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非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音乐专业的钢琴课程在设立之初即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求,但由于学情的特殊并不能简单照搬已有的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模式。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非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可做出的调整和改革,结合具体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的需求。
   关键词:职业需求;非音乐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课程的建设发展,基于专业建设的需要,钢琴课程不仅在音乐专业开设,诸如教育类的非音乐专业也增设了本门课程。不同于音乐专业的学生,非音乐专业学情特殊,学生基本无音乐学習基础,且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年龄、身体机能、学习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教育类的学生职业需求多为教师等岗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联系社会就业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及职业需求展开钢琴教学的探索并因材施教,以增强应用性,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需求。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尝试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涵盖知识面广,
  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人才增多,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用人单位在招聘其所需人才时除外形、性格等常规条件外不再单单以演奏专业能力高低为唯一评判标准,在看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的基础上,更看重应聘者潜在能力,如团队合作意识、协作组织能力、工作态度、实干精神等方面。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趋向及职业需要。
  第一,基础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虽作为该知识领域的初学者,实际多数学生已经成年,成年人在理解力、分析力等方面均优于幼儿,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不必按照幼儿启蒙教材逐步教授,可直接选择如巴斯蒂安成人教材之类的专为成年人“量身定制”的成人教材,或在幼儿启蒙教材基础上从实用角度出发挑选讲授。但仍需考虑,此阶段属于学生钢琴学习的“幼儿期”,也不建议揠苗助长直接接触较为大型的作品。教师应选择从基本弹奏技法入手,待技法掌握后,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内容调整。且学生未来就业定位并非专业演奏家,因此打牢基础的同时也需考虑未来适用性。
  第二,融入音乐史贯穿学生的知识体系。考虑到学生为非音乐专业学习者,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入相关音乐史,侧重钢琴史部分,让学生在学习钢琴弹奏的同时了解钢琴这门乐器的发展历史。同时,对钢琴历史的学习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练习、所弹奏作品所处的时期及其历史地位,对于作曲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结合作品时代及创作背景、作曲家风格进行作品分析。从目前的职业需求角度出发,用人单位更希望招聘的人才是全方位的、知识体系相对完善的人才。学生可以对音乐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建立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
  第三,结合理论以提升学生的技能融合。钢琴课程是音乐理论课程的实践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技能并不能单独存在,需要借助理论的指导。教师讲授作品时应该结合基本乐理、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基本理论对作品进行多方位的梳理讲解,让学生理清思路。如学生在接触一首新作品时,首先要注意到作品的各种标记、符号实践乐理部分知识,其次要对整首作品进行整体划分,了解作品的大体结构。在弹奏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纵向的和声音响效果,以及其横向旋律之间的关系,感受多声部复调的魅力。学习钢琴并不仅仅是弹奏谱面上的音符,而是需要将综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对一首作品理解得更加透彻,更好地感受作品需要传递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对作品进行更好的处理,进行更好的情绪表达。
  第四,响应课程思政,促进学生思想发展。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中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目前高校钢琴教学常以西方音乐作品讲授为主,其实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一定的中国作品,感受中国优秀钢琴作品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也要学会“洋为中用”,做好“主力军”,把握好“主战场”,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进行学科交叉,完成知识融合,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模式融入创新理念,
  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良好的教学内容需要恰当的教学模式来辅助完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仅需要教授学生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适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钢琴教学课堂中采取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一般为教师讲授—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点评—学生回课的闭环式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般主动思考能力相对较差,惯于接受教师对其的知识灌输,而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互联网+”大教育背景下所产生的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录制钢琴基本知识视频,学生课下学习视频,课堂上教师可以直接讲解学生对知识点存在的疑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课前观摩视频、课上提出疑问、课中自主研讨、课后独立思考等一系列过程增强学习能力,为其日后走向工作岗位还可以保留问题意识,主动思考探索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独奏与重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未来就业中,招聘者往往青睐更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的求职者。钢琴的弹奏以独奏为主,在教学模式中,开展合作型学习,增加重奏的机会,如开展四手联弹、双钢琴、多钢琴合作等多种重奏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在重奏中并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更需要团队的力量。在合作过程中,声部交替出现、轮换主题,这些都需要互相配合、互相迁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合作带来的愉悦,增强默契,理解团队中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为未来就业中合作能力的展现奠定基础。   三、教学评价避免单一形式,
  重视学生日常学习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大纲中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的活动。教学评价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对整個学习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对问题展开思考,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
  第一,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常见形式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种形式,两种形式的侧重点区别在于:终结性评价更侧重最后的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侧重在学习过程中分阶段进行评价。但类似于钢琴课程的技能课程易忽略最终的结果展示,难以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条。因此可以将两种教学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将其分割为阶段目标与学期目标两部分。阶段目标主要侧重单阶段需要完成的分级任务,而各阶段任务逐渐递进整合为学期目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根据知识点进行测试完成过程性评价,分阶段设立学习目标,将较难的知识进行分阶段讲授。学生减小学习压力的同时设立小目标,从心理上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其更好地分阶段掌握知识。
  第二,鼓励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是最为常见的评价方式,但经过实践证明,生生互评在课堂中可起到更优效果。在课堂中,一位同学完成弹奏后,先由组内其他同学进行相互点评,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观察其他同学弹奏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是否有类似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在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之时,学生亦能举一反三,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尽快做出判断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更好地发挥自己所长。
  在科学文化大繁荣的当今时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独只考虑教授给学生当下需要学习的知识,要结合目前的就业市场需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设置全面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结合合理的教学评价,为学生做好长远的规划,做好就业道路的铺垫,紧跟快速变换的职业需求,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楠,孟令玺.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建议[J].知识经济,2020(19):98-99.
  [2]张霞.“翻转课堂”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实施路径[J].教育评论,2016(6):150-152.
  [3]李虹.高等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模式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06.
  作者单位:
   吉林外国语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短视频起初用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分享身边的有趣事物,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它变成新闻传播的一种渠道,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另外,短视频由于自身的优势较为突出,在新闻传播中飞速发展起来,使大众获取新闻内容的方式不再单一与枯燥。文章从拍摄时长与内容选择的便捷性、应对紧急事件的即时性、事件的概括性突出三个方面分析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特点,并探讨了短视频新闻传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传播;新
期刊
摘 要:解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不难发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理解能力,促进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已成为高师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承担着保障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师资输出的重要责任,其专业课程群设置直接影响到未来音乐教师的质量,因此对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群的研析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基于“MPC
期刊
摘 要:从我国艺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加之社会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亟须打通本专业内部、本专业与市场、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价值链路,一方面推动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转型升级,通过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有机有效结合与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效、挖掘人才潜力;另一方面创建新课程、应用新技术、融合新领域,培
期刊
摘 要:文章针对沉浸式动画影像的虚拟空间构筑和传统壁画再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沉浸式技术和传统壁画相结合,从沉浸式技术、虚拟空间构筑、动画影像、传统壁画再造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从交互体验、心理感受、虚拟空间的真实体验、传统壁画的局限和发展等方面做了详细分析,进而提出沉浸式技术下的虚拟空间构筑为传统壁画带来革新的观点,在沉浸式交互和壁画再造等方面做了科学而有意义的探索,力求在沉浸式发展趋势的背景下
期刊
摘 要: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历史沉淀下来的珍贵宝藏,对高校的声乐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目前,我国对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十分重视,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希望让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基于此,文章分析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点,并提出几点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  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在高校已经得到持续纵深推进。高校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其教学改革正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文章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指出现阶段高校钢琴教学出现的缺陷,进一步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途径,以期为高校音乐教学提供可行的改革策略,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钢琴教学;教学改革  钢琴历来都被音乐爱好者称赞为高雅艺术,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二胡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一直广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我国传统的二胡文化几乎快要淡出人们的视线。二胡作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族乐器,我们一定不可抛弃它。因此,文章对二胡如何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将传统以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在当前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形势下,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博物馆工作中,能够使博物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文章从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出发,分析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提出“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即加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意识。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收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以及进一步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承载着鲜明时代发展特征的群文音乐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在群文音乐创作中的传承和发展,不但能提升群文音乐的多样性,而且也彰显了我国深厚、悠久的文化内涵。基于此,文章主要就传统文化在群文音乐创作中的传承和发展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群文音乐;创作;传承;
期刊
摘 要:物的制作过程和最终表现结果一同承载了民族精神和审美。与非物质的文化形态形成、产生相关的物质,比如工具、材料、手工艺品和生产空间,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范畴。物的客观性和实体性决定了其生命长度和功能。文章首先揭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本质是对抗时间和空间,基于此阐释了物质载体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即物质联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实,使空间容纳时间的流逝感,承载着人类记忆,填补文献记录(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