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一位喜爱摄影的朋友问我:“你在晚风中见过盛开的荷花吗?”“见过啊。”我不假思索地回应。朋友笑着说:“大多数荷花在正午之后就逐渐合拢了,晚间是不会开放的。”这是一个经常扛着相机去记录美景的人,他的话令人信服。
虽然我从小就生活在荷塘边上,但对于荷花什么时候开放、花瓣什么时候合拢确实没有進行过细致的观察。没有观察,只是想当然,肯定会出错误。
摄影、绘画需要观察生活,写作亦如此。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花在文字技巧上的工夫多,花在观察上的工夫少。反映在作文里出现的问题就是,模式感浓郁,生活的原汁原味少;应试技巧熟练,真正和生活水乳交融的文字少;即便写人记事的素材不断翻新,但打动人心的情感少。
怎样去观察呢?
为什么强调“像婴儿般”?因为婴儿没有从书本上学来的经验——那些经验是别人的观察和认知,婴儿的经验是通过自己探索、观察、感受得来的。婴儿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好奇的,因为这份好奇心,才会有许多属于自己的发现。
你是否对周围的一草一木感觉过新奇?你是否发现过身边熟悉的地方蕴藏着陌生?
草木初发时节,许多植物新发的叶芽并非一般人认为的绿色,而是呈现暗红色、乳黄色,或者红中带着青色;春末时节,百花凋零,风一吹,有的花瓣散落一地,有的谢了花瓣,花蕊也还保留着最初围拢在一起的形状……总之,许多“在场”的发现,绝不是凭借间接经验就能想象出来的。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留意细节,你会大有收获。
众所周知,环境是人物生存的土壤,是必不可少的写作要素。情节的推进、人物性格的体现、场景气氛的营造,无不有赖于人物生活的环境。
如何去观察人物生活的环境?必须打开自己的感官,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深入其中。越深入,越能有所发现。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这是一段精彩的环境描写,有听觉,有嗅觉,有触觉,有人物的心理。让人感觉到,虽然已经黄昏时分,但空气中还残留着白天的热闹气息,雀子、杜鹃、泥土、甲虫都热烈勃发,只有翠翠心里怀着寂寞惆怅。翠翠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情愫,通过景物对比和环境烘托,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可以说,沈从文先生如果不曾在湘西生活过,不曾打开感官仔仔细细地观察过生活,那么空气中的各种气味、渡口的声音,以及翠翠心中生发的“薄薄的凄凉”,这样的神来之笔是不会有的。
名家的作品都很重视作品的独到性,尤其是在人物描写方面。初中生写人物,若能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从而发现“这个人”和其他人的不同,那是最好不过的。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长期指导莫泊桑写作,他说:“当你走过一位坐在门口的杂货商的面前,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的面前,一个马车站前时,请你画出这杂货商和这守门人的姿态,用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他们包藏着道德本性的身体外貌,使得我不会把他们和其他杂货商、其他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50匹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注意到,福楼拜对莫泊桑的要求就是观察要细致,要能发现所描写对象的特点。怎样才是细致呢?就是从整体到局部都要观察到,注意人物的身份、职业,还要从人物外显的动作之中,去推敲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揣摩人物“坐在门口”“吸着烟斗”时的心理活动。这样从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地观察、描写,从而将这一个杂货商、这个守门人与其他杂货商和看门人区分开来。
细微之处见精神,唯有细致入微,才能更好地感知、发现个性化的东西,使得笔下的文字形象精彩,有细节,有味道。
同学们,请平时注意观察、学会观察吧,你的文章将因此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虽然我从小就生活在荷塘边上,但对于荷花什么时候开放、花瓣什么时候合拢确实没有進行过细致的观察。没有观察,只是想当然,肯定会出错误。
摄影、绘画需要观察生活,写作亦如此。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花在文字技巧上的工夫多,花在观察上的工夫少。反映在作文里出现的问题就是,模式感浓郁,生活的原汁原味少;应试技巧熟练,真正和生活水乳交融的文字少;即便写人记事的素材不断翻新,但打动人心的情感少。
怎样去观察呢?
第一,像婴儿般,和大自然促膝谈心。
为什么强调“像婴儿般”?因为婴儿没有从书本上学来的经验——那些经验是别人的观察和认知,婴儿的经验是通过自己探索、观察、感受得来的。婴儿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好奇的,因为这份好奇心,才会有许多属于自己的发现。
你是否对周围的一草一木感觉过新奇?你是否发现过身边熟悉的地方蕴藏着陌生?
草木初发时节,许多植物新发的叶芽并非一般人认为的绿色,而是呈现暗红色、乳黄色,或者红中带着青色;春末时节,百花凋零,风一吹,有的花瓣散落一地,有的谢了花瓣,花蕊也还保留着最初围拢在一起的形状……总之,许多“在场”的发现,绝不是凭借间接经验就能想象出来的。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留意细节,你会大有收获。
第二,打开感官,将生活印象立体地唤醒。
众所周知,环境是人物生存的土壤,是必不可少的写作要素。情节的推进、人物性格的体现、场景气氛的营造,无不有赖于人物生活的环境。
如何去观察人物生活的环境?必须打开自己的感官,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深入其中。越深入,越能有所发现。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这是一段精彩的环境描写,有听觉,有嗅觉,有触觉,有人物的心理。让人感觉到,虽然已经黄昏时分,但空气中还残留着白天的热闹气息,雀子、杜鹃、泥土、甲虫都热烈勃发,只有翠翠心里怀着寂寞惆怅。翠翠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情愫,通过景物对比和环境烘托,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可以说,沈从文先生如果不曾在湘西生活过,不曾打开感官仔仔细细地观察过生活,那么空气中的各种气味、渡口的声音,以及翠翠心中生发的“薄薄的凄凉”,这样的神来之笔是不会有的。
第三,追求独到,找到人物的个性之处。
名家的作品都很重视作品的独到性,尤其是在人物描写方面。初中生写人物,若能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从而发现“这个人”和其他人的不同,那是最好不过的。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长期指导莫泊桑写作,他说:“当你走过一位坐在门口的杂货商的面前,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的面前,一个马车站前时,请你画出这杂货商和这守门人的姿态,用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他们包藏着道德本性的身体外貌,使得我不会把他们和其他杂货商、其他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50匹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注意到,福楼拜对莫泊桑的要求就是观察要细致,要能发现所描写对象的特点。怎样才是细致呢?就是从整体到局部都要观察到,注意人物的身份、职业,还要从人物外显的动作之中,去推敲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揣摩人物“坐在门口”“吸着烟斗”时的心理活动。这样从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地观察、描写,从而将这一个杂货商、这个守门人与其他杂货商和看门人区分开来。
细微之处见精神,唯有细致入微,才能更好地感知、发现个性化的东西,使得笔下的文字形象精彩,有细节,有味道。
同学们,请平时注意观察、学会观察吧,你的文章将因此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