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诺效应次生地质灾害的生态后果

来源 :人与生物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s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我们采访的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志云研究员,他是最早关注震区生态并进入现场调查的专家之一。他说:这次地震导致的生态破坏十分严重,这绝不只是一种学术上的讨论,因为这一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又是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区。我们的访谈集中在:这次地震在生态方面造成了哪些破坏?为什么需要我们对此给与足够的关注?
  记:汶川地震发生在山区,诱发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加重了人员伤亡并极大地阻碍了救助安置工作。而除了对人的救助安置,为什么还需要关注生态系统的受损情况呢?您能否用事实来说明这一问题?
  欧阳志云(以下简称欧阳):汶川地震灾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坡陡,滑坡、崩塌、泥石流频发,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该地区还是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区:
  第一、地震灾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岷江、沱江、涪江的源头,更是成都平原的水源涵养区,每年为成都平原提供约250亿立方米水资源,为成都平原的水安全提供了保障。灾区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固碳、预防和减轻滑坡与崩塌的危害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地震灾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5多种,包括我国特有的动植物物种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其中70%的野生大熊猫都生活在灾区内,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
  第三、地震灾区景观资源独特,风景名胜分布集中,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灾区及其周边地区有自然遗产4个,文化遗产11个,其中,拥有都江堰-青城山、九寨沟-黄龙、邛崃山系(卧龙)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3处,是国内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地区,也是国内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地区,是我国乃至国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第四、地震灾区的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还是当地一些老百姓的重要经济来源,有的占到家庭收入的50%—60%。
  这次地震导致近200万亩森林、草地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以及100多万亩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的丧失。地震导致的生态破坏十分严重。这绝不只是一种学术上的讨论。
  记:请您谈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欧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利益,包括提供食品、木材、薪柴、中草药、水资源等产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调节功能,营养物循环、有机物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命支持功能,以及文化服务功能,而这些都是与人的生活直接相关的。从链条上面来看,次生灾害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首先导致支持功能的丧失,进而使产品提供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的丧失。如森林的破坏,自然会导致其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力的丧失,其森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旅游价值也随之丧失。
  记:我们从一些航片和卫片上看到震区确实是满目疮痍,和震前一片葱郁的森林景观已大为不同,这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带来哪些破坏性影响?
  欧阳:一个地区生态系统被破坏,会导致一系列不利的影响,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会导致一些生态过程丧失,如有机物生产、蒸腾作用、营养物质的循环将因此而丧失,同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固定,以及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的功能也会随之丧失。
  地震还导致了严重的森林景观破碎化,景观破碎化往往会严重阻碍生态系统原有水文过程、物种迁移过程,尤其会使一些中大型动物在被隔离的栖息地中无法完成其生活史,从而可能导致局部种群的丧失和灭绝。
  记:最初您是怎样注意到生态系统受损的情况,并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反应的?
  欧阳:地震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逐渐了解的过程。得知地震后我的第一反应还是关心对人和对圈养大熊猫安全,没有意识到地震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山崩地裂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两三天后我注意到一些航拍的镜头上有很多滑坡,出于专业的敏感,我看到了生态的破坏,但也只是开始有了个生态破坏的印象。
  当时我们很想了解生态破坏的情况,但一直插不上手,因为那时救人还是第一位的。5月23日,科技部组织专家考察,其中包括生态破坏部分,我当晚赶回北京并准备卧龙的材料,主要是利用震后卫片及航片和灾前的片子做对比,从而分析生态破坏的情况。由于这次大地震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对地震导致的生态破坏还了解不多,即使我们拿出来的一些资料也只是初步的,非常有限,这也是得益于在此之前我们对当地的生态状况以及生态价值和地位等比较了解。这时对地震对生态破坏情况还完全没有现场的直接感受。
  5月底我到都江堰和汉旺去考察,看到了一些严重的山体垮塌,但由于道路不通无法靠近,而且当时还是忙于救灾防疫。虽然还没有看到最真实的状况,但迫于当时决策层对这方面信息的紧急需要,回来后,我们汇集各种数据和资料主要卫星遥感数据和航片进行分析,到了6月14日,我们完成了地震生态破坏评估报告,生态评估结果表明,地震导致了非常严重的生态破坏,形成了覆盖10个县的生态破坏重灾区,而且我们明确了哪些区域生态损失最严重。评估报告出来后给了环保部、科技部、林业局和科学院,还给中央递交了报告的结论,马上“生态重灾区”这词也开始用起来了。
  一直等到9月份,到汶川路通了,我们进去全面跑了一次,震区尤其是映秀周边植被损毁的状况使我们非常震撼,没想到那里的山体崩塌如此严重,地震中心区森林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这和看航片和卫片时感觉还是不一样,看片子时看到的是在一个大背景里面的损害,看不见具体的,总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还是理性的判断分析情况;可是真正在现场看到的时候,山那么高,人显得那么渺小,实在太震撼了。这次跑下来,印证了我们的前期判断,以前根据卫片和航片确定的重灾区基本上还是准确的。到这个阶段,我对震后生态破坏才有了理性和感性这两方面的认识。
  记:我们听到一种说法,认为这12万公顷森林的破坏对全国来说不会有太大影响,仅是局部问题。您是怎样看这一问题的?
  欧阳:12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对全国来说可能不大,但是对当地来说几乎就是全部了。在10个生态破坏重灾县里,彭州就损失了25.7%;自然保护区也是这样,白水河保护区损失47.8%,龙溪虹口保护区损失32%,几乎就是一半都损毁了。此外,地震影响区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占全部大熊猫栖息地的60%,生活有70%野生大熊猫种群,如果针对大熊猫,这绝不是局部而是整体了。
  记:从您的描述来看,生态系统受损一方面给该地区的人及野生动植物带来了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也会对区外产生影响。对区外会有哪些影响呢?
  欧阳:这次地震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还会导致新的生态破坏。除了大量的滑坡体,由于森林破坏导致的裸露地表面积大,水土流失会加剧,被震松的表土的可蚀性会增大,这也会加剧水土流失,造成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泥沙淤积,主要是对长江中下游影响比较大,三峡水库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记:地质专家们认为此次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您能谈谈这种长期的生态影响将是什么?如何应对?
  欧阳:地震造成生态破坏,实质上是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生态破坏。由于地质导致岩石和土壤环境的改变,引发山体的崩塌和滑坡,据地质专家估计,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可能要持续1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我们可以预计这次地震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也会随着地质灾害的发生而持续10年或更长时间。我们在用遥感数据分析地震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情况时已经发现:8月份地震导致生态破坏的面积大于地震刚发生不久的5月下旬生态破坏的面积。现场考查也发现,在地震发生后的6-7月份,有大量新发生的滑坡和泥石流,而且新的滑坡和泥石流还在发生,还在加剧生态系统的破坏。
  前面谈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将对发生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进一步会导致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丧失
  地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土保持、水涵养、栖息地的影响都是长期的,比如栖息地因为人工砍伐被破坏,需要30-50年才能恢复,而地震造成的破坏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恢复,对大熊猫来说有些栖息地可能已经永远丧失了。地震对四川盆地及长江干流的长期影响和生态效应还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地震导致的水土流失加剧和水源涵养下降,将会对岷江、沱江等源于导致灾区的河流造成不利影响,对沿河建设的水库和水电站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地震可能持续的次生地质灾害及其生态破坏,我们需要进行动态应对。在对人民生命财产有威胁的地方,就需要人工干预;动物交流的廊道等也应通过人工干预加快恢复的速度;如果针对某种生态功能的恢复还是应以自然恢复为主。
  记:汶川地震把地质和生态的密切关系展现出来,但人们习惯于将次生地质灾害归之为地质问题;而谈到生态系统时一般都是考虑野生动植物等比较多。这二者应该是什么关系呢?
  欧阳: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组分,阳光、土壤、水等非生命系统也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非生命组分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组分赖以发展的基础。地震导致土壤非生命部分的破坏,也使整个生命系统损毁。地质过程与生态系统格局是紧密相关的,从大尺度来看,我国目前的东部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西部以草地为主和青藏高原从低海拔的森林到高海拔的草地垂直特征等生态格局就是长期的地质过程(如青藏高原隆起)所造成的。在中尺度来看,地质过程引发的造山运动,改变了地球表面形态,形成山地、平原等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生境条件,从而发育有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在小尺度来看,像汶川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至少在短期内造成的灾区的生态系统破坏和生态格局的改变,如将森林摧毁成为裸地。
  记:从学科角度讲,汶川地震对于生态学来说提供了哪些新的认识和发展空间?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欧阳:这次地震之后,我们对生态和地质运动之间关系的有了新的认识。地震本身的生态破坏可能不是很大,但地震所引起的地质灾害,确切地说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导致的生态破坏却十分严重,。地震后,持续相当长时间的次生灾害还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应值得生态学工作者的关注。
  该地区在过去不到100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三次大地震,但依然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地震对野生动植物的长期影响是什么?自然灾害跟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强烈的自然干扰与生物物种的丰富关系如何?这对生态学工作者来说可能也是很有意思问题。这就要进行大范围的长期监测,我们应该开展汶川地震后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过程的长期监测研究,为今后生态学工作者留下一些可靠的生态系统物种构成的本底数据和演变过程的数据,为揭示自然灾害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
  另外,也进一步认识了遥感技术对生态研究的意义。遥感对表面破坏能够看得到,但我们是否能够改善遥感技术使之对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生态过程也能进行监测?可以在生态监测的技术方面做出研究和改善。
  科学研究的态度方面,这次地震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思,科学要和民计民生挂钩,特别是生态学,越接近民生越有生命力。科学家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其他文献
我们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Mountainous Area),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9.24%;在山区修建的公路称为山区公路(Road in Mountainous Area)。山区公
香山红叶是红叶中的贵族,是红叶中的至尊。说这话有点矫情?你看,被杨朔广而告之的香山红树是清乾隆年间栽植的,有了静宜园就有了大面积的红树,在静宜园,它是皇家树。其二,大规模赏红叶活动始于香山,它那儿算是鼻祖。其三,红叶当令时,你有本事舒舒服服在香山赏红叶吗?车没地儿停,人挤不动,数过一天天多少人去那里对它顶礼膜拜吗?享受这待遇的只有过去的皇上。其实在北京这地儿,红叶不缺牌子缺,目前能和香山红叶叫板的
会计委派制是一项新的改革措施。从目前我县的运行情况看,是积极的、成功的。但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被委派单位对委派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认为实行会计委
一、虚假原始凭证形式 (1)“白条”顶库。经济生中,一些单位使用“白条”报账的情况较多:有的单位购进商品、支付劳务费没有取得正式发票;有的单位通过非正常渠道借用现金用于个人
根据《会计法》和财政部《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安阳市北关区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加强财务信息真实性和财务监督入手,对部分单进行了财务代理。他们的做法是:区财政局设
我在八年前诊断为糖尿病,开始口服降糖药的生活。在一次体检中,认识了著名老中医,他给我讲解了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使我重新认识了糖尿病,不再惧怕糖尿病。  现在不少人在确诊糖尿病之后,就过上了“苦行僧”一般的生活,饮食上很偏激。  确实,控制好饮食对控糖很重要,但从长远看,有的做法不但不利于病情控制,还可能加重病情。以下是四大常见的错误做法:  1饥饿疗法。糖尿病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如果经常饿肚子,可能
加强党内监督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举措。这次修订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增写了机关党内基层民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18日报道,研究证明,伟哥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前期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因此可以防治糖尿病。而且,它还有助于防治心脏和肾脏的疾病,因为研究发现服用伟
5月16日在长沙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上,一块由4名安保人员看护的自然金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自然金(nativegold)是自然产生的金元素矿物,是一种产自脉矿
双打与单打相比.网上截击技术使用的机会更多,发球种类也较单打丰富,接发球回击的范围也比单打宽广。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双打中使用机会最多的三项技术——发球.接球和截击。发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