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在开篇:毛瑟手枪在中国名称较多,北方人多称其为“盒子炮”,南方人称其为“驳壳枪”,也有的称它为“自来得”手枪。
在和平年代长大的人们,对于战争年代留下的一些传奇和故事,仍念念不忘,仿佛还能闻到硝烟、听到枪声。今天留下来的盒子炮,就像一页页鲜活的历史,每一支都可以叙述出许多的故事,每一支都经历过腥风血雨。
盒子炮之情,绵绵无尽……
“盒子炮”释疑
对于盒子炮一直有一个疑团,它的握把到底绑的是枪绳还是红巾?
有首民歌是这样的:
“盒子炮,红穗飘,姐姐带着下山腰。
鬼子跳,姐姐瞄,姐姐勾枪鬼子倒。
鬼子叫,姐姐笑,花儿染红姐的袄。
盒子炮,红穗飘,姐姐抗日立功劳。”
从民歌中我们知道,盒子炮的握把下绑的是红巾、红穗,但实际上只有草莽英雄才这样做。在军队中,仍然用的是枪绳。枪绳的一端系在枪环上,另一头套在脖子上。这样做可以防止手枪掉落、失,同时有助于快速出枪,这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而红巾除了好看,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功能。外籍军队基本上是把枪套在肩带上,但抗战时的中国军服没有肩带,因此都套在脖子上,有的也套在皮带上,但套在皮带上不如套在脖子上方便,因为在黑暗中找枪时,往胸前摸较在腰上去找容易一些。
抗战时候,正式部队中所有连长以下的军、士官,只要是应该配备手枪的,一律配发盒子炮,由编制来看,一个步兵营即有99支盒子炮,炮兵、通信兵还要多些。因此虽然没有正式的命令,盒子炮仍算得上是当时军队中的制式武器。
抗战时,敌后工作人员是否配用盒子炮?应该很少。因为盒子炮是一种大型手枪,不便隐藏,敌后人员带枪的目的只是自卫,愈小愈好,即使执行暗杀任务,也只要一发枪弹就够了。当时其配用转轮手枪较多,尤其是短管转轮手枪,不但易于隐藏,而且可靠性更好。
盒子炮的威力是不是真的很大?盒子炮的初速在当时最高。根据美国近代所作的试验显示,它可以穿透仿真人体组织,不会转向或破裂;但由于过度穿透,停止作用显得不足。这和老兵对三八式步枪的评价类似:只要不打中要害,穿过去一个洞,没什么大碍。
国外有人说,中国大量采用盒子炮,是因为当时各国对中国禁运军火,没有步枪,只好退而求其次地使用加了枪托的手枪,笔者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说法。由当时的记录来看,民国初期的军阀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到。而选择盒子炮当是情有独钟了。
盒子炮的实务
盒子炮的一项特色,是它的枪套可以倒装在握把后,变为肩射武器。这是20世纪初流行的一种做法,传到中国后,成为一种惯例。
1930年后,毛瑟生产的各型手枪可换装通用保险片。在保险状态时,扣动扳机,击锤可以安全地落下而不触及击针。有这个装置的型号,在击锤后刻有花体的“NS”标记。
盒子炮的装填方式与毛瑟步枪相同,用10发装的桥夹,由上方压装,无论是7.63mm或是9mm口径枪弹,都可使用相同的桥夹。而不管是固定弹仓还是可卸式弹匣,都可以用桥夹直接从枪身上方压弹。
由于桥夹只能装10发弹,若是容弹量为10发的毛瑟手枪,当抽出桥夹时,枪机会立即复位;对于容弹量为20发的毛瑟手枪则在枪机底部增加了一个缺口,当枪机向后拉到位时,枪机被击锤固定在后方,20发枪弹压装完毕后,将枪机稍向后拉然后松开,枪机才会复位。
毛瑟手枪另一个特色是它的表尺射程,高达800~1000m,这当然是没有意义的,如果用手枪对1000m的目标射击,弹头到达目标时已经没有什么动能了。
盒子炮的抽壳钩在枪机的上方,枪弹发射后,节套与枪管不动,枪机后坐,抽壳钩将弹壳拉出,抛壳挺将弹壳往上抛。巧合的是,弹壳有时真的会掉回枪内,造成卡壳。因此有人将枪面转 90°,使弹壳向左抛出,就不会发生卡壳故障了。由此我们想到,在反映抗战的影片里常常看到游击队员以这种方式持枪射击,当然用这种方式射击,枪托是无法使用了,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误伤身边的人员。
盒子炮的生产过程非常复杂,这是其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以枪管与节套组件来说,毛瑟原厂是一体加工出来的,也就是说要先将枪管加工出来、拉出膛线、铰出枪膛,再对节套进行铣、钻、切等工序,若是哪一道工序出了问题,整个组件都要报废。所以,后来西班牙的各型手枪,均摒弃了这种生产方式,枪管都是另外生产之后,再锁入节套。这样做节省了许多工序,也降低了废品率。
再看看盒子炮的其他部件。其握把、弹匣及枪身3大部件,都是从一块钢坯中铣切出来的,其相对位置、角度等都是固定的,一点不能有差错,制造工序同样十分复杂、严密。
在美国的收藏品市场上,原先被认为是便宜货、次级品的西班牙盒子炮近几年来价格飞涨,现在甚至比毛瑟原厂的产品还要贵。这里面大概有几个原因:一是西班牙盒子炮的产量原本就少,大部分(90%以上)都卖到了中国,而且在战乱中多有毁损,因此物以稀为贵;二是西班牙的简化设计有其独到之处,看多了毛瑟盒子炮,总要收藏些变型的才有比较,因此引起了收藏家的抢购。
盒子炮的价钱
以下是来自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的民国初期陆军部报告,由于币值更动,所以同时列出其他手枪及步枪价格来作比较。
1922年各兵工厂的军械价格——
汉阳兵工厂:七九步枪每支43元,七九枪弹每千发88元;盒子炮每支120元,盒子炮枪弹每千发80元。
上海兵工厂:八寸勃朗宁每支42元;六寸勃朗宁每支30元。
1924年世昌洋行报价:毛瑟手枪连500发弹、木套、训练弹等,每支70元(同时期意大利1891年式步枪,连刺刀、粮袋、弹袋、水壶等28元一套)。
1934年兵工署的报告中提及:“二十四年上半年度代购手枪……由本署与柏林商专处或国内洋行办理一切定(订)购运输手续……二十响盒子炮每支80元、转轮手枪每支30元,四、六寸勃朗宁手枪或毛瑟手枪每支30元。”
1936年,从德采购两万支盒子炮,均为全自动型号,每支附1000发枪弹,单价为140元。
由这些记录可以看出:(1)盒子炮的价格比其他手枪要贵出许多,无论是国产或是进口基本是汉阳造步枪或一般步枪的3倍;(2)国产步枪比进口步枪要贵许多,根本无竞争能力。
国产盒子炮
国内生产盒子炮的工厂、单位非常多,已知的生产单位至少有:汉阳兵工厂、上海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大沽造船所、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重庆武器修理所、衡阳军械局等。产量较大的有汉阳、上海、巩县及山西等。其中,尤以汉阳的产量最大,生产时间也最长,型号有长枪管型及短枪管型等。汉阳的盒子炮,其准星位于一个套环上,再把套环焊在枪管上。毛瑟原厂的做法是直接嵌在枪管上或利用套环焊接上。
大沽造船所的产量不大,各种型号加起来,可能只造了 2000~3000支。但其种类繁多,除了骑枪型之外,另有6种以上的变型枪,其中一种是意大利合约式的,枪面光滑,一般称为“大镜面”,打印有英文“Taku Dockyard”(大沽船坞);也有如同一般毛瑟枪面的型号,打印“大沽造船所”。
许多修械所、军队的保修厂都有一些车床和机器,也会在工余生产盒子炮。这些地方生产的盒子炮,有的品质非常好,有的则任意刻印序号及其他标识。中国周边的印度、阿富汗等,早以手工仿造枪械著名,所以市面上的一些盒子炮,有的以为是原厂的,事实上是仿造品;有的以为是国产的,事实上另有其来源。除了细细比较其工艺、零件以及印记的字体,有时很难判断其真正的出处。
西班牙的“准盒子炮”
来自西班牙的“准盒子炮”,基本有3种:阿斯特拉(Astra)、阿树牌(Azul)、皇家牌(Royal)。1925~1936年之间,曾有近10万支西班牙生产的“准盒子炮”卖入中国,对原先独占市场的毛瑟制盒子炮,造成很大的威胁。西班牙的各型盒子炮多采用了一些简化生产的工艺,例如其枪管都是锁入节套的,加上西班牙的劳动工资原本就较为低廉,因此其产品较毛瑟制盒子炮便宜。
西班牙的波依斯特加兄弟(J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