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对剩余油潜力通常采用的采出程度等几项指标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问题,提出通过与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以模型的网格节点为基本统计分析对象,以储层渗流理论为基础,围绕能更具现实意义的剩余可动油描述,根据含油饱和度变化与采出程度的理论关系,建立网格节点的剩余可动油数值的求解方法;其次,针对相同含油饱和度是不同物性储层的流体含油率存在差别的情况,应用分流相理论确定网格节点流体含油率的求解办法,并将其与剩余可动油量相关联,量化描述储量潜力的品质;进一步应用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以每个沉积单元为分析对象,综合油层平面发育程度,以沉积单元方差值量化表征网格节点平面分布状况。从而精细分析水驱剩余油潜力,更有利于指导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调整挖潜。
[关键词] 剩余油可动油分流相分布
中图分类号:TE7637.1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559―01
1引言
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田开发调整需要对剩余油潜力的认识与评价落实到沉积单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对剩余油最大可采出量、水淹状况以及分布的非均匀程度进行系统地量化表征,而通常采用的采出程度等几项指标以及常规的含油饱和度等描述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可以通过与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以模型的网格节点为基本统计分析对象,以储层渗流理论为基础,围绕剩余可动油就其规模、质量和分布描述,才能对储量潜力评价更具现实作用。
2 测算剩余可动油量数量,确定剩余油潜力规模
根据储层渗流理论,依据孔渗饱参数得到原生地质储量由于微观孔隙中的残余油无法采出,因此剩余地质储量在水驱条件下不能完全采出;依据水驱特征曲线法等测算得到的可采储量直接受井网部署等开发因素影响,当实施井网加密等开发调整措施时,可采储量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剩余地质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用于储量潜力规模的确定都有一定局限性。
通常,数值模拟软件都能给出不同时间的网格节点的储量场数据,但描述的储量为地质储量,因此不能直接应用。
按照油水两相条件下考虑,忽略油水体积压缩系数的差异后,剩余可动油量可由以下公式确定:
(1)
由于:
(2)
(3)
因此,(4)
式中:N为网格原始储量,m3;Nsk为网格剩余可动油量,m3;Nk为网格可动油量,m3;Swc为束缚水饱和度,无量纲;Soc为残余油饱和度,无量纲;Sw为含水饱和度,无量纲;Sok为原始可动油饱和度,无量纲;
由上式可以看出,网格内的剩余可动油量与当前的含水(含油)饱和度有关,也与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有关,即受储层渗流特性影响。
由于不同油层的束缚水饱和度不同,相对于物性差的油层,物性好的油层在含水饱和度低于0.3时可动油已开始动用;各线的斜率也反映出,在开采过程中,含水饱和度下降相同值,物性好的油层可动油阶段采出程度低于物性差的油层;相同含水饱和度或含油饱和度时,不同物性条件储层的可动油采出程度是不同的,物性好的油层可动油阶段采出程度高;可动油全部采出时的,受残余油饱和度差异影响,物性好的油层含水饱和度低于物性差的油层;从可动油全部采出整个过程看,物性好的油層含水饱和度变化大于于物性差的油层。
有学者研究认为,对于化学驱可以进一步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因此,可动油的比例按化学驱考虑能够进一步增加。
3 求解储层内各流体的分流相,描述剩余油潜力品质
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水驱注水已大范围波及,因此,针对补孔、布新井等挖潜措施,分析不同位置储量挖潜初期的产液含水。
根据莱弗里特提出的分流量的概念,结合达西定律,在忽略了毛管压力和重力影响时,流经储层某点的流束中,油的分流量(即产液的含油率) 为:
(4)
式中: 为油的分流相; 为水的分流相;uo为油的粘度;uw为水的粘度;Kro为水的相对渗透率;Krw为水的相对渗透率;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对于储层中某一确定的位置,在随开采含油饱和度降低时,油的分流量不断降低;对于储层中物性条件不同的位置,由于油水两相各自的相对渗透率不同,在相同含油饱和度时,油的分流量也会不同。油的分流量越高,储量潜力质量越好,初期挖潜效果越有保障。
4 量化沉积单元平面剩余油差异程度,表征潜力分布均匀状况
受储层发育等地质条件以及井网分布等开发因素影响,剩余油分布零散,沉积单元平面潜力的分布极不均匀,并且各沉积单元对比,潜力的分布不均匀程度也有所差别。因此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各沉积单元的油的分流相平均值等描述参数为目标值:
(5)
式中:S为沉积单元均方差,x为油的分流相平均值,n为节点统计数量;
各沉积单元均方差S越大,则含油率的平面分布越不均匀,在局部区域存在潜力;类似,也可采用该方法表征可动油丰度等其它参数的平面分布。
5认识与结论
1.相对于物性差的油层,物性好的油层可动油开始动用时在含水饱和度低;相同含水饱和度时,可动油采出程度水平高;含水饱和度下降相同值,可动油阶段采出程度低;可动油全部采出时的,含水饱和度低于物性差的油层;并且从可动油全部采出整个过程看,含水饱和度变化幅度大。
2.水的分流相初期均呈快速攀升,90%以后攀升速度趋缓,相同含水饱和度时,物性好的油层水的分流相值高于物性差的油层,随着含水饱和度及水的分流相值的上升,差值在缩小。
3.可动油采出程度与水的分流相关系略呈“半S”形,可动油采出程度相同时,物性好的油层水的分流相值高于物性差的油层,随着采出程度饱和度及水的分流相值的上升,差值在缩小。
4.实际评价表明,进一步对储量最大可采出量、水淹状况以及分布的非均匀程度进行系统地量化表征,对储量潜力评价具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毓荪,巢华庆,赵世远等,[M]采油地质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 彭大鹏,田广武,王家胜等,[M]应用概率统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关键词] 剩余油可动油分流相分布
中图分类号:TE7637.1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559―01
1引言
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田开发调整需要对剩余油潜力的认识与评价落实到沉积单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对剩余油最大可采出量、水淹状况以及分布的非均匀程度进行系统地量化表征,而通常采用的采出程度等几项指标以及常规的含油饱和度等描述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可以通过与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以模型的网格节点为基本统计分析对象,以储层渗流理论为基础,围绕剩余可动油就其规模、质量和分布描述,才能对储量潜力评价更具现实作用。
2 测算剩余可动油量数量,确定剩余油潜力规模
根据储层渗流理论,依据孔渗饱参数得到原生地质储量由于微观孔隙中的残余油无法采出,因此剩余地质储量在水驱条件下不能完全采出;依据水驱特征曲线法等测算得到的可采储量直接受井网部署等开发因素影响,当实施井网加密等开发调整措施时,可采储量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剩余地质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用于储量潜力规模的确定都有一定局限性。
通常,数值模拟软件都能给出不同时间的网格节点的储量场数据,但描述的储量为地质储量,因此不能直接应用。
按照油水两相条件下考虑,忽略油水体积压缩系数的差异后,剩余可动油量可由以下公式确定:
(1)
由于:
(2)
(3)
因此,(4)
式中:N为网格原始储量,m3;Nsk为网格剩余可动油量,m3;Nk为网格可动油量,m3;Swc为束缚水饱和度,无量纲;Soc为残余油饱和度,无量纲;Sw为含水饱和度,无量纲;Sok为原始可动油饱和度,无量纲;
由上式可以看出,网格内的剩余可动油量与当前的含水(含油)饱和度有关,也与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有关,即受储层渗流特性影响。
由于不同油层的束缚水饱和度不同,相对于物性差的油层,物性好的油层在含水饱和度低于0.3时可动油已开始动用;各线的斜率也反映出,在开采过程中,含水饱和度下降相同值,物性好的油层可动油阶段采出程度低于物性差的油层;相同含水饱和度或含油饱和度时,不同物性条件储层的可动油采出程度是不同的,物性好的油层可动油阶段采出程度高;可动油全部采出时的,受残余油饱和度差异影响,物性好的油层含水饱和度低于物性差的油层;从可动油全部采出整个过程看,物性好的油層含水饱和度变化大于于物性差的油层。
有学者研究认为,对于化学驱可以进一步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因此,可动油的比例按化学驱考虑能够进一步增加。
3 求解储层内各流体的分流相,描述剩余油潜力品质
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水驱注水已大范围波及,因此,针对补孔、布新井等挖潜措施,分析不同位置储量挖潜初期的产液含水。
根据莱弗里特提出的分流量的概念,结合达西定律,在忽略了毛管压力和重力影响时,流经储层某点的流束中,油的分流量(即产液的含油率) 为:
(4)
式中: 为油的分流相; 为水的分流相;uo为油的粘度;uw为水的粘度;Kro为水的相对渗透率;Krw为水的相对渗透率;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对于储层中某一确定的位置,在随开采含油饱和度降低时,油的分流量不断降低;对于储层中物性条件不同的位置,由于油水两相各自的相对渗透率不同,在相同含油饱和度时,油的分流量也会不同。油的分流量越高,储量潜力质量越好,初期挖潜效果越有保障。
4 量化沉积单元平面剩余油差异程度,表征潜力分布均匀状况
受储层发育等地质条件以及井网分布等开发因素影响,剩余油分布零散,沉积单元平面潜力的分布极不均匀,并且各沉积单元对比,潜力的分布不均匀程度也有所差别。因此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各沉积单元的油的分流相平均值等描述参数为目标值:
(5)
式中:S为沉积单元均方差,x为油的分流相平均值,n为节点统计数量;
各沉积单元均方差S越大,则含油率的平面分布越不均匀,在局部区域存在潜力;类似,也可采用该方法表征可动油丰度等其它参数的平面分布。
5认识与结论
1.相对于物性差的油层,物性好的油层可动油开始动用时在含水饱和度低;相同含水饱和度时,可动油采出程度水平高;含水饱和度下降相同值,可动油阶段采出程度低;可动油全部采出时的,含水饱和度低于物性差的油层;并且从可动油全部采出整个过程看,含水饱和度变化幅度大。
2.水的分流相初期均呈快速攀升,90%以后攀升速度趋缓,相同含水饱和度时,物性好的油层水的分流相值高于物性差的油层,随着含水饱和度及水的分流相值的上升,差值在缩小。
3.可动油采出程度与水的分流相关系略呈“半S”形,可动油采出程度相同时,物性好的油层水的分流相值高于物性差的油层,随着采出程度饱和度及水的分流相值的上升,差值在缩小。
4.实际评价表明,进一步对储量最大可采出量、水淹状况以及分布的非均匀程度进行系统地量化表征,对储量潜力评价具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毓荪,巢华庆,赵世远等,[M]采油地质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 彭大鹏,田广武,王家胜等,[M]应用概率统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