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不好,考场作文怎么得高分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jiao2008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名人作品,有时不用看作者都知道是谁写的,这就是所谓的文风;我们读优美的语言,内心也会惊起波澜。前者的文风更多体现在语言上,后者的触动也大都因为语言的感染。然而,同学们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中,或表现出语言干巴,可读性低;或大白话连篇,缺乏深度。如何塑造文风、锤炼语言呢?我们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
  1方法一:把握细节
  同学们写人,并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只觉得写的是人,区别于小猫小狗等动物而已,至于这个人高低胖瘦,年龄大小,性格好坏一概不知,而且是男是女,只能从“他”或者“她”这两个代词上看出来。这种概念化的人物,因不够典型而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们想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必须借助于细节。
  古今中外名家作品中人物形象靠细节取胜的不乏其例。鲁迅《故乡》中杨二嫂那圆规式的站姿,那“愈有钱便愈不放松”的言论,那愤愤不平的神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和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就大不相同,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根本不会把人物混淆。
  如何把握细节?需得运用描写。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五种;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将描写种类牢记于心,写作时才能有意识运用。在描写过程中,或用寥寥几笔勾勒,这被称为“白描”;或用浓墨重彩铺陈,这被称为“渲染”。“白描”借用了中国绘画传统技巧的概念,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文字描述对象的特征。如鲁迅《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外貌的描绘:“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几笔勾勒,就写出了孔乙己的落魄生活和尴尬处境。“渲染”最初也是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这种色彩的运用,在写作上能烘托气氛。如朱自清《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种悲剧叠加的渲染,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用在开篇,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应将叙述语言代替描写语言,如习作《与温暖相遇》中的片段:“最近患感冒咳嗽的人真不少,教室里吭吭咳咳的声音此起彼伏。就在这种声音下,老师和班长抬着一口锅走了进来:‘同学们!’班主任环顾四周,继续说:‘最近天气越来越冷,生病的人挺多的,我煮了一些姜汁可乐给大家驱驱寒,现在就让班干部帮忙发下去……’大家一听‘可乐’,立刻眉开眼笑起来,在少数人鼓掌的带领下,我们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没过多久,每人手里都捧着一杯姜汁可乐。可乐的温度透过纸杯传递到我的手中,热流涌遍全身;细细端详,带着姜味的可乐欢快地吐着泡泡,向上的热气被風吹出了一个弧度,氤氤氲氲地弥散开来;轻轻呷上一口,热感流着、流着,一直流向心底;目光透过弥漫的热气,我亦看到了班主任微笑的面庞……”行文中,有对老师请大家喝姜汁可乐的语言描写和同学听见后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喝可乐时的细节描写。具体的描写语句能高度还原场景,画面感极强。
  又如习作《那些温暖的记忆》中的语段:“适逢那天,暖阳无拘无束地跳脱进来,冷清阴暗的房屋里不再黯淡,已近西山的落日,渲染出一片橘红,映照在窗框上,倾洒在地面上,望着这明亮而又温暖的房间,我不禁边唱边跳起来。我在光与影中舞蹈欢歌,奶奶坐在沙发上,拍着手……”对奶奶家环境的描写,特别对光影的捕捉,渲染了一种温馨的氛围,这种描写极具感染力。
  2方法二:巧融诗境
  诗歌语言凝练,意境唯美,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将诗化语言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可以让文章语言更凝练,更唯美,更具有古风古韵。其实,这种借境古来有之,南朝谢朓有“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一句,后来柳永在《八声甘州》中借境并升华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悲恸情怀更浓。因为古诗词用词极简,三言两语的描绘,事景人情顿现,且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很有味道,品咂之后,感到妙趣横生。
  在同学赞美长安的习作中,有这么几句,意境深远:“感渭水秋风落叶满,念青衣长剑鞍马行……灞柳堆烟,鹿塬樱花烂漫春来早……”细究下来,才发现化用了古诗词。前句“感渭水秋风落叶满”化用贾岛《忆江上吴处士》中“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句,通过调整词序,达到借古诗之境的目的;后句“灞柳堆烟,鹿塬樱花烂漫春来早”分别化用欧阳修《蝶恋花》中“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毛泽东《卜算子》中“待到山花烂漫时”,陆游《还舍》中“出门始觉春来早,处处帘栊笑语声”,把这三句的意境成功嫁接,变成自己的文句。用得多了,就越来越能达到无斧凿之痕的境界。
  再如同学的习作选段:“在这个春华成秋碧,悲秋之情随时随景而生的时节,这笼子里的花,竟然彰显出别样的生命寓言。”读完之后,让人感到语言凝练,古韵十足,这就是巧融诗境的好处。
  3方法三:善用修辞
  我们知道,比喻、拟人能让语言生动形象,排比能增强语势,反复表达强调意味,夸张给读者提供想象空间等,这些都是修辞的魅力。大而言之,文学的本质是审美,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就是抱着鉴赏的态度,语言美的文章可读性必然强;小而言之,平时习作或考试中,有意识地运用修辞,增添语言美感,定能受到老师好感而得到不错的分数。在名家作品中,朱自清《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运用拟人,赋予竞相开放的花朵以人的情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颜色。修辞的运用,把本来相对抽象的花态和花色生动形象地写了出来,便于读者捕捉花的美态。   同学的习作《长江三峡游记》中写道:“长江三峡的美,美得饱含诗情,美得富有画韵,美得惊心动魄!”运用排比,将三峡的诗情画韵表达出来,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之情通过修辞传达给读者。习作《乡情》中“故乡是一抹纯粹的曦光,无论我在哪里,都能从记忆中感受到她遥远的温暖”运用比喻,把“故乡”比作“纯粹的曦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在“我”心目中的印象。三峡美和故乡情都是抽象的概念,但作者运用修辞,把抽象概念形象地表达出来,便于读者理解。运用修辞,让很多无感情色彩的句子变得灵动,增添了语言的感染力,进而打动读者。
  4方法四:妙用哲理
  语言优美固然能够打动读者,但一味通过语言渲染,缺少内容深度,读者惊诧于语言优美之后,对文章印象却不会深刻。优美语句读多了,会产生视觉疲惫。只有加入内涵深刻的句子引发读者思考,才能让读者与作品真正产生共鸣。但内涵深刻的语言,要么说理性强,内容抽象,不便于理解;要么口号式宣讲,让人感到不真实。如果通篇都用哲理句,会觉得说教意味浓,让人心生厌倦。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写完主要事件后,结句用富含哲理的句子做畫龙点睛之笔。
  同学的习作《墨花》中:“每每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都不由自主注视着墙面上的墨花,慢慢地,我并不觉得它孤寂凄美,它所散发的是父亲对我的呵护之心,它所晕染的是我成长路上点滴的感动。”“墨花”体现出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恩。将这种富有哲理的句子连缀在文段末尾,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见哲理句能够让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加隽永,更加有活力。
  5方法五:学会炼字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表情达意。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达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境界,也是这个意思。炼字可以称为广义上的修辞,但与一般意义上的修辞不同,炼字是散落在文章中的细小的闪光点,而就是这些闪光点,吸引读者注意力,把读者的内心情感拽入文章的情境中来。
  同学的习作《流连一扇窗》:“市井热闹、烟火气息、温馨生活,在窗边演绎,这些都是生活最本真最动人的言语。”“市井热闹、烟火气息、温馨生活”是对上面一个自然段事件的概括总结,三个四字词语的铺排,高度概括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画面感很强,有较强的感染力。
  再如习作《长江三峡游记》:“夹岸高山,好似触天;云雾缭绕,边界难辨;层岩绿树,深深浅浅;林中猿啼,苍凉伤感。”四字骈句的铺陈,读来朗朗上口,掷地有声,且词语本身的丰富性,让作文的内涵深刻。寥寥数语,将仰视所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也是炼字。同时我们发现四字词语在传达意思,传递情感方面很有用,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四字词语来丰富作文的语言。如课文《邓稼先》中有“蓬断草枯”一词,很有表现力,积累之后运用到自己的写景文中,能达到丰富作文语言的目的。
  言之种种,锤炼语言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有心,加之一定的方法,就能让语言生动起来。只要我们有提升作文语言的意识,做生活有心人,多观察,多积累,学以致用,作文就会越写越美,越写越深刻。
其他文献
清代做过工部尚书的汤斌,写过一首五言绝句《题画》,云:“秋林不厌静,高士自能闲。尽日茅亭下,开窗到远山。”初读喜欢,再读仍然喜欢。喜欢什么呢?一时说不出。过了几天,抄写数遍,悟出“闲心”二字。看眼前的画,秋林静,高士闲,茅亭孤,远山在。坐在茅亭里的高士,若无闲心,哪能进入画境呢?  (夕夢若林摘自《青年博览》2019年第11期)
期刊
很荣幸,在今年高考中,我的语文取得了145分的好成绩,作为一名理科生,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下我对于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的一些心得体会。  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还是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譬如武侠中少林武当的上乘内功。一个新时代的、有思想的人,应当对文史哲拥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即便是理科生,我以为,也应当做一名有人文情怀的理科生。而这些,应该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  而兴
期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节,时年41岁、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任上的苏
期刊
作文君:咳咳,新學期又开始,又到一年军训时。这不,新一届的萌新们就带着他们的军训故事向我们缓缓走来了!以下情节,如有雷同,纯属故意,哈哈哈。
期刊
【适用话题】心理治愈 家庭教育 成长环境相信自己  對于在情绪化、不健康或功能失常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人来说,缺乏强烈的自我意识、缺少自尊是常见的现象。  但韦恩·穆勒说:“童年时受过伤害的人通常都会表现出独特的力量,他们具有深刻的内在智慧、非凡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伤口之下隐藏着一个深沉的灵魂,他知道什么是美好的、正确的、真实的。由于童年的经历是黑暗痛苦的,因此他们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
期刊
【适用话题】家庭教育 自信 成长 爱与伤害 放手  有人说,为人父母最难的一课,就是控制自己的控制欲,我深以为然。太多人认为“孩子生来就是自己的一部分”,而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由此,孩子最安全的成长之路,便是循着父母走过的或者向往的人生足迹,稳步向前。  其实跳出来看,王猛的父母好像是非常矛盾的:在家里时,他们总是一副“你必须听我说”的姿态,大到择校交友,小到穿衣生活,事无巨细地给孩子料理好,
期刊
不知何时,家里的屋檐下筑起了一个燕子巢。起先是星星点点的泥,而后一座“别墅”“拔地而起”。  这幢别墅的主人,是一对黑背白肚的小燕子,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简约优雅之美,如同挥毫泼墨的水墨丹青。它们或是忘我地翱翔天空,用燕尾服丈量着天上的云朵;抑或是披着夕阳从墙头滑落,回到屋檐下温情的小窝。  后来,小小的巢几乎在一夜间热闹起来,五个羽毛未丰的小脑袋如雨后春笋般一同探出,好奇地打量外面的世界。  我
期刊
作文君:2019年9月,话题#五星红旗有14亿护旗手#刷爆网络,阅读量高达64.4亿。浙江奉化88岁的裘阿叶奶奶,用整整三个月、376552针绣出一面五星红旗,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触动无数网友的爱国之心。(详情请参看本刊2019年第19期P4)“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这句话喊出了14亿中国人的心声。今年,《开学第一课》更是以“国旗下的讲述”为内容主线,邀请95岁高龄的白公馆脱险志士郭
期刊
我们经常互相问候:“你去哪里度假了?”“你睡得怎么樣?”但有一个问题,我觉得大家应该互相多问一些,那就是:“你在读什么书?”这是一个简单却很有力的问题,它可以改变生活,为被文化、年龄、时间和空间分割的人们创造一个共享的宇宙。  当我们问别人“你在读什么书”时,有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相似之处,有时我们会发现我们不同的地方,有时我们会发现隐藏的共同爱好,有时我们会打开思索新世界新想法的大门。当怀着真诚的
期刊
【适用话题】代沟 理解与宽容 亲情放下  关于这个新闻,我的第一感受是我看不上这个北大男,不要误会。我并不觉得他的父母没问题,我只是觉得,难道你以为我们如今孝顺父母,是因为从没被父母“控制”过吗?  我6岁开始被我妈逼着学小提琴,考试必须考第一名,而且一定要读到研究生。于是,别的小姑娘在楼下跳皮筋,我却每天雷打不动地练琴3个小时。如果琴练得不好,我就被指着鼻子骂,被按在床上打,我的哭声震得左邻右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