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本文就大学生在学术科技方面的创新能力为立题点,阐述了在科研工作中培养科研创新能力进行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41-02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现创新驱动社会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人才培养水平直接决定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成败,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因此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在教学体系中,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是知识的探索者。以探索、认识未知为任务的科研是获得最新知识的最佳途径。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学过一些基础课程后参加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必将使学生对现代学科的一些新领域、新理论和新成就等有所了解,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必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和完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大学教学面临一些共性的实际问题,特别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笔者一直在有计划、有目的地在科研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不断进行探索。下面就谈谈我们在科研工作中对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培养方式和过程
让学生参与科研,首先是课题的提供与选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科研工作拟定一定数量的课题,供有兴趣的学生选择;学生也可自行寻找研究课题,由教师指导完成研究计划。由于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科研,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共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学生刚刚进入实验室时,跟随导师进行一个课题的完整的科研过程,然后在其了解什么是科研、科研是如何进行之后,让有时间、有精力和更大兴趣的学生进入第二个阶段。该阶段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独自设计方案和进行实验操作等方面。在这个阶段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效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步,在学生遇到重大疑难时,及时进行交流、商讨。课题的确定非常关键,首先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愿意选择并参与进来;还要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减少盲目性,对于刚刚涉及科研新手的学生很难认识到课题是否可行以及课题可行性所牵涉到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在提供给学生选择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文献查阅工作。课题确定后让学生进一步参与到科研的整个过程中来,这个过程涉及到查阅文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和撰写论文,通过参与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不但所学理论知识得到巩固,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仪器设备使用,而且还熟悉了整个科研的工作过程,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切身感受到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科学研究更加接近。整个过程完成后可以将学生的研究内容作为毕业论文提交,这种合二为一的方式会增加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且可以避免时间有限造成的毕业论文内容贫乏,对于提高学校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也是很有益的。学生参与课题的时间可以从一个学期到两年,具体时间根据课题的进展而定。几年的实践证明,该方式可以使学生都能经过系统的、基本科研能力的训练,进而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
二、导师起辅助作用
要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引导作用。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由同学自愿报名选择导师,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学生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工作方法、社交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因此,在这些同学参与科研的同时,充分调动这些同学的积极性,利用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相互影响力大等特点,使他们在其他同学中起到带头、影响作用,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同学主动学习、参与科研的目的。由于每位导师都有研究课题,加上研究所的检测平台等,为所有有兴趣参与科研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规范的训练是科研人才培养的必要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参与科研的具体时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也保证学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在整个参与科研中,导师起帮扶作用。导师的指导程度,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应该是不一样的,要区别对待,有些人能力强,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有些人则需要耐心、详细的指导。指导的方式以启发式为主,主要引导学生自己来思考,尤其是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反复的讨论和探讨,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有利于使“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而相得益彰[1]。这种方式,学生容易获得自信心。三、实验室平台是基本条件
实验室是进行科研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地,主要起到一个硬件平台作用。在学校的支持下,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已经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并且具有完备的仪器设备,这就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有效保障。实验室开放的不仅是仪器的使用,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方案的实施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只是作为配角参与、建议、指导本科生的科研实验活动。科研需要用到的仪器比较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学生没有用过的甚至没有见过的,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每周导师都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给学生讲解其中某一种仪器的原理、用途、操作及维护,并在使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所的教师以科研工作为主,每个老师基本上每天都在做科研,这样形成一个浓郁、活跃的学术氛围,学生一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通过科研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
四、撰寫研究论文是关键步骤
研究论文的撰写是对自己参与科研工作的总结,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写好科技论文,学生会积极主动、认真地阅读外文文献,不仅使学生熟悉乃至掌握英文中科技论文写作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表达方式,促进了大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让其亲身接触科研的前沿知识,了解别人科研的创新点,提高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更加适合外向型人才的需求。
五、参加活动是一种激励
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企业奖学金以及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由于这些活动获准立项限定研究时限、定期组织项目结题及成果验收,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独立接受一套完整的科研训练程序,还能获得实际收益,很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并且是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检验[2]。在研究所参与科研的学生更易于获得这些项目和奖励,今年相关专业的很多学生主动来研究所要求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可见这样的激励是很有效果的。总之,通过提供相应的科研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当然,探索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不断进行完善,充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放.素质教育——南京大学的思考和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毛彩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培养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11,(9).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教研项目“《创新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编号:02011075)
作者简介:赵红晓(1978-),女,许昌学院讲师,硕士。
关键词: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41-02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现创新驱动社会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人才培养水平直接决定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成败,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因此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在教学体系中,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是知识的探索者。以探索、认识未知为任务的科研是获得最新知识的最佳途径。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学过一些基础课程后参加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必将使学生对现代学科的一些新领域、新理论和新成就等有所了解,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必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和完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大学教学面临一些共性的实际问题,特别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笔者一直在有计划、有目的地在科研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不断进行探索。下面就谈谈我们在科研工作中对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培养方式和过程
让学生参与科研,首先是课题的提供与选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科研工作拟定一定数量的课题,供有兴趣的学生选择;学生也可自行寻找研究课题,由教师指导完成研究计划。由于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科研,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共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学生刚刚进入实验室时,跟随导师进行一个课题的完整的科研过程,然后在其了解什么是科研、科研是如何进行之后,让有时间、有精力和更大兴趣的学生进入第二个阶段。该阶段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独自设计方案和进行实验操作等方面。在这个阶段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效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步,在学生遇到重大疑难时,及时进行交流、商讨。课题的确定非常关键,首先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愿意选择并参与进来;还要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减少盲目性,对于刚刚涉及科研新手的学生很难认识到课题是否可行以及课题可行性所牵涉到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在提供给学生选择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文献查阅工作。课题确定后让学生进一步参与到科研的整个过程中来,这个过程涉及到查阅文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和撰写论文,通过参与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不但所学理论知识得到巩固,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仪器设备使用,而且还熟悉了整个科研的工作过程,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切身感受到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科学研究更加接近。整个过程完成后可以将学生的研究内容作为毕业论文提交,这种合二为一的方式会增加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且可以避免时间有限造成的毕业论文内容贫乏,对于提高学校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也是很有益的。学生参与课题的时间可以从一个学期到两年,具体时间根据课题的进展而定。几年的实践证明,该方式可以使学生都能经过系统的、基本科研能力的训练,进而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
二、导师起辅助作用
要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引导作用。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由同学自愿报名选择导师,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学生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工作方法、社交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因此,在这些同学参与科研的同时,充分调动这些同学的积极性,利用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相互影响力大等特点,使他们在其他同学中起到带头、影响作用,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同学主动学习、参与科研的目的。由于每位导师都有研究课题,加上研究所的检测平台等,为所有有兴趣参与科研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规范的训练是科研人才培养的必要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参与科研的具体时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也保证学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在整个参与科研中,导师起帮扶作用。导师的指导程度,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应该是不一样的,要区别对待,有些人能力强,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有些人则需要耐心、详细的指导。指导的方式以启发式为主,主要引导学生自己来思考,尤其是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反复的讨论和探讨,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有利于使“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而相得益彰[1]。这种方式,学生容易获得自信心。三、实验室平台是基本条件
实验室是进行科研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地,主要起到一个硬件平台作用。在学校的支持下,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已经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并且具有完备的仪器设备,这就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有效保障。实验室开放的不仅是仪器的使用,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方案的实施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只是作为配角参与、建议、指导本科生的科研实验活动。科研需要用到的仪器比较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学生没有用过的甚至没有见过的,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每周导师都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给学生讲解其中某一种仪器的原理、用途、操作及维护,并在使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所的教师以科研工作为主,每个老师基本上每天都在做科研,这样形成一个浓郁、活跃的学术氛围,学生一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通过科研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
四、撰寫研究论文是关键步骤
研究论文的撰写是对自己参与科研工作的总结,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写好科技论文,学生会积极主动、认真地阅读外文文献,不仅使学生熟悉乃至掌握英文中科技论文写作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表达方式,促进了大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让其亲身接触科研的前沿知识,了解别人科研的创新点,提高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更加适合外向型人才的需求。
五、参加活动是一种激励
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企业奖学金以及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由于这些活动获准立项限定研究时限、定期组织项目结题及成果验收,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独立接受一套完整的科研训练程序,还能获得实际收益,很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并且是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检验[2]。在研究所参与科研的学生更易于获得这些项目和奖励,今年相关专业的很多学生主动来研究所要求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可见这样的激励是很有效果的。总之,通过提供相应的科研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当然,探索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不断进行完善,充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放.素质教育——南京大学的思考和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毛彩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培养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11,(9).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教研项目“《创新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编号:02011075)
作者简介:赵红晓(1978-),女,许昌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