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85-01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是获得有关知识,并通过相关实践活动将知识化为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都建立在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本文从两方面谈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一 、转变思想,改变认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对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在师生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所以,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设疑,让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生成问题。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教学 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如果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当高兴,因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已经调动起来。
三、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好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无疑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当注意,这一阶段的“学生自学”决不是放任自流,要特别强调“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勤于巡视,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時进行方法、信心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以示鼓励。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索。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像电影的导演,看电影只能欣赏演员的演出,当人们为他们的精彩表演而鼓掌时,是不会忘记为那用心尽力的导演而喝彩的!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是获得有关知识,并通过相关实践活动将知识化为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都建立在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本文从两方面谈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一 、转变思想,改变认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对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在师生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所以,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设疑,让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生成问题。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教学 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如果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当高兴,因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已经调动起来。
三、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好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无疑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当注意,这一阶段的“学生自学”决不是放任自流,要特别强调“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勤于巡视,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時进行方法、信心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以示鼓励。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索。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像电影的导演,看电影只能欣赏演员的演出,当人们为他们的精彩表演而鼓掌时,是不会忘记为那用心尽力的导演而喝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