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3年复发危险因素的Cox回归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3年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能够预测3年内复发的个体预后指数方程。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 058例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于2016年1月1日完成随访工作,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复发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绘制ROC曲线并确定截断点,构建预测3年内复发的个体预后指数方程。

结果

随访期间共184例患者复发,患者1年复发率为29.9/人年,2年复发率为46.6/人年,3年复发率为52.7/人年;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1)(RR=1.303;95%CI:1.019~1.666),心脏病史(X2)(RR=1.788;95%CI:1.127~2.836),高血压病史(X3)(RR=1.897;95%CI:1.097~3.280),糖尿病史(X4)(RR=1.674;95%CI:1.015~2.760),总胆固醇(X5)(RR=2.136;95%CI:1.396~3.266)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复发模型的个体预后指数(Prognosis Index,PI)为:PI=0.265X1+0.581X2+0.640X3+0.515X4+0.759X5。

结论

年龄、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总胆固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成功建立能够预测3年内复发的个体预后指数方程。

其他文献
社会资本是促进资源高效分配和利用的一种无形的资本形式,在慢性病防治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探讨社会资本在脑卒中三级预防中的作用。社会资本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存在关联,高水平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对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有益影响。社会资本与吸烟、饮酒、肥胖、膳食行为和体力活动等脑卒中相关行为因素存在不同程度关联,社会资本存量高的人群更倾向于选
目的 分析早发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early-onset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EO-FAD)患者血清特异性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为深入研究miRNA与EO-FAD发生发展的关
1995年~1999年,我科共收治头部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患者12例,根据不同病例、伤情及局部情况,分别采用颞筋膜瓣加刃厚或中厚植皮修复,效果良好,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
目的通过分析以脑血管母细胞瘤为首诊的希佩尔-林道(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家系家族成员患病情况,临床诊治以及受试者基因分析,讨论VHL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将VHL综合征家系全部成员完善所有相关检查后绘制家系图谱,对家族内所有成员均抽取5 ml外周血进行基因测序,并将测序结果同NCBI数据库中VHL已报道突变进行比对。结果(1)家系4名成员临床资料分析:Ⅰ-2、Ⅱ-1、Ⅱ-
期刊
目的:分析2010年富士康深圳员工丛集性自杀事件中到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求助员工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诊断工具和心理问题的判定标
目的探讨DISC1基因多态性位点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中的差异以及多态性位点与DISC1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方法选择闽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各40例,提取外周血RNA,利用RT-PCR检测DISC1基因的表达;提取外周血DNA后利用特异性引物对不同的多态性位点进行扩增,测序后基因分型。结果rs6675281位点的基因型均为纯合子CC,没有检测到其他基因型;rs821616位点的基因型包括A
目的探讨抑郁和冲动性对暴力服刑人员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自杀意念量表(SIOSS)、中文版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对423名暴力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自杀意念者约占暴力服刑人员总人数的17.04%。有自杀意念组在抑郁和冲动性总分及其维度(注意力冲动性、运动性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上的得分[分别为(11.60±7.08)分,(6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6月承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进行心理干预,每周2~3次,每次30~45 min。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与5-HT1BR基因(rs6298),5-HT2AR基因(rs6311、rs6313)及5-HT2BR基因(rs765458)交互作用的关联。方法提取281例伴随冲动性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281名身心健康的对照者(对照组)基因组DNA,采取TapMan探针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的技术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所选取的位点基因型;采用χ2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