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坛卓越的女词人,她的婉约词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以杰出的文学成就让封建时代的女性在中国古代文坛发出璀璨的光彩。李清照以抒写愁情而著称于世,特殊的社会背景给了她复杂的人生经历,她把自己一生的愁恨浓缩于词作中,于是便有了那一首首孤寂凄清的愁情词。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闺阁情愁,还是写少妇相思幽怨的离愁,或是写老年孀妇凄苦境遇的悲愁,都表现出丰富而复杂、深透而隐晦的浓浓愁情,读来震撼人心。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抑郁;命运;时代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作家,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精通音律,擅长书画,她的词作主要以离愁别恨、孤独忆往的伤感见长。李清照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的事物,抒发内心浓浓的愁情。通览易安之词,充斥了太多的爱恨情仇: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使她的身心倍感孤独。她的一生都笼罩在愁情世界里,她用整个生命和毕生的心血所精心构筑的艺术世界也被浓浓的愁情笼罩着。《李清照词全集》中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这种种的“愁”,正是她复杂情感的全部人格的真诚袒露。李清照的“愁”是有生离死别的爱恨情仇,社会生活中抑郁不得志的苦闷,国破家亡的民族忧患感,无依无靠的天涯沦落感等等交织而成。因此,这种种的“愁”情便被表达的淋漓尽致,她的作品中那孤独、哀怨、凄婉的抒情笔调,那愁肠百结而楚楚动人的女主人公的神韵给后人留下了品味不尽的审美命题。
  一、单一淳朴的少女情愁
  李清照有着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士大夫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其母王氏也是出生名门的大家闺秀,知书善文。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婚后生活较为美满,故早期词风格调明快,因此她的少女生活是充满欢乐的,性格也是活泼开朗的,此时她的词作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生活极大的热情,抒发了少女无忧无虑的欢乐情怀。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清照由天真无邪活泼快乐的少女走向多愁善感。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春去秋来无不拨动词人敏感的心弦,如:咏花词《鹧鸪天》《渔家傲》。《点绛唇》说“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的李清照天真、纯朴、活泼开朗,常爱荡秋千、踏青。由此可见,少女李清照的天真纯朴和内心的细腻多情。而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可谓是两情相悦、志趣相投的美满婚姻。
  这一时期,词人的愁情主要体现在:第一,待字闺中的少女思春春不至的惆怅心情,由此赋词说愁。《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销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该词写词人在某个黄昏,纵情饮酒后酣睡觉,“空对烛花红”,那种梦境与现实的落差使得词人“愁”,而这种落差也是词人按捺不住,挥笔成词的主要动机。第二,新婚燕尔,夫妻的两地相思之愁苦。因离别而成愁,是淡淡的闲愁,但也挥之不去,遣之不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生离死别的爱恨情愁
  李清照是封建社会的才女,“端庄其品,清丽其间”,有着良好的家教,丈夫赵明诚与她志同道合。业余则相对品茶、饮酒。对此,李清照自谓“甘心老是乡矣”。如果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愛情是”知音互赏”式的,那么李和赵也该算是”知音互赏”了。然而,赵明诚是一位官宦子弟,他又自己的事业要干。因此,便有了离别与相思。伊世珍《琅缳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寄之。”词人真挚细腻的写下了自己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思念之情渲染到了极点。我们再来看《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而以“人比黄花瘦”作结,传达了自己因刻骨镂心的思念而面容憔悴的情形。一个”瘦”字把“愁”字推向了最高峰。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的淋漓尽致。“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休。”“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道尽了词人心中的愁绪。人去楼空,无限的落寞之情油然而生,日日“凝目”又明知不可能归来,故而“又添一段新愁”。
  三、国破家亡后的悲愁
  李清照生活于两宋之交,金兵大举南下,社会动荡,民族危机不断激化。李清照的前期因家庭和时世所累而愁苦不堪的话,到她的后期也就是南渡、丧夫之后,她更经历了人世上少有的悲惨遭遇。北宋灭亡,李清照与丈夫被迫离开故乡,辗转南渡到了建康,二年后,赵明诚在奉诏赴湖州太守任途中,因病身亡。李清照倍受打击,之后便流落到杭州,越州,金华等地,接着又有对词人“玉壶颂金”的诬陷,更有对词人“失节改嫁”的恶毒中伤,珍藏的古玩字画也丧失殆尽。后来又改嫁于张汝舟,他贪图的是赵明诚留给李清照的金石,后来李清照请求诉讼离婚,历经磨难终于成功,但却因此而入狱,她完全陷入国破家亡的惨境。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和各种不幸的遭遇,给李清照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她和着血泪写下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痛楚的千古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连串的变故使词人的词作从内容到格调一变旧貌,从若隐若现的淡淡的哀愁变为撕心裂肺的凄凉悲愁,词调哀婉悲凉,字字含着血泪,声声有如悲鸣,如泣如诉,读之令人断肠。
  四、用雁来表达思念之愁
  李清照以抒写愁情而著称于世,特殊的社会背景给了她复杂的人生经历,于是便有了那一首首孤寂凄清的愁情词。李清照词中的“雁”字也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字。一提到雁,人们很容易想到大雁传书,除此之外,在李清照词中它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我们较为熟悉的句子:“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是候鸟,春来北飞,秋来南飞,秋天正是“雁字回时”,在这里,给我们点出了凉秋,使词人萌发出一种悲秋的思绪,同时在这还寄托着渴望收到丈夫来信的心情。又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这里的大雁鸣叫着向南飞去,词人却回不了家,她看到雁的南归心理格外伤心,除了思夫思乡情感之外,还因为丈夫已逝,北宋已亡的因素。词人只能在思念与孤独中度过自己的余生。
  总之,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蕴含着那么多说不尽道不完的“愁”,正是她一生忧患得失的表现。作为中国词史上的一位大家,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婉约派的优秀代表人物,其词作在我们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并获得了人们相当高的评价,其在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和使用语言等方面表现出的特色,也逐渐形成了细腻委婉、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并为词这一文学形式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为后代抒情歌词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其艺术成就对中国后代词人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李汉超.李清照词赏析[D].辽宁大学,1982.
  [2]邓崇进.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简析[J].文学教育,2010(02).
  [3]李星.解析李清照词中的“愁中愁”[J].中山市广播大学学报,2010(30).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种公共突发事件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检察机关面临的舆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对检察机关来说,因其法律监督机关的特殊属性,不及时妥善的处理负面舆情,就会使检察机关
摘要:《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其表现手法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试图以《关雎》为例,从兴的手法,草蛇灰线的脉络和虚实相生、言尽意长的意境三个方面浅要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关雎;表现手法  《关雎》作为《诗经》首篇,为历代文人所推崇,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究其原因,除了诗中体现的西周礼乐文明,其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也功不可没。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从兴的手法,草蛇灰线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业基础的根本,中指出,“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今后十五年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而又难度最大的一项任务”.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要
文章以解构为研究视角,从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瓦解二元对立的解构策略,分析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玻璃山》.该短篇小说是解构应用于文本中的成功实践,本文的分析意在使读者感受《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符号汲取民族文化精髓,采用明喻与隐喻交相呼应的方式,突出传统哲学的核心理念,彰显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明喻是指利用汉字、纹饰、檐沟、
孩子是父母的一项事业,在中国尤其如此,在以前的中国更是如此.
期刊
九年级历史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统筹安排好复习呢?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首先要构建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优化专题、把握规律,最后要抓好切入点.
开栏语:编辑部经常能接到一些电话,咨询我们关于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为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杂志,我们也经常组织一些会议.“能不能开办一个栏目专门为实战中的HR服务呢?”会
协同编著过程是以异步协作为主、同步协作为辅,隐式协作为主、显式协作为辅的过程,要求协同编著系统对各种协作(特别是异步隐式协作)给予全面支持.基于分布式计算模式开发的
21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而知识的竞争实际上是教育的竞争.这一观点已成为国际共识.在世纪之交,再一次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强调国家兴旺、民族强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