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桃芽抗寒代谢物的筛选与鉴定

来源 :果树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1988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与鉴定参与调控桃芽抗寒能力的代谢物质,以深入了解桃抗寒性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14℃低温处理中农金辉桃枝条,分别在胁迫处理后0、24和72 h时取芽,检测上述材料中相关代谢物质的变化,从中选取差异显著的代谢物质配制标准品溶液,外源喷施至-4℃低温处理的2年生盆栽桃苗,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植株抗寒相关指标脯氨酸含量、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pP5CS和桃上已知的低温响应基因PpCBF2的表达量。【结果】经-14℃低温处理后,在桃芽中共检测到172种已知代谢物质,其中差异显著的物质达到32种,从中选择4种差异显著代谢物质——黄嘌呤核苷、腺苷、DL-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氨基嘌呤的标准品配制溶液用于体外验证试验。体外验证试验表明,与清水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又以黄嘌呤核苷处理后的样品上升最为明显。qPCR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低温响应基因PpCBF2受到诱导。同时,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组相比,经不同代谢物标准品溶液处理的材料中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pP5CS相对表达量上升,与脯氨酸含量的表型变化一致。【结论】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从-14℃低温处理的桃芽中鉴定出172种代谢物,体外验证试验表明,黄嘌呤核苷、腺苷、DL-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氨基嘌呤与桃芽的抗寒能力相关。
其他文献
低秩张量填充在数据恢复中有广泛应用,基于张量火车(TT)分解的张量填充模型在彩色图像和视频以及互联网数据恢复中应用效果良好。本文提出一个基于三阶张量TT分解的填充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稀疏正则项与时空正则项,分别刻画核张量的稀疏性和数据固有的块相似性。根据问题的结构特点,引入辅助变量将原模型等价转化成可分离形式,并采用临近交替极小化(PAM)与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相结合的方法求解模型。数值实验
剪纸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所在,也是传统文化的符号代表,更是现代艺术可以借鉴创新的取材之源。公共艺术是现代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发展其形式和语言,需要对传统剪纸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灵感和突破点,既可以丰富公共艺术的内容,又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实现双赢。文章就现实的一些案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传统剪纸艺术手法在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从我国目前的现代公
结合中国褐煤加工利用的现状,分析了中国褐煤加工利用的发展方向,阐述了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合理的加工利用方式,对稳步推进褐煤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正>研究目的:体育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同时,对国家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化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SWOT—PEST分析模型对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体育旅游发展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会议
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促使传感及移动互联设备所产生数据的规模和复杂度快速增长,呈现出多源、异构、海量的特点。因此对这些复杂数据的统一表示、降维处理以及缺失值补全等问题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张量具有对高维数据强大的表示和降维能力并能挖掘元素值之间的潜在关系,被普遍应用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张量分解方法获取高维复杂数据的低维特征,在降低计算复杂度的同时还能够保持原有数据的内在结构,解决“维度灾难”问题。
X射线衍射仪测试实验课受学时和射线装置的限制,学生难以理解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影响实验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到学以致用,以Unity3D和Java Web为基础设计开发了X射线衍射仪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学生既可以在该平台在线演示测试过程和学习X射线衍射仪工作原理,又可以通过该平台的在线考试系统了解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该平台的使用不仅丰富了X射线衍射仪测试实验教学的手段和
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与社会发展变化,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与冲突日益凸显,国民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微信公众号作为目前主要的自媒体阵地之一,是向大众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的一个便捷通道,但是目前心理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选择该垂类下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微信公众号作为样本,对其传播内容进行考察分析,以期研究出能够有效提升内容质量的方法策略,以帮助心理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也成为了新时期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重要精神力量。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枝奇葩,将情感抒发、音乐传唱、文学表达等多种要素融合于一身,具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在当前的教育中受到了前
期刊
近百年前斯坦尼、梅兰芳成功访美后,斯坦尼方法传遍世界;但国际剧坛也经历了一个轮回,从学好斯坦尼的现实主义到突破他的一统天下,实现多元拓展。一百年前还很少的东方戏剧迷现已蔚为大观。我们要推出自觉的跨文化戏曲,不但向世界展示精美的艺术形式,还要用内容跨文化的剧目来展示中华文化的极大包容性;还可以西戏中演,化外国经典为中国故事,把以形式转换为主变为形式、内容并重的戏曲新作,形象地展现人性相通、人类是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