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业隐忧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aiyizhizailiu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是个简单但又不是很好懂的地方。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多亏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才总算解决了温饱问题。不过,走在田间地头,也有一丝丝困惑,那会儿当然不解,现在多少有点明白了。承包制让每家每户有了自己的田地,这是农民最愿意看到的事情,积极性当然就会高涨。于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地盘,是每个家庭所特别愿意做的事情。但土地面积有限,扩大地盘就显得比较困难。这难不住农民,一来把各种犄角旮旯利用起来,松松土、施施肥,就可以种上蔬菜了;二来就是在修理田时,从公用的田埂上多挖那么几下,似乎自己的田地的面积就变宽了。其实能增宽多少呢?也就多种一排水稻而已,增产非常有限。但众多家庭就喜欢挖,充分展示了承包制后家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结果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麻烦,田埂越来越窄了,还得生产队出面协调,来确保田埂必要的宽度。还有就是放水问题。水稻需要水,但水渠是公共的,于是一些家庭为了一己之私,就会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给自家的田地里多放点水,而不是按照原本的水的流向操作。这还得生产队出面派出专门的管放水的人来管理水渠的放水问题。
  如果是在农村长大的,并且真干过农活的,就会对我前面所讲的情节非常熟悉。的确,承包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纠正了过去不正确的激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公共领域。这样看来,早期公社还是有点好处,那就是让农村的公共领域变得有效率,比如水利设施建设;统一安排公共资源采伐和利用等等,而这些优点并没有在承包制之后得到有效继承。正如早年实行公社制度时完全无视农民的私人利益一样,后来实施的承包制则完全无视了农民的公共领域。当然,现在很多人已经认识到承包制所带来的土地碎片化的问题,于是试图通过推行家庭农业来加以整合。但究竟什么是家庭农业?
  现在要推行的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业,而不是承包制时期碎片化的家庭农业。那么理所当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获得这个规模了。在现有的条件下,获得这个规模的途径很简单,要么是若干家庭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联合体;要么少数家庭租赁其他家庭的土地使用权,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需要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制度的创新。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家庭愿意进入家庭农业吗?如果是采取联合体的形式,从农村的情况看,无非是三两好友的联合,或者是某个族姓的联合,最方便的是基于过去的生产队的组织遗产的联合。这样一来,不同的农村生产联合体就会出现。
  假如家庭企业是基于过去生产队的制度遗产,那么农村公共领域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比如我们村的田地排水和水电设施还是依赖村子统一协调的。如果以家族联合体的形式出现,也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很多村子原本就是单姓村,或者少数两三个姓氏,这和生产队差不多。如果是三两好友的联合,不太容易实现,因为好友的田地不一定挨着,即便联合也很难实现规模经济。唯一麻烦的是通过市场化的形式把土地使用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反而不容易解决了。一些读者可能会疑惑,农村土地的使用权集中在少数家庭手里,不就是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吗?这是多好的制度形式啊。但中国毕竟不是发达国家,假如使用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就必须面对三大难题,一是出让使用权的家庭干什么?这部分人口只能从农业转移到其他部门,也就是变成所谓的农民工,这就带来了后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二是少数家庭成为农场主,需要雇佣农场工人,这些农场工人是属于城镇工人还是农民?在农民和城镇人口社会保障相差甚远的条件下,这种家庭农业势必带来农村更大的不平等。三是家庭企业如何利用村庄的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付费租赁还是自建?如何和村庄协调?以及如何防止原来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被少数人占有的难题?这些都需要仔细思考和应对。
  简而言之,一项制度有利有弊,如果只看到规模经济,看不到其可能带来的诸多不利后果,那么城镇化以及农村的问题只会越累积越严重。
其他文献
距离普通葡萄成熟还有近一个月,在太原市华辰农耕园,早熟葡萄“早黑宝”却已开始上市。“早黑宝”葡萄是山西省果树研究所培育的新型品种,具有亩产高、成熟期短、味道香甜等特点。目前,园区周边已有近百户果农在推广种植,种植面积近3000亩。据测算,种植“早黑宝”葡萄的农户每亩年收入可达7万元左右。
期刊
说起棉花价格的变化,在河北地区从事棉花贸易的谭小虎感慨良多。从2010年的暴涨到2011年后的暴跌,现在国内棉花价格用他的话来说似乎进入了一个死胡同,"上不去也下不来,两面为难"。  2012年之后棉花行情逐渐由之前的"疯狂期"转为"平稳期",价格不再大幅波动。笔者了解到,在进入增产周期后国内棉花库存高企,下游消费却萎靡不振,棉价难有上涨动力,但国家通过敞开收购、限制进口等方式稳住了棉价。  以郑
期刊
如果说,2011年开启的棉花收储政策是在棉价大幅下挫背景下,为保护棉农利益应运而生的,那么时至今日,这一执行了近三年的政策已到了“应劫而退”的转捩点。  所应“劫”,一是“市场劫”,即收储政策干预过度,导致市场机制弱化,高质量棉花供应不足,棉纺企业因成本畸高而生存困难;二是“灰色劫”,即收储政策及配套的进口棉配额管理制度在实施中存在扭曲操作,滋生了转圈棉、配额倒卖等灰色地带;三是“资金劫”,如此庞
期刊
发展品牌农产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选择。  基本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即墨市品牌农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以菜和茶为代表的品牌农产品集聚区,其中,蔬菜产业集聚以移风店镇、刘家庄中心社区、段泊岚镇、店集中心社区、金口镇为主,品牌茶产业集聚以鳌山卫街道、温泉街道、丰城中心社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主。涌现出“华日锦禾”黄瓜、“金口玉芽”芹菜、“
期刊
34岁的伍运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曾在杭州一家设计院工作;妻子张国萍毕业于浙江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曾在杭州一家外企从事财务工作。夫妻两人都是不折不扣的“都市白领”,在杭州工作时两人年收入一共近30万元。但在2012年,夫妻俩辞去了杭州稳定的工作,回到张国萍的家乡、浙江海盐县,承包了30多亩土地,投入60万元办起了小农场,并在2013年3月5日注册了海盐县第一个在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香禾
期刊
编者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产物,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级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增加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出台多项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农业产业升级为目标,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农业龙头企业苦练内功,加
期刊
从最初梦想做一名“食遍天下”的食客,到开辟十几亩农田自给自足,再到规划起1800多亩的休闲农业园区,广东省佛山市延鑫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邱粤把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充分结合起来,通过打造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开发起珠三角腹地的农业后花园。  延鑫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坐落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松岗大道,处于广佛交界地带,交通十分便利。据邱粤介绍,延鑫合作社用几年的时间,通过农资平台交易,硬
期刊
本刊讯 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截至8月15日,全国有9577万亩耕地受旱。据了解,过去一周,南方旱区大部仍然维持晴热少雨天气,累计降水一般不足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八成以上。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东部大部分地区耕地土壤墒情继续下降,干旱范围有所扩大,受旱程度进一步加重。目前,全国有9577万亩耕地受旱(多年同期平均值1.27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511万亩(重
期刊
刚刚平息的H7N9禽流感再现病例,让家禽业原本稍稍放松的神经再次绷紧。  7月20日,北京确诊一例H7N9禽流感病例。中国畜牧业协会畜业分会副秘书长仇宝琴表示,此次禽流感再次来袭,肯定会对行业再次产生影响。仇宝琴表示,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截至6月底,4月份暴发的禽流感已经给行业造成超过600亿元损失,大量企业亏损。仇宝琴呼吁市场理性对待禽流感,莫让已经脆弱的家禽业再遭重创。  H7N9禽流感卷
期刊
日前,网络上有媒体报道中国可能将成为2013年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粮食进口上的快速增长一直深受各方担忧,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总量超过7000万吨,成为历史上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一年。而从2013年上半年数据来看,粮食进口增长趋势仍在持续。  针对当前的形势,专家对记者表示,短期来看,进口粮食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粮食供应,缓解土地、淡水等资源压力。然而从长远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