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脲酶细菌的筛选及诱导形成碳酸钙矿物的特征

来源 :现代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脲酶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其对碳酸钙的矿化作用被广泛用于工程地质和环境等各项工程领域;本研究旨在从北戴河新河河口海洋沉积物中分离产脲酶细菌,探讨其诱导形成碳酸钙的特征,为地质与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材料.从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出33株细菌,经筛选,其中有10株细菌具有产脲酶活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中有3株细菌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而其他7株细菌属于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对其中两株有代表性的菌株人苍白杆菌(O.anthropic)CP57和赖氨酸芽孢杆菌(L.fusiformis)CP66诱导形成碳酸钙沉淀进行了实验,X射线晶体衍射(XRD)分析表明:CP57菌株诱导形成的沉淀由方解石组成,而CP66菌株诱导形成的沉淀则包含了方解石和球霰石两种晶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显示:CP57形成的沉淀呈不规则形,而CP66形成的沉淀包含了不规则形和球形两种形态;进一步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两种不同形态的碳酸钙沉淀进行了矿物相的分析,结果显示:不规则形碳酸钙沉淀为方解石,球形碳酸钙沉淀为球霰石;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细菌所形成的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P57形成的沉淀分别在波数1422 cm-1、875 cm-1和711 cm-1处出现明显吸收峰,和方解石的FTIR图谱特征吻合;而CP66除出现以上方解石的吸收峰外,还在1081 cm-1和743 cm-1处出现明显对应球霰石的特征吸收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不同细菌诱导碳酸钙形成不同的形貌和晶相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陆源营养物质输入是湖泊成油母质(细菌和藻类、浮游植物等)生长的主要外部营养源.古气候条件影响了陆源输入,湖盆水体沉积环境控制了有机质保存,因此沉积期古气候古水体条件对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预测至关重要.针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文昌组烃源岩进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运用CIA、V/Cr、Mn/Al、Sr/Cu、Ti/Al等多种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综合恢复了陆丰凹陷文昌组沉积期古风化强度与气候温湿度、湖泊古水深、古氧相、古盐度等环境条件,揭示了古环境对文昌组烃源岩的重要控制作用为:(1)珠江口盆地文昌组时期气候温湿度与
伶仃洋地区年代格架的建立对区域古环境的重建及海陆交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磁性地层学和AMS 14C测年对珠江口伶仃洋ZK1钻孔(113°40′E、22°34′N,孔深100.3 m)0~32 m岩心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5个样品的AMS 14C测试年龄为(486±120)~(2268±149)a BP.岩心的岩石磁学测试显示样品的载磁矿物以单畴、多畴的磁铁矿为主.磁性地层学研究显示在取心过程中存在岩心倒置,对岩心倒置深度段的磁性序列进行矫正.将岩心的地磁倾角、强度与东亚地区标准曲线和极光记录相对
本文研究了经局部塑性变形后,Fe78Si9B13金属玻璃在原子尺度上的结构演变及其对合金显微硬度的影响.借助砂纸作为传力的媒介,充分放大了作用于带材表面上的等效压力,发生塑性变形后合金表面产生了大量的剪切带.基于倒空间和实空间的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分析,在塑性变形后,合金结构的致密度增大,过剩自由体积被排出,并由此揭示了Fe78Si9B13金属玻璃在短程及中程尺度上原子协同重排行为.结合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结果,Fe78Si9B13金属玻璃在发生塑性变形后,结构不均匀的程度将会加剧.此外,不同于单轴加
东海西湖凹陷是近海最大的盆地之一,近些年在中深层花港组储层中获得重大发现.然而,由于储层具有厚度大、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给精细评价和甜点储层的预测带来极大困难.利用高分辨率电成像资料,在岩性和层理构造识别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储层划分成槽状交错层理细中砂岩、板状交错层理细中砂岩、槽状交错层理细砂岩、板状交错层理细砂岩、块状层理砂岩及钙质胶结砂岩6种微尺度的岩性相单元,并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对不同岩性相单元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精细表征.结果表明,槽状交错层理细中砂岩、板状交错层理细中砂岩、槽状
为深入研究羽状流地震响应特征以及羽状流气含量反演,利用实际羽状流地震偏移剖面中单道和多道地震数据,首先进行地震波时域波形特征分析以及地震波场频谱特征分析,羽状流时域波形呈现出散射波动特征,其频谱较宽,表现出开叉较多的散射波频谱特征.然后通过已有气含量与振幅属性关系模型反演气含量,提取羽状流地震频谱参量.最后进行羽状流地震频谱参量与气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气含量改变时会引起各频谱参量的变化,羽状流各频谱参量(除优势频宽)均与气含量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总能量和有限带宽能量的相关性曲线拟合程度最佳
基于常规物性、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实验分析资料,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乌石凹陷X油田始新统流沙港组常规砂岩与砂砾岩储层分形特征,分析分形曲线特征,分形维数及其与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评价分形维数对不同类型砂岩储渗能力表征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砂岩,砂砾岩高压压汞分形曲线呈现分段特征,指示发育大孔、小孔、微孔三套尺度不同的孔喉系统,分段分形表征结果显示大孔与小孔分形维数大于常规砂岩,表明砂砾岩孔隙结构最复杂;常规砂岩分形维数与储渗性能相关参数关系较好,而砂砾岩样品分形维数仅与储集能力参数具有一定
水合物试采的先决条件是目标是否符合地质与工程的可采条件.然而,由于前期无经验可循,尚无可定量化评价目标的方法.为克服水合物试采目标优选难题,从地质与工程两个角度建立了试采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以储层孔隙度、水合物层厚度、水合物饱和度、储层固有渗透率、储层原位温度与压力作为6个地质因素,以储层水深、海底坡度、强度与上覆层厚度作为4大工程因素,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水合物试采目标评价方法,初步实现对试采目标的综合定量化评价.以南海北部神狐海域4个典型水合物站位XX01、XX02、XX03与XX04为例进行了
不同古地貌背景下,盆地沉积充填特征不同.以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永进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综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和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地貌演化背景下白垩系清水河组层序地层、沉积物源和沉积体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莫西庄—永进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发育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清水河组一段发育低位体系域(LST)和湖侵体系域(TST),清水河组二段发育高位体系域(HST).早白垩世,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车—莫古隆起)整体埋藏,古隆起局部高部位仍出露地表,随着盆地全区接受稳定沉积,古隆起逐渐消亡.LST时期,
激光的单色性和自然图像频谱稀疏且集中在低频区间的特点,使图像频谱稀疏采样成像成为可能.基于小规模激光探测器,引入参考激光,本文提出了频域稀疏采样激光成像方法.介绍了频域稀疏采样激光成像的原理和成像系统结构,推导了激光回波重构复频谱的表达式,给出了重构频谱和复图像的仿真结果并分析了信号参数对重构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相干系数、均方误差和结构相似度来评价其重构效果.规模为256×256的激光回波复图像仿真表明,5个拼接1/4×1/4规模频域探测器组成的近似十字型稀疏采样结构,在约31.25%(5/16)的频域稀
为了探讨水合物储层中不同黏土矿物与水合物饱和度的关系,选取位于东太平洋水合物海岭国际大洋钻探计划204航次中的3个钻孔(1245B孔、1244C孔和1251B),开展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的测试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为主要黏土矿物(平均含量分别为40.3%、33.4%、21.4%);高岭石为次要黏土矿物(平均4.9%).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三种矿物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相似,但它们与蒙脱石的垂向变化趋势相反.该区水合物饱和度与蒙脱石含量呈正相关,且正相关程度在“细粒岩性”层段较高(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