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代医学证明脚的健康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人类足部疾病有50多种,常见的有鸡眼,水泡,胼胝,扭伤,踢伤等。患有各种足病的人并不少见,据调查,在生活水平越高、穿鞋越讲究的国家和阶层,患各种足病的人也越多。所以,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千万不要忽视了双足。夏日即将来临,关注足的保健更重要。
足病专家认为,有规律的轻快散步和跑步,有益于脚的舒适健康。跑步能自然地加强足底压力。足球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大约要跑一万步,如果把每一步对地面的压力加起来,每一只脚大约付出了一千吨的力。
赤脚是保持脚健康的好方法。绕着操场或沿着走廊有组织地进行慢跑活动,这就是20多年前就兴起,现已风靡日本的“赤足训练”。实践证明,推行孩子赤足训练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儿童体质增强了,身高、体重增加很快,连伤风感冒也很少发生。赤脚还可减少因穿鞋不当而引起的鸡眼、脚癣、脚部软组织炎症。医学研究证实,经常赤足行走,可以调节机体内许多功能,如增加大脑半球皮质紧张度,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还能预防感冒、神经及心血管疾病。当坐着时,可以交替抬起脚,让它不断摇动,以保持肌肉强健和活动。
穿鞋可以保护双脚。但是,科学家们指出,随着文明的发展,一些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把脚覆盖起来。一些鞋袜不适合脚的生长发育,使脚在推进人体运动中的杠杆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因此,选择合适的鞋子对于保证脚的健康十分重要。
皮鞋、布鞋都能使脚舒适健康。这些材料是有孔的,能使脚“呼吸”,排除湿气。而人造革和全橡胶的鞋就没有这种优点,不适于连续穿。夏天穿凉鞋,如果选取适合,可以起到与赤脚相近的作用。
对于经常进行散步和跑步活动的人,如果锻炼方法不当会造成足伤。美国足类运动医疗协会曾对跑步者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①选取适合自己双脚的跑鞋,鞋底应厚而不硬,这可以减轻运动中的颠震,保护双脚。②跑前跑后,要做些伸展小腿肌肉和肌腱的活动。可以把脚伸直或上下弹动小腿。③病后或因故中断跑步进行恢复活动时,运动量要逐步加强。④在某些情况下,如小腿酸疼或其他不适,减少跑步距离和速度比完全停止跑步要好。⑤如果可能,练习时尽量不要在水泥、柏油路上跑,而在平坦的草地上跑。
足底按摩对神经方面的病痛疗效最显著,更适合于慢性病患者。只要持之以恒,经过一段时间的按摩,不但可治愈慢性病,其他器官也会因按摩而强壮,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治疗兼保健的良方。
千万别用凉水冲脚。因人的脚部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脚的脂肪层较薄,保温性差,足底皮肤温度是全身最低的部位,极易受凉。如果夏天经常用凉水冲脚,使脚进一步受凉遇寒,就会通过血管传导而引起周身一系列的复杂病理反应,最终导致各种疾病。足底的汗腺较为发达,突然用凉水冲脚,会使毛孔骤然关闭,引起排汗机能迟钝;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后,正常运转的血管组织剧烈收缩,日久会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失调,诱发肢端动脉痉挛、关节炎和风湿病等。
夏天头痛应对之术
人们应当有所注意,入夏以后,常诉说“头痛”的人骤然增多。有的呈阵发性发作,有的则在整个夏天都要依赖止痛药过日子,夏季一过,头痛又不药而愈。这是什么缘故呢?
气温高、出汗多、进食少、睡眠不足,这是夏日生活的基本特点。大量出汗以及组织蛋白分解,可引起电解质代谢紊乱、颅内压力下降,脑脊液的“水垫”作用减弱,并影响神经和血管,使人出现“直立性头痛”。
有一种典型的季节性头痛,一到夏天就发作,入秋之后,不治即愈。这种头痛的主要原因还是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在夏季到来之前,进行一些预防性治疗,针对不同体质服用生脉散、香沙六君丸、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等;夏日里要改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同时搞好室内降温,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
进食少,消化吸收功能差,血糖浓度自然降低,脑细胞缺少氧气和能量,从而发生低血糖性头痛。一些人对闷热的环境、火辣辣的太阳有一种厌烦心理,动不动就眉毛紧蹙、心烦意乱,结果出现“情绪性头痛”。
常饮冷饮可使口腔粘膜的三叉神经末梢产生一种较强的刺激,并影响大脑中的相应部位,引起“放射性头痛”。冷饮进口时,会给口腔粘膜很强的刺激,这就可能使得额部皮肤的神经产生放射性疼痛。这种疼痛对有些人并不明显,但却可能导致某些有头痛史,例如偏头痛的患者急性发作。这些患者进食冷饮后,常常会双目紧闭,头痛难忍,甚至会出现耳鸣目眩或轻度的恶心。所以,有头痛史的人必须少吃或不吃冷饮,头痛发作时,倘不很严重,可用手反复进行局部按摩,以减轻疼痛,如果头痛得特别厉害,则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止痛药。
低渗性头痛亦是夏季常见的头痛。夏季高温时,人体的汗液蒸发过多,容易脱水,如吃了变质食品,罹患急性胃肠炎或细菌性痢疾,上吐下泻,也常会造成脱水。人体脱水后,脑脊液也相应减少,颅骨和脑组织的间隙就会加大,当体位变化,尤其是站立时,脑组织因轻度“下沉”或“震动”,使得脑上的神经根和血管受到牵拉,因而出现头痛症状,此病发作时应卧床休息,但不用枕头,以保持头的低位;为了消除和减轻脱水,可输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由此可见,发生在夏日里的头痛多由环境和生活因素引起,一般可以通过饮食、起居等来加以调理。多喝水,出汗较多者应注意补充一定数量的盐,蛋白质、维生素的进食量也要适当增加,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充足的睡眠。
谨防冠心病的危害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人们(包括冠心病者)往往认为寒冷季节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其实,酷暑盛夏,由冠心病发作所致心绞痛乃至心肌梗塞致死者,临床上并不少见,为此,冠心病者夏季亦不应放松保健。
据冠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每年的7、8月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峰时期,死亡率也比较高。因为7~8月份正值盛夏,气温高、闷热,由于人体出汗过多,血液浓缩,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加之气压低造成人体缺氧,因心肌缺血缺氧,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并可发生心脏猝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在盛夏除了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外,还应注意几个方面。
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中老年人多有体内脱水,血液粘稠,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而盛夏,由于天气炎热,体内往往会发生血液循环再分配,加之出汗和皮肤失水增多,导致有效血液循环总量减少而且血液浓缩,血流缓慢,容易发生冠脉供血不足引起冠心病发作。绿茶有较强的抗氧自由基作用,补充水分,最好选用绿茶泡水。
午睡1小时:午睡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但不宜超过1小时,因为午睡过长,反而会加深大脑中枢神经抑制,脑血流量相对减少,造成体内代谢减慢,引起全身不适和困倦。
坚持三个半分钟:卫生部心血管专家委员会推荐,患有心脑血管病的病人夜间醒来时,应先在床上躺上半分钟,慢慢坐起再坐上半分钟,再双腿下垂床沿半分钟,然后下地。
保持情绪稳定:炎热的夏季人的情绪容易激动,因此,保持心静平和,淡泊宁静对于预防心绞痛、心肌梗塞的重要性超过其它所有养生方法的总和。
动静要适宜:盛夏之际,中老年人常在路旁、树荫下打拳或玩扑克,但娱乐时间每次不宜过长,因为长时间静坐,血液速度减慢,回心血量减少,若在娱乐中,再有情绪不稳定,很容易使冠脉血流量发生骤减而致病情发作。
关注“魔鬼时间”:生物钟节律研究表明,一天24小时当中,早上6点至11点是急性心肌梗塞、脑猝死的高峰时间,医学上称它为“魔鬼时间”。因此,患有冠心病的人清晨不宜过性生活;病情较严重者,特别是老年人应提前服药,上午宜安排伸屈下肢、扩胸呼吸、适当散步等活动,切不可过量活动。
按时作息:盛夏之季,昼长夜短,中老年人往往有睡眠不足,心肌能量消耗增加,心肌氧耗量也增加,加之睡眠过少,植物神经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占主导地位,使冠脉痉挛,心肌缺血乏氧,引起冠心病发作。因此,中老年人生活应有规律,按时作息,保证睡眠充足,以减少心脏负荷,避免或减少心脏病发。
夏令食补鳝为先
在河鲜食品中,夏令之补,当属黄鳝为首。因为黄鳝经过春季的觅食摄生,到夏季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对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都具有滋补功能,故民间有“夏令黄鳝赛人参”之说。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黄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每百克鳝肉中含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还含有磷、钙、铁、维生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份。黄鳝的食法较多,既可炸、炒、蒸、烧,又可爆、炖、煎、焖和煲汤等。
黄鳝还具有较高药用价值。据《本草拾遗》中载:“补虚损,妇人产后露淋漓,血气不调,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食疗本草》中也载:“补五脏,逐十二风邪患湿气、恶气。”
李时珍还在《本草纲目》中指出:“鳝鱼性味甘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能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湿。”现代药书记述,鳝肉补中益血,治虚损,有除风湿,强筋骨,消渴止痢,去风祛痉之功能。黄鳝还有一大功效就是添精益髓。对男性阳痿、精液不足、阴虚体弱等有一定帮助。
另外,常吃黄鳝,还可促进上皮组织细胞正常分化和生长,并可使不正常分化的细胞逐渐恢复正常,故对防癌有一定的助益。
近年科学家还发现黄鳝中含有一种黄鳝素,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功能,对糖尿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故糖尿病人常吃黄鳝大有裨益。
但是,吃鳝鱼也是有学问的,那就是一定要吃鲜的、活的,死鳝鱼则不宜食用。为什么呢?因为鳝鱼体内含有较多的组胺酸和氧化三甲胺。鳝鱼一旦死后,组胺酸便会在脱羧酶和细菌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有毒的组胺酸,每个成人只要一次摄入100毫克即可引起中毒。况且,氧化三甲胺也极易还原为三甲胺而加重鳝鱼的泥腥味,加之鳝鱼的血本身也带有一定毒性,正因为这样,农村中很多鳝鱼死在田坎上、池塘边时,连最爱追脏逐臭的苍蝇都不敢去叮爬吸食。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吃黄鳝不宜过量,肠胃欠佳的人更应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