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证异治”内涵析辨

来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q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证异治”可因“证”所指范围、含义不同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同证异治”指宏观辨为同一基础证的病证,因证的层次、兼夹等不同且治法多样,从而使用不同治法和方药其本质仍属证异而治异,反映出证候的细化不足,有必要对“证”的生物学基础进行诠释以推进证候细化分型.狭义“同证异治”因医生的主观因素和方药的多维性,在病因病机、病理层次等均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医生的治法与方药仍可能不同.该现象体现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优势,也凸显出中医辨证客观化与定量不足的问题,四诊的客观化研究、类方的差异性研究可为探索“同证异治”内涵和取效机制提供支撑,推动辨证论治规范化、微观化及量化,有利于临床精准用药.
其他文献
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且发病率逐年升高[1] ,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防治CKD、延缓进入透析的时间、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3].研究表明[4] ,CKD 时不仅可通过结肠产生尿毒症毒素,加剧CKD的进展,还可引起全身微炎症反应,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中药结肠透析和肾康栓肛塞可通过肠道促进药物吸收,及代谢产物和尿毒症毒素的排泄[5,6]从而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本研究拟采用益肾汤
期刊
马齿苋是南方一种野菜,常为农民作为蔬菜而食用.马齿苋也是一味草药,有消炎、清热解毒等功效,一般认为无明显副作用,但我们近期收治了两个案例为食马齿苋野菜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现报告如下.
期刊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由DM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也是造成终末期肾脏病( ESRD)的主要原因,我国DM患者中DKD患病率约为33. 6% [1].由于我国人群对DM的知晓率、治疗率、血糖控制达标率低及依从性差,导致DK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所以,有效治疗DM以及预防和延缓DKD的发生与进展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脾阴虚证型在临床中广泛存在,然而关于其内涵及方证尚缺乏系统阐释.本文立足于历代医家对脾阴虚理论的散在记载,明确脾阴即为脾中所藏之营,脾阴虚本质为营气和营阴两虚,进一步根据病因病机特点的不同将脾阴虚分为虚损伤脾阴、胃热伤脾阴以及湿热伤脾阴三种临床常见证型,从具体用药及煎煮方法两个角度阐释甘淡平和的脾阴虚治疗大法,归纳出白芍“敛津液而益荣”的功效特点,明晰其为治疗脾阴虚的要药,以期为临床医家临证应用提供借鉴.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于2021年10月21—23日在重庆市胜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本次大会主席陈香美院士,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候任主委蔡广研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校长王生成教授,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张玲教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黄明会书记,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王合清书记,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主任杨勇主任等专家、领导莅临大会.出席本次大会的还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各位副主委、常委
期刊
《黄帝内经》中咳皆“聚于胃,关于肺”的思想被后世医家广泛讨论,张仲景虽未对此做专门论述,但从《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的方剂中可以看出,其对咳喘的认识深受“聚于胃,关于肺”思想的影响.张仲景认为水饮聚于肺胃是引发咳证的重要因素,治疗当肺胃并重,常用辛散药化肺胃水饮,辅以降逆药降肺胃逆气,以达到饮邪去而咳自平的效果.他还认为“聚于胃,关于肺”的思想亦适用于喘证,通过祛胃中或膈间实邪的方式平喘止咳,体现出其对此思想的深刻理解.对于浊邪壅肺而致咳喘者,张仲景则主张急清肺中实邪,同时佐胃药培土生金.此外对于肾虚导致水液
从《伤寒论》厥阴病提纲证、病机要点及转归,乌梅丸的组方意义及厥阴病的其他证治等方面认识厥阴病,认为厥阴病的提纲证可归纳为上焦有热、中焦寒热交阻、下焦有寒,并对其提纲证的症状进行拓展;厥阴病的病机要点是寒热虚实错杂,寒多热少、虚多实少,病在厥阴,涉及多经,乌梅丸是其主方.厥阴病的病机转归取决于阳气恢复程度,在阴阳交争过程中可出现多种与厥阴病症状或病机相似的病证,临证当谨守病机进行鉴别与治疗.
“体”和“用”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体”代表物质基础,“用”体现功能作用.梁之陶弘景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等理论指导下,立足于“守真一”的宗旨,从“体、用、化”三方面建立了新的五脏补泻之法,并提出了“用虚体实”的辨证治疗模式,丰富了五脏理论及临床治法.本文试从五脏“所欲”“所苦”与“体用”的关系入手,探讨“用虚体实”的辨证治疗模式,加之临床举隅强调运用五味调节五脏形质和功用之间的失衡,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恶性肿瘤病因难明,病症变化多端,预后不佳,在《黄帝内经》中属于奇病范畴.笔者在导师杨宇飞教授门诊学习过程中,曾多次听她强调肿瘤医生除了要医术高明外,仍需知天文地理,通晓人事,将治疗模式由治病转变为治人,培养高尚医德,奉行端正医道,以道驭术,让患者达到肿瘤康复的三回归,即回归个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她对“征五过论”“征四失论”极为推崇,两论批评了临床医生因不精通医术、不通晓人事之理在诊疗过程所犯的5种过错,批判了庸医医德缺失、医术不精而又贪图功名的4种过失,进而引出诊之三常、医者四德及十全之法,在诊疗技巧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iver-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L-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家族中的一种低分子量胞质蛋白质[1] ,具有参与脂肪酸转运、抗氧化应激、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细胞有丝分裂等作用,并可通过肾脏排泄.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IgAN)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30% ~50%的IgAN患者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