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一新生物理学习障碍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feideyu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主要难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常常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具体表现是:听老师讲课听得懂,看书上的例题看得会,但独立做题时,就错误百出,甚至束手无策。尤其是高一学生在此方面表现极为突出。造成高一学生学习物理障碍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认为其原因有下列几点:
  一、知识阶梯的跨越造成的障碍
  知识阶梯表现在概念、规律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1.概念性阶梯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标量到矢量;二是从速度到加速度
  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性要求使学生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学生的主要困难在于判断某一个矢量是否变化,再有矢量计算本身就有别于标量计算。例如:某一运动员在400m跑道上跑步,跑完一圈所用的时间为54s,求该运动员的平均速度?部分同学的解答是:平均速度v=400/54=7.4m/s。其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深刻理解矢量概念(速度、位移)的含义。
  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阶梯。它的前一阶梯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自然、直观的,学生容易跨上去。但是面对加速度这个阶梯,学生必须经受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科学化能力的巨大考验。首先,困难在于对加速度含义的理解;其次,就是对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速度之间关系及大小的计算。这些概念上的高台阶必然导致规律上的高台阶,也必然要求学生去跨越这样的高台阶,当然就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因此,教师在对矢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举例说明什么是位移(是指初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和矢量计算所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帮助学生加深对矢量的理解。
  2.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讨论的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属于启蒙教育,其教学是以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浅显易懂的物理现象为前提,教给学生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最初步的物理知识。加上初中教学中,对许多问题大多数是重在定性分析,而高中物理学习,不仅要做定性分析,而且还要做大量的定量讨论。如高一物理运动学中的三大基本公式的变换与动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的计算,以及联系方程的求解,一下子把物理问题由定性的描述推向定量的讨论,难度增加了许多。加上数学上的矢量、三角知识、极值、图像、代数运算,大部分学生深感爬坡太陡,其主要原因是数学教学进度跟不上物理教学,出现了学科脱节,从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与怯惧心理。
  若要变高中物理教学之难为不难,就要在高、初中教学衔接过程中,第一,要认真钻研高、初中教材,切实找准两段教学的衔接点,做到对学生的旧知识掌握情况应心中有数。第二,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最佳的教学衔接方法,并对初中知识进行适当地复习、补漏、纠错以及学习方法指导。例如,在高中第一册第一章中讲“弹力”时,开始就给学生指出,初中教材曾经分别提到过“拉力”、“支持力”、“壓力”,这四种力都是“弹力”的具体表现。然后再去研究弹力的一般概念以及产生条件和方向、大小等,学生就不会觉得弹力是一个难于捉摸的抽象概念了。第三,要恰当地选择教学“起点”,严格控制课堂容量与标高。应该根据学生在初中所掌握的知识基础和平均学习能力来决定教学起点。比如,在学生数学基础不太好的情况下,讲例题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而且还要细致地讲明计算方法。必要时还应给学生补讲一些基础数学,帮助学生跨越运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障碍。课堂提问应有易有难,布置作业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对基础较好且解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增加一至两题具有一定难度或灵活度的选做题,以便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更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温故”必须服务于“知新”,“温”的方法与程度,要服从“新”的需要。例如,在讲授完《功率》这一节内容后,问: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引导学生从公式P=Fv出发,分析向心力不做功的原因;在讲授完《动能定理》这一节内容后,再让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证明向心力不做功(Fs=Ek,且Ek=0,Fs=0),这样既回顾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
  二、思维定式造成的障碍
  1.先入为主产生的思维障碍
  先入为主是指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和经验出发,想当然地对物理事件进行判断得出错误结论的现象。例如,用力使物体运动,从而得出“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总起阻碍作用”等类似错误的结论。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分析事物的本质使学生对新生事物的由来有较准确的理解,帮助他们从想当然中解脱出来。
  2.消极的思维定式造成的障碍
  思维定式是人们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指的是人们在思维中按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它表现的是人们思维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习惯了的思维方式,不适当地生搬硬套到新的物理情境中去,不善于改变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善于替换处理问题的方法,因而给物理学习带来障碍。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以速度v=40m/s竖直向上抛出,求物体在3s内动量的改变量(不计空气的阻力)。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应有两条:一是根据p=mv2—mv1;二是根据P=Ft来计算。但由于受顺向思维定式的影响,只要一提到求动量的改变量,绝大多数学生就会顺应这一思维过程而应用p=mv2—mv1来求解,但往往容易出错。如果打破这一思维定式而采用P=Ft这一逆向思维来求解,就显得简单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认清其本质。这种能力的培养集中于习题课,上讲时,应做到精讲精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障碍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学习方法的好坏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关键。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造成知识缺陷不断增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以致花了较长的时间去努力也学不好功课,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和力量。若一旦掌握了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就能很快地提高学习效率,振奋学习精神,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由此可见,学习方法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在初中,学习,习惯由教师传授知识,而到了高中有相当多的时间是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整理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意让学生学习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对物体的运动,先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再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这就是从最简单的、便于研究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逐步揭示出比较复杂的规律,得出惯性定律,然后再去研究物体受力后其运动情况如何变化,一步一步地揭露出力学的基本规律。二是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如,在讲基本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时,要不厌其烦地反复交代每个符号、每个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讲例题时,则应多作文字说明而少依靠数学手段,多做分步计算而少用符号推演、综合计算。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尊重科学,运用科学。
  造成高一学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部分学生是由于受到情绪、性格、意志力和注意力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和思维方法,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和敢于挑战的精神,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学好物理。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2011年12月17日下午,安徽省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合肥隆重举行。安徽省药学会理事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刘自林,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等领导出席并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早已习惯了“一言堂”,而忽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很容易就陷入灌输式教育的泥潭当中。尤其是历史这样
摘要:目前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走上复苏的道路上,本文拟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出发,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分析我国中小银行在提供融资时面临的障碍,以及中小
摘要:利用FLUENT软件对某石化炼油厂在用油-气联合燃烧器的燃料油入口喷射角度改进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4种结构改进方案,采用k-ε模型、P-1辐射模型、DPM离散相模型、污染物排放模型等对燃烧过程加以描述,得到了燃烧单元内的流场分布,推测出火焰的基本形状以及温度场分布等相关信息。模拟结果表明,调整燃料油的入口喷射角度为30°时能够强化燃料与助燃空气的混合效果,有效地降低火焰高度,减小燃烧
公安机关在对违法人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时,必然涉及证据适用的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在调查取证手段及程序方面有了较大的修改,体现了立法者在
为进一步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政风险防范能力,结合实际,急需在各行业、各领域
在字典编纂史上,《大字典》反映了我国大型字书编纂的最新成果,达到了目前的最高水平。然而,任何工具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由于诸多原因,《大字典》存在疏漏、错误在所难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延续多年的传统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受到了严重冲击,习惯的数学教学模式已被打破.为了适应新课程需要,教师除了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优秀成分的基础上,还应仔细研究新课程,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大力气,使数学课堂教学从统一模式教育向差异教育模式转变,从单一讲授向多样化学习转变.下面笔者就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有效
新课程目标不仅要求學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得到发展,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感受并赞赏化学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呢?下面笔者谈谈这几年来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事实表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2002年,教育部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