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语文课上开小差,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讲课的语文老师身上。老师如果能为防止学生开小差而备好课,运用多种手段针对学生听课效果讲好课,就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达到最佳讲课效果。
一、弦外之音
常常听到这种声音:“小孩上课爱开小差”。课堂开小差分两种:一是动态的,一是静态的。动态的,很容易看出来,如东张西望,低头摆弄其它东西,多动,显得不安等。静态的,不太容易觉察,看上去十分注意听讲,头脑却在考虑别的东西,无法和老师形成较好的互动。
二、追根溯源
孩子们看动画片时,总是目不转睛,屏息凝神,和课堂上表现简直判若两人。一是动画片播放的时间短。这些孩子们喜欢看的动画片的播发时间,大多在15分钟上下。而一节课的时间是一节动画片时间的三倍,时间太长。二是动画片画面精美、人物个性鲜明、情节引人入胜,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征,而课堂相对枯燥,缺乏吸引力。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讲得不够精彩、缺乏兴趣、听不懂、无意识地开小差,听着听着就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了。
三、对症下药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唱主角。但是,应该知道这是要求老师不要“满堂灌”,于是有“互动”“学生讲”这一说,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逼不得已的方法。笔者认为,课堂上主要还应该是讲课,是老师讲,学生听。
1.认真备课
教师要把功夫花在课堂外。要让学生课堂上听得有效,教师就要舍得花费时间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一备课。现在,老师们上网搜集相关教案,轻轻按动鼠标,一个学期的课就全有了,放在电脑中,应付检查,很少看它一眼。教育主管部门又着力加强形成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新备课模式。按说这样的备课模式使教师之间既分工又协作;既独立钻研,又共同探讨;既减轻了备课的负担,又提高了备课的质量,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集体备课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白白浪费了时间。“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课程”等等只不过是口头的词语,不可能体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备课还是上课前用几分钟时间看教参、读课文、依据老经验讲课。可见,这样的备课状况直接影响了学生听的兴趣。
2.注重讲课技巧
上课也跟唱戏一样,有了好的“剧本”,还必须要有好的“演员”,才能抓住“观众”。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容易为一些新异刺激所激动而兴奋起来,注意的外部表现十分明显。所以,教学的直观性的“趣”,就是引起儿童无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3.恰到好处的多媒体呈现
多媒体的运用,如今已是十分的方便了。但是,方便,也不可滥用,就好像剧场布景,要恰到好处。多谋体运用应该让它在适当的地方出现,帮助学生起到解疑的作用。《我爱你,中国中,战国的编钟,学生没有看过,可以借助大屏幕欣赏、讲解。《黄河的主人》中,欣赏惊涛骇浪的气势,为朗诵做准备也为文章的主题表现服务。让现代化的高科技真正为拓展知识、帮助学生服务。但是,实物、图表、动画、情景再现等手段的运用,一定不能太滥,不能冲淡主题,要保证恰到好处。否则,宁可不用。
4.熟练驾驭课堂
教师讲课应該根据学生听课情况随时调整讲课的内容,牢牢牵住学生的思绪。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1)适时穿插课文外的知识点,激活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在讲课时顺应学生听课情绪,适当讲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小学的课文就是向学生渗透知识的的辐射点,需要教者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结构、地区特色、教师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等方面向学生展示一个多元化的语文。
(2)恰到好处地设置师生互动和课堂提问。课堂不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相互呼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要时可以用,但不宜滥。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尤其是让学生单独回答问题的提问,对课堂教学效果会带来一定影响。只不过是人数或多或少,程度或深或浅而已。因此,课堂单独提问是逼不得已才用的,目的是及时把学生从“外星球”拉回来。
(3)明确课时目的,让学生挑战自我,享受成功。无意注意的缺点在于:这种注意一般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一旦可以引起兴趣的因素消失后,注意就不再保持,所以这时学生就会不自主地开小差了。所以,有意注意的稳定始终是学生学好课业的必要条件。对一些枯燥无味的东西,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听进去,但是,要注意整体效果。有的老师上课喜欢在第一课时将二课时的感悟内容一并讲,效果就不好。如果提前讲了“感悟”,孩子就没有课时感,长期如此训练不易让孩子们形成对语文学法的把握,学生心中的语文就变成模模糊糊一大片。笔者认为,应该强调课时目标。例如,在教授《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第一课时,上课伊始就要定标,即让学生自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一是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二是初步理解“银装素裹、清奇俊秀、浓妆淡抹、波澜壮阔、天工巧夺、巍峨、恢宏”等词语的意境;三是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结构。这节课让孩子有目的地学习,享受成功的快乐。
(4)设计课时目标作业,填充学生走神时间。教师15-20分钟的讲解,学生10分钟的动态活动,剩下的时间就要让学生参加无意识的集体行动。课堂上有意的翻动教材,适当地让孩子们动起来。课堂上有效地练习也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控力,杜绝部分“活跃分子”开小差。
我们知道,在学习时,要求作出紧张的努力,以便自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困难的和没有趣味的教材上,并使自己不受外物的干扰而分心。这是每位有上进心的学生追求的理想的学习境界。如果在开始是老师用直观的教具、语言、课件燃起学生对知识的喜爱,那么在以后这个工作或学习逐渐变成有兴趣的、富有吸引力的,不再要求一种特别的紧张的努力,或者由于间接的兴趣而把困难的课业变成趣味的学习,就是每位教师和家长所乐见的理想的教学。教者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手段,才能真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一、弦外之音
常常听到这种声音:“小孩上课爱开小差”。课堂开小差分两种:一是动态的,一是静态的。动态的,很容易看出来,如东张西望,低头摆弄其它东西,多动,显得不安等。静态的,不太容易觉察,看上去十分注意听讲,头脑却在考虑别的东西,无法和老师形成较好的互动。
二、追根溯源
孩子们看动画片时,总是目不转睛,屏息凝神,和课堂上表现简直判若两人。一是动画片播放的时间短。这些孩子们喜欢看的动画片的播发时间,大多在15分钟上下。而一节课的时间是一节动画片时间的三倍,时间太长。二是动画片画面精美、人物个性鲜明、情节引人入胜,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征,而课堂相对枯燥,缺乏吸引力。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讲得不够精彩、缺乏兴趣、听不懂、无意识地开小差,听着听着就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了。
三、对症下药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唱主角。但是,应该知道这是要求老师不要“满堂灌”,于是有“互动”“学生讲”这一说,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逼不得已的方法。笔者认为,课堂上主要还应该是讲课,是老师讲,学生听。
1.认真备课
教师要把功夫花在课堂外。要让学生课堂上听得有效,教师就要舍得花费时间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一备课。现在,老师们上网搜集相关教案,轻轻按动鼠标,一个学期的课就全有了,放在电脑中,应付检查,很少看它一眼。教育主管部门又着力加强形成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新备课模式。按说这样的备课模式使教师之间既分工又协作;既独立钻研,又共同探讨;既减轻了备课的负担,又提高了备课的质量,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集体备课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白白浪费了时间。“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课程”等等只不过是口头的词语,不可能体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备课还是上课前用几分钟时间看教参、读课文、依据老经验讲课。可见,这样的备课状况直接影响了学生听的兴趣。
2.注重讲课技巧
上课也跟唱戏一样,有了好的“剧本”,还必须要有好的“演员”,才能抓住“观众”。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容易为一些新异刺激所激动而兴奋起来,注意的外部表现十分明显。所以,教学的直观性的“趣”,就是引起儿童无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3.恰到好处的多媒体呈现
多媒体的运用,如今已是十分的方便了。但是,方便,也不可滥用,就好像剧场布景,要恰到好处。多谋体运用应该让它在适当的地方出现,帮助学生起到解疑的作用。《我爱你,中国中,战国的编钟,学生没有看过,可以借助大屏幕欣赏、讲解。《黄河的主人》中,欣赏惊涛骇浪的气势,为朗诵做准备也为文章的主题表现服务。让现代化的高科技真正为拓展知识、帮助学生服务。但是,实物、图表、动画、情景再现等手段的运用,一定不能太滥,不能冲淡主题,要保证恰到好处。否则,宁可不用。
4.熟练驾驭课堂
教师讲课应該根据学生听课情况随时调整讲课的内容,牢牢牵住学生的思绪。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1)适时穿插课文外的知识点,激活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在讲课时顺应学生听课情绪,适当讲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小学的课文就是向学生渗透知识的的辐射点,需要教者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结构、地区特色、教师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等方面向学生展示一个多元化的语文。
(2)恰到好处地设置师生互动和课堂提问。课堂不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相互呼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要时可以用,但不宜滥。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尤其是让学生单独回答问题的提问,对课堂教学效果会带来一定影响。只不过是人数或多或少,程度或深或浅而已。因此,课堂单独提问是逼不得已才用的,目的是及时把学生从“外星球”拉回来。
(3)明确课时目的,让学生挑战自我,享受成功。无意注意的缺点在于:这种注意一般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一旦可以引起兴趣的因素消失后,注意就不再保持,所以这时学生就会不自主地开小差了。所以,有意注意的稳定始终是学生学好课业的必要条件。对一些枯燥无味的东西,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听进去,但是,要注意整体效果。有的老师上课喜欢在第一课时将二课时的感悟内容一并讲,效果就不好。如果提前讲了“感悟”,孩子就没有课时感,长期如此训练不易让孩子们形成对语文学法的把握,学生心中的语文就变成模模糊糊一大片。笔者认为,应该强调课时目标。例如,在教授《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第一课时,上课伊始就要定标,即让学生自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一是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二是初步理解“银装素裹、清奇俊秀、浓妆淡抹、波澜壮阔、天工巧夺、巍峨、恢宏”等词语的意境;三是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结构。这节课让孩子有目的地学习,享受成功的快乐。
(4)设计课时目标作业,填充学生走神时间。教师15-20分钟的讲解,学生10分钟的动态活动,剩下的时间就要让学生参加无意识的集体行动。课堂上有意的翻动教材,适当地让孩子们动起来。课堂上有效地练习也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控力,杜绝部分“活跃分子”开小差。
我们知道,在学习时,要求作出紧张的努力,以便自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困难的和没有趣味的教材上,并使自己不受外物的干扰而分心。这是每位有上进心的学生追求的理想的学习境界。如果在开始是老师用直观的教具、语言、课件燃起学生对知识的喜爱,那么在以后这个工作或学习逐渐变成有兴趣的、富有吸引力的,不再要求一种特别的紧张的努力,或者由于间接的兴趣而把困难的课业变成趣味的学习,就是每位教师和家长所乐见的理想的教学。教者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手段,才能真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