏悔的结果,是他内心对自己审判的理性观念的表现。麦克白杀死了邓肯与班柯,也相当于杀死了自己的另一半——理性和善良。
  三、中西文化交融在《麦克白》中的体现
  (一)女性主义的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提倡的是自由平等,但这种倡导在当时受到守旧封建势力的阻挠,两种思想经常有摩擦。因而文藝复兴时期,贞洁、服从、纯洁仍被视为妇女的美德,背叛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表现。这种束缚使女性的权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麦克白夫人是剧本中第二个重要的角色,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焦点。在过去的评论中,麦克白夫人大多被读者认为是恶毒的女人,是麦克白将军走向悲剧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仔细分析《麦克白》,人们应该看到这位女性的闪光之处,残忍也并非她本来的特质。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评价麦克白夫人,她身上体现出两种特质:一种是女性的敏感和多情,一种是部分男性的睿智和冷静。
  (二)男权主义的体现
  剧中,主人公麦克白是一个能征善战、百战百胜的将领。他平定了国内的叛乱,百姓歌颂他是民族英雄。
  麦克白本打算做一个忠于君王、忠于人民的英雄,在他和班柯平定国内战乱归来之后,听了三个女巫的谣言,他内心的欲望逐渐膨胀。此时,他将成为考特爵士这一预言实现了。麦克白对女巫的话更加坚信不疑,麦克白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感觉只有当上国王才能心满意足。这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利己主义。
  (三)社会伦理观的体现
  在这部戏剧中,对于主人公婚姻个人生活的描述没有超出当时伦理道德的束缚。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大都认为家庭是由上帝造男女而建立的,而人的姻缘是由神来赐予的。一旦妇女结婚,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维持这个家庭,管教孩子,对丈夫言听计从。在男女生活方面,当时人们认为,婚内性生活是道德的,坚决反对婚内出轨。所以,当时戏剧的大部分正面女性形象都是中规中矩家庭的女子。人们可从下面两点了解当时社会的伦理观。
  1.因果报应
  莎士比亚的悲剧所表现的是传统的因果报应观念:在他的作品中,好人未必有好的结果,但坏人全都受到了惩罚,好人主要是受到国王的陷害,坏人则是社会制度的破坏者。麦克白的性格决定了他追求名位的野心,起初他还是踌躇不定,但后来他私欲膨胀,为了这个目的,他杀死了国王。在此剧开头,他是个正面的人物,他保家卫国,在疆场上像战神一样勇猛向前,成为民族的骄傲。在他看来,人的美德与荣誉是与实现的人生价值成正比的,但是由于原罪的意识和他对荣誉的追求相抵触,他内心矛盾激化分裂,最终落得声名俱损的下场。
  从现实意义来说,因果报应说有平衡心理的作用。人自生来便有忧生之患,需要安身立命之所。为善可以在来世升入天堂,反之则下地狱,在两者极大的反差中寻找平衡,使人不至于浮躁不堪。但是,社会中认识的因果和佛法并不一样。普通人没有学习过佛法经典,因果概念都是通过书籍的转述、他人的灌输这种途径得来的。这些见解鲜有真正依据佛法经典而来的,都是人们依靠自己的认知推测的,这就造成了很多错误的认知。
  2.善恶对立——人性恶与人性善
  罪恶是人性的一大障碍,也是人类痛苦的根源,罪恶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从剧作的创作背景来看,莎士比亚的目的是暴露人本性的贪婪和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后果。文艺复兴时期,针对中世纪宗教对人欲的压抑,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自由,强调人的个性解放和张扬。为此,他们不惜以牺牲别人的自由与权利为代价,不惜使用一些卑鄙手段。正是基于这样的创作思想,笔者认为,莎士比亚着重要展现的是人性恶的悲剧,所以麦克白的堕落更大程度上源于他所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导向。
  众所周知,人属于高级动物,人的来源决定了人动物性的本质。贝尔摩德说,人是上帝和魔鬼的中合体。《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其认为人具有可塑性,皆因人性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后天的学习和进步可以消减人的不良欲望,孕育人性的善良一面。人之所以伟大,在于能够在欲望面前控制自己的行为,又具备行善的能力,人们用理性控制心中的恶,而努力向具有正能量的人学习,并积极唤醒人性中的善。
  四、结语
  中西文化在《麦克白》中均有体现,中西文化交融启示人们要构建和谐的文化。和谐是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成分,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建构和谐的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演变的客观要求。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和谐”主要是指道德约束的文明平等状态,而目前国家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它已经融入民主、法治等竞争性文化成分,也是当今社会努力构建的文化氛围。
  坚决摒弃古今、中西等二元对立的守旧思维,以开放的姿态,以开放的胸襟,理性地看待与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对于文化中的优良部分,人们必须传承;对于外来文化,人们应该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际交流越发频繁,文化融合越发深入,不同文化的交融是必然趋势。因此,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他国文化,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同时,要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借鉴各种优秀文化,取其精髓,从而保持中国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看山看海看九水 看一缕秋风  点松涛 看崖下黄花拈枯草  白沙河恋着红枫叶 一水一水地送  九水过后 又追一程  像白云恋着仙胎鱼 掠过一潭又一潭  定僧崖比我早攀上云顶  不然鸡爪潭里的倒影不会那么清澈  明月比我早攀上廊角  不然檐下的蛛网不会如此摇曳  落日有慈悲之怀  不然脸不会那么红润  北九水有纳客之心  不然风不会如此温顺  九水记(二)  北九水醒在 一个老人喊山的号子里  就像黎
期刊
放学了  放学铃声唱  女儿跑呀跑  两小辫一蹦一跳  冲向门口的爸爸  爸爸三步并作两步  大手牵着小手  一走一摇 一摇一走  女儿转呀转  两小辫一摆一摇  拽住爸爸转起圈来  爸爸是门轴  女儿当门  一圈两圈三四圈  别闹别闹  老眼昏花 晕晕乎乎  女儿跳呀跳  两小辫一上一下  追捉蝴蝶  蝶儿受惊 漫天飞舞  钻进菜花 无影无踪  心有不甘 拍起菜花  误惊蜂群  连滚带爬 绿头花
期刊
本文通过对谭盾《地图》中“舌歌”乐章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旨在论证此作品中的湘西民间音乐素材是如何进行现代音乐作品创作的。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舌歌”的音乐素材,分析了“舌歌”素材的创作手法。  谭盾的《地图》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为谭盾从小接触了大量湘西民间音乐,对湘西民间音乐有着亲身体验和了解。谭盾到美国深造,学习欧洲的作曲技法,但他始终坚持要创作出有自己特色的音乐作品,应该把本民族
期刊
巫鸿的《美术史十议》一书原是其为《读书》杂志的“美术纵横”栏目所撰文的十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单独成文,后结集成书。但“原境”“历史物质性”“转译”等词是贯穿全书的核心。基于媒介的变迁,艺术品观看方式的巨大变化正在悄然改变美术史家的思维方式,这种改变不局限在美术史领域,它也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明照相机的达盖尔一定想不到照相机除了冲击写实绘画观念以外产生的巨大影响。  对于美术史家来说,摄影似乎是
期刊
语义符号理论起源于语言学。音乐是情感的语言。人们用语言、用音符作为表达自己情感的符号。因此,本文首先概述了音乐中的语义符号理论,然后探究了西方语义符号理论在中国的渗透,最后分析了中国民歌中的方言在音乐中的语义符号作用。  一、音乐中的语义符号理论  (一)语义符号理论  语义符号理论起源于语言学。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方式,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经。语言
期刊
产品包装作为产品营销的重要环节,除了实用功能外,也是消费者获得产品审美享受以及宣传企业和产品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陕南(安康、汉中)绞股蓝产品的包装设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梳理了目前绞股蓝系列产品包装存在的设计问题,并与外地类似茶饮品牌包装进行分析对比,探讨目前陕南绞股蓝包装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借助合理的包裝形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塑造出全新的绞股蓝品牌形象。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绞股蓝绞股蓝性寒、味甘、
期刊
丰子恺之漫画,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同时又具有融汇中西之特色、童心童趣、移情于物等特点。作品亲近大众,又极具教育意味,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力求通过所创之作去唤醒他人,不禁让人为之钦佩。其总体风格意味隽永,恬静质朴,所作题材以反映人民大众生活为主,最喜爱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给人以风趣幽默之感。  一、中西合璧  追其漫画的由来,丰子恺自幼热爱美术,对其感悟颇深。尤爱描小画,乘兴作画,他的小画充满诗趣和生
期刊
四川藏区作为中国第二大藏区,是康巴文化的核心地区,也是笔者从小生活成长的地方。笔者从自身经历出发,以藏族同胞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以及藏区的变化为切入点,把从小对四川藏区的喜爱到后期从事绘画艺术后对藏区的情怀,都集中体现在自己的作品里。  藏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藏族同胞世世代代生活在此,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众多人旅游的首选之地。作为一个从小在四川藏区长大的汉族女孩,对于这片生我养
期刊
国际性的移民是国际劳动力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讲,这种国际性的移民对移民接纳国、接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国际性的移民浪潮牵涉的各国家间的利益也是比较多的,并且有可能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德国作为土耳其移民最大的接收地,同样也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本文简要对土耳其移民给德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做了简要的分析研
期刊
佛教文化和艺术在中国约有两千年的发展史,佛教文化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下,艺术家的创作围绕“佛”这一题材的现象屡见不鲜,其颠覆了传统艺术创作手法,从形象、媒介、观念到语言都大为不同,而“圆融:佛教与艺术展”的作品是这些现象具体体现的有力证据。  一、佛教缘起及中国传统佛教艺术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印度。佛,是梵语Buddha(佛陀)的语音简称,意为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