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他撑起一片晴空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qs_T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书画篆刻界提起王宝顺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卧石斋主,著名篆刻家,中国西部书画院院士,世界书画家协会徐州分会理事,吴道之艺术馆名誉副馆长……可是,在这些诱人的头衔后面所发生的情感故事和另一个人的巨大付出又有谁能知道呢?
  走进王宝顺的家,让人感受到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氛,墙壁上挂满了书画界名家题赠的作品,一张画案上摆满了笔墨纸砚和金石刻刀。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和王宝顺谈起了他的过去,并电话采访了他远在陇南的妻子贾晓霞。
  甘肃陇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1953年,王宝顺就出生在这里。他从小就对书画篆刻甚感兴趣,坚持不懈地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还写下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诗集《迹味韵句》。
  起初,王宝顺的工作、生活和婚姻都比较顺利。尤其是1981年孩子出生以后,家庭更增添了许多温馨,欢言笑语,其乐融融。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在孩子四岁的时候,他的妻子丢下孩子离他而去,给他留下了巨大的情感空洞和艰辛生活。从此王宝顺肩负起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既要干好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常常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习成长费心劳神,单位、学校、家,三点一线构成了他的日常生活要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将孩子带到了十六岁。这期间,孤独与苦闷使他的心灵经受了巨大的磨难,他有些麻木,就连自己钟爱的书法篆刻艺术也时有放弃的念头,偶尔为之,也很难全神投入。
   1996年,与贾晓霞的相识使王宝顺的生活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机。贾晓霞在陇南某中学任教,她对王宝顺这位出自家乡的才子十分欣赏,王宝顺也从她那热烈的目光中读懂了这特别的心灵。他们相知、相爱,相濡以沫,走进了婚姻的圣殿。
  婚后的生活,还有点像热恋季节。孩子上中学,夫妻又是两地分居,两人经常鸿雁传书,嘘寒问暖,虽然见面有限,却总是沉浸在幸福之中。有一次王宝顺得了眼病住院,贾晓霞得知后立刻请假赶来照顾。她一边照料丈夫服药、吃饭,一边说一些自己在学校里有趣的事情。王宝顺被浓浓的幸福感包围着,心情愉快,很快就康复了。贾晓霞顾不上休息,又去给王宝顺买了一些衣服,还叮嘱他要学会照顾自己,平时注意保养身体,不要工作起来就不顾一切。望着妻子熬红了的双眼,王宝顺很过意不去,他劝她休息几天再回去,可贾晓霞担心时间长了耽误学生,就又匆匆赶回学校。
  贾晓霞对王宝顺的书法篆刻艺术非常支持,常常为他查资料、买善本以供使用。王宝顺为找到这样一位妻子而高兴,每每取得成绩或有新的收藏必先告诉其妻,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王宝顺与前妻的孩子在兰州上中学,和贾晓霞见面较少。这孩子这么多年来没有得到过一丝母爱,心里一定很苦,贾晓霞打算用新的母爱去抚平孩子心灵的伤口。贾晓霞的父母年纪都大了,而且家境也不宽裕,也需要一定的关照,贾晓霞就精打细算,尽量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平时她给孩子寄钱、写信、打电话,教育鼓励孩子用功读书,勇敢面对困难、追求理想。一到假期,她就带着织好的毛衣、学习资料,还有孩子最爱吃的成县油糕来看孩子。2000年,孩子考上大学后,也经常写信、打电话给贾晓霞,还亲热地叫她“妈妈”。
  王宝顺的母亲双目失明,近年来又体弱多病。王宝顺在兰州工作,忙于单位的工作和艺术创作,难以在床前尽孝。两个弟弟侍候时间长了多有怨言。贾晓霞一心替王宝顺着想,就将老人接到她那里去住。贾晓霞在学校的工作又忙又累,可她一回到家总是先给老人做饭,让老人感觉到家的温暖。她经常给婆婆洗衣服洗澡洗头洗脚,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精心照顾。
   1996年年底,王宝顺的母亲总感腹部不适,时有疼痛。贾晓霞领着婆婆到医院检查,诊断为胆结石,需要手术治疗。当时老人已经74岁高龄,双目失明近20年,且常年伴有肺气肿,体质羸弱,已是风烛残年,再者这种手术在成县医院史无前例,风险很大。王宝顺的两个弟弟害怕有个闪失,招来闲言碎语,坚决不同意手术。贾晓霞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瞒着丈夫毅然作出手术决定。其时她已怀有身孕,但她不辞劳苦,跑前跑后办理往院手续,联系主治大夫,排开压力在手术单上签了字。结果手术非常成功,至今老人还健在,她逢人就说:“我能活到今天,多亏了大儿媳晓霞。”
  贾晓霞在侍候好婆婆照顾好孩子的同时,努力工 作,在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果:在省地级刊物上发表了《中学德育教育初探》等五篇论文,荣获全学区“优秀教师”等称号。
  不管怎么说,贾晓霞还是很苦很累,心中有许多委屈,想等丈夫回来好好倾诉。然而丈夫真的回来了,看着他却又无从说起,只是趴在他的肩上尽情地哭泣一阵。她觉得,有了王宝顺的艺术成就,她受的苦受的累都值得。
  有了贾晓霞为他解除许多后顾之忧,王宝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热爱的“一亩三分地”中开垦、耕耘、收获。近年来,王宝顺将其业余时间全部用于艺术创作。篆刻作品三百余方印先后在《中国石化报》、《经济日报》、《人民之声报》、《甘肃工人报》等十家报刊发表。作品入编《世纪开元“金龙杯”书画名 家精典》、《当代中国书画家》、《中国2000年书画艺术大成》、《世界书画家大辞典》、《百年中国书画家名录》等17部辞书。篆刻作品《万象百寿图》入选加拿大世界书画展,并被世界书画协会和美、日、港、台等国家和地区收藏。他本人被东方艺术研究院、当代书画艺术家资格认定委员会授予“东方杰出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回首这些年走过的路,王宝顺感慨万千,“知音难觅,琴断有谁知?”只有贾晓霞是王宝顺的知音。是她,给了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是她,为他解除了后顾之忧,使他有时间、有精力、有心情去艺术的海洋里驰骋。是她,为他撑起了一片晴空
其他文献
女儿算是漂亮女孩,正读高中。她平时话不多,文文静静地挺讨人喜欢,可就是学习不好。孩子的毛病,做爸的当然清楚。这孩子静不下心来学,也吃不了苦,她趴在书桌上,照镜子的时间有时比写作业的时间还长。一天晚上,她写作业时又照镜子,我忍不住说,看你也做不下去,过来和爸爸谈谈心。女儿过来说,又要上课了,你的那些道理我全都能背诵,告诉你,就是考不上大学,我也能找到工作。我说你凭什么呀,她说,就凭你女儿这个形象。我
期刊
2002年11月,我到南昌西郊某私立学校采访青年女教师孙薇,她赴上海参加全国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这是省内私立学校老师首次获此殊荣。文章见报后,她的同事秦月霞对我说,孙老师还有一段感人的生活故事,有兴趣采访吗?12月中旬,在秦老师安排下我又见到了孙薇。略显腼腆的孙薇说,不好意思,我刚刚复婚,我的丈夫不希望张扬,请用化名吧。    展销会上,博学英俊的吴心泉赢得了我的芳心    1998年7月,22岁
期刊
嚼 舌  总是莫名其妙地变成别人嚼舌的对象,尽管我努力工作、小心做人,但还是避免不了,真搞不懂为什么总有些人那么爱嚼舌?  大连 王月  嚼舌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被嚼的女人总是比她们漂亮,比她们能干。  圆子    攀 比  女人就是喜欢拿自己的东西和别人比,这一点到还可以容忍,可是婚后,妻子连我都不放过,总是说某某的丈夫出了国,某某的丈夫发了财……完了还要数落我一顿,真
期刊
结婚就是给自由穿件棉大衣,活动起来是不方便,不过冬天来时心里会挺暖。我愿意同爱人天天裹在一起。  ——网友论自由与婚姻    哭闹是女人的常规武器,沉默是女人的化学武器,声言自杀则是女人宣布使用核武器,但通常都是核威胁。  ——某男子告诫刚刚交上女朋友的同事    我的两次婚姻都失败了——第一个老婆,走了……第二个老婆,不肯走……  ——某男感叹自己的失败婚姻    需要获取爱的人喜欢养狗,因为它
期刊
我的婚姻在新婚之夜破碎    我那短命的婚姻其实在新婚之夜就破碎了。  洞房花烛夜,我漫不经心地问丈夫:“你曾有过几个女人?”我以为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我是他今生惟一的女人。有时女人明知此话是谎言,却百听不厌;而男人说这句话也是屡试不爽,顺利过关。我万万没想到,丈夫竟然告诉我,他曾有过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都是男人的一次性用品。我惊呆了,眼泪哗哗地流,几分钟前还像着火一样的身体渐渐地变冷。他意识到
期刊
在旧金山游玩时,无意中在一家渔具店的橱窗里,发现一只圆木桶上粘贴着一幅彩布,上面渔夫们利用英语中船(ship)和她she两个词发音相近的特点,把船比作女人,调侃了一番。我看了不禁哑然失笑,虽觉得有些刻薄但也算是说出了女人们的一些共性。原文可以这样翻译:   “一艘船被叫成‘她’,是因为在她周围总是纷纷攘攘;通常有一伙男人围着她,她的帆索绳 便是乳罩腰带,也涂油抹脂保持自己的亮丽;伤
期刊
东西用得久了,便会磨损。小到一双鞋子,大到整个天空。于是诞生了修补这个行当,于是就有了鞋匠甚至女娲。  只有珍贵的东西,才需要修补。我们不会修补一次性的筷子和菲薄的面巾纸。但若损坏的是一双象牙筷子和一幅名贵字画,又是家传的珍宝和友人的馈赠,那就大不一样了。你会焦灼地打探哪里有技术高超的工匠,使它们最大限度恢复原貌。  我们修补,只因为我们怀有深情。在那破损的物件的皱褶里,掩藏着岁月的沧桑和激情的图
期刊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一息。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
期刊
广州一些夫妇预存胚胎  过去,很多不孕的夫妇会想到利用生殖助孕技术来实现生育的梦想。现在在广州,越来越多的正常夫妇也想通过“冷冻胚胎”的技术,把他们未来的孩子贮存起来,以便以后再生孩子。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科龙晓林主任介绍说,有的夫妇目前工作特别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怀孕和抚养孩子,他们担心年龄大了会影响孩子的优生,看医院能不能把他们的精子和卵子冷冻“储存”起来,到想生孩子时再来提取。来咨询的人
期刊
21世纪的中国,伴随着网络进入千家万户,许多家长谈“网”色变,担心孩子迷恋网络、荒废学业,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网络真的那么可怕吗?安徽省合肥市一对年轻的夫妻,以独特的家庭教育理念,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新的解答,引起了全国众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2002年10月,笔者采访了徐敏一家,通过徐敏母亲的讲述,笔者看到了一个普通孩子独特的成长过程。    儿子中计,学习原来是件好玩的事  我是安徽省合肥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