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诱导化疗和紫杉醇同期化疗不能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dy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诱导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每周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性.方法 56例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予紫杉醇(175 mg/m2第1天)加卡铂(AUC=5~6第1天)诱导化疗2~4个疗程,化疗后3~4周内开始3DCRT,剂量在满足V20≤31%,脊髓≤50 Gy的条件下给予尽可能高(平均60.75 Gy),联合每周紫杉醇40 mg/m2同期化疗.结果 同期放化疗期间,3例因3+4级放射性肺炎,1例因3级心脏毒性终止治疗,2例因身体虚弱分别中断治疗7、12 d,其余均按计划完成治疗.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58.9%(1例为3级,余为1、2级),3级淋巴细胞下降发生率达75.O%.主要急性毒性为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2级发生率分别为38%和25%.放射性食管炎3级3例,放射性肺炎3级2例,4级1例.2、3、4级晚期食管损伤各1例,肺纤维化2级9例.肺原发灶总有效率为69.7%.1年生存率分别为72.3%,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为62.7%.局部复发率为32.1%,远处转移率为39.3%,远处转移与局部复发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诱导化疗后3DCRT结合每周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NSCLC耐受性较好,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奥沙利铂+希罗达化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或盆腔转移的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和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收治的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或盆腔转移患者47例,应用3DCRT 1.8~2.0 Gy/次,DT55~65 cy,同步行奥沙利铂+希罗达化疗,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希罗达1500 mg/m2,分2次口服第1~14天,21 d为1个周期.放疗
目的 通过Eclipse与Pinnacle3 V 7.4f两种TPS对仿真体模、患者及均匀组织体模的CT图像进行剂量计算,比较两种TPS进行非均匀组织计算的结果差异,并与均匀体模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对患者、仿真体模以及均匀体模的CT图像利用两种TPS作相同计划,比较临床常用指标(肺V20和V30计划靶区的D95以及等中心点和等中心层面内8个兴趣点的剂量)的结果差异.结果 对患者及仿真体模而言,虽
唾液中的表皮生长凶子(epidemal growth factor,EGF)在保持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及促进黏膜损伤的愈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唾液中EGF浓度变化及其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期刊
调强放射治疗(IMRT)理念最初由Bjarngard与Kijewski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1982年Anders及其同事在旋转治疗中通过调整射束实现剂量均匀环面被视为现代IMRT的开始.IMRT技术至今已发展了20余年,在实现方式上发生了极大变化[1]。
期刊
近日,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朱广迎教授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罗京伟教授副主编、殷蔚伯教授主审、全国众多著名放疗专家参与编写的《放射肿瘤学》(第二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期刊
期刊
目的 通过观察氟达拉滨对人肾乳头状细胞癌(RPCC)标本和细胞系STAT1表达的影响,探讨氟达拉滨成为新类型放射增敏剂--基因型放射增敏剂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微点阵基因芯片技术对137例人RPCC标本和15例正常肾组织标本进行STAT1表达检测,利用基因芯片操作系统(GCOS 1.4,Affymetfix)以靶信号500作为总体标定值进行质量检验,并利用变性凝胶电泳进行质量评价.用Western印
由欧洲放射肿瘤学会(ESTRO)主办,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培训班(Imaging for Target Volume Determination in Radiotherapy)于2008年4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江西大酒店成功举办。
期刊
期刊
放疗是最主要肿瘤治疗方式之一,大约65%~75%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接受放疗[1].常规放疗为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使治疗剂量难以达到完全杀死肿瘤细胞要求,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由于重离子不但具有优越物理剂量分布,且有良好生物效应[2],因此重离子放疗被誉为是面向21世纪的肿瘤治疗技术.其中碳离子又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放疗用射线[3].笔者就碳离子肿瘤治疗技术做一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