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李苦禅的逆袭之路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苦难
  名言速记: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契诃夫
  国画大师李苦禅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1916年,李苦禅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山东聊城省立二中,跟着孙占群老师学习画荷花。孙占群老师对他说:“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做人应像莲花一样高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绘画可以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李苦禅牢牢记住了老師的这番话。
  1922年,李苦禅考入了北京国立美术学校西画系。他一开始非常努力地学习西洋油画,然而一件事情让他改变了想法。原来,在北京的西交民巷里有很多外国人,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中国人学习西洋画要向外国人买画具和材料,而那些外国人自以为高人一等,时常哄抬价格,而且从来不给中国人好脸色看,李苦禅一怒之下便决定改学国画。
  由于家庭困难,家里无力支撑他的学业,所以李苦禅只能靠勤工俭学来赚钱。因为有一股子力气,他开始拉起了洋车。那年北平的冬天异常寒冷,凛冽的寒风吹在人的脸上像刀割一样,有时候他一天也拉不到一个客人。饥肠辘辘的他见没有客人,便坐在车把上,借着昏黄的灯光,看起了国画教程。
  这时候,一位老人走到他的面前,自我介绍说:“敝人是齐白石。”李苦禅听后,心里是又惊又喜,就将自己的经历简要说了一遍。齐白石对他说:“孩子,从你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尊、自强、自立,这很好,倘你遇到困难需要我帮助,尽管来找我。”
  1923年秋,李苦禅正式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对这个徒弟关爱有加,俨然慈父一般。1934年,齐白石送了一首诗给李苦禅,说他“能将有法为无法,方许龙眠作替人”。原来齐白石对李苦禅寄予了厚望,认为“李苦禅将来的修为可与李公麟相媲美”。
  李苦禅热衷于画鹰,因为在他看来,鹰体现了一种豪迈刚强的精神。为了画鹰,李苦禅煞费苦心地反复观察鹰的同类,比如隼、雕和各种鹫等。他在动物园里一蹲就是半个上午,细致入微地观察鹰的眼神、鹰奋飞的姿态、还有鹰的叫声,浑然忘记了身体上的疲乏。凭借这份执着和努力,李苦禅画出了那一幅堪称是国画之瑰宝的《松鹰图》。
  李苦禅在国画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据说人民大会堂西藏厅悬挂的《墨竹图》就是他的杰作。1981年,他被人们选为中国画研究院委员。
  即使处在人生的低谷,也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苦难使弱者裹足不前,却能激发强者的奋斗意志。
  素材分析: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因此,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重大人生课题。而一个历尽坎坷却仍然热爱生活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话题拓展:逆境;低谷;奋斗
其他文献
父亲是一个木匠。儿时的记忆中,老家的小屋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料。打开大门,木香就迎面扑来,在鼻孔里“横冲直撞”,让我整个人都醉醺醺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曲婉转悠扬的《水调歌头》在我的耳边回荡。中秋之夜,明净的夜空中悬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吃着月饼,心潮起伏,眼前浮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当争论变为“打嘴仗”,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就会使双方很不愉快。这与大家缺少一种有效的公共说理意识有关。当一个热点事
让我敬佩的老师有许多,但是让我最为敬佩的老师当属我们的“班妈”陈老师。如果你以为陈老师是个女老师,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可是个身高1.8米、体型微胖的男老师,看上去还挺壮实的!
作为大学生,能出国去看看,也是一件幸事,到了国外,既能领略异国风光,又能提高自己独立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不仅能锻炼胆识,还能提高外语口语水平.然而我们也看到,出国旅游的
搜热词:舆论监督商家道德利益与收益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在线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在“饿了么”网站上,一些餐厅贴出的照片看上去干干净净,而实体店却是油污横流
安宁疗护是对没有治愈希望的终末期病人及家属提供的减轻其不适与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它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延长生命的医疗技术不断
“恭喜发财”这句话,完全是我们的国粹。尽管旧中国商品经济并不发达,但“恭喜发财”却早已发明,并在商人之间通用。建国之后,“恭喜发财”仅在港澳台地区流行,这些年内地又
李瑞环主席指出,政协工作要在前进中开拓,在开拓中前进。河南省睢县政协几年来,在工作实践中之所以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做好"六双求"。一、总体工作部署求同
上周,Q博士在楼下的花园里捡到一只小猫,带回家养了三天.主人找来想要将它带回家,结果因为Q博士家伙食太好,它竟赖着不走了……一起来聊一聊你捡到过什么特别的东西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