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一位幼儿园的管理者对我说:“我们园近期想好好研究一下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但是老师们在这方面又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惑,我们这些干部也觉得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撑和支持策略,特别希望得到区研修员的指导。我们愿意开放教室和教研活动,让各园的老师们走进我们园,用第三只眼睛来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听了这位管理者的话,我非常高兴,表达愿意提供帮助之余,还进一步思考了一个问题: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既能帮助这所园深化园本研修、改进教育实践,又能带动更多的园所相互学习,合作研究,进而产生联合行动?在之后的两年中,我带领区研修组的几十位业务干部和骨干教师进行了关于区园联动研修的探索,并有了一些收获和效果。
开展区园联动研修的思考
区园联动研修,是在北京市西城区“研修一体”的教师教育理念指导下提出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新型教师培训方式,是为解决过去在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中培训与实践两层皮、培训与教研少联系等问题,并满足幼儿园深化教研、提高园本研修实效性的需求而展开的一种新的探索。在研究过程中,为了保证区园联动研修的质量,发挥它的独特作用,我们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区园联动研修从内涵上来说更关注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意义?等等。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渐找到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1.区园联动研修的内涵
实践中我们逐渐加深了对于“区园联动”内涵的理解。从字面来看,它可以分解为“区园”和“联动”两个词。其中,“区园”突出两级主体,即区研修机构是整个研修活动的组织主体,幼儿园是每次研修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主体。“联动”突出双向互动,即区发挥对于幼儿园的专业引领与支持作用,幼儿园反过来又发挥对区研修机构的督促及对其他幼儿园的带动作用。
从内涵来说,它是指区研修机构改变单方主体地位,与幼儿园(包括主体园和参与园)结成研修共同体(以区研修组形式存在),由区教研员总体策划和组织,由主体园具体设计和实施,通过区园双向互动形成研修目标和方案,围绕源于实际需求的研修主题,采用激发主体参与的研修方式,带领所有参与园所的教师开展系列研修活动,不断跟进教师实践步伐、提升研修实效的教师培训方式。
2.区园联动研修的特点
说到区园联动研修,有人可能会想到“联片教研”一词。联片教研已被很多区县级研修机构采用,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以教学研究部门为依托,以教研员为引领,以片内学校为平台,以共同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均衡发展为宗旨,以资源的集聚、共享、融合为抓手,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教研形式。”(汪卫平:联片教研:一个教师群体发展的框架,《新课程》,2008,第8期,第72页。)联片教研侧重在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上。而区园联动研修不仅关注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而且注重将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梳理总结成研修经验,通过多种途径加快其在日常实践中的转化、推广与落实,因此它拓展了教师培训的思路和模式,提高了研修的实效性。通过实践摸索,我们发现区园联动研修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突出幼儿园的主体性,倡导每次活动都由主体园(主动提出需求并愿意开放教室的园所)发起并提出研修的需求,通过与参与园(自愿参与研修的园所)教师的共同讨论,最终形成研修主题和计划,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业务干部和教师的研究能力。
第二,突出研修的互动性,过程中既有区教研员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和园本研修的跟进式指导,又有主体园与参与园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带动,还有幼儿园对区研修活动的反馈与督促。
第三,注重研修的开放性,营造开放、平等、合作的研讨氛围,把不同的声音视为研修的宝贵资源,鼓励每一个参与者在其中坦诚表达、畅所欲言。
第四,注重研修的实效性,研修内容来自于幼儿园自己提出的困惑和需求,研修方式由幼儿园提出并与教研员共同协商,研修过程由幼儿园业务管理者承担主持工作并与教研员合作完成,研修步伐紧跟教师日常工作实践中的反思、尝试与调整,研修效果回归教师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的改变。
3.区园联动研修的意义
区园联动研修,旨在将教师的个人需求、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及区研修机构的培训要求三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兼顾需求与发展的区园双向互动方式,努力实现“双效合一”的研修目标。“双效合一”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于主体园来说,通过区教研员与幼儿园管理者、教师之间的多次互动,关注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调动教师的原有经验,挖掘教师的实践经验,跟进教师实践的步伐,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促使园本研修不断向更加深入、有效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对于区县来说,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系列研修活动,促使教师之间、园所之间实现问题的共研和资源的共享,教师个人的研究经验不断转化为教师集体的实践经验,一个幼儿园的大胆尝试带动更多幼儿园的广泛运用和创新探索,促使更多幼儿园产生自主研究的需求与行动,进而又反过来推动区县研修质量的整体提升,也督促区县教研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和引领能力。
区园联动研修的实践探索
两年多的区园联动研修实践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下面分享一个案例,再将其中感受最深的部分抽取出来,形成区园联动研修的操作流程和路径。
连着两个学期,每学期初都会有幼儿园主动向我自荐成为主体园,邀请区研修小组进入班级中开展区园联动研修活动,并且经过系列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到了开学季,我热切地期待着这次自荐的园所。
两周过去了,当开学工作就绪后,北海幼儿园主抓业务的王鑫副园长主动与我联系,表达了想做这学期区园联动研修的主体园的愿望。我知道他们园承担着很多的对外观摩、接待和课题研究任务,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担心他们忙不过来。但是,王副园长非常坚定地跟我说:“没问题!我们愿意开放,愿意跟姐妹园一起研究,再忙也会坚持做好教研!”面对她的坚定态度,我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在第一次的沟通中我重点询问:“你们想通过区园联动研修解决什么问题?你们有什么需求?”她回答说:“经过上一阶段区里半日评优的研究历练过程,我们看到了老师们付出的努力和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发现了目前各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于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有效指导跟不上,致使孩子们的发展不够。尤其是游戏之后的分享活动,很多老师都特别用心地组织,但总是把握不好。所以,我们想重点解决游戏后的分享活动如何有效开展。”
结合他们的想法,我开始思考三个问题:第一,关于区域游戏后的分享活动,很多园都存在类似问题。例如,教师常规性地以集体形式组织分享活动,形式化地请几名幼儿到前面说说,简单地与发言幼儿一对一互动,象征性地问所有幼儿开不开心,习惯性地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仍在举手想要表达的幼儿……所有这些都导致相当一部分幼儿“开小差儿”,缺乏真正的参与、有意识的倾听、主动的思考、充分的表达和有意义的同伴互动,没有达到分享活动的真正目的。第二,借助这所园的实践现场,围绕大家共同关注和困惑的问题展开研讨,容易形成互学共研的氛围,有助于调动每一位教师的内在需求,也可以较好地以一所园的实践研究带动更多园的反思和行动。第三,关于这一问题,我区已有幼儿园进行了先期的研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还有一些园正在积极尝试、大胆探索,将大家汇聚一堂,可以实现思维碰撞和经验共享。综合这三点,已经具备了开展区园联动研修的条件,即有内在需求、有普遍价值、有经验共享。
此次沟通中,幼儿园明确了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还只是一个粗线条的想法,缺少具体内容和解决方法。于是,我跟幼儿园进行了第二次沟通,重点询问了:“围绕这一问题,老师们有哪些想法和困惑?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园本研修打算怎样开展?想要通过研修提高教师们哪些专业能力?需要区里提供怎样的支持?”我力图通过这一组问题促使幼儿园深入思考此次区园联动研修的目的,将实践中的问题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园本教研挂起钩来,以强化幼儿园的主体地位。随后,王副园长带领业务干部对各年龄班组进行调研,了解到老师们普遍感到:组织集体分享活动应该聚焦问题并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经验,但幼儿的游戏是个性化的自主活动,如何组织才能让每一个孩子主动参与其中并获得更大的发展?针对这一困惑,我和干部们共同讨论制订了初步的园本研修方案,详细讨论了第一次的现场研讨计划,并决定由他们的一位干部承担现场研修的主持工作,我们两人合作完成。具体分工是,这位干部主要负责组织本园教师的研讨,我主要负责各园教师之间的互动研讨,而且在涉及到一些关键问题或有话想说时,我们可以相互示意,插入到对方组织的研讨中去。
第一次现场研修中,大家重点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研讨:首先,在观摩幼儿区域游戏和分享活动、倾听北海教师表达想法的基础上,围绕“我们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困惑?”进行分析,了解大家真正的纠结和顾虑,剖析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进而找到困惑背后的原因和症结。这一步很重要,重在引导老师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然后,共同聚焦“为什么在游戏之后组织孩子进行分享活动?对于幼儿有哪些发展价值?”这一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重在帮助大家跳出分享的形式去思考背后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接下来,再继续探讨“开展分享活动时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注意什么?”,重在将幼儿主动学习循环“计划-操作-回顾”的相关理论与教师的教育行为对接,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其中每一步的价值,进一步跳出分享活动回到幼儿主动学习的整个循环中去把握教师指导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在此过程中,负责主持的业务干部重点参与本园教师的研讨,我则重点激发参与园教师的思考、表达和提问,王副园长和其他干部也积极参与、适时补充。在我们的通力配合下,教师们的研究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第一次研修之后,北海幼儿园的干部们马上将现场的反应和效果汇报给园长,得到了园长的认可和支持。然后,他们又通过行政教研部署了下一步的实践跟进,由干部们分工落实,开始在日常下班指导中主动去了解教师们的后续思考和行动,还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积极调整、大胆尝试新的做法,并在园本教研活动中组织更多的老师结合实践、依据理论展开研讨,较好实现了日常指导与教师行动、理论与实践、区域研修与园本研修的进一步对接。实践证明,这一做法具有重要意义,业务干部的及时跟进与有力支持是促进园本研修深入开展和区园联动研修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后来,我们又开展了连续四次的研修活动,分别围绕着“幼儿喜欢什么样的分享活动?”“如何基于幼儿的兴趣开展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分享活动?”“如何在主动学习的循环中理解做计划对于幼儿的意义?”“不同的幼儿是如何学习做计划的?”“如何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现状提供适宜和有效的支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观察、分析和讨论。各园教师各抒己见、大胆表达、相互质疑、贡献智慧,形成了学习与研究的共同体。通过一系列的研修活动,我们逐渐认识到不同的幼儿在主动学习循环中的起始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是先操作后有想法,然后在回顾中才会对下一次活动产生计划意识;有的幼儿是先有初步想法,然后在操作中调整想法,在回顾中又产生新的计划;还有的幼儿是在回顾时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操作和之前的想法,再思考下一步计划……因此,不同的幼儿是从这个循环中的不同环节开始主动学习的,教师需要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为其提供充分体验和经历这个主动学习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并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起点提供不同的支持,进而帮助幼儿将计划-操作-回顾-再计划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再在幼儿不断尝试、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令我感动和欣喜的是,在每一次现场研修之后,北海幼儿园的干部们都会带着老师们到实践中去尝试、反思、调整、跟进指导、及时总结(教师研究案例和经验详见后文),其他参与园的干部和老师们也将所学带回到班级实践和园本教研中进行尝试和研讨。学期末,我请主体园的干部和教师代表在研修总结会上分享他们的研究案例和经验,帮助参与园的老师细致了解他们的研究历程,进而实现研究经验的固化、推广和转化。经过两个学期的连续研修,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围绕这些关键问题开展园本教研,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日常实践中针对自己班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观察和调整。所有这些又督促着我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支持大家。就这样,区园联动研修的效果开始显现,以区促园、以园带区的“双效合一”正在形成。 透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我们开展区园联动研修的大体流程和操作路径,将其总结为八大机制。
1.区园联动研修的流程
2.区园联动研修的操作路径(八大机制)
实际操作中,我们重点围绕一系列关键问题展开了探索:“如何通过解决一个园的具体问题让所有参与园都受益?”“怎样能让区域研修与园本研修真正联动起来?”“区域研修的效果如何在园本研修以及教师日常教育实践中得以落实?”“如何让其中的优质资源通过交流、共享、互学、互看,在不同园所中流动起来?”初步摸索出区园联动研修的操作路径。这些操作路径其实也反映出我们在与幼儿园沟通、互动与合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几个研修机制,它们较好地保障了区园联动研修得以持续、深入、有效地开展。
(1)发挥园所主动性,由园方自主提出研修的基本需求——园所自荐机制
区园联动研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幼儿园的主体性,注重发挥园所管理者的主动性。我们从学期初甚至上一学期末就鼓励他们在广泛调研教师需求的基础上主动提出近期的研修需求、存在哪些困惑和问题、希望通过区园联动研修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于是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主动联系我们提出需求,“园所自荐机制”逐渐形成。
(2)立足园所需求,在互动中形成初步的园本研修计划——反复沟通机制
园所主动提出需求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与园管理者的初次沟通,以求获取更多的背景资料。如果仅靠沟通了解得还不够细致,我们还会直接进入班级中观察实际情况,以求发现更符合实际、更贴近本质的问题。经过几次沟通、观察、座谈,幼儿园初步的园本研修计划逐步形成。这一“反复沟通机制”有助于园管理者更加清晰实际问题是什么以及问题的本质在哪里。
(3)把握普遍现状,在类比分析中回归根本研修目标——努力跳出机制
一个园所的需求是不是其他参与园都关注的?解决一个园的问题能不能让所有参与园都受益?这是区研修员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跳出一个园的具体问题,来把握全区幼儿园实践的普遍现状,把一个园的需求与其他园的类似现象做类比分析,透过若干现象抽取出背后的本质,再将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紧密结合,从而回归到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上来。我们形象地称这一做法为“努力跳出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既能钻进去细看,又能跳出来综观”。
(4)珍视多元差异,让不同观点作为研修资源展现出来——亮明观点机制
通常在一所园中教师们的认识容易趋同,同质化现象明显,即使有不一致的观点,能否表达出来也取决于该园是否具有开放的教研文化。十几年的教研经验告诉我们,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在一个共同体中恰恰是因为有了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才能使共同体的成员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为此,我们努力营造开放、接纳、尊重的研修氛围,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捕捉不同的视角,尤其保护那些与普遍认识不一致的观点,借此激发认知冲突,鼓励大家敢想、敢说、敢质疑、敢辩论。我们把这一做法称为“亮明观点机制”,以保证共同体的差异性和多元性。
(5)把握研修主线,让区域研修与园本研修联动起来——适时植入机制
区园联动研修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促进园本研修的有效开展。怎样能让区域研修与园本研修真正联动起来?这是我们在具体操作中重点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这里不仅涉及什么时候开展区域研修,什么时候开展园本研修,更重要的是怎样使二者产生相互作用,实现区促进园(主体园)、园带动区(全区众多参与园)的效果。经过多次尝试,我们较好的做法是将区域研修植入园本研修中,即主体园先按计划开展园本研修,选择合适的时候邀请区域研修加入进来,这时主体园便与参与园产生互动。之后,主体园通过开展一级园本研修跟进本园教师实践,同时参与园将所学带回去开展二级园本研修。通过这一做法,区域研修有机地与各幼儿园的园本研修联系起来,这就是“适时植入机制”,有助于产生区园联合行动的效应。
(6)跟进实践步伐,让园本研修与教师实践紧密作用起来——主动跟进机制
区域研修的效果如何在园本研修以及教师日常教育实践中得以落实?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到整个研修的实效性。经过反复探索,我们发现管理者及时、紧密地跟进教师的实践的园所,实效性就强;管理者支持跟不上甚至不关注教师实践的园所,实效性就差。所以,园管理者能够主动通过日常指导和园本研修紧跟教师实践步伐,及时发现其进步、困惑与需求,进而对教师提供跟进性支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主动跟进机制”,它是提高园本研修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7)提供理论支撑,让实践不断与所需理论对接起来——理论实践对接机制
缺乏理论的实践是没有根基、难以深入的,理论支撑对于实践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幼儿园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太多进行专业学习的时间和积极性。因此,提供理论支撑应该成为区教研员的职责所在。过程中,我们利用自身的理论优势,非常注重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找到相关专业理论,有针对性地筛选其中最精华的部分,与教师的实践对接,帮助教师看到自身教育行为背后所蕴含的理论价值,进而提炼出教师的实践智慧。区园联动研修中,实践与理论的对接必不可少,“理实对接机制”已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促进园所互动,让优质资源在交流共享中流动起来——资源流动机制
差异就是资源,区园已经对此达成共识,不同园所的教师会带来不同的视角、观点和经验。如何减少思维定势和模式化,让差异最大化地保留和呈现出来?如何让其中的优质资源通过交流、共享、互学、互看,在不同园所中流动起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注意:把握自荐园所的差异性,鼓励不同视角的观点表达,对问题的讨论不以定论为结束,挖掘每所园的特点和亮点,鼓励大胆尝试与创新。此外,我们还注意将专业理论书籍和文章、研讨问题、典型案例、阶段性经验集结起来,形成优质资源库,借助网络、微信群等使其在各园中流动起来。这一“资源流动机制”受到大家的欢迎,有助于实现研修效益的最大化。
两年的研究历程不算长,关于区园联动研修的探索仍在继续,我们不仅感受到所有参与者在其中所获得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发现其中还有一些工作做得不实、不细,所以我们的研究还在路上……■
开展区园联动研修的思考
区园联动研修,是在北京市西城区“研修一体”的教师教育理念指导下提出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新型教师培训方式,是为解决过去在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中培训与实践两层皮、培训与教研少联系等问题,并满足幼儿园深化教研、提高园本研修实效性的需求而展开的一种新的探索。在研究过程中,为了保证区园联动研修的质量,发挥它的独特作用,我们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区园联动研修从内涵上来说更关注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意义?等等。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渐找到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1.区园联动研修的内涵
实践中我们逐渐加深了对于“区园联动”内涵的理解。从字面来看,它可以分解为“区园”和“联动”两个词。其中,“区园”突出两级主体,即区研修机构是整个研修活动的组织主体,幼儿园是每次研修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主体。“联动”突出双向互动,即区发挥对于幼儿园的专业引领与支持作用,幼儿园反过来又发挥对区研修机构的督促及对其他幼儿园的带动作用。
从内涵来说,它是指区研修机构改变单方主体地位,与幼儿园(包括主体园和参与园)结成研修共同体(以区研修组形式存在),由区教研员总体策划和组织,由主体园具体设计和实施,通过区园双向互动形成研修目标和方案,围绕源于实际需求的研修主题,采用激发主体参与的研修方式,带领所有参与园所的教师开展系列研修活动,不断跟进教师实践步伐、提升研修实效的教师培训方式。
2.区园联动研修的特点
说到区园联动研修,有人可能会想到“联片教研”一词。联片教研已被很多区县级研修机构采用,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以教学研究部门为依托,以教研员为引领,以片内学校为平台,以共同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均衡发展为宗旨,以资源的集聚、共享、融合为抓手,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教研形式。”(汪卫平:联片教研:一个教师群体发展的框架,《新课程》,2008,第8期,第72页。)联片教研侧重在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上。而区园联动研修不仅关注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而且注重将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梳理总结成研修经验,通过多种途径加快其在日常实践中的转化、推广与落实,因此它拓展了教师培训的思路和模式,提高了研修的实效性。通过实践摸索,我们发现区园联动研修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突出幼儿园的主体性,倡导每次活动都由主体园(主动提出需求并愿意开放教室的园所)发起并提出研修的需求,通过与参与园(自愿参与研修的园所)教师的共同讨论,最终形成研修主题和计划,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业务干部和教师的研究能力。
第二,突出研修的互动性,过程中既有区教研员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和园本研修的跟进式指导,又有主体园与参与园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带动,还有幼儿园对区研修活动的反馈与督促。
第三,注重研修的开放性,营造开放、平等、合作的研讨氛围,把不同的声音视为研修的宝贵资源,鼓励每一个参与者在其中坦诚表达、畅所欲言。
第四,注重研修的实效性,研修内容来自于幼儿园自己提出的困惑和需求,研修方式由幼儿园提出并与教研员共同协商,研修过程由幼儿园业务管理者承担主持工作并与教研员合作完成,研修步伐紧跟教师日常工作实践中的反思、尝试与调整,研修效果回归教师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的改变。
3.区园联动研修的意义
区园联动研修,旨在将教师的个人需求、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及区研修机构的培训要求三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兼顾需求与发展的区园双向互动方式,努力实现“双效合一”的研修目标。“双效合一”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于主体园来说,通过区教研员与幼儿园管理者、教师之间的多次互动,关注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调动教师的原有经验,挖掘教师的实践经验,跟进教师实践的步伐,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促使园本研修不断向更加深入、有效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对于区县来说,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系列研修活动,促使教师之间、园所之间实现问题的共研和资源的共享,教师个人的研究经验不断转化为教师集体的实践经验,一个幼儿园的大胆尝试带动更多幼儿园的广泛运用和创新探索,促使更多幼儿园产生自主研究的需求与行动,进而又反过来推动区县研修质量的整体提升,也督促区县教研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和引领能力。
区园联动研修的实践探索
两年多的区园联动研修实践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下面分享一个案例,再将其中感受最深的部分抽取出来,形成区园联动研修的操作流程和路径。
连着两个学期,每学期初都会有幼儿园主动向我自荐成为主体园,邀请区研修小组进入班级中开展区园联动研修活动,并且经过系列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到了开学季,我热切地期待着这次自荐的园所。
两周过去了,当开学工作就绪后,北海幼儿园主抓业务的王鑫副园长主动与我联系,表达了想做这学期区园联动研修的主体园的愿望。我知道他们园承担着很多的对外观摩、接待和课题研究任务,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担心他们忙不过来。但是,王副园长非常坚定地跟我说:“没问题!我们愿意开放,愿意跟姐妹园一起研究,再忙也会坚持做好教研!”面对她的坚定态度,我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在第一次的沟通中我重点询问:“你们想通过区园联动研修解决什么问题?你们有什么需求?”她回答说:“经过上一阶段区里半日评优的研究历练过程,我们看到了老师们付出的努力和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发现了目前各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于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有效指导跟不上,致使孩子们的发展不够。尤其是游戏之后的分享活动,很多老师都特别用心地组织,但总是把握不好。所以,我们想重点解决游戏后的分享活动如何有效开展。”
结合他们的想法,我开始思考三个问题:第一,关于区域游戏后的分享活动,很多园都存在类似问题。例如,教师常规性地以集体形式组织分享活动,形式化地请几名幼儿到前面说说,简单地与发言幼儿一对一互动,象征性地问所有幼儿开不开心,习惯性地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仍在举手想要表达的幼儿……所有这些都导致相当一部分幼儿“开小差儿”,缺乏真正的参与、有意识的倾听、主动的思考、充分的表达和有意义的同伴互动,没有达到分享活动的真正目的。第二,借助这所园的实践现场,围绕大家共同关注和困惑的问题展开研讨,容易形成互学共研的氛围,有助于调动每一位教师的内在需求,也可以较好地以一所园的实践研究带动更多园的反思和行动。第三,关于这一问题,我区已有幼儿园进行了先期的研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还有一些园正在积极尝试、大胆探索,将大家汇聚一堂,可以实现思维碰撞和经验共享。综合这三点,已经具备了开展区园联动研修的条件,即有内在需求、有普遍价值、有经验共享。
此次沟通中,幼儿园明确了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还只是一个粗线条的想法,缺少具体内容和解决方法。于是,我跟幼儿园进行了第二次沟通,重点询问了:“围绕这一问题,老师们有哪些想法和困惑?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园本研修打算怎样开展?想要通过研修提高教师们哪些专业能力?需要区里提供怎样的支持?”我力图通过这一组问题促使幼儿园深入思考此次区园联动研修的目的,将实践中的问题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园本教研挂起钩来,以强化幼儿园的主体地位。随后,王副园长带领业务干部对各年龄班组进行调研,了解到老师们普遍感到:组织集体分享活动应该聚焦问题并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经验,但幼儿的游戏是个性化的自主活动,如何组织才能让每一个孩子主动参与其中并获得更大的发展?针对这一困惑,我和干部们共同讨论制订了初步的园本研修方案,详细讨论了第一次的现场研讨计划,并决定由他们的一位干部承担现场研修的主持工作,我们两人合作完成。具体分工是,这位干部主要负责组织本园教师的研讨,我主要负责各园教师之间的互动研讨,而且在涉及到一些关键问题或有话想说时,我们可以相互示意,插入到对方组织的研讨中去。
第一次现场研修中,大家重点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研讨:首先,在观摩幼儿区域游戏和分享活动、倾听北海教师表达想法的基础上,围绕“我们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困惑?”进行分析,了解大家真正的纠结和顾虑,剖析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进而找到困惑背后的原因和症结。这一步很重要,重在引导老师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然后,共同聚焦“为什么在游戏之后组织孩子进行分享活动?对于幼儿有哪些发展价值?”这一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重在帮助大家跳出分享的形式去思考背后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接下来,再继续探讨“开展分享活动时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注意什么?”,重在将幼儿主动学习循环“计划-操作-回顾”的相关理论与教师的教育行为对接,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其中每一步的价值,进一步跳出分享活动回到幼儿主动学习的整个循环中去把握教师指导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在此过程中,负责主持的业务干部重点参与本园教师的研讨,我则重点激发参与园教师的思考、表达和提问,王副园长和其他干部也积极参与、适时补充。在我们的通力配合下,教师们的研究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第一次研修之后,北海幼儿园的干部们马上将现场的反应和效果汇报给园长,得到了园长的认可和支持。然后,他们又通过行政教研部署了下一步的实践跟进,由干部们分工落实,开始在日常下班指导中主动去了解教师们的后续思考和行动,还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积极调整、大胆尝试新的做法,并在园本教研活动中组织更多的老师结合实践、依据理论展开研讨,较好实现了日常指导与教师行动、理论与实践、区域研修与园本研修的进一步对接。实践证明,这一做法具有重要意义,业务干部的及时跟进与有力支持是促进园本研修深入开展和区园联动研修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后来,我们又开展了连续四次的研修活动,分别围绕着“幼儿喜欢什么样的分享活动?”“如何基于幼儿的兴趣开展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分享活动?”“如何在主动学习的循环中理解做计划对于幼儿的意义?”“不同的幼儿是如何学习做计划的?”“如何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现状提供适宜和有效的支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观察、分析和讨论。各园教师各抒己见、大胆表达、相互质疑、贡献智慧,形成了学习与研究的共同体。通过一系列的研修活动,我们逐渐认识到不同的幼儿在主动学习循环中的起始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是先操作后有想法,然后在回顾中才会对下一次活动产生计划意识;有的幼儿是先有初步想法,然后在操作中调整想法,在回顾中又产生新的计划;还有的幼儿是在回顾时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操作和之前的想法,再思考下一步计划……因此,不同的幼儿是从这个循环中的不同环节开始主动学习的,教师需要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为其提供充分体验和经历这个主动学习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并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起点提供不同的支持,进而帮助幼儿将计划-操作-回顾-再计划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再在幼儿不断尝试、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令我感动和欣喜的是,在每一次现场研修之后,北海幼儿园的干部们都会带着老师们到实践中去尝试、反思、调整、跟进指导、及时总结(教师研究案例和经验详见后文),其他参与园的干部和老师们也将所学带回到班级实践和园本教研中进行尝试和研讨。学期末,我请主体园的干部和教师代表在研修总结会上分享他们的研究案例和经验,帮助参与园的老师细致了解他们的研究历程,进而实现研究经验的固化、推广和转化。经过两个学期的连续研修,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围绕这些关键问题开展园本教研,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日常实践中针对自己班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观察和调整。所有这些又督促着我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支持大家。就这样,区园联动研修的效果开始显现,以区促园、以园带区的“双效合一”正在形成。 透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我们开展区园联动研修的大体流程和操作路径,将其总结为八大机制。
1.区园联动研修的流程
2.区园联动研修的操作路径(八大机制)
实际操作中,我们重点围绕一系列关键问题展开了探索:“如何通过解决一个园的具体问题让所有参与园都受益?”“怎样能让区域研修与园本研修真正联动起来?”“区域研修的效果如何在园本研修以及教师日常教育实践中得以落实?”“如何让其中的优质资源通过交流、共享、互学、互看,在不同园所中流动起来?”初步摸索出区园联动研修的操作路径。这些操作路径其实也反映出我们在与幼儿园沟通、互动与合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几个研修机制,它们较好地保障了区园联动研修得以持续、深入、有效地开展。
(1)发挥园所主动性,由园方自主提出研修的基本需求——园所自荐机制
区园联动研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幼儿园的主体性,注重发挥园所管理者的主动性。我们从学期初甚至上一学期末就鼓励他们在广泛调研教师需求的基础上主动提出近期的研修需求、存在哪些困惑和问题、希望通过区园联动研修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于是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主动联系我们提出需求,“园所自荐机制”逐渐形成。
(2)立足园所需求,在互动中形成初步的园本研修计划——反复沟通机制
园所主动提出需求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与园管理者的初次沟通,以求获取更多的背景资料。如果仅靠沟通了解得还不够细致,我们还会直接进入班级中观察实际情况,以求发现更符合实际、更贴近本质的问题。经过几次沟通、观察、座谈,幼儿园初步的园本研修计划逐步形成。这一“反复沟通机制”有助于园管理者更加清晰实际问题是什么以及问题的本质在哪里。
(3)把握普遍现状,在类比分析中回归根本研修目标——努力跳出机制
一个园所的需求是不是其他参与园都关注的?解决一个园的问题能不能让所有参与园都受益?这是区研修员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跳出一个园的具体问题,来把握全区幼儿园实践的普遍现状,把一个园的需求与其他园的类似现象做类比分析,透过若干现象抽取出背后的本质,再将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紧密结合,从而回归到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上来。我们形象地称这一做法为“努力跳出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既能钻进去细看,又能跳出来综观”。
(4)珍视多元差异,让不同观点作为研修资源展现出来——亮明观点机制
通常在一所园中教师们的认识容易趋同,同质化现象明显,即使有不一致的观点,能否表达出来也取决于该园是否具有开放的教研文化。十几年的教研经验告诉我们,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在一个共同体中恰恰是因为有了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才能使共同体的成员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为此,我们努力营造开放、接纳、尊重的研修氛围,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捕捉不同的视角,尤其保护那些与普遍认识不一致的观点,借此激发认知冲突,鼓励大家敢想、敢说、敢质疑、敢辩论。我们把这一做法称为“亮明观点机制”,以保证共同体的差异性和多元性。
(5)把握研修主线,让区域研修与园本研修联动起来——适时植入机制
区园联动研修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促进园本研修的有效开展。怎样能让区域研修与园本研修真正联动起来?这是我们在具体操作中重点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这里不仅涉及什么时候开展区域研修,什么时候开展园本研修,更重要的是怎样使二者产生相互作用,实现区促进园(主体园)、园带动区(全区众多参与园)的效果。经过多次尝试,我们较好的做法是将区域研修植入园本研修中,即主体园先按计划开展园本研修,选择合适的时候邀请区域研修加入进来,这时主体园便与参与园产生互动。之后,主体园通过开展一级园本研修跟进本园教师实践,同时参与园将所学带回去开展二级园本研修。通过这一做法,区域研修有机地与各幼儿园的园本研修联系起来,这就是“适时植入机制”,有助于产生区园联合行动的效应。
(6)跟进实践步伐,让园本研修与教师实践紧密作用起来——主动跟进机制
区域研修的效果如何在园本研修以及教师日常教育实践中得以落实?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到整个研修的实效性。经过反复探索,我们发现管理者及时、紧密地跟进教师的实践的园所,实效性就强;管理者支持跟不上甚至不关注教师实践的园所,实效性就差。所以,园管理者能够主动通过日常指导和园本研修紧跟教师实践步伐,及时发现其进步、困惑与需求,进而对教师提供跟进性支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主动跟进机制”,它是提高园本研修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7)提供理论支撑,让实践不断与所需理论对接起来——理论实践对接机制
缺乏理论的实践是没有根基、难以深入的,理论支撑对于实践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幼儿园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太多进行专业学习的时间和积极性。因此,提供理论支撑应该成为区教研员的职责所在。过程中,我们利用自身的理论优势,非常注重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找到相关专业理论,有针对性地筛选其中最精华的部分,与教师的实践对接,帮助教师看到自身教育行为背后所蕴含的理论价值,进而提炼出教师的实践智慧。区园联动研修中,实践与理论的对接必不可少,“理实对接机制”已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促进园所互动,让优质资源在交流共享中流动起来——资源流动机制
差异就是资源,区园已经对此达成共识,不同园所的教师会带来不同的视角、观点和经验。如何减少思维定势和模式化,让差异最大化地保留和呈现出来?如何让其中的优质资源通过交流、共享、互学、互看,在不同园所中流动起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注意:把握自荐园所的差异性,鼓励不同视角的观点表达,对问题的讨论不以定论为结束,挖掘每所园的特点和亮点,鼓励大胆尝试与创新。此外,我们还注意将专业理论书籍和文章、研讨问题、典型案例、阶段性经验集结起来,形成优质资源库,借助网络、微信群等使其在各园中流动起来。这一“资源流动机制”受到大家的欢迎,有助于实现研修效益的最大化。
两年的研究历程不算长,关于区园联动研修的探索仍在继续,我们不仅感受到所有参与者在其中所获得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发现其中还有一些工作做得不实、不细,所以我们的研究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