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康宁颗粒剂中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来源 :药品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4452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妇康宁颗粒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妇康宁颗粒剂组分中黄芩苷的含量,以甲醇-0.4%磷酸(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75 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值计算应不低于3000。结果:黄芩苷在5.26μg/mL~26.3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平均回收率99.31%,RSD=0.85%。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作为妇康宁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对妇炎净片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方法:改进后的方法采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替代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对供试品进行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乙腈:0.02 mol/L KH2PO4(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8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氯化两面针碱能够有效分离。其质量浓度在2.06~51.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为0.7%(n=6)。结论:改进后的方法
时间过得真快,忙忙碌碌中,陈荣家教授离开我们已有整整十年了。作为一位眼病理专家,陈荣家教授在这个领域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却在工作中突发疾病倒下,又骤然离开大家,至今回忆,仍觉万分遗憾。陈荣家1948年2月出生于沈阳市的一个医学世家,1976年从原上海市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做住院医生,1980年在眼科学元老郭秉宽教授的引导下进入眼科病理室工作(图1).
眼睑皮脂腺癌是起源于眼睑部位皮脂腺体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易复发、转移,主要治疗方式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患者整体预后并不理想,早期正确诊断和靶向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改进治疗的关键.眼睑皮脂腺癌临床表现复杂,早期容易误诊或漏诊进而延误治疗,病理检查是其诊断的金标准.此外,目前关于眼睑皮脂腺癌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尚未明确.因此,多方面了解眼睑皮脂腺癌发病机制为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从眼睑皮脂腺癌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表观遗传、外源病毒感染、免疫逃逸、端粒酶学说等方面对
胰岛素泵治疗为糖尿病患者带来多方临床获益,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更好地实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但胰岛素泵在使用过程中,胰岛素制剂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结合《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21年版)》,从机制、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的多个角度,对目前胰岛素泵中使用的速效胰岛素制剂的理化稳定性及其影响进行比较,以辅助临床医生对胰岛素制剂的选择决策。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黄斑部神经上皮层的缺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疾病.过去通过生物显微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发现,裂孔的形成和预后与玻璃体的牵拉及裂孔的大小具有相关性.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的剥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患者的视功能.随着OCT扫描深度和扫描速度的提高,实现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该技术可以量化黄斑部视网膜各层次毛细血管,对IMH的发病及预后有了新的发现.本文针对OCTA在IMH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尿囊素乳膏中尿囊素含量的方法。方法: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0.87 g、磷酸氢二钠1.35 g,加水使溶解成1000 mL);流速为0.4 mL/min;柱温:20℃;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尿囊素在0.06428~0.64280μg进样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5);检出限为0.117 n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95%,RSD为0.40%(n=7)。结论
近5年来眼睑皮脂腺癌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临床研究方面,明确了眼睑皮脂腺癌冰冻切缘控制显微手术的意义,提出了患者预后指标;在基础研究方面,描述了基因突变谱,揭示了3种相互独立的发病模式,以及提出了免疫及靶向治疗相关研究;我国眼肿瘤工作者也在眼睑皮脂腺癌研究方面树立了国际地位.本文对近5年国内外眼睑皮脂腺癌相关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展望治疗前景,为临床提供有益参考.
目的:探讨眼部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例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眼部转移性CC-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随访结果等,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3例为脉络膜转移性CC-RCC,均为男性,年龄51~62岁,均表现为右眼前黑影伴视力下降,病程为1~6个月,术前检查视力均为眼前手动,眼
目的:分析发生于眶骨的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15例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证实为发生于眶骨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检查、组织病理学切片及其他临床表现。结果:在15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骨瘤的患者有4例,骨内血管瘤3例,骨样骨瘤和骨化性纤维瘤各2例,嗜酸性肉芽肿3例,尤文肉瘤1例。骨瘤由成熟板层骨构成,对应在CT上呈现为高密度的骨样结节状隆起;骨内血管瘤病理主要表现为骨小梁间的畸形血管,在CT上表现为典型的“栅栏状”“蜂窝状”特征;骨样骨瘤以骨
目的:考察比较市售复方甘草含片与复方甘草片处方组分的稳定性。方法:按照2020版《中国药典》9001技术要求,观察影响因素及加速条件对复方甘草含片和复方甘草片处方组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复方甘草含片和复方甘草片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组分甘草酸和吗啡稳定,八角茴香油和樟脑有损失,在强光照射条件下组分甘草酸、吗啡、八角茴香油和樟脑均有损失,而八角茴香油和樟脑的损失率更高。结论:在高温、高湿及强光照射条件下复方甘草含片处方组分的损失率明显低于复方甘草片,将复方甘草片改进工艺制成复方甘草含片,其组分的稳定性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