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就是最敏感的你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4kaka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仅在昨天,我认为我自己只是一个碎片,无韵律地在生命的苍穹中颤抖。现在我晓得,我就是那苍穹,一切生命都是在我里面有韵律地转动的碎片。
  ★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我们无法到达黎明。
  ★一粒珍珠是痛苦围绕着一粒沙子所建造起来的庙宇。是什么愿望围绕着什么样的沙粒,建造起我们的身体?
  ★当你的欢乐和悲哀变大的时候,世界就变小了。
  ★一个人的实质,不在于他向你显露的那一面,而在于他所不能向你显露的那一面。如果你想了解他,不要去听他说出的话,而要去听他没有说出的话。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希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你们是道路,也是行路者。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你的最华丽的衣袍是别人织造的;你的最可口的一餐是在别人的桌上吃的;你的最舒适的床铺是在别人的房子里的。那么请告诉我,你怎能把自己同别人分开?
  ★某些富人的贡献,是他们教给我们藐视财富。
  ★真理需要两个人来发现:一个人来讲说,一个人来了解。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只有在一个变戏法的人接不住球的时候,他才能吸引我。
  ★别人就是最敏感的你,附托在另一个躯壳上。
  ★乌龟比兔子更能多讲些道路的情况。
  ★你竟可怜那脚下慢的人,而不可怜那心里慢的人。
  ★我曾对小溪说过大海,小溪认为我只是个夸大其词的狂想者。而我曾对大海说过小溪,大海认为我只是个藐视别人的诽谤者。
  ★需要证明的真理只是半个真理!
  摘自《纪伯伦作品精选》等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又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其他文献
我今天要讲的话题是——日常生活中语言是如何形成的。很多语言在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个习惯,然后在运用中逐渐会让它变得有感觉。世界各国语言的形成皆是如此,这是一个语言交流丰富的年代,语言的变化很大,因为这是一个误会、挫折、议论和冲突比较大的时代。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语言冲突环境明显的时代。  我说说“父亲”这个词。在《尔雅》这部书里,父亲是用“考”这个字。有个笑话,说父子两个人都是秀才,可是他
期刊
我对我的灵魂说,请安静,让黑暗降临在你的身上  这准是上天的黑暗。正如在剧场里  为了变换场景,灯光熄灭了,  舞台两厢一阵沉重的辘辘声,在黑暗里  随着一番黑暗的动作,我们知道  群山,树林,远处的活动画景  还有那显目而堂皇的正面装设都在移走——  或者像一列地铁火车,在地道里,在车站与车站之间停得太久  旅客们交谈之声纷起,又逐渐消寂于静默,  而你在每张脸孔后面看到内心的空虚正在加深  只
期刊
乐活族常给人苦行僧的印象,好像我们不食人间烟火,只吃番茄萝卜,每天做瑜伽、喝酸奶,碰到肉就皱眉头,有好玩的事掉头就走。  这种成见,真是冤枉啊!    我是“花和尚”    我开始推广有机饮食后,朋友吃饭都很紧张。他们常用一种看待出家人的眼光看我,打招呼的话变成阿弥陀佛。餐厅坐下,打开菜单。朋友会小心翼翼地问:“你可以吃肉吗?”  我说:“不但可以吃肉,还可以喝酒。”  “那你不成了花和尚?”  
期刊
2002年,一部名为《美丽心灵》的电影获得了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影片主人公原型、天才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也因此广为人知。   然而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并不是短短一部电影便能完全叙述的……     天空都不足以容纳他的独立性    1928年6月13日,纳什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电子工程师,母亲是拉丁语教师。   幼年纳
期刊
学者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聪慧过人,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鉴于此,青年时期的钱钟书颇有些自负自许,恃才傲物。  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吴宓对这个天才弟子更是“青眼相加”。常常在上完课后,“谦恭”地问:“Mr.Qian的意
期刊
她在笑,其实内心悲伤。她全心演戏,尽情歌唱,却又说有朝一日,白马王子出现,她会放弃一切做贤妻良母。她的矛盾源于自幼父母离异。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她既知性又热烈,既传统又反叛。     将军的将军     1970年,刘若英出生于台湾一个富贵之家,母亲是韩国华侨,父亲是海军。但父母价值观不同,性格也不同。父亲天性幽默浪漫,天塌下来都不担心。母亲为人处事要求尽善尽美。刘若英出水痘那天,母亲居然跑去照顾
期刊
150年后,孩子们还要去学校上课吗?他们会不会视纸质图书为古董?让我们跟随艾萨克的故事,一起去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吧。  2157年5月17日,玛吉在电子日记上这样写道:“今天,汤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那是一本很旧的书。玛吉的爷爷曾经说过,当他还是个小男孩时,他的爷爷就告诉他,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时期,所有的故事都是印在纸上的。  他们翻动着发黄而卷曲的书页。读那些字真是有趣极了,因为它们是静止
期刊
说起《小王子》,读者就会想到书中的玫瑰、金色的麦田、等待爱的狐狸、千千万万的星星上的铃铛,仿佛和作者Antoine de Saint-Exupery一同进行返乡的旅程,返回童年的故乡。  Antoine从10岁离家,到44岁失踪,三十几年里给母亲写了许多信,字里行间,和童话一样有着爱和美好,展示了另一种文化类型中的母亲形象,对母亲诗意的依恋。《小王子写给妈妈的信》搜罗了100封家书,书前写序者称自
期刊
第三地,一个舶来词。其含义是,人们日常除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个经常光顾的地方。它像家和办公室一样重要而不可或缺,人们要在这里社交、叙旧或放松消愁。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三地”,它的流行或许是因为现在人们生活状态的“三分式”:人的时间分为工作、休息、生活,人的关系分为亲人、同事、朋友,所以相对应的,人的活动场所也就分为家、办公室、“第三地”。  我的身边已经有了奉行此道的朋友,比如女
期刊
“每个班上都有一个被孤立的人。”她,18岁,一名高三学生,老气横秋地对我说。  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上海郊区的某个小镇上读五年级。或许是由于当时营养并不过剩,所以几乎班上所有的女生都还没有发育。  只有一个女生例外。她身形高大丰满,发育的迹象在她身体上逐渐展现。她变成了一个怪人。没有人愿意和她玩,没有人愿意和她说话。在体育课上,看到她因为跳远,身子前倾而露出一大片后背的时候,我们在后面哄笑。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