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合璧创造完美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ougu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和静态描述是重要的写作技巧。它往往是在一种文化意境里描写一个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可以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动静合璧,能使文章生动活泼,给静态事物以生机和活力,生动直观地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创造更完美的文字。
   一、景物的动静结合
  自然环境中的景物有动态与静态的区别,描写大雪景象时常常会用到: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簌簌落落、漫天飞雪、冰天雪地。大雪纷飞、簌簌落落、漫天飞雪这三个词形容出雪的动态之神,而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形容出雪的静态之美。在写景作文中如果只写静态可能会使文章不生动而缺灵感,同样只写动态又会失去静态之和谐美。描写场景时,不仅要捕捉静态场景,还要捕捉动态场景,这样才能使景色描写“活”起来。
   那么如何描写静态的景物和处于动态的景物呢?让我们一同走进《瑞雪图》:“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跳,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一个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在这一段中“那山川、河流、……沉甸甸的雪球儿”静态描写准确、真实、生动、具体地勾勒出雪域景观的特征,给人以一种安适之感,或引人遐思联想,“白茫茫”“粉妆玉砌”“亮晶晶”勾画出雪的颜色,“毛茸茸”“蓬松松”描绘出雪的形状,“沉甸甸”描述出雪的轻重,通过这样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万里雪山的意境和雪落枝头的幽静,因此,静态描写就是写出景物的颜色、形状、大小、位置……这样才能勾勒出景物处于静态的特征。
   “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部分是从动态描写雪后的景物,准确、鲜明、生动的刻画使文章有声有色,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吹来”“摇晃”“抖落”“随风飘扬”“幻映”这些动词勾勒出雪球从静止抖落发展到运动的状态,使原本静态雪景图瞬时“活”起来了。
   动静结合,二者是相互对比衬托,相辅相成的,以静来凸显出动的活力与灵动,以动衬托静的柔婉与淡雅,正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样写出的景色才会更加细腻传神,形象动人。在画一些风景画时,经常会山有水相伴,月以云为依托,这和写景的动静结合是异曲同工的。
   二、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手法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一个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发展统一的手法,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动静景物的描写应掌握以下技巧。
   自然景物的动静结合。    观察自然景物时,既要观察静态景物,也要观察动态景物。描述的时候要写出静态的景物,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以及颜色、形状、大小等的瞬时变化,做到动静结合,才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如夏子轩的《寻秋》:“两块巨石间,淌着一条小溪。石上满是红叶,地上也爬满了,铺成了地毯。和着少许银杏树的金黄,映在了溪中交融到一起,醉了满溪。乘着谷中的微风,红黄在我眼中流动。我寻见了心中的秋。”
   自然景物与人物、動物的动静结合。  花草等自然景观不是绝对静止的,但与自然景观相比,自然界中人和动物的嬉戏、奔跑、跳跃和捕食是动态的。当文章将人、景、物三者的动静进行结合时,会给人带来一种具有亲切感、和谐的美感。    如《童年的小桥》:“弯弯的河,弯弯的桥,夕阳金光下悠扬的笛子,吹笛的老人,我奶奶牵着我的手,还有撒欢的狗,绘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    在这篇文章中,弯弯的小桥和金色的夕阳等体现静态美,吹笛的老人、奶奶牵着“我”的手、撒欢的狗等有一个动态美,动与静、自然环境景物以及与人或物的完美结合,构成了这样一幅绝美的画面。
   三、几点注意事项
  动静结合是一种变化的现象。只有变化才能有灵气,运动才能产生变化,静止就是收敛和静止,追求运动发展变化,才会使写出来的东西生动、活泼,富有朝气。但是,在变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度”,如果没有把握好“度”,会造成文章思路不清,动静混乱,这是写作的大忌。
   化动为静,静写就是把动的东西写成静的东西,把动的东西静止时的形态和方式想象和描述出来。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第一眼的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一种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具体形象,活灵活现。
  变静态为动态,用动态写静态,就是把静态的东西写成运动的东西,想象和描述静态的东西在运动中的形式和方式。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动静结合,就是把静态和动态结合起来写,使静态和动态的场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杜甫《漫成一绝》,“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动态对比静态,是指通过对动态的描述和渲染来对比静态,突出静态,这是一种对比手法。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是“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效果十足。
   静态对比动态,即通过对静态的描述和渲染来对比动态、高亮动态,是一种对比方法。如唐代李颀所作的《琴歌》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这就是听琴时的音乐美的感觉。它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以静态衬托动态。星星在听琴的时候正在悄然消失,这说明听者早已陶醉于其中的音乐之美,而时光流逝的感觉已经被遗忘。
   以动衬动,就是用运动的事物衬托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在船上,船在移动,山在静止。但作者却颠倒过来,写了山体运动,使山体在眼前飞扬。看到身后群山奔腾,整首诗呈现出轻盈壮丽的节奏。
   动静互衬,就是描写一个运动的事物又描写一个静止的事物,使一者可以衬托另一者。    如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诗描述了雨后荷塘美丽迷人的静谧状态,描绘了雨后柳条摇曳、雨水滴落的独特动态美。这首诗不仅描写了静态,也描写了动态。它用静态来表示动态,用动态来衬托静态。动与静的结合,形成了雨后池塘春景的画面。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城关街道中心校新建路校区
其他文献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以名人为写作对象的写人记事类文章.《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体记叙文,作者以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基因为载体,以民族气节与民族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对朋友
期刊
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师的文化自觉问题至关重要,不仅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需求迫切,在国家形象提升层面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外语教育方面,文化自觉的内涵不仅有对母语文化的“自知之明”,还有着对外国文化的理性借鉴和在对中西方文化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的文化融合和创新。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综合考察了外语教师的文化自觉培养的现状、形成原因、诉求和实践路径。从教师的受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生活经历到课堂教学、资料获取、教材建设、确立角色、理性借鉴国外文化自觉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提高文化自觉能力,开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表达这两种能力分别指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的接受与输出这两个环节,而本文则针对输出这一环节,就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从而增添文章灵性做出思考。毕竟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写作已成为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而言颇富挑战性的一项要求。写作其实包含了对学生观察生活、反思内心以及语言整合等能力的考查,好的文章必然需要灵性,也就是说需要生活气息与艺术气息并存。因此,教师在
期刊
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但当前教师工作坊研修培训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科学评价教师工作坊的研修效果,是促进教师工作坊培训模式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整理搜集教师工作坊以及教师培训评价的相关文献,借鉴成熟的CIPP培训评估模型和柯氏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理论,构建包括4个一级维度和13个二级维度以及35个观测点在内的教师工作坊研修指标体系框架,力图对教师工作坊研修效果作出全面、科学的评价,为后续教师工作坊研修培训评价实践、教师工作坊研修培训工作标准化提供行动参考。
集中培训项目作为“国培计划”项目中一类重要的项目类型,能直接高效地落实培训目标。作为最早参与“国培计划”的综合性高校,北京大学在实施集中培训项目时,以解决培训实施的专业性和有效性问题为导向,基于学员需求、评估评价、活动设计、文化建设这四个关键环节和要素,形成了四个方面工作模式:“四阶段”迭代调研模式、“引领—协作—实践—反思”一体化培训评价设计模式、“工作坊”研修模式、“四位一体”的共情文化体验浸润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集中培训项目的整体质量,借助“国培计划”推动教师培训专业化的持续发展,更为充分地发挥高校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提升,短期来华游学活动蓬勃发展,国内不少学校都有过接待这些外国学生团队来访的经验,接待方派出的带队教师起到关键作用.在情况复杂多变的“跨国游学”情境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比较研究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及运行机制,提炼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先进实践经验,以期为中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尤其是为在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现代学徒制试点、“1+X”证书制度实施等领域提供经验借鉴。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自然少不了几个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主体段,这些主体段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颇具层次感,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作者的议论能力也主要体现在主体段.因此,
期刊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景物描写已经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写景的片段或者是单纯写景的文章,但是如果完成一篇“山水游记”,大部分学生仍存在不少困惑。结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设计本系列作文指导课,以期达到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山水游记”初步写作的目的。  【教学目标】  借助创建“风景这边独好”公众号的契机,培养学生“山水游记”写作兴趣;学会“山水游记”的内容选择,基本写作
期刊
培训课程设计是影响中小学校长培训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增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校长培训获得感,结合武汉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开设的实际,通过问卷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