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卡具象表现性绘画中的存在主义哲学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阿利卡艺术生涯的演变过程是在一番艰难的“自觉”之后,逐渐发现了“存在”与“寻找”的必然关系,并且得出人们是由寻找的路径来领悟、感知自我的存在以及以何种存在状态来显现的。阿利卡具象表现性绘画的实质是摒弃先验主义,并通过观察去阐释事物的本质。
  【关键词】阿利卡;抽象;具象;写实;存在;图像;视觉
  引 言
  “阅读”阿维格多·阿利卡(Avigdor Arikha)的作品,似乎我们感受到他的绘画世界是那么的平淡无奇与寡然无味。一本书、一支笔、一盘水果、一把雨伞、一件大衣、一位女子,这些看似平实、日常的主题对象,令观者无需任何思想或精神上的准备,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画面主题的“存在”,在质疑、讨论存在感的“确定性”消失时,观者便没有了参与感,这也证明了“确定性”之源头来自质疑性的寻找过程。阿利卡在童年时期遭受的纳粹集中营经历为他造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以致孤独与冷漠一直体现在他的画作之中,其绘画风格由早期的抽象时期最后回归到具象时期,这一过程的转变正是阿利卡对于“存在”的解构与表达,正如他在自述中所言:“我感受到了描绘亲眼所见事物带给我的乐趣,对我而言,要放弃已经掌握的技巧,试着不再归纳、制造、解构,只需用线条和笔触追随、捕捉我看到、体会到的一切。”①
  一、 偏执观者世界中的抽象向具象转变
  阿利卡的绘画艺术生涯大致分为两个时期:抽象与写实,其风格演变过程充满着复杂与神秘的情绪,还有纯粹的抽象形式和暗喻的象征性交织于画作之中。年轻时的阿利卡笃信印度教,相信现实的实质是虚无的、幻觉的,这一理念一直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即阿利卡总是关注、观察、捕捉那些真实存在的瞬间,抑或是幻象。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阿利卡的主要创作是以黑色为主的抽象画,并以此成名,获得了艺术和商业上的成功。伴随着那个时代经济的发展,物质世界的富足促进了时尚艺术文化与流行形象的产生,实验艺术不断涌现,真实主义题材绘画被观念、形式主义所代替,形式的重复导致了传统绘画的被遗弃。此时的阿利卡也开始反思抽象主义绘画的创作内涵是否是发自内心的,是否是真实的,他认为这是一种机械、僵化而非发自情感的绘画语言,其实质只不过是操作者的习惯与教条,是为迎合时代而哗众取宠的游戏,更是对于艺术存在价值、真诚严谨态度的亵渎。由此,阿利卡寻找到了“自救”的艺术道路,即开始了彻底的艺术改革,在现象学研究的基础上,专注于思辨与哲学的研究,思想的巨变加速了阿利卡对于抽象绘画本质的反思,即抽象绘画中的记忆与形式的重构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绘画实质,因此,他之后的绘画不再涉及形式主义的问题,而是将精力全部投射到对于艺术存在价值与其必要性的探讨中。为了阐明他的艺术立场与态度,他于1967年举办了副标题为“巴黎写生”的素描画展,表明了他重拾“写生”技法的决心,并将事物的痕迹、瞬间、真实、冲突、矛盾均借由“写生”手法来实现。阿利卡对于存在感的追求不仅仅是一种绘画风格,更反映了一种道德的倾向。
  二、 图像与描绘
  19世纪之前的西方绘画可称为“再现”的艺术。“再现”是一种假定的图像,关涉对象的内涵,亦包括其外在以及它本身所未有的信息。而阿利卡更倾向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非“再现”性,即“似与不似”、“物我两相忘”突出神韵性的表达方式,他认为通过“再现”所表达的“图像”与绘画中所“描绘”出的“真实”有着质的区别,即图像只是“真实”的表象,而描绘则是对于绘画存在实质的概括。在阿利卡的作品中,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事物的“直移”,其实质上是作者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找寻的“真实”,更是视觉与思想在共同“描绘”着存在。阿利卡相信印度教中的某些理念,即遵循视觉新鲜感的闪现,强调即兴的重要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描绘自我对于绘画对象的体验和感知。阿利卡的绘画是由抽象转向具象的,其作品中常带有一种独特的视觉,平常事物在他找寻的过程中进行存在感的组合与建构,在“寻”与“找”的过程中,阿利卡渐渐领悟到事物的不确定性、人们感知的不可靠性和难于发现其真实存在状态的现实,带着这种困惑,阿利卡寻找并描绘着他周围的世界:家人、朋友、自己、物体、风景,等等。事物先于我们的视觉而存在,这就势必将人的诸多方面预想强加存在于事物当中,人们越是精心关注于此,其保存于视觉中的先验性必然越发严苛的“指导”、“管辖”、“规范”着我们,这无疑是在“限制”着我们思想的自由,难以逃脱对于存在预留的规范之中。众多艺术家,当然也包括阿利卡,都乐此不疲地接受存在对于他们的“奴役”,并对此报以极大的热情,通过找寻的过程,“破译”事物的“存在”,将预存于事物上的先验转移到自身或他的作品中,建构、描绘对于存在的理解。
  三、 视觉存在中的神秘性
  在绘画中找寻事物的视觉存在具有极大的神秘性,它包含了与我们存在方式的诸多信息与片段,人们找到这些片段并做出反应,试图认识与理解它们,阿利卡的绘画便是窥视、寻找这些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片段,并使之显现。阿利卡的绘画语言,即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存在的领悟中,洞察各个不同阶段片段之间的关系。阿利卡坚信真实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他坚持写生,但内心始终混杂着敬畏与疑惑的思绪,在描绘对象之时总带有一种审视的态度,如那幅《有玻璃门的自画像》,画面中几何形玻璃门背景中,阿利卡在右侧角斜出,构成一种动势,看似不和谐的三角形构图正是阿利卡区别于其他众多画家们的特点,反映出真实存在的现实世界。他在构图的选择上得益于他的抽象绘画创作经历,在具象的画面中依然充满了形式感和复杂的意味,如那种“歪斜”的构图传达出了事物的复杂性和作者想要表达的陌生感,在寻找存在感的同时,是将片段与存在的神秘性集合在一起,视觉存在的神秘性正是借由片段破译而成就着绘画,阿利卡坚持的特殊方法论是将视觉存在幻化为捕捉瞬间、发问现实、找寻真实、体验生命的一系列过程,描绘的过程似乎成了体验生命的“现场”,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甚至是寻找的过程无不带有着它的特殊性和神秘性,阿利卡的作品完美的注解了即时寻找存在的神秘性。
  四、 结论
  20世纪的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之下,艺术也随之变成了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工具,不顾绘画的本质,一味想要冲破绘画的界限,似乎只有推陈出新和标新立异才是高标准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但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阿利卡却未随波逐流,而是依照生活、寻找真实的视觉和真挚的情感,最终,阿利卡在抽象艺术转向具象艺术的探索过程中实现了成功。现今我们很难发现独创的艺术形式,即便是“原创”也是基于传统形式与内容的改造,但阿利卡却未摒弃传统而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具象绘画发展为一种新的视觉样式。我们欣喜地发现古老的具象绘画并没有消失,反而焕发了新的生命,唤醒了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真实感悟和情感。
  注释:
  ①邓肯·汤姆森.世界当代艺术家丛书·阿利卡[M].世界美术.1999:23
  参考文献:
  [1] [英]邓肯·汤姆森 沅柳 译. 阿利卡的素描与油画[J]. 世界美术,1995 (3).
  [2] [法]狄德罗. 狄德罗美学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 许江,焦小健 编. 具象表现绘画文选[M]. 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4] 顾丞峰 编,生米 译. 阿利卡画集[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5] 赵月琴 编. 现象学方法[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6] 萨特著,陈宣梁 译. 存在与虚无[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刘 慨 吴洪兵 魏晔石,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让教材内容变得更生动、形象、直观,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那么,教师如何恰当
摘要:研究以参加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的217名运动员为受试对象,针对运动员心理技能与运动流畅经验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结果显示: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之间呈正相关;以心理技能七个分量表为控制变量(因变量),流畅经验四个分量表为效标变量(自变量)的典型相关分析中发现: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间有两组典型相关存在;典型因素可以直接解释流畅经验总变异量的46%。心理技能中的逆境应对、压力适应能力越
使用中科院的LASGη模式对1991年4月16日-19日、1992年3月16日-17日、1996 年11月16日 -18日和1998年3月18日-20日四次高原牧区雪灾过程进行了降水模拟和成因分析,揭示了造成
【摘 要】关于中国风格的油画,自然会谈到民族化的问题。无形中,油画是否民族化已成为了一种价值尺度和衡量标准。“油画民族化”这个概念很难界定,口号还是不提为好,关键是作为画家应该怎样去学习民族文化,怎样辨别出其中的精髓并能掌握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前提是要恰如其分地表现画家的个性和独创精神,倡导多元化。  【关键词】油画民族化;反思 ;艺术个性;独创精神;多元化  民族化从字的表面意义来看,一般指作家
用取自发病虾塘患典型白斑病的病虾为毒源 ,对健康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进行人工感染 ,按Koch氏法证实了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SBV)是白斑病的病原。对人工感染WSBV后患典型
“策杖于山林,乘扁舟于江湖”的林泉思想是历代中国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源泉.自古以来,中国画家或饱游饫看或临渊握笔,在饱览名山大川之时,山川气象、花鸟精神、
期刊
谈魏晋南北朝,必谈“潇洒”之气;谈魏晋南北朝,必谈“觉醒”的意义.崇尚自然、追求自我的潇洒是魏晋时期的标志.以精神的完满来抵御现实国土将陷于分裂混乱的态势,说自欺欺人
多样化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传播性规律,本文主要研究东方美学的特点,以东方特有的、经典的“飞天”形象为例,从塑造手法、服装造型和色彩方面作具体分析,从而得出东方美学不追求
现代社会越来越要求人们具有开放的视野、广博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该如何顺应这种需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笔者自2011年开始致力于开放课堂的研究,希望语文课堂能与社会需要更好地对接。  制定开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学行为,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点,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在制订开放的教学目标时,要依据《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讲话,道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也道出了我们安全保卫工作者的心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