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媒介和技术的本质——麦克卢汉对海德格尔的“形象化”透视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克卢汉是20世纪媒介理论大师,海德格尔后期对技术的论述一直被学界作为经典来引用.麦克卢汉曾多次谈论和解读海德格尔,其中一个主题是如何认识媒介与技术的本质.从格式塔心理学借来“形象”和“背景”两个概念,麦克卢汉将它们分别对应于其媒介理论中的“视觉空间”和“听觉空间”,他强调,视觉的功能乃是从“背景”中分离出“形象”.海德格尔将“现代技术”的本质作为“构架”,所谓“构架”即是“解蔽”,而“解蔽”无非是说有某物展露其自身.在展露这一意义上,麦克卢汉认为,海德格尔的“现代技术”无论作为“构架”抑或“解蔽”,其本质都是“形象”或“形象化”.以此认识为基础,麦克卢汉和海德格尔分别展开了他们对于媒介和现代技术之本质的分析和论衡.
其他文献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构建了绿色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绿色创新行为影响机制模型.对270份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绿色变革型领导正向影响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绿色组织支持感、绿色组织承诺均在绿色变革型领导和员工绿色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绿色自我效能感分别调节绿色组织支持感、绿色组织承诺在绿色变革型领导和绿色创新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的理论研究,对企业绿色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银发浪潮”的来临,失能老人的人口数量逐年攀升,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责任的缺位是导致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有效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在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中政府责任进行反思和重构,对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失能化,健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双循环”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户收入成为国内大循环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研究表明,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能够显著提高农户收入水平.这种增收效果对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土地面积的家庭具有异质性.此外,现代农业对农户收入的提升存在多种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证实,加入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有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进而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未来需大力发展真正具有组织带动作用的、能切实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户的“生活富裕”.
基于办案机关回应办案压力的现实需求和实现司法民主的政策导向,我国刑事听证机制经历了以压力化解为基本功能定位的发展历程.然而这一功能定位导致刑事听证机制在实践运行中被异化,片面强调其应对信访压力、规避责任追究、回应社会关注等功能.由此导致刑事听证机制的制度设计出现偏差,对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障和待听证事项的公正决策缺乏关注.对此,要实现刑事听证机制的功能定位回归权利保障和公正决策,并以此为基础推进刑事听证机制的制度优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来看,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暴露出法治化程度不高的缺陷,体现在公共卫生法律体系未能满足形式法治的要求、行政应急权的规制未能满足应急法治的要求、公共卫生制度设计未能满足健康法治的要求三大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法治化,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治理理念,完善公共卫生法律体系,合理配置行政应急权并规范其运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保证比例原则的适用,并且为权利救济提供法律途径.
乡村治理体系包含自治、法治和德治三个系统,乡村“三治”各系统分具不同的内涵,也有着互补性.《宪法》是沟通“三治”各系统的桥梁,促使“三治”各系统形成一个整体,同时通过《宪法》这一制度性媒介,转换“三治”彼此的价值,防止它们相互激扰,进而促进“三治结合”的整体效能.在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下,要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从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向现代化转型.
从路德的人文与宗教视野,探索人工智能对人之本质挑战,含五个部分:两希传统的悲剧性人神断裂、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天人合一”抑或“绝地天通”?知识与权力互动历史的外在语境和内在动力、人成为神的思想发展史及如何避免“全能”与“全善”间冲突给人类未来造成灾难?故需从人文社会科学和神哲学上认识人并通过伦理约束手段将能力用在善上,解决人在走向“全能”却没有向“全善”的冲突,避免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庄子》内篇之《大宗师》的篇名如何句读,又如何理解,历来众说纷纭.然而此问题的回答直接关涉对庄子思想的把握,故其意义十分重要.通过对《庄子》内篇篇名的考察,且基于张恒寿等前贤的研究成果,提出连续性选词、跳动性选词以及拟词等命名方式予以考察,认为“大宗师”之名出现的时间当在战国晚期至西汉之间;并认为《庄子》文本编辑者很可能是受到《天道》篇中“大宗师”三字的启发,借此表达庄子以道为师之意.但这种自著立场的做法恰恰与庄子思想相悖.在“物化”面前,万物一气,此之化即彼之始,始卒一环,无始无终,何来大宗?物物为宗!
现当代作家对《定婚店》的重写主要表现为继承与改造.就继承而言,体现在作家们对故事情节进行敷演、套用其预叙手法和移植“婚姻定命”观.就改造而言,则表现为革新故事主题、拓新处理情节及凸显地域性特征.《定婚店》在现当代作家笔下发生变化,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也与作品接受者的审美心理有关.这一文学现象,揭橥古典和现代之间相互影响,古典为现代提供肥沃的创作土壤,而现代也在摄取与融入中扩容了古典.这促使我们进一步思索如何在古典和现代之间发挥更大的艺术效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创作出更深邃的文学
江河流域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祥地,流域使人类形成了语言、信仰、习惯乃至生活方式的文化共同体.湖湘文化产生、形成于湘、资、沅、澧四大流域,因而具有鲜明的流域特色,也表现为互相区别、互有联系的四大流域文化区划.因此,不同流域文化特质构成湖湘文化的绚丽多彩,而流域文化的交融构成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