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塞简介
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同年分配至山西省计委,1981年出任山西省计委主任、省委常委,同时在多所大学担任兼职教授。1984年—1997年,出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退休后主要致力于学术研究,担任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国情研究会会长、软科学研究会副会长、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统计处于统计工作的最基层,地位低、作用弱、影响微、开展难,国家统计局多年来反复强调强化统计“双基”建设,2006年是全国基层统计建设年,国家统计局要求各地都要把加强统计工作作为当前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来抓。
经济学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统计:对于某个现象或实践,从量的方面进行把握的过程,包括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三个方面。通俗的理解,统计就是和数字打交道。
那么什么是乡村统计?对于新农村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们应该如何对待和运用乡村统计?乡村统计工作与工业统计相比较,其弱势在哪里?目前乡村统计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如何破解?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原国家统计局局长张塞同志。
《村官》: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乡村统计?为什么要做乡村统计工作?
张塞:乡村统计是对于乡村基本情况以及生产条件和外部环境的调查分析。统计是一个信息资源,在广大的乡村,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要把它采集起来、挖掘出来,这又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需要各级政府的统计部门重视,也需要各地政府部门积极地投入。
乡村统计不仅对于乡一级、村一级其自身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全国各省、市、县也是一个巨大的珍贵的资源宝库。搞新农村建设,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对于乡村的各种情况做到清清楚楚地了解和掌握,不仅是本村、对于外村、外乡、甚至外国的情况都要了解,要弄清楚自己在全球、全国、全省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立足于本村,胸怀全国,放眼世界,要做到这点必须加强乡村统计。
《村官》:乡村统计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塞:新农村建设首先是科技的发展,生产力里面重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农民兄弟都很朴实,也很现实,有的农民就会种地,对于科技有着很朴素的意识,实践经验丰富,种地技术代代相传,都是口头的,没有人去归纳整理。如果要是有人教给他的方法真的增产了,那样农民就很高兴。现在,我们全国农业增量的部分其中有48%是靠科技的力量。有首歌叫《纤夫的爱》,那里面歌颂的就是原生态的文化,但那不是现代化,更不是新农村。所以说,一定要做好科学技术的统计工作。
农民辛勤劳作一年,喜获丰收,作物卖出去了,他们心里就有数了,为什么呢,因为,哪种作物卖得好,让他赚到钱了,他就知道明年要在自家的地里种什么,这也是乡村统计,所以说,乡村统计对于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村官》:请您谈谈目前我国乡村统计的状况。
张塞:我国在乡村统计方面的现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可悲,农民自己不了解自己,没有什么信息来源,该干什么,该种什么,农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生产,怎么去消费,怎么去交换,农民自己心里也没数。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着党支部”,如果是以户为标准的话,农民群众就看党员在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党员怎么生产、怎么消费,他也跟着变。而如果让他们自己决定到底要怎样改善自己的生产、经营状况,他又实在是摸不清楚。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很好的乡村统计工作,没有人给农民选择的依据,这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村官》:目前,我国的乡村统计工作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与工业统计相比较,乡村统计的有哪些弱势?
张塞:我们的统计工作具体包括经济普查、工业普查、建筑业普查,具体做法就是,先做一个框架,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因为中国的科学技术相对于科技发达国家来说是落后的,所以,我们说的统计就是普查,普查工作一般是五到十年搞一次。目的是为了避免想要了解一个地方或者一些情况,只是采取典型调查这样因人为因素过多的不够科学的手段。
对工业统计,在规定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包括服务业,法律规定,任何单位都得给国家报帐,一般都是报表的方式上报。国家统计部门可以直接派驻技术人员,到企业里来做统计工作。所以说,如果与工业统计相比,乡村统计实在是太落后了,由于我国的乡村面积太大了,只能为极少数村子进行统计,目前仅有5万多个村子进行过乡村统计工作,被抽到的村子,统计工作人员会给他们做做记帐等工作,而绝大多数没被抽到的村子,却只能是听之任之,顺其自然发展了。
《村官》:在乡村统计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如何破解?请谈谈您的建议。
张塞:乡村统计工作非常重要,但做起来也非常艰难。在目前我国行政体制的框架里,相对于县(市)级以上的统计地位、环境职能,使得乡村统计机构处于一种有工作任务而无专班专办、有岗位而无专职人员、任务繁重、举步维艰的境遇。虽然大家都认为乡村计工作非常重要、不可缺少,但由于事实上存在的地位低、作用弱、影响微、开展难,使得乡村统计工作未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是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数据质量的真实性。很多地方,乡村统计工作往往没有专人去做,多处于应付状态,上级的统计部门既没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村组调查研究,也拿不出足够的精力在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质量上下功夫、做文章。
其实,对于负责农业、农调统计工作的人员来说,不但要负责工业、农业、商业、劳动工资、投资统计和综合的考核,同时还要承担乡级抽样调查、各种普查和附加的其他工作任务。如果我们的村级干部可以自己做这个工作,或者委派其他的同志去把本村、外村、乡里、县里、市里、省里甚至全国的情况弄清楚,就一定能够把握好市场,为本村经济的发展把握好大的方向。
《村官》:请您谈谈对于新农村的管理者与建设者们应该怎样对待和运用乡村统计?
张塞: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是村子的决策者,如果能够合理运用乡村统计,一定会对新农村建设大有好处。但当下实际的情况时,很多村子的干部对于本村的发展都只是停留在目测基础上,因为其本人生活在这个村子里多年,自认为对本村的里里外外都了如指掌了,于是,对于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是拍拍脑袋就定了。可是,如果它能够利用互联网等设备,对于来自多方的各种信息做一个收集、整理,那么象财务、劳务、民政、管理、生产、福利院等各项工作等都会比他的老办法一目了然的多,而且会更有效。所以,我们从微观角度来看,对于一个村长一个村支书来说,乡村统计就很重要,就是乡村工作的具体管理者——乡政府了解这项科学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村官》请你对我国乡村统计的前景做一个展望。
张塞:现在为什么要强调村村通广播、电视,就是为了强化信息的重要性。要加强农民市场经济意识的教育,培训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也就是市场主体,通过乡村统计的数据反映出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意识的教育和经营管理等其他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程度和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能力,这样乡村统计的效果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