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控加工中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述
  切削用量是表示机床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大小的重要参数。切削用量的确定是数控加工工艺中的重要内容, 切削用量的大小对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刀具磨损和加工成本均有显著影响。现在,随着CAD/CAM技术的发展,许多CAD/CAM軟件都提供自动编程功能,这些软件一般是在编程界面中提示工艺规划的有关问题,比如:刀具选择、加工路径规划、切削用量设定等,编程人员只要设置了有关的参数,就可以自动生成NC程序并传输至数控机床完成加工。因此,数控加工中切削用量的确定是在人机交互状态下完成的,这与普通机床加工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要求编程人员必须掌握切削用量确定的基本原则,在编程时充分考虑数控加工的特点来合理的选择切削用量。本文对数控编程中必须面对切削用量的确定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若干原则和建议,且对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二、数控加工中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主轴转速)、背吃刀量、进给量,通常称为切削用量三要素。数控加工中选择切削用量,就是在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机床性能和刀具切削性能,使切削效率最高,加工成本最低。粗、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如下。
  粗加工时,一般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主,但也应考虑经济性和加工成本。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首先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要根据机床动力和刚性的限制条件等,选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确定最佳的切削速度。
  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 应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切削效率、经济性和加工成本。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首先根据粗加工后的余量确定背吃刀量;其次根据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选取较小的进给量;最后在保证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较高的切削速度。具体数值应根据机床说明书、切削用量手册,并结合实践经验而定。
  (1)背吃刀量ap(mm)的选择
  背吃刀量ap根据加工余量和工艺系统的刚度确定。在机床、工件和刀具刚度允许的情况下,ap就等于加工余量, 这是提高生产率的一个有效措施。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一般应留一定的余量进行精加工。数控机床的精加工余量可略小于普通机床。具体选择如下:
  粗加工时,在留下精加工、半精加工的余量后,尽可能一次走刀将剩下的余量切除;若工艺系统刚性不足或余量过大不能一次切除,也应按先多后少的不等余量法加工。第一刀的ap应尽可能大些,使刀口在里层切削,避免工件表面不平及有硬皮的铸锻件。
  当冲击载荷较大(如断续表面)或工艺系统刚度较差(如细长轴、镗刀杆、机床陈旧)时,可适当降低ap,使切削力减小。
  精加工时,ap应根据粗加工留下的余量确定,采用逐渐降低ap的方法,逐步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精加工时,取ap=0.05~0.8mm;半精加工时,取ap=1.0~3.0mm。
  (2)切削宽度L(mm)
  一般L与刀具直径d成正比,与切削深度成反比。在数控加工中,一般L的取值范围为:L=(0.6~0.9)d。
  (3)进给量(进给速度)f(mm/min或mm/r)的选择
  进给量( 进给速度)是数控机床切削用量中的重要参数,根据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要求、刀具及工件材料等因素,参考切削用量手册选取。对于多齿刀具, 其进给速度vf、刀具转速n、刀具齿数Z 及每齿进给量fz的关系为:Vf=fn=fzzn
  粗加工时, 由于对工件表面质量没有太高的要求, f主要受刀杆、刀片、机床、工件等的强度和刚度所承受的切削力限制,一般根据刚度来选择。工艺系统刚度好时,可用大些的f;反之,适当降低f 。
  精加工、半精加工时,f应根据工件的表面粗糙度Ra要求选择。Ra要求小的,取较小的f,但又不能过小,因为f过小,切削厚度hD过薄,Ra反而增大,且刀具磨损加剧。刀具的副偏角愈大,刀尖圆弧半径愈大,则f可选较大值。一般,精铣时可取20~25mm/min, 精车时可取0.10~0.20mm/r。还应注意零件加工中的某些特殊因素。比如在轮廓加工中,选择进给量时,应考虑轮廓拐角处的超程问题。特别是在拐角较大、进给速度较高时,应在接近拐角处适当降低进给速度,在拐角后逐渐升速,以保证加工精度。
  (4)切削速度Vc(m/min)的选择
  根据已经选定的背吃刀量、进给量及刀具耐用度选择切削速度。可用经验公式计算,也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在机床说明书允许的切削速度范围内查表选取或者参考有关切削用量手册选用。在选择切削速度时,还应考虑:应尽量避开积屑瘤产生的区域;断续切削时,为减小冲击和热应力,要适当降低切削速度;在易发生振动的情况下,切削速度应避开自激振动的临界速度;加工大件、细长件和薄壁工件时, 应选用较低的切削速度;加工带外皮的工件时,应适当降低切削速度;工艺系统刚性差的,应减小切削速度。
  (5)主轴转速n(r/min)
  主轴转速一般根据切削速度VC来选定。计算公式为:n=1000VC/πD
  式中,D为工件或刀具直径(mm)。
  数控机床的控制面板上一般备有主轴转速修调(倍率)开关,可在加工过程中对主轴转速进行整倍数调整。
  在高速数控加工中,切削用量的确定主要考虑加工效率、加工表面质量、刀具磨损以及加工成本。不同刀具加工不同工件材料时,加工用量会有很大差异,目前尚无完整的加工数据。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刀具磨损加剧,除较高的每齿进给量外,加工表面
  佳值的范围相对较窄。由于切削深度和每齿进给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为获得理想表面粗糙度R a,在确定每齿进给量时需结合切削深度进行选择。高速铣削参数一般的选择原则是高的切削速度,中等的每齿进给量fz,较小的轴向切深ap,适当大的径向切深ae,如加工48~58HRC淬硬钢时,
  粗加工选:vc =100m/min,ap=6%~8%D, ae=35%~40%D, fz=0.05~0.1mm/z,
  半精加工:vc=150~200m/min, ap=3%~4%D, ae=20%~40%D, fz=0.05~0.15mm/z,
  精加工选: vc=200~250m/min, ap=0.1~1.2mm, ae=0.1~0.2mm, fz=0.02~0.2mm/z。
  三、结束语
  随着数控机床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数控编程已经成为数控加工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过程中,要在人机交互状态下合理的确定切削用量。因此,编程人员必须熟悉数控加工中切削用量的确定原则,结合现场的生产状况,选择出合理的切削用量,从而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优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长旭.数控加工工艺.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2007.9重印)
  [2] 刘万菊.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
  [3] 高勇等.UG NX 中文版数控加工基础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4
  [4] 郑焕文.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节能是在全球资源能源紧缺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建筑理念,对于减少建筑资源应用,增大能源利用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加大了对建筑施工技术中的节能技术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提倡节能环保建筑施工技术,以期减少建筑资源使用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现本文就通过阐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来谈谈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节能理念 建筑施工技术 应用发展  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功能的
本文是关于含炭成型毛坯的焙烧过程,石墨化后用于制造高频炉中电子和真空技术制品用压模等。其目的使焙烧材料的电阻值稳定。
摘要: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东京大地震再次引发了全世界对核泄漏事件以及核废料处理的关注。而对于含放射性元素的废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也属于核废物处理处置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实验研究,采用超细固结材料来改进优化传统水泥固化配方,分析影响固化体强度和溶胀率的因素,确定优选的材料参数和固化配方,提高了水泥固化体性能,提升了对含放射性元素废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处置效率。  关键词:废离子交换树脂
摘要:本文从行业、学生学情、教材现存的问题三个方面分析入手,指出教材改革势在必行,然后从校本教材开发的理念、工作任务驱动的思路和结合企业生产的思路三方面来进行阐述开发校本教材的探讨,最后对校本教材的开发做了一些反思。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 电子商务 校本教材 教材开发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材又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而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一条道路。针对现存的
介绍圆柱形炭制品涂敷保层的方法。该方法是炭制品表面,采用电弧方法使铝沉积形成保护涂层,并叙述了该方法操作的具体步骤及操作条件等。
利用非紧完备L-凸度量空间中的Fan—Browder不动点定理,建立了非紧完备L-凸度量空间中的极大元定理,研究了非紧完备L-凸度量空间中定性对策和抽象经济平衡存在性,以及约束多目标
摘 要:针对亚龙YL-221型柔性生产线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自行设计、研发、制造配套的实践教学设备,使它适应自动化生产线调试与维护技术的教学要求,并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实践教学设备;研发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 “基于项目导向的生产线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开发” (2012B247)的部分成果。  
"图书漂流"活动作为一种在公共环境的流动中实现图书资源共享的方式,使图书价值得到了无限的增值。但即使是在素质较高高校,这种图书流转和阅读方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漂流书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