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3545197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课程改革体系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既是改革的目标,更是促进教改的手段。既是课程改革的终极结果,更是教学改革深化实施的过程。既培养了教师的教改意识,更提升了教师的教改能力。持续健康发展是校本教材的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校本教材建设必须成为一个民主开放、动态生成、不断提升的过程。下面我就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浅谈一二。
  一、校本教材的形成
  我校的汽修专业自成立以来,先使用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然后再调整到人民交通出版社的,最后调整到了现在的高教出版社的。教材的变化,并没有带来教学内容高度理论化的改变,很多教材均涉及了原理的讲解分析和机构的设计制造工艺,图片也多是以剖视图的形式呈现。很多设备(譬如说底盘测功机、第五轮仪等)教师都没有使用过甚至都没见过,怎么给学生讲解呢?教师只好照本宣科。而学生教材内容的理解更是困难重重,对教师的讲解也是一知半解。本来有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图一下全变成了零件图,学生在没有掌握好机械制图知识的前提下,读取剖视图、零件图无异于看天书。这样,教与学的双方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2005年,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首次教学改革,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把一些历年来教学中涉及的非重点而又理论性过强的知识点进行删减,从而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减小了教与学的难度,受到了师生的欢迎。我们进一步大胆改革,将教材中诸如涉及化油器等部分的知识删掉,补充了电控发动机的部分知识内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理解掌握知识,我们设计了知识点学习的提纲,开始采用手抄笔记的形式进行。后来就做成了电子文档,形成了独立知识点的教案,这便是工作页由自发到自觉形成的雏形。
  随着国家及省市汽修职业技能大赛的推行,我们逐渐发现,汽修的专业教学越来越贴近生产实际,也越来越趋于规范。由此,我们汽修专业教研组几位教师就在大赛的引领之下,结合生产实际,基于维修手册的技术规范,制定了统一模板格式下的汽车项目实训工作页,共计18个项目,涵盖了发动机、底盘、电气三大部分知识,是对课本内容的优化与补充。在2008级学生中首次使用,带领学生进入实训车间,针对实训设备进行项目学习。通过实践,设备的利用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显著提升了。
  在训练中,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也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讲解过于抽象,有的则太过繁琐。为此,我们本着理论知识够用、注重专业技能的原则,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补充渗透专业理论知识,由此形成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两门课程,并印刷投入到教学中。
  二、校本教材的使用
  校本教材编印成册后,我们将校本教材作为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指导书,将课本以及项目工作页作为项目教学的工具书。多边结合,相互补充,形成了国家规划教材为主导,技术资料为支撑,校本教材为补充的三合一教材开发与使用模式。
  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车间,结合校本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车间设备,指导学生学习、训练。教材与工作页相配合,给学生提供了拆装检修的规范与思路,学生的操作情况可以在工作页中得以反馈。项目教学的效果检测采用了过程检测与终结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学生都要通过检测,才可以进行下一个项目的训练操作。在学期末,我们进行一次终结性考核,将本学期进行的实做项目全部考核一遍,成绩作为单独一项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三、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中的问题反思
  第一,校本教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基于生产实践的技术操作规范性与专业知识综合性的有机融合体。
  第二,校本教材的开发要在调研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导向,结合学校实验实训条件进行,充分体现“充分利用的设备才是有价值的设备;源于生活的课程才是有生命力的课程”的教育教學理念。
  第三,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工作页中很多问题的设置、测量数据的得来都是教师结合实物操作实验得来的。
  第四,校本教材的开发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学校领导的业务指导,由此使校本教材的建设可以有更广的视角和更高的着力点,这样才能使校本教材的建设更独具特色。
  第五,校本教材的开发一定要有统一的框架结构。要做好教材开发的顶层设计,让教师在统一的格式要求、评价标准下做事,有利于提高建设效率。
  第六,校本教材的开发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教材的开发要做好团队与个体的统一,要做好协调分工。
  第七,专业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可以与更专业更具实力的大公司合作,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库,开发更规范更专业化的虚拟仿真软件并应用到专业教学中来。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具体要求当中,明确提出了每一个学期的具体阅读量,笔者认为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四方面的用意:第一方面在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读书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方面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第三方面在于陶冶学生的性情;第四方面在于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正确地认识书  
近日,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大部分市县晴天为主,日照时长,气温明显上升,天气炎热。预计,短期内广东省将继续出现较大面积的高温天气。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
经过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进入七年级后,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增多,教学环境的更替,授课教师变化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教师在面对这特殊情况的过程中,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学生有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阵痛”之后能迅速扭转语文学习的困局。下面笔者就如何让七年级的学生们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七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农村税费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它是农村社会进入新的全面变革的先导性革命,是解决农村诸矛盾的突破口,其性质、力度和影响力都是深远的.农村各级政策执行者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语法成为他们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部分:学生语法意识比较薄弱,语法知识体系紊乱,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不高,考试成绩不理想,乃至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一普
在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广大英语教师一直在努力探讨,坚持优化教学模式,力求为缺乏真实语境历练的学生创设生趣盎然的英语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英语、用英语的同时习得学习技巧,获得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经历,总结出以下优化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充分发掘学生身边的可利用素材  贺俊燕认为:“教学内容现实性越强,与学生所处的空间及
采用植物源农药雷公藤制剂不同浓度防治对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的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P.abricius)3-4龄幼虫效果显著,500-500倍,三天就能达到防治目的,是值的研究和推广
一、设立督导处,组建督导组,开展校内督导,让老教师再发光热,使新教师迅速成长  我校目前拥有3000余名师生,在300多名教师中50岁上下的老教师占据一定的比例。有人认为老教师的脑力、体力下降,工作缺少激情,甚至把他们看成是学校的包袱、负担。其实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老教师,他们有很多长处:知识经验足、人生阅历丰富等。如果能够合理地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老教师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
历史既是一门蕴含着丰富知识、逻辑性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趣味性强、非常形象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按照公式演绎历史,使得教学过程枯燥呆板;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词汇不够丰富,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有的教师高度浓缩历史教科书,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了解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件。初中生受社会阅历的局限,有些学生刚接触历史的时候感觉很新鲜,但不久后又会因为历史教材中的一些表述感到晦涩难懂。在新
一、案例背景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节新课的教学引入环节中,我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学生踊跃发言,举了不少例子,如:人体的呼吸、木炭的燃烧、蜡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