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研究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34970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下面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下自己对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创新教学 高中数学
  一、解读教材中培养创新
  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例如,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经类比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在教学中,若教师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伸、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构造新命题,将原题的条件或结论,甚至整个题用其等价的形式替代,得到新题目称为原题的等价变式,这是由于一个数学问题常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或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决定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的综合性就决定了思维活动发展的多样性。
  二、新的学习方式构建中培养创新
  自主学习与创新。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合作探究与创新。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研究性学习与创新
  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包括:强调师生共同建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强调在活动中探索研究,围绕主题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直接的,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自由遨游的空间。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四、教法中体现创新
  1、例题的选择与变化
  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还要善于设计例题的变化,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某种近似于探索的体验,去发现数学中的真理,让学生体验数学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师要通过对例题变化,例题的解答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利用有形的和无形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归纳,猜想,转化,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
  2、技巧性的设问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
  注重问题的来源和选择。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内容,我们用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来作为问题,从而引入角的新概念;比如国际象棋的计算问题,从而发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讲究问题呈现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地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
  五、积极评价中鼓励创新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高中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可以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素材,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引导,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教学体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了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成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PBL在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PBL的应用实践研究,分析其应用效果。以此来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PBL教学法 英语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扩展,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人们对于英
粉碎过程中用的诸多耐磨材料主要分为特殊钢、非金属物质和合金白口铸铁几类。对于那些导致最强烈磨损的工艺领域,结合磨损机理和使用的机械设备类型进行了划分和讨论。本文
利用种子生长法制备了磁性γ-Fe2O3@Au核壳纳米粒子,通过修饰抗体实现表面功能化,利用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作用,通过外加磁场对三组分抗原进行了逐个以及双抗原的磁分离,采用
摘要: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尤其是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先后观摩了一些省、市级优质课。我觉着,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缺失变得日益严峻。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一、重人文性,轻工具性。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然而教师们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了工具性。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还不够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实施创新教育,改进教学方法,能进一步优化课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下面是我个人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做出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学生的感悟和理解,给课堂足够的民主和自由。  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被尊重理解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与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园教育备受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广大幼教工作者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幼儿园教育应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让他们在已有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机会和发展条件。  关键词:幼儿 美术 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如何落实课程目标,取得理想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力,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反之,学生若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是一个沉重的包袱,那么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强调学生兴趣升华应在转变观念,推进教学创新,在新面孔、新气氛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中注意培养。  一、充分认识新课程对培养学生兴趣的升华  新课程好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在提升教育教学质
摘要:小学陶艺教学寓造型于游戏之中,寓情于泥性之中,寓美于独特的形式、质感之中,寓德于陶文化之中,寓创新于动手实践之中。陶艺课程的开设给美术教学注入了生机,给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学生注入了一缕清新的空气。本文就谈谈自己在从事陶艺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关键词:陶艺 体验 自信 创作  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大自然的、亲近泥土的天性,对儿童来说,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虽然他们对陶艺懂得很少,但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就是一个积累词语、解释词语、运用词语的过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以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书刊、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存储
摘要: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特点就是尊重历史、尊重真实,汲取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优秀文化和优秀成果。在高中的历史教学课程设计中,必须要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紧密的结合时代特征和时代进程,联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更要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改中关于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关键词:高中历史 创新 教育观念  一、教育观念必须要更新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导向给我国的基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