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NRSF在小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NR2B表达的关系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脊髓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在小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关系。

方法

SPF级成年雄性C3H/HeJ小鼠9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骨癌痛组(n=24)、NRSF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组(AS-ODN组,n=24)、人工脑脊液组(n=24)和假手术组(n=24)。前3组将含2×105个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的混悬液(含最低有效的α-MEM液体培养基)接种至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制备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接种不含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的α-MEM液体培养基。AS-ODN组于接种前及接种后2 d、4 d和6 d鞘内注射含AS-ODN 10 μg的人工脑脊液5 μL,人工脑脊液组注射等体积人工脑脊液。(1)各组小鼠于接种前(T0)及接种后5 d(T1)、7 d(T2)、10 d(T3)和14 d(T4)时分别测定机械缩足阈值(PWMT)和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PWTL)。(2)各组小鼠于T1、T2、T3和T4时间点分别处死取脊髓腰膨大,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RSF及NR2B蛋白表达。

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骨癌痛组及人工脑脊液组T2、T3、T4时间点PWMT明显降低,T3、T4时间点PWT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ODN组T1、T2、T3、T4时间点PWMT及PWT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癌痛组比较,AS-ODN组T1、T2时间点PWMT及PWT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骨癌痛组、AS-ODN组及人工脑脊液组T1、T2、T3、T4时间点NR2B蛋白表达明显增高,NRS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癌痛组比较,AS-ODN组T1、T2时间点NR2B蛋白表达明显增高,NRS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髓NRSF在小鼠骨癌痛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对NR2B的调控作用参与了骨癌痛的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在大鼠窒息性心跳骤停及复苏(CA/CPR)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CA/CPR组,每组20只。CA/CPR组采用窒息法诱导心跳骤停并行心肺复苏建立大鼠CA/CPR模型。(1)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星型胶质细胞S100β蛋白水平(包括基础值及操作完成或复苏后0 h、3 h
目的探讨急性心源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3例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心源性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术后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评估闭塞血管的再通程度,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
目的探讨胎鼠内侧神经节隆起区(MGE)γ-氨基丁酸(GABA)能前体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体式显微镜下解剖分离E14.5孕鼠的胎鼠MGE脑组织,以含有音猥因子(SHH)信号通路激活剂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细胞至第3代及以上。(1)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GE前体细胞中神经干细胞标记巢蛋白、SOX2、MGE转录因子NK2同源框蛋白1(Nkx2.1)及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前体细胞标记LIM同源框结
目的探讨18F-ML-10 PET/CT凋亡显像对帕金森病(PD)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经右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大鼠PD早期模型。1周后通过阿扑吗啡诱导旋转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评估。采用11C-CFT、18F-ML-10 PET/CT显像分别观察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情
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分类(简称2016分类)首次采用分子参数(不仅仅是组织学参数)定义了许多肿瘤实体,因而明确的阐述了一个概念,即在分子时代CNS肿瘤的诊断应当如何构建。依此,2016分类提出了主要针对弥漫性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和其他胚胎性肿瘤的重新分组,同时增加了被组织和分子特点所定义的新实体,包括胶质母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和胶质母细胞瘤(IDH-突变型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SH)通常发生在中重度获得性脑损伤的幸存者亚组,以同时发生突发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增快,体温升高,出汗)和姿势或肌张力障碍为特征。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可以表现在败血症、癫痫、恶性高热、脑积水或许多其他并发症中,因此诊断困难,混淆和拖延了PSH的诊断和处理。PSH致使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本文综述PSH的病理生理机制、
目的探讨双靶点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术(PR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行CT引导立体定向导航PRT治疗的PTN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靶点治疗组30例和单靶点治疗组30例,单靶点治疗组患者只进行1个靶点毁损,双靶点治疗组患者进行深、浅间隔3 mm的2个靶点毁损。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并筛选其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63例,其中43例行选择性弹簧圈栓塞,16例行载瘤动脉闭塞,4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根据影像学随访结果判断动脉瘤是否复发,并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根据临床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初始治疗采用同期加量调强适形放疗(SIB-IMRT)或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自2012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EGFR基因突变并未经过EGFR-TKIs吉非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68例,其中初始治疗采用EGFR-TKIs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