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un Power在世界十大光伏企业排名中靠后,但绝无人敢轻视它,因为它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而且是领先的光伏系统方案提供商,最可能厚积薄发。
创业15年,斯万森仍是一个只有技术的教授,在罗杰斯帮助下,他才迅速变成教授级企业家。
光伏危机,Sun Power也未能幸免,但创始人里查德•斯万森(Richard Swanson)处变不惊。作为光伏业元老,他已经看惯云起云落。

Sun Power 2009年第一季度亏损250万美元,但第二季度盈利就恢复盈利990万美元。只要斯万森手里还握着全世界效率最高的光伏电池这一王牌,资本市场就不会抛弃他。
15年披荆斩棘
斯万森1985年放弃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职位,创立Sun Power,全靠他在斯坦福大学开发的技术。这也使他从一开始就站在世界光伏产业的制高点。
斯万森最初的主要业务是美国军方需要的效率高、价格高的特别电池。这为他赢得口碑,但市场小得可怜。为维持公司运转,斯万森只能靠申请科研经费和个别公司临时委托的业务。“为了生存,我们什么活儿都接。”斯万森后来说。
其中两项业务令Sun Power自豪。一是1993年,本田使用其产品的汽车在澳大利亚比赛中获得冠军;二是成为美国太空总署第一款太阳能飞机“太阳神”电池提供商。当然,不幸的是这架号称“永不降落的飞机”起飞30分钟后就掉进太平洋。
坚持到2000年,Sun Power还是濒临破产。无奈之下,斯万森只好向他的同学,硅谷著名投资者罗杰斯(T. J. Rodgers)求助。尽管Sun Power此时还没有任何商业化的产品,但罗杰斯对Sun Power电池的效能等级印象颇深,遂伸出援手,这彻底改变了Sun Power。
“不是我有意冒犯,他们对如何管理工厂简直一无所知。”罗杰斯说,斯万森必须让Sun Power成为真正的企业,才有投资价值。为促进这一转变,罗杰斯不惜把自己公司最好的管理人员派往Sun Power。
常年的坚持终于换来光明。2004年底,Sun Power开始商业量产光伏电池,并在2005年上市。
至2007年6月,罗杰斯1.68亿美元的投资变成40亿美元。
5年称雄全球
除了加强管理,罗杰斯还要求斯万森将生产线转出美国。斯万森对此深为认同,光伏产业最终会变成制造业竞争。Sun Power在美国只保留总部和研发,电池生产基地设在马尼拉,组建基地则迁到中国深圳。
这些举措很快取得成效,Sun Power在2005年第三季度即实现盈亏相抵,此时距离其产品投产不到一年。
Sun Power的盈亏平衡点也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暴发点。在政府补贴下,多国光伏产业都风起云涌。Sun Power更因其全球领先的技术,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PE因此一度超过300倍。其光伏电池光电转化率高达22%,而一般同行仅能达到15%左右。
凭借在资本市场的东风,Sun Power在2007年1月并购光伏公司(Power Light),如虎添翼。正是后者的努力,使光伏技术在地面应用成功,其名称也成为一个产业的名字。
新的Sun Power目前拥有的专利超过120项,电池之外,也包括效能最高的太阳能屋顶瓷砖,是光伏产业中集完整产业链于一身的少数企业。
不仅如此,斯万森20多年前在沙漠中用太阳能大规模发电的设想也已变成现实。Sun Power联合PG&E建设的250MW电厂将在2010年完工。这是全球正在进行的最大光伏项目。
斯万森简历
1974年,斯万森获得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1976年, 成为斯坦福大学教师,带领科研小组设计和开发出点接触太阳能电池。这些电池在实验室条件下创造了28%的单片光电转化率,28%的组合转化率。
1991年,辞去教职,全力投入他创建的Sun Power公司。
2002年,因在光伏领域的杰出贡献,被IEEE(电机及电子学工程师联合会)授予William R. Cherry奖。
2006年,获得欧洲共同体颁发的Becquerel奖章。
此外,斯万森同他的学生、同事,共发表了200多篇期刊和会议论文。
创业15年,斯万森仍是一个只有技术的教授,在罗杰斯帮助下,他才迅速变成教授级企业家。
光伏危机,Sun Power也未能幸免,但创始人里查德•斯万森(Richard Swanson)处变不惊。作为光伏业元老,他已经看惯云起云落。

Sun Power 2009年第一季度亏损250万美元,但第二季度盈利就恢复盈利990万美元。只要斯万森手里还握着全世界效率最高的光伏电池这一王牌,资本市场就不会抛弃他。
15年披荆斩棘
斯万森1985年放弃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职位,创立Sun Power,全靠他在斯坦福大学开发的技术。这也使他从一开始就站在世界光伏产业的制高点。
斯万森最初的主要业务是美国军方需要的效率高、价格高的特别电池。这为他赢得口碑,但市场小得可怜。为维持公司运转,斯万森只能靠申请科研经费和个别公司临时委托的业务。“为了生存,我们什么活儿都接。”斯万森后来说。
其中两项业务令Sun Power自豪。一是1993年,本田使用其产品的汽车在澳大利亚比赛中获得冠军;二是成为美国太空总署第一款太阳能飞机“太阳神”电池提供商。当然,不幸的是这架号称“永不降落的飞机”起飞30分钟后就掉进太平洋。
坚持到2000年,Sun Power还是濒临破产。无奈之下,斯万森只好向他的同学,硅谷著名投资者罗杰斯(T. J. Rodgers)求助。尽管Sun Power此时还没有任何商业化的产品,但罗杰斯对Sun Power电池的效能等级印象颇深,遂伸出援手,这彻底改变了Sun Power。
“不是我有意冒犯,他们对如何管理工厂简直一无所知。”罗杰斯说,斯万森必须让Sun Power成为真正的企业,才有投资价值。为促进这一转变,罗杰斯不惜把自己公司最好的管理人员派往Sun Power。
常年的坚持终于换来光明。2004年底,Sun Power开始商业量产光伏电池,并在2005年上市。
至2007年6月,罗杰斯1.68亿美元的投资变成40亿美元。
5年称雄全球
除了加强管理,罗杰斯还要求斯万森将生产线转出美国。斯万森对此深为认同,光伏产业最终会变成制造业竞争。Sun Power在美国只保留总部和研发,电池生产基地设在马尼拉,组建基地则迁到中国深圳。
这些举措很快取得成效,Sun Power在2005年第三季度即实现盈亏相抵,此时距离其产品投产不到一年。
Sun Power的盈亏平衡点也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暴发点。在政府补贴下,多国光伏产业都风起云涌。Sun Power更因其全球领先的技术,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PE因此一度超过300倍。其光伏电池光电转化率高达22%,而一般同行仅能达到15%左右。
凭借在资本市场的东风,Sun Power在2007年1月并购光伏公司(Power Light),如虎添翼。正是后者的努力,使光伏技术在地面应用成功,其名称也成为一个产业的名字。
新的Sun Power目前拥有的专利超过120项,电池之外,也包括效能最高的太阳能屋顶瓷砖,是光伏产业中集完整产业链于一身的少数企业。
不仅如此,斯万森20多年前在沙漠中用太阳能大规模发电的设想也已变成现实。Sun Power联合PG&E建设的250MW电厂将在2010年完工。这是全球正在进行的最大光伏项目。
斯万森简历
1974年,斯万森获得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1976年, 成为斯坦福大学教师,带领科研小组设计和开发出点接触太阳能电池。这些电池在实验室条件下创造了28%的单片光电转化率,28%的组合转化率。
1991年,辞去教职,全力投入他创建的Sun Power公司。
2002年,因在光伏领域的杰出贡献,被IEEE(电机及电子学工程师联合会)授予William R. Cherry奖。
2006年,获得欧洲共同体颁发的Becquerel奖章。
此外,斯万森同他的学生、同事,共发表了200多篇期刊和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