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写作课堂中的艺术感知教法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HOUSH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富有艺术生气的文章,最能够打动人心。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笔下写出韵味十足,充满真情的文章,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写作教学一个全新的改革方向。本文提出了“艺术感知教法”的理念,通过构建音乐、绘图等艺术融合性的写作课堂,激活学生在写作学习中的艺术感知情趣,创新了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路,以期为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给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感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表达的艺术形式,这其中的思维,包含情感艺术思维、体验艺术思维、实践艺术思维等,而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语言文字描述,油然而生的艺术气息,则是写作教学最高端的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倡:“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写作课程,教师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使学生掌握基本写作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拔高。
  然而,现实的教学情况却是不容乐观,很多教师习惯性采用“文海战术”“套路战术”,进行写作教学指导,久而久之,学生写出的文章套话连篇,处处皆是假话、空话,完全没有真情实感,更谈不上写作的艺术感知价值,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写作的质量,也会使学生形成一个误区,即:只要按照框架、套路去写文章,就一定可以得高分,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好文章。然而,事实恰好相反,仅仅掌握写文章的套路,而不能在文章中融入真情实感和艺术价值,这样的文章将没有任何灵气。为此,本文探究了一种融艺术感知情怀于写作教学的策略,现以案例形式总结如下。
  二、艺术感知教法在小学语文写作课堂中的应用
  (一)用音乐艺术构建情境,感知写作美乐情怀
  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艺术形式,能够给人带来听觉上的极致享受。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将音乐艺术融入课堂,为学生引来听觉上的艺术体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用笔策略,不失为一种艺术气息浓郁的教学方法。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尝试了“用音乐艺术构建情境,感知写作美乐情怀”的写作教学方法,并取得不俗的成效。
  例如,“介绍自己的故乡”,是小学语文写作中常用的题材,在传统模式下,教师主要通过“三部曲”的方式开展教学,即:首先,为学生介绍写作主题的含义,其次,教授几种常用的写作策略,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当堂写作。上述教学形式比较成熟,但缺乏新意,也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任何艺术感知。而在音乐艺术感知教法的情境中,我以歌曲《故乡的云》作为引子,先让学生聆听旋律悠扬,充满韵味的音乐声调,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展现我们本地的一些特色景致、物产,例如,上饶的森林公园、炒粉条、麻籽粿……在音乐氛围的激励下,很多同学情不自禁地说:“看,那是我最爱吃的粉条,有着家乡的味道!”……
  乡情在不由自主间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写作教学则变得顺理成章,有了歌曲艺术营造的氛围,加之多媒体上展现的家乡素材,同学们都获得了写作的灵感,洋洋洒洒的文字,配合记叙文、散文等不同文体,一篇篇充满乡情艺术感知的文章诞生了!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音乐与写作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音乐成了拨动学生写作情绪的诱导因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大家不仅体验到音乐的艺术感,也获得了对家乡的真情体会,在此基础上,所写出的文章必将能够体现出个人心中、眼中的真实家乡,整个教学情境的艺术感知氛围十分浓郁,效果
  完美。
  (二)融绘图艺术营造氛围,感知写作视觉体验
  绘画艺术,是一种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观摩绘画艺术作品,体会到作品背后蕴含的人文艺术气息,能够为学生的习作带来丰富的艺术灵感。在多年的写作教学中,很多学生向我抱怨:“老师,想要找到写作的灵感,太困难了!”笔者亦认为:写作中最重要的元素,便是灵感,只要让学生找到灵感,整个写作教学便成功了一半。而利用绘画艺术,帮助学生抓住写作灵感,则是一种十分新颖的教学方法,效果也十分不俗。
  例如,在“请谈一谈自己”这篇习作的教学中,我便引入名人肖像漫画这种艺术形式,设计教学流程。第一,在课程开始前,我通过多媒体大屏为全班同学展示了几副名人肖像漫画,并提出问题:“请大家猜猜他们都是谁?”由于漫画作品喜感十足,同学们兴趣满满,纷纷指出:“第一幅图是小沈阳,第二幅图是姚明”……第二,我再次提出问题:“大家是怎样通过漫画作品认出主人翁的呢?”,“小沈阳的眼镜小小的,笑起来贼贼的,我特别有印象”,“姚明脸是方方的,而且他穿着篮球衣,很有标志性”……大家纷纷指出漫画作品中人物的标志性特征,我则进行了写作灵感点题:“大家说得很好,要想描绘一个人,需要抓住他的细节特征,比如容貌特征、性格特征、外形特征,只有这样,写出的作品才有深度,才能反映出他的特点。”我的一席话,给了大家充分的提示,全班同学也获得了动笔的灵感,纷纷围绕主题,展开寫作。
  在上述案例中,漫画这种艺术作品成了教师给予学生写作灵感的元素,围绕名人肖像漫画,学生学会了通过观察人的外貌,获取写作灵感的方法,整个过程中,他们观察得越仔细,思索得越深入,写出的作品也将越有价值。此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将懂得人物自叙写作的策略:要想写出性格饱满,富有生气的人物自叙作品,就必须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外貌特征,在此基础上展开创作。总而言之,这种亲身感受的体验经历,将成为大家写作中别具一格的艺术感知体验。
  三、结语
  艺术感知教法,需要教师利用丰富的艺术素材,去构建写作课堂。其核心在于:用艺术作品唤醒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帮助他们获取写作的灵感,最终提升文章的质量。可以说,艺术感知是学生获取写作学习体验的关键要素,它联通了教师和学生,激活了写作的灵气!
  参考文献
  [1]胡家曙.走出作文越教越笨的迷局[J].中学语文教学,2011(8).
  [2]周燕.作文就是生活——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札记[J].中学语文,2011(10).
  [3]温旭光.关于作文教学的浅层次研究[J].价值工程,2010(9).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是枯燥乏味的单向灌输,也不是“庖丁解牛”式的琐碎分析。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相机开展小组探究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交流表达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研读;批注;小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充满活力与生命张力的课堂,是语文课改的追求
【摘要】眼睛决定宽度,思维决定深度。高中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要能够深入挖掘,这就需要深层阅读。文章分析了文本教学现状,然后从追求心无杂念的阅读境界、思考含义隽永的特别词句、关联专题板块的学习习惯、挖掘作者多样的表达情愫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教学;深层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教学,承担着进一步深入传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如何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让阅读能力的培养真正助推学生的语文素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各年级学生都提出比较广泛的阅读要求,而且就是比较高标准的要求。对高年级学生按着要求让学生进行阅读,无任何大碍,但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必须解决阅读障碍问题——识字量小。本文所做的提高学生识字量,扩大学生阅读面的相关思考,对人们还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关键词】识字量;阅读面;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适应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是,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选取一个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悦读”之道是针对现在的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新阅读观,其基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倡导阅读,借助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通过学生切身表演将阅读立体化。“悦读”之道可尝试性较强,是阅读教学较为可行的一条道路。  【关键词】阅读教学;悦读;兴趣;表演  【中图分类号】G622
【摘要】记叙文写作不是专为“叙”而生,还需要“景”的搭配。文章分析了记叙文写作中景物运用的现状以及作用,然后以具体的例子,着重剖析了记叙文写景描写的误区和对策,以寻找记叙文中景物的巧妙运用策略。  【关键词】记叙文;景物运用;现状;作用;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虽然我们难以企及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对于“荷塘”以及“月色”的精准
【摘要】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学生主观上兴趣不高,而且客观上不学和学了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以,我们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态,注意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注重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即学习与生活密切结合,从字词到句子到一篇文字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教学实践;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发挥主动性;写作水平;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
【摘要】早期教育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环节。早期阅读教育和绘本教育相互结合,可以对学前儿童发展思维激发等方面产生很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会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对于小学生的绘本教育可以在前阅读阶段让学前儿童通过图文并茂的图书或人物形象来进行阅读和对于知识领悟由口语学习向熟读学习过渡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绘本阅读;学前教育;重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期刊
通过这三类“词语理解”,回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之情到底是真是假的问题,笔者概括为:周朴园怀念的是三十年前的年轻貌美温柔善良的梅侍萍,而不是三十年后的年老色衰危险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