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J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是地方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这类学校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增强为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湖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对内注重构筑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双体系,对外加强与地方企业联系,打造校企合作基地,构建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指具有显著行业背景、学科分布相对集中、长期服务于行业发展的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特色型高校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与各行业唇齿相依、共同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何依托行业办学特色,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类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校企合作是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高校与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一种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直以来,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就与行业企业联系密切,具有为生产实践服务的优良传统,有了解并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的优势。管理体制改革后,在保持和原行业企业合作的同时,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既有利于继续发挥这些高校为行业服务的积极性,有利于行业科技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高校快速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
  
  1 有利于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专业人才是行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因素,人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各种教育力量的协同。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标准,也加大了人才培养的难度。这不仅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而且还需要学校面向整个社会统筹教育资源,通过加强与企业及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充实和优化教育资源。
  对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而言,走校企合作之路,争取并依靠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主动服务企业的需求,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加快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合作,高校可以逐步找准与企业的连结点,设置并完善供需对接的专业,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建立和拓展实训实践基地,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条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拓展人才服务领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 有助于增强为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现代大学理应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对一所大学而言,“应该正确地去寻求这种机会,这不仅是为了大学自身利益,而且还因为任何一所依靠公众支持的大学都应该意识到为社会的合法需求服务的一种责任”。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行业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平台,下到地方后又成为了地方高等教育的萤要组成力量。从历史的角度看,行业是行业特色型高校产生及发展的基础,在多年服务行业的过程中,他们的特色与优势得到彰显与强化,实力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壮大。管理体制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这些高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服务功能的削弱,相反,在新的形势下,他们应认真思考学校的办学定位,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行业的服务能力,特别是加强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为行业服务的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主动投身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智力优势,积极与地方企业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了解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组织开展有关课题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在服务地方社会的过程中走出强校之路。
  
  二、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
  
  1 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吻合度不高
  作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应当把培养社会需要和行业科技进步需要的人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人才培养的周期性、滞后性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动态性、不确定性造成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校企双方缺乏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学校人才培养往往滞后于企业用人需求。
  此外,随着管理体制的变更,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在地方高校中的“一席之地”,它们试图淡化原来的行业色彩,实现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的有效转型,因此学科专业设置没有坚持直接面向行业生产的第一线,也没有坚持将行业产业结构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学科专业发展的依据,而是积极向地方靠拢,试图带上更多的“地方特色”。但由于过去与地方企业联系不多,对地方的社会发展需求研究不足,短时内难以找到与地方企业相结合的切入点,这就使得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的需求,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吻合,形成了游离于行业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培养模式。
  
  2 实习实践教育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
  实习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必要环节。但是,目前一些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开展的实习实践教育并没有真正反映企业的需求。许多企业对大学毕业生都存有一种看法,他们认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不足,动手能力差,对工作的适应期太长;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也反映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课程太重而实习实践课时偏少,而且实习实践教育内容与未来职业技能关联不大,于是,企业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减少。导致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长期重理论轻实践,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有的实习实践教育多属于“知识验证型”,是对书本知识的一般验证与应用,没有及时反映当代科技变化及企业的现实需求。加之我国目前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缺乏激励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他们的需求也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途径进入高校的实习实践教育范畴,致使实习实践教育内容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
  
  三、湖南工业大学的改革与探索
  
  湖南工业大学原隶属中国包装总公司管理,2000年转为地方管理后,学校坚持长期形成的包装办学特色,保持并深化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实践“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 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构筑理论教学体系
  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具有为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优良传统。学校坚持以“依托行业、面向市场”为导向,定期组织同行业高校和相关知名企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和手段,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时代性。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重点强调以下问题:
  首先,在课程目标指向上,强调以包装行业需求为 主线。学校正确处理本科教育的厚基础与强能力的辩证关系,科学协调宽口径与提高就业岗位适应能力的矛盾,形成了以包装类优势学科专业为主干课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在教学环节中增加了单独设课的包装综合实验,使加强针对性与提高适应性在教学环节中落到实处。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又注意加强文理交叉渗透,保证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
  其次,在课程设计理念上,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现代包装是技术、艺术与功能的统一体。当前我国包装类专业分别设置在理工类院校与艺术类院校。一般而言,艺术类院校偏重形象思维,强调设计中的感性行为相对缺乏工程整体观念和工程知识,致使设计容易流于理想化;而理工类院校偏重抽象思维,设计中过于强调物体性能和内部结构,难以在设计中对物体审美形态进行创造性发挥。两者各有偏颇。为解决包装教学需要工程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问题,学校对理工类包装专业增加了包装造型等有关艺术素养的培养,对艺术类包装专业则增加了包装材料学和包装容器结构设计等工科课程。
  再次,在课程资源开发上,加大对课程模块的研究与应用。作为学校有计划编制的教育内容的整体计划,课程是联系学习者和社会的有效中介。为此,学校加强课程整合,把对实现培养目标有重要作用的学科知识分解为着干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组合成不同的知识单元,然后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将相关知识单元组合成课程模块。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包装类知识体系结构。不但为包装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多元的专业方向,而且还为其他专业学生选修包装类课程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改变了传统包装教育中彼此分割、相互独立的课程模式,突出了课程的综合培养功能。
  
  2 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一直以来,实验室就是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下,学校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以公共基础实验室和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为支撑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方面,学校按照层次加模块的思路,加强对以“实践能力结构系统、实践能力实现系统和实践能力支撑系统”为基本框架的公共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实践能力结构系统分为“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三个模块。此系统以构造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落脚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设置上。实践能力实现系统是实践能力实现的基本环节和基本形式,分为“实验、实习、设计、课外实践”四个环节。此系统强调实现实践环节的优化设计,落脚点在实践项目上。实践能力支撑系统则是实践能力结构系统和实践能力实现系统的基本保障条件和支撑平台。它按照硬件和软件两个支撑条件,大力推进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的整合与建设,落脚点在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
  另一方面,自2007年始,学校还利用中央财政部专项资金建设了12个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众所周知,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方面,然而,这些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尽管师资力量较强,产学研结合较好,但在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往往苦于实验设施短缺,尤其是能用于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仪器设备太少,限制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真刀真枪”毕业设计的机会,降低了毕业设计的水平。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的建设,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为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先进的硬件支撑,使实验教学真正摆脱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成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也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条件保障。
  
  3 以互利双赢为目标,共建校企合作基地
  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应服务于国家建设需要,服务于行业需要,使科技工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与企业保持着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积极打造合作基地,在联合培养人才的基础上探索多元化产学研合作途径,为行业和地方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例如,早在2000年9月,学校就与广东中山市政府和张家边企业集团合作,创建了我国包装行业第一个校企合作的办学实体一中山包装学院。学院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成为了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与包装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2007年,基地扩展至东莞,继续和当地多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此外,学校还与株洲南车时代集团等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了合作示范基地。合作双方资源互补,学校利用和发挥学科技术优势,及时了解企业在技术升级改造等方面的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为企业开办继续教育、举办技术培训等。企业则利用科技资源优势,提供学生实习场所,支援学校资金、设备或工程技术人员等,在合作中校企双方真正实现了互利双赢。
  通过校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的改革以及校外与企业合作基地的构建,学校有力地推动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地方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面临多样的路径选择,只要解决好自身的办学定位问题,在保持原有行业特色的基础上,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与互动,坚持内涵发展,它必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独放异彩。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要求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把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当中把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加强学生情感的交流、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性格等全部融入到自己的教学策略当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开发到最大的限度。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在逾越节庆日前,耶稣知道他离此世归父的时辰已到,他既然爱了世上属于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13:1)若望福音以一篇简短的序言隆重地拉开了耶稣受难的序幕。耶稣
期刊
本文以船舶操纵性中的船舶运动方程为基本依据,通过分析确定船舶在河流弯道中运动方程的特殊表达形式,同时应用经验统计数据,将该方程向计算形式展开,以便探讨船舶在河流弯道
<正> 滚装船的大量海难事故已经引起海运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如何改进滚装船的安全性是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国际海事组织已对滚装船提出限期改装的要求,许多研究和设
纵观当今建筑工程建设和管理,总承包单位在整个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建筑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完善项目分包管理体系,对分包单位进行
若望福音八章1-11节记载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即法利塞人把一个淫妇扭送到耶稣面前,让耶稣判罪的案例。它既不是一个比喻,也不是一个寓言,它是一个真实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法利
随着信息化的普遍发展,智能化、数字化在各行各业的推广和应用,颠覆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使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显著提高。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发展和应用,极大的降低了测绘人员的工作难度。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形复杂,通过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地籍测量的测绘工作,为国家的国土规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本文介绍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程序和实际应用情况等,希望对地籍测量提供
本文从分析Z拖推进系统中万向传动轴,舵桨装置的传动功率损失原因,探找提高推进系统的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CB454—65铝质门的更新设计,改进后的铝质风雨密门提高了产品的耐蚀能力,且可减轻重量约20%。
文章针对中央空调系统节能建设,对能耗分类分项计量等提出节能优化方案,通过节能方案的探索和应用,实现空调设备控制子系统的接入进行群控,达到一体化节能运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