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必修一以自然地理为主,它是高中地理知识和理论的基础,通过地理必修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关于地球和宇宙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地理必修一 教学建议
引言 新课改后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深层次的研究教材,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要领。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已决定高考采用全国卷,为准确把握全国卷,必须从我们日常教学做起,加强教材研究,以下是我对必修一教材教学的一些浅显认识。
一、教材分析:
必修一以自然地理为主,它是高中地理知识和理论的基础,通过地理必修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关于地球和宇宙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为在后面的课程中深入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区域差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奠定知识基础。
二、教学建议:
1、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 :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速,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教师应多钻研教材同事交流中学习。
2、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新教材的使用,改的更是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不在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强调最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即:突出模块性。相对而言,模块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该模块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在知识的深度上缺乏系统化,使学生对一些更具体的内容了解甚少,知识结构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应从高考备考的角度对课本作一定的补充,在教学中板书要清晰,知识结构完整,要求学生做笔记,在书上对重点内容要由一定勾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在课标在每节教案中必须列出,学习钻研教材;在收集优秀教案的基础上,撰写符合学情的优质教案,教案环节要完整,大致要有十个环节:
(1)课标要求;(2)教材内容分析;(3)教学目标;(4)学生学习情况分析;(5)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6)教学重点和难点;(7)教学资源;(8)教学过程设计;(9)教学评价;(10)教学反思
南川地理必修一教材的主要内容:
中图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8课时);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7课时);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3课时);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9课时);
3、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组成情况,包含初中就学于何种学校、学校开设地理的情况、家庭情况等;其次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4、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积极稳妥地探索新教法,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更好的求知和成长。通过新课改实践,我们大体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①讲述—领悟型。这种课型主要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中“大气运动”等,
②自主学习—探究型。这种课型主要围绕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而进行。
③实践活动型。这种课型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
5、网上的课件需重新编排,每节课图片不要多。
6、作业和练习:高一课程多,学习任务重,为了不给学生增加负担,不需要订练习或对资料进行一定删减后使用,可利用填充图册,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对作业进行合理删减,做到统一;
7、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地理学科的图表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地理必修一以自然地理教学为主,难度大,课时紧,重庆的区县一般每周2课时,完成课程难度较大的,可每2周在晚自习中安排1节。
8、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实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选择案例,如:地 震、台风、寒潮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9、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最好每周1次),相互听课,不论校内、校外,共同交流,相互提高;
10、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上课时要利用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程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章教学结束后一定要总结,完善教案、课件,及时反思,总结得与失。
【关键词】地理必修一 教学建议
引言 新课改后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深层次的研究教材,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要领。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已决定高考采用全国卷,为准确把握全国卷,必须从我们日常教学做起,加强教材研究,以下是我对必修一教材教学的一些浅显认识。
一、教材分析:
必修一以自然地理为主,它是高中地理知识和理论的基础,通过地理必修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关于地球和宇宙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为在后面的课程中深入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区域差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奠定知识基础。
二、教学建议:
1、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 :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速,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教师应多钻研教材同事交流中学习。
2、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新教材的使用,改的更是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不在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强调最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即:突出模块性。相对而言,模块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该模块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在知识的深度上缺乏系统化,使学生对一些更具体的内容了解甚少,知识结构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应从高考备考的角度对课本作一定的补充,在教学中板书要清晰,知识结构完整,要求学生做笔记,在书上对重点内容要由一定勾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在课标在每节教案中必须列出,学习钻研教材;在收集优秀教案的基础上,撰写符合学情的优质教案,教案环节要完整,大致要有十个环节:
(1)课标要求;(2)教材内容分析;(3)教学目标;(4)学生学习情况分析;(5)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6)教学重点和难点;(7)教学资源;(8)教学过程设计;(9)教学评价;(10)教学反思
南川地理必修一教材的主要内容:
中图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8课时);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7课时);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3课时);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9课时);
3、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组成情况,包含初中就学于何种学校、学校开设地理的情况、家庭情况等;其次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4、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积极稳妥地探索新教法,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更好的求知和成长。通过新课改实践,我们大体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①讲述—领悟型。这种课型主要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中“大气运动”等,
②自主学习—探究型。这种课型主要围绕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而进行。
③实践活动型。这种课型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
5、网上的课件需重新编排,每节课图片不要多。
6、作业和练习:高一课程多,学习任务重,为了不给学生增加负担,不需要订练习或对资料进行一定删减后使用,可利用填充图册,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对作业进行合理删减,做到统一;
7、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地理学科的图表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地理必修一以自然地理教学为主,难度大,课时紧,重庆的区县一般每周2课时,完成课程难度较大的,可每2周在晚自习中安排1节。
8、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实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选择案例,如:地 震、台风、寒潮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9、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最好每周1次),相互听课,不论校内、校外,共同交流,相互提高;
10、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上课时要利用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程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章教学结束后一定要总结,完善教案、课件,及时反思,总结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