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强调让学生通过资料的分析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是“生态教学”。
“生态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中诸多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生态教学”的提出实质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案,在课堂上能灵活掌控学生的动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生态教学”呢?
一、生态课堂必须以教师的自我成长为基础
这是实现生态教学的前提。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以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课程改革势不可挡,教师应该积极去面对、去投入。要做到生态教学,教师就要有鲜明的新课程意识,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师职业观,努力创设学生学习的和谐环境,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不管以怎样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师的观念和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状况。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汲取新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所有参与教学的要素进行调控,使它们融合,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才能使教师的教学真正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服务。
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就没有转变的方向和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与落脚点。
教师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要置身于学生之中,增强亲和力,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参与、一起体验。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笔者认为,所有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课改的成功,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三、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教师的真心换得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因为学生是有生命的主体,有如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一样,他们在价值观、世界观、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教育要顺应人的本性,以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鼓励他们去探索、去怀疑、去超越。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必须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这个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这个发展是指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新课改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五、以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如“讲得好”“说得不错”“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这道题你解答得真棒”“你比老师想得还好”等,这些评价的语言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是师生共享成功乐趣的情感交流。
课堂是一种独特的生态,课堂生态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属性。生态课堂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以生态的思想、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以尊重生命的价值为前提,以自然、和谐、高效、互动的课堂环境为平台,以师生富有个性、自主、创新、协调、发展为方向,以追求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为目标,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课堂表达了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理想,回归自然是生态教学永恒的主题和梦想。
(作者单位:湖南省平江县第二中学)
“生态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中诸多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生态教学”的提出实质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案,在课堂上能灵活掌控学生的动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生态教学”呢?
一、生态课堂必须以教师的自我成长为基础
这是实现生态教学的前提。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以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课程改革势不可挡,教师应该积极去面对、去投入。要做到生态教学,教师就要有鲜明的新课程意识,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师职业观,努力创设学生学习的和谐环境,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不管以怎样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师的观念和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状况。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汲取新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所有参与教学的要素进行调控,使它们融合,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才能使教师的教学真正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服务。
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就没有转变的方向和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与落脚点。
教师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要置身于学生之中,增强亲和力,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参与、一起体验。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笔者认为,所有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课改的成功,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三、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教师的真心换得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因为学生是有生命的主体,有如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一样,他们在价值观、世界观、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教育要顺应人的本性,以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鼓励他们去探索、去怀疑、去超越。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必须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这个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这个发展是指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新课改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五、以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如“讲得好”“说得不错”“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这道题你解答得真棒”“你比老师想得还好”等,这些评价的语言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是师生共享成功乐趣的情感交流。
课堂是一种独特的生态,课堂生态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属性。生态课堂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以生态的思想、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以尊重生命的价值为前提,以自然、和谐、高效、互动的课堂环境为平台,以师生富有个性、自主、创新、协调、发展为方向,以追求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为目标,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课堂表达了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理想,回归自然是生态教学永恒的主题和梦想。
(作者单位:湖南省平江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