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之美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en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有记忆时起,就喜欢月亮之美。正如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俊美的圆月,把金黄色的光芒洒满山川大地,洒向千家万户,那壮阔美丽的画面,曾经激起古今中外多少诗人、作家、音乐家的诗情画意,他们都来赞美月亮之美。
  月亮之美在于光明之美。
  小时候,每每夜幕降临,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的山庄黑影,阴森恐怖的大片树林,飒飒作响的风吹庄稼声,还有那轻缓悠远的猫头鹰的叫声,都吓得我不敢出门,更不必说出去夜行或者走远路。
  于是,我盼望月光。因为,皎洁美丽的月光,能把夜幕的黑暗驱散,能把孩子心里的恐惧驱散。
  當月亮从山顶爬出来,露出她那可爱笑容的一刹那,柔美纯净的月光开始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直到把金色的油彩铺满天空,铺满山川大地,形成一幅壮美的中国画,或一首壮阔的交响曲呈现在天地人间的时候,孩童时的我便不再害怕,就会走出黑屋,爬到门前的矮墙上,张望神秘的月亮,想象天宫里嫦娥的美丽,想象玉兔的顽皮。
  于是,孩童时的我就渴望,月亮哪里也不要去,要长留夜空,把她那金色光芒留在天地间,让光明永驻。
  月亮之美在于团圆之美。
  圆圆的月亮。圆是天圆地方的图形之美,也是心愿之美,更是团圆团聚之美。中秋佳节,家人团圆团聚是人人向往的一件美事,一家人吃着月饼,赏着圆月,这和睦美满的场景,极具诗情画意,牵动着许多人的情思。更加富有中国画之美的是,中秋月下,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围着餐桌,倒满酒,举起杯,一边分享着美食,一边畅谈着人生的光明前景,其乐融融的深情亲情不是用一句山高水远就能总结的。
  月亮之美在于奋斗之美。
  皎洁月光下的果园里,忙碌了一天的农民还在忙碌,他们要在中秋佳节到来之前,把他们甜脆可口的苹果送到每家每户的餐桌。果盘里的苹果,在中秋的月光下,更加具有平平安安的诗情画意。
  追着花海前行的养蜂人,乘着皎洁美丽的月光忙碌,他们要在中秋佳节到来之前,把金黄透亮的甜蜜送到每家每户,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一个甜蜜的节日。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祖国的大江南北,亿万人民都在奋斗,都在为国家崛起,为民族复兴,为乡村振兴,为伟大的中国梦,合唱同一首歌——奋斗之歌。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返回,是祖国和亿万人民探索富民强国步伐不止、奋斗不止的象征,象征祖国和亿万人民正在践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从无月,到半月,再到圆月,月亮也在奋斗,在奋斗中展现她的美丽。在无数次阴晴圆缺的轮回中,她冲破阴云密布的包围,把皎洁的月光洒向千家万户。
  (作者单位:庄浪县南湖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 于美琪)
其他文献
2021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的纪念日.rn55岁的生命流程,鲁迅在中国文学领域铸就了最坚强灿烂的文学坐标,并且辞世之后,依然长久并深远地影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rn2021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的纪念日.rn55岁的生命流程,鲁迅在中国文学领域铸就了最坚强灿烂的文学坐标,并且辞世之后,依然长久并深远地影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团结在鲁迅的旗帜之下,怀念鲁迅、纪念鲁迅、不断强调鲁迅精神,也构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现象.尤其是今天,
期刊
Background::Emerg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sineoculis homeobox homolog 1-eyes absent homolog 1 (n SIX1-n EYA1) transcriptional complex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multiple cancers by mediat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i
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让我们知道了一位“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  就在白求恩同志牺牲前不久的同年10月,著名摄影家吴印咸拍下了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作品《白求恩大夫》。作品里白求恩大夫身披简单的手术服,佝偻着背,正在与其他医生一起,聚精会神地为手术台上的战士包扎伤口。  整幅作品以白求恩大夫和医生们
期刊
山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山水画是中国传统艺术最闪亮的瑰宝.元代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以精妙的笔墨、宏大的画面以及传奇的经历,成为中国山水画中的鸿篇巨制.本文通过回顾该画的传奇经历,分析画作的表现内容和笔墨技法,探索画作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得出《富春山居图》“不仅是一幅艺术杰作,更是一脉相承的文化气质的延续和传承、一种国人精神寄托”的结论.
我的朋友资深媒体人王恺发了一条微博,只因他连看了两篇女作家写的中年情侣重逢的小说:   一篇写两名男性围绕着依然美貌的女同学的明争暗斗;另一篇写已经到了厅级的男性对一直未婚的昔日情侣的关注,最后她告诉他,这是人生最后一面。文字都渗透出中年玛丽苏的温情。   怎么说呢?基本上还是幻觉体小说。   其实以世俗层面的中年男女相见,见面多的是势利地盘点,算计地打量。就算完全没有利益瓜葛,也会先按照市
期刊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和他在上海倡导新兴版画运动90周年,也是新兴版画运动中鲁迅的亲密助手、杰出的学者型版画家、美术活动家陈烟桥(1911-1970)诞辰110周年。为此,上海美协、上海交通大学、刘海粟美术馆联袂主办以《呐喊》为题的陈烟桥版画特展,于6月25日在刘海粟美术馆揭幕。笔者作为烟桥先生的晚辈、新中国初期的多年共事,参观《呐喊》版画特展时感到特别亲切。  新中国初期1950年代,笔者
期刊
晨曦微露,金光轻轻牵着,牵着十月温润的山风,又默默吻着,吻着蓝天下安详的土地,撩起金秋桂子香飘四溢的情绪,濡染开一幅恬静的画面,凝视着这幅祥和之景,用质朴的歌声,朴素的情感歌唱祖国。  十月,累累硕果缀满香甜的季节;十月,五彩缤纷点缀欢歌笑语的世界;第一缕情丝梦一片故园,梦一片故园舒展自如的蓝图美景,同颂中华,齐唱祖国。啊,祖国,我若是丹青者,我将调出最艳丽的色彩来描绘您的锦绣;我若是诗人,我将选
期刊
2000年6月21日,电影《生死抉择》横空出世,犹如一股强劲的旋风席卷影坛。上海首战告捷,夺得单片1500多万票房,随后挥师扫向全国。一连几个月,全国电影市场热热闹闹、沸沸扬扬,观众情绪激昂,票房节节攀升,不仅大城市的影院门庭若市,出现场场爆满的繁荣景象,就连那些影市已经荡然无存的四线五线小城镇,关门上锁的文化宫、影剧场也竞相开门迎客,四乡八村的观众连绵不断地涌来。那些日子,从中央到地方,各家新闻
期刊
说到中国话剧界,有两人是绕不过去的,北面于是之,南方石挥,有趣的是石挥还是于是之的舅舅,一家门。从1940年开始,石挥演过话剧《大雷雨》《家》《秋海棠》《林冲》《正气歌》……每一出都精彩,每一个角色都出神入化。很多评论家现在仍坚持认为:至今没人演得过这两位演话剧的。      人有苦命的人,什么倒霉的事情都会碰上;船也有苦命的船,海损的总是它:一条叫“江泰号”的船就是,算起来还是招商局六大新型
期刊
排斧声声  “叮叮叮剥,叮剥叮剥,叮叮叮剥……”  竹家湾南河边的河滩上,又传来震天动地的排斧声。  领作的是茆家班的大师傅茆老大,人称“茆一斧”。茆老大黑脸熊腰,赤裸的肩背闪着油亮的古铜光色。他端坐于船底正中,一手挥斧,一手执凿,敲击出响亮而有节奏的声音,如乐队的指挥一样。二十多个木工跟随其后,同时敲击板凿,犹如乐队合奏,那一卷卷拌和着桐油石灰的麻丝就被嵌进船板的缝隙中。而那倒卧着的船身就如一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