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视角下高校教师招聘体系探究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yi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师的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提高教师招聘的效果是高等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把教师胜任力有机运用于招聘环节,提出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招募、选拔、试用期引导与考核的具体操作方式,以此探究更科学的高校教师招聘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 胜任力 招聘 选拔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与此同步的是高校教师数量的急剧增长,全国高校教职工数量从1999年的106万,其中专任教师42.6万,增长到2006年的187万,其中专任教师107.6万。七年期间专任教师增速152%,而这个庞大的群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1 高校招聘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对教师的招聘活动基本上沿袭着传统的程序和做法,传统的考核办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和缺陷。
  1.1 人力资源招聘计划不够具体
  我国高校教师聘用管理中,师资需求是由人事部门组织各学院通过报年度需求量,再汇总形成总的需求计划,经学校党委开会讨论通过实施,缺乏具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岗位工作分析。通常在高校的招聘信息中包括学校概况、需求专业及学历要求、优惠政策、应聘者应提供材料、联系办法等,而对于教师岗位的说明和特殊要求甚少提及。
  1.2 对拟招聘岗位素质要求不够全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教师招聘,过多看重文凭和专业而忽略其他,只要专业对口,学历越高,其他要求越松。对于博士学历的应聘者,通常对其科研成果、研究方向进行评估就作出了录用决策,缺乏考察其职业道德、思想价值观念、团队合作意识等。
  1.3 甄选测试方式不够科学
  国内高校招聘教师的甄选方式基本上是人事部门经过简历的筛选后,组织一次面试,后选择某一课程试讲一次,就决定是否聘用。面试常常采用非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这种面试方法具有面试问题的不确定性、面试过程的发散性、评分标准的模糊性等特点,因此,对主考官要求很高,而我们很多高校很少对面试主考官进行必要培训与面试前必要的指导,因此,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1.4 试用期引导与考核针对性不够强
  试用期给新录用教师提供了了解与适应院校及系部、熟悉教学科研岗位的好机会,同时,也让高校有机会观察新教师的工作表现是否是否与岗位的要求一致。然而,大部分高校在新教师报到后,只是组织岗前培训让大家了解学校历史传统、学科专业发展状况及各项规章制度等,没有积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帮助新教师。试用期间院(系)考核主观性强、针对性较差,试用期结束前,人事部门组织院(系)负责人沟通一次,就可以決定一名教师的转正与否了。
  2 胜任力视角下高校教师招聘体系构建的意义
  1973年,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里兰德教授提出了“胜任能力”概念,英文为competency,并建立了冰山模型式的胜任能力模型,从品质和能力层面论证了个体与岗位工作绩效的关系。他认为可以用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动机和特质等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这些区别特征后被称作胜任能力,而胜任能力是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个体心理学指出,越是内在的、深层的素质,越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且对工作业绩的预测作用就越强,效果就越稳定。因此,新时期高校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应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人格素质。
  胜任力视角下的招聘体系能够克服拟招聘教师素质要求不全面不具体的缺点,能提高选拔测试的效度与信度,并能加强新教师试用期引导与考核的针对性,有利于增强高校新进人员的匹配性,有利于促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教师“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3 胜任力视角下的高校教师招聘体系探究
  3.1 基于教师胜任力的招募
  3.1.1 明确师资要求
  国内高校对招聘权的划分有两种模式:一是分权式,由院系等具体用人部门提出人选,由学校决定是否聘用,具体用人部门的意见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另一种是集权式,具体用人部门的权利是虚的,实际的决定权在学校。两种模式各有弊端。而事实上,院系是具体的用人部门,他们最清楚需要具备什么知识,擅长哪一领域的师资力量,而人事部门更关注教师职业道德、且更清楚学校的发展目标、文化背景等,因此,实践中应该加强两部门的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一方面积极配合建立本校的教师胜任力通用模型,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招聘中明确更加具体的素质要求。
  3.1.2 选择招募渠道
  招募的渠道可以分为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两种,随着高校专业的调整以及各专业招生规模的增减,教师在高校内部也发生着流动,也即在高校内部存在着内部劳动力市场,这是高校宝贵的资源,当内部出现师资力量结构性不平衡时,应首先进行内部调整,可以采用推荐法或者职位公告法。当高校快速发展时,一味依赖内部劳动力市场会导致以次充好现象,因此,高校应根据明确的师资需求情况,采用校园宣讲会、专业性杂志及报纸、学校网站及时向外部相关劳动力市场发布招聘需求信息,并在发布的信息中依据岗位胜任力清晰表述拟招聘人员硬件或软件要求。
  3.2 基于教师胜任力的选拔与录用
  基于胜任力的选拔就是依据先前界定的人员甄选的客观标准和依据——胜任力,以笔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测试、面试等方法测试甄选应聘者的过程。为了提高选拔评价的效度与信度,高校应成立招聘小组,由人事部门的专家和院(系)的主任、学科带头人以及人事测评方面的专家组成招聘小组共同对应聘者进行人员素质测评,保证招聘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3.2.1 申请表及简历的筛选
  申请表是高校设计的标准化的初级筛选表,结构完整且直截了当,能节省筛选时间且能避免申请人遗漏信息。简历是应聘者自己携带的个人介绍材料,内容详细具体。对应聘者申请表及简历的初审可以迅速从应聘者中剔除明显不符合高校教师准入资格者,比如不符合学历学位要求、不符合专业要求、不符合教师学缘关系(毕业学校)要求等的申请人。
  3.2.2 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具有内容确定、程序严谨、评分统一、形式活而不乱等特点。从近年面试实践经验上看,其测评的效度、信度较高,比较适合规模较大,组织、规范性较强的录用、选拔性考试,因此,结构化面试可以成为目前高校录用面试的基本方法。基于胜任力的结构化面试更多的侧重于考察候选人与高校的文化匹配性,个性特质、自我概念和动机等与职位的匹配性等深层次的胜任力,如,真诚正直、尊重他人、友好合作等。为了增加面试的效度,尽量采用“STAR面试法”,也即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
  3.2.3 笔试
  笔试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考核知识素质、另一部分考核人格素质。因此,人事部门应组织院(系)命题,依此测试应聘者学科专业知识及教育理论等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心理测试量表,如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卡特尔16PF测验等,测试应聘者的职业兴趣与人格特征。
  3.2.4 情景模拟测验
  第一,采用角色扮演法,也即常见的试讲,目的是测试应试者的备课、板书设计、教学组织、教材处理、知识点的把握等能力。随着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试讲应要求应聘者运用幻灯片、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应聘者试讲过程中,穿插“学生”提问或其他突发事件,这样的设计接近于实际情景,内容效度较高。应聘者试讲的过程中,考官依据胜任力要求考察观察应聘者的授课能力、操作现代科技教育手段等能力、应变能力及情绪控制等。
  第二,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也即选择某学科或专业领域的话题,组织候选人平等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观察每位候选人的表现,或者院(系)具体用人部门组织几名教师与应聘者就某一学科或专业方面的问题进行座谈,进一步测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的掌握程度、教育及教育科研能力并可进一步观察应聘者是否具备人际交往能力、治学严谨、尊重他人、友好合作等人格素质。
  3.2.5 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一方面是为了证实应聘者申请职位时提供的资料如文凭、在校期间作品、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专家的推薦信等是否真实可信;二是了解应聘者以前是否存在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对于非应届毕业生,背景调查可以了解应聘者在前单位的任职情况、在职表现、离职原因等。总之,背景调查就是针对应聘者过去的情况,“鉴往知来”,判断应聘者的能力素质与人格素质。
  3.2.6 录用决策
  经过前期科学的甄选测试,综合应聘者的多种考评结果,采用跨栏模式,即每轮测试都有淘汰,应聘者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下一关,每轮测试都通过才算合格。对于所有最后的候选人,要综合所有测试结果,由具体院(系)用人部门与人事部门共同讨论作出录用决策,并安置候选人到适合的岗位上,做到人岗匹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3 基于教师胜任力的试用期引导与考核
  一名新教师从走上教学科研岗位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高校如果能够根据教师胜任力要求在试用期就告知新教师以后努力的方向,引导新教师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师的成长道路就更加清晰明确,最终有利于教师与高校的共同发展。
  试用期教师的考核,首先要明晰人事部门与院(系)的职责权限,人事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学校指导与考核方面的制度,按期审核、汇总转正材料,为院(系)用人部门提供支持;院(系)要明确试用期的考核标准(胜任力)、确认试用考核结果,负责新员工试用期的日常管理等。其次,明确试用期考核的责任人,一般来说,院(系)负责人是新教师试用考核直接责任人,而导师应是教研室主任或有较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品行兼优的骨干教师,负责新教师试用期内的工作指导以及业绩评价等工作。最后,在试用期结束前一周左右,要汇总完成基于胜任力的试用期员工考核表,并召开人事部门与院(系)用人部门的沟通联系会,确定试用期教师的去留。
  参考文献:
  [1]陈慧青.世纪之交我国普通高校规模扩张研究[J].教育科学,2008,(4):71.
  [2]罗双平.从岗位胜任到绩效卓越——能力模型建立操作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3]胡晓军.高校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7(6):62.
  [4]胡先锋.论高等学校的教师招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3):51.
  [5]刘小丹.结构化面试在高校教师招聘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7(1):43.
其他文献
传统装饰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着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设计风格也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成为现代设计创作的宝库.其社会价值远远超过我们的设计作品本身.
摘要: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适合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而且是企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人才的保障。本文介绍了我校校企合作实践,阐述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
分析影响上山掘进单进低的关键因素,针对-185—-15m暗回风斜井,通过采用专用3吨大容量矿车+矸石眼+水平矸石仓出矸系统,实现了快速掘进。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的反映.通过对教材、教师、学生、课堂结构等相关要素的分析,提出教与学的最优组合观点,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导学.
会议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建设所面临的有利形势和条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要:本文在分析河池市锑产业现状及制约其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河池发展锑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并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锑产业 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河池市    0 引言  锑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战略资源,被国家列为保护性开采和冶炼的特定矿种[1]。国土资源部下发了《2009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明确了锑矿开采的总量指标。国家还规定,到2010年6月30日前,暂
【摘 要】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验证性实验不同,探究性实验在实验课题、实验方案、实验结果上都是开放性的,因此,相较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思考总结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正因为如此,在如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探究性实验才被放在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简单阐述了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需要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有效发挥,是影响课节的质量直接因素。在政治教学中,受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在本文中,笔者就对在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为政治学科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参考。  【关键词】政治课堂;主观能动性;灌输式教学  长期以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个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
韦博善,原名韦学武、宇雨墨、号墨雨堂主。1972年出生于安徽省临泉,毕业于阜阳师范美术系,进修于北京画院。师从著名画家石齐、杨刚、陈九龄。曾任职中国画报社《当代艺术家》丛
高校二级学院分党校培训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本文结合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校工作实践,就二级学院分党校建设和育人功能做一探讨,浅议如何加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