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卢梭的梦境与现实生活对其绘画的影响

来源 :百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亨利·卢梭绘画风格的形成以及画家自身的成长过程进行研究并解析卢梭的油画作品,对进一步认识卢梭作有力的补充。旨在通过对卢梭油画作品的研究分析,探索卢梭的绘画语言、风格及精神,分析其梦境以及现实生活对他的绘画风格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亨利·卢梭;丛林;素人主义;稚拙主义
  亨利·卢梭作为十九世纪末法国的“稚拙主义”画家,他的作品既没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印象主义的色彩与光亮、古典主义的严谨,也没有表现主义的澎湃激情。他将自己脑海里属于画家的梦想描绘在画布上,虽然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绘画训练,但这种属于自然,亲近自然,由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所创作的艺术,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神秘色彩与迷人气质。亨利·卢梭生于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但是在四十岁以前他的人生和大多数人的人生一样,受制于生活,贫困的家庭,窘迫的生活,直到后来他成为一名政府雇员。但是深埋在身体里的浪漫种子即使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等待也依旧发芽,他最终在四十岁时受内心的驱使拿起画笔,描绘心里那些不为人知而又令他深深着迷的事物。
  画笔和画布可以把他那些不安分的想象力释放出来,将梦境里奇幻莫测的事物描摹出来,分享给世人。虽然他的一生都在贫穷和争议当中度过,但是他的绘画作品以及其绘画方式所展现出来的神秘性又让世人着迷。如现藏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足球运动员》是卢梭在1908年创作的又一使人争议的作品。在两排整整齐齐的树木中间的小路上,有四名身着囚衣的运动员,在他们身后有着白色的栏杆,蓝白、橙白条纹冲击着视觉,运动员身体与头部的不协调以及画面当中奇异的和谐而又不和谐的矛盾氛围,使观看者无法用现实生活当中的景物来解释,只能说这一切是卢梭梦里存在的情景,是不可解释的梦幻。又例如在高可摩天的鲜花丛林中,香蕉树直插云霄,狮子攀咬着猎物,不知卢梭一生当中是否真真切切地到过原始丛林中,但是他画面当中区别于大多数画家的构图方式,以及与现实生活当中失调的比例关系,让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震撼。
  知名品牌KENZO在2018年以卢梭《梦》为主要设计灵感,在巴黎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丛林梦幻冒险之旅。此次秀展将卢梭为数不多的几张丛林画作的元素进行提取。蛰伏于茂密丛林里的狮子,裸身的美丽女郎与神秘古老的树木,以及动物们的丛林狩猎,借用绘画中梦境超脱于现实的荒诞之感,给观众呈现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梦幻场景。秀展完美展现卢梭的绘画语言以及绘画特点,强烈的色彩冲撞以及条纹叠加,画面呈现于画布的冲击转移到了衣服上,随着模特的走动加强了人们的视觉冲击,而这种平涂但又色块分明的绘画方式即是卢梭特有的绘画记号,也是他描绘自己雨林梦的方式。
  《外国美术史》中提到卢梭的作品充满了稚拙的趣味,许多画面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许多有特色的人物及风景,其中已经包含了超现实主义的意味。亨利·卢梭一生当中拥有过九个孩子,但是只有一个女儿平平安安长大成人,生活的阴霾仿佛从他出生之日起就一直笼罩在他的头顶,并且持续地追随着,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但是他依旧能从苦难当中发现洒下的阳光,并且抓住它,收获它。卢梭的绘画一直以来都是自学的,他的画纯真、质朴而又充满孩子气的童真。卢梭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对于绘画的执着和画面当中呈现出来的奇妙,还有他对于生活的态度,泥土里边努力向上抓住阳光,从不轻言放弃和失败,对待生活永远执着向上的态度。
  《西方艺术史》一书详细介绍了卢梭的成长轨迹,他没有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并且区别于十九世纪以来的艺术传统规律约束,从民间美术中吮吸丰富的养料。笔法天真而又梦幻,野兽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魔力四射的原始丛林,带人们领略生命最初的原始和宁静。卢梭的绘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趣味性,趣味性使他的画作更加富有故事感。《亨利·卢梭的创作特点——把趣味革命推到了顶点》一文着重分析了卢梭丛林画系列作品的特点,即对植物进行夸张的表现,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枝干都让它失去本来的面貌,使它们膨胀起来,像是干瘪的米粒受到了泥土的滋润,风干的豆子泡进了温水,急速地吮吸着生命的养料,然后在弹指间膨胀起来,生命中的光跳跃起来,这些植物被卢梭赋予力量,重新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也使得画面趣味盎然、生机勃勃。童趣性使孩子也能感知其中的氛围,充分展现了艺术不分年龄且被所有人接受,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影响虽有不同,但普遍存在。儿童们区别于在世俗沉浮多年的严格意义上的“大人”,他们对于所见之物的感受更加直观且不受外在事物的影响,喜欢就是喜欢,快乐就是快乐。
  米歇尔·马克尔和阿曼达·霍尔在《亨利·卢梭的神奇丛林》一书中指出卢梭坎坷的绘画道路和多年不被人认可的悲惨经历,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卢梭积极应对批评与指责的心态。画家笔下描绘的事物与其自身成长经历与期待密不可分,卢梭将梦境中的事物描绘成画面,将自己向往的热带雨林与梦境里的场景相结合,所以画面当中虽然都是日常所见的植物,但又充斥着让人着迷的神秘感。失真的植物与动物展现的是一个长期居于城市且向往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画家对生活的敬意,他将自己所爱的事物呈现出来并且愿意分享,他享受画画并且迷恋创作的过程,他的人生格言是“成功与否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弄明白自己不懂的事情”。所以说卢梭的一生都在践行自己信奉的格言,他每年都会参加美术展览,展览自己的新作品,听取别人的评价,虽然很多人的评价并不客观,而且多为嘲讽,但是他依旧把大家对他的评价剪贴下来,做成画报收集好。他不遗余力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力求达到最好。卢梭已经习惯了不怀好意的批评,也知道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的绘画训练,达不到传统绘画里的体积感与质感,但是卢梭的心里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好,他喜欢自己的创作,也乐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即使会收到许多不好的评价也甘之如饴。
  笔者对卢梭绘画的创作历程进行了分析。从1871年开始画画到1885年在艺术沙龙上展出的两幅作品为标志,他创作的早期特点着重呈现于《嘉年华之夜》。卢梭以细腻而又温柔的笔调描绘出朦胧的月光,月光洒在幽静的小路上,笼罩着在丛林中悠闲散步的情侣,画面充满诗意与朦胧的美感,在月光的笼罩下又营造出神秘氛围,远处的群山星光点点,树木用拼涂的手法展现,更加突出了身着彩色服饰的青年男女,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一年的嘉年华夜晚。然后便是创作高潮时期,即1888年到1909年,表现了他对自然独特的理解:忠于自然,表达内心。例如《从圣尼可拉河岸眺望圣路易岛·暮色》,虽然笔触依旧略显笨拙,但是依然能夠从画面当中发现许多卢梭对于大自然的独特而又奇妙的理解,这些略显直白的表达方式,反而让观众对画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另外对卢梭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可以把握卢梭原始主义即素人主义的绘画特点,对其奔放的笔触、高对比度和高纯度的色彩进行探究,对画面的神秘性进行领会,着重分析卢梭丛林系列画中的特点,对其植物、动物、人物进行分析。再结合创作实践阐述学习卢梭的艺术绘画风格、创作过程以及创作中画面所要表达的氛围感及个人情感。卢梭直到六十多岁时,依旧一贫如洗,但是他每一幅画作依旧表达出了他对人生的善意以及思考,他想让人们知道,命运让人遇见的生命体,在来到我们面前之前,都经过了漫长不易的岁月,我们应该珍惜。


  张亚琴在《热带丛林里的漫步者——亨利·卢梭》中写到欧洲印象主义兴起以后,人们认识到不能把艺术完整或者说片面地一分为二。卢梭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清楚的结构,直率、单纯的技术,而这些正是欧洲美术历史长河之中缺少的东西。卢梭画作中高对比度和纯度的色彩、奔放的笔触、神秘的内在精神、形式多样的构图将奇异的植物、富有灵性的动物、神秘的人奇妙地融合在整个画面当中。这种奇异的和谐场景时常把观画者带入绘画者的梦境。
  陈春雨在《浅谈亨利·卢梭绘画艺术中的朴素之美》中提到创造力的力量来源是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卢梭追求原始的纯真、强调主观表现的艺术思想构成了他独特的绘画风格。而亨利·卢梭真正值得学习并且推广的就是他稚拙画笔下的纯真自然。艺术本源于生活,生活又不断回馈艺术。
  (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外国美术史》[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8- 129页。
  [2] 《西方艺术史》[M].海南出版社,2014年,第134页。
  [3] 《亨利·卢梭的神奇丛林》[M].远流出版社,2014年。
  [4] 《亨利·卢梭的创作特点——把趣味革命推到了顶点》[J].《艺术人生》,2008年第9期,第109- 114页。
  [5] 张亚琴:《热带丛林里的漫步者——亨利·卢梭》[J].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科技》,2017年第6期。
  [6] 陈春雨:《浅谈亨利·卢梭绘画艺术中的朴素之美》[J].江苏省淮北中学,《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第22期。
  [7] 杨继春:《论亨利·卢梭的朴素艺术精神》[J].《美与时代》,2016年第6期。
其他文献
谢伟和我一个单位,既是同事,又是朋友。人近了,往往就忽略了他艺术家的特质,更多地关注了他生活的另外一面。谢伟爱玩,嗜酒,好交,随和,朋友圈里嘻嘻哈哈,但常常在不经意的言谈举止之间,表露出对生活艺术的真知灼见来,这才让人蓦然记起谢伟的本来面目。  谢伟的作品以往陆陆续续看过一些,这次又集中看了一批,细细琢磨,谢伟的画是有张力的,耐读且意味深长。谢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那正是各种艺术
期刊
期刊
如今,夏天越来越热。尤其是钢筋水泥构成的城市,像巨大的蒸笼,使人溽热难耐,只有守着空调,才能勉强度日。  这时,常使人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没有空调,没有冰箱,没有冰激凌,更没有钱去避暑胜地,但并没有觉得多热。在还是孩子的我看来,夏天,是一个多么自由、多么快活的季节啊。  那时,学校放了暑假,没了学校的约束,也没有现在孩子暑期多如牛毛的作业和名目繁多的特长班,我们像脱缰的小马驹,除了帮大人干
期刊
陈喜炜,1982年生,西安灞桥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陕西省文化馆馆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研究、国画书法创作及理论研究。有多幅国画作品获奖,《中国文房四宝》杂志发表研究论文8篇,参与编著《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关中卷》《剪纸临本丛书》等多部著作。目前撰寫《草书构形研究》一书。
期刊
撒小虎,陜西省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百花》编辑部主任、《百花》杂志副主编,陕西省旅游协会非遗分会副会长、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人类学、民间美术方面的研究。
期刊
董婧怡  1993年生于陕西咸阳。  2011年-2015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服装系,获学士学位。  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花鸟画创作与研究,师从麻元彬教授。  主要展覽经历:  ·中国画作品《版纳小品》入选第四届陕西美术写生作品展2019年11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中国画作品《版纳蜘蛛兰写生》刊登于文化艺术报国画周刊·专题2020年1月11日第T01
期刊
2019年9月27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前夕,中共四川省委原书记谢世杰应邀接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访谈。访谈中,谢世杰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从扶贫开发、交通建设、国企改 革、生态环境保护、治水兴蜀、旅游发展、重庆直辖7个方面,畅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四川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表达了对党的教育培养的真誠谢意;结合个人感悟,告诫 广大党员干部心中要始终装着人民,先做人
期刊
孙苗苗,女,1991年10月生,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农民,陕西省延川县罗子山镇上西渠村人。孙苗苗是著名剪纸艺术家刘兰英的孙女。刘兰英剪纸古朴大气、简洁凝练,像陕北汉画像石般厚重,她用的锯齿纹变成了一道又长又细的线,质朴抽象,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剪纸风格。孙苗苗在祖母刘兰英的口传心授下,完整地继承了她的剪纸技艺和艺术风格。  《吉祥娃娃》《抓髻娃娃》《悄悄话》《勤劳福寿·富贵平安》《生生不息》等作品分别
期刊
1 月8 日,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波在区地方志办呈报的《关于学习贯彻省市志办主任批示的情況报告》上批示“:区方志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促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工作卓有成效。希望继续努力,主动作为,为加快建设新经济高地、国际化城区作出更大贡献。”(成都市锦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期刊
好长一段时间,那条横在村庄与场镇之间的大河,在全乡人眼中,都是双刃剑一样的存在。  大河多水,即便是在最干旱的年份,也没有断过流。没有电的年代,肩挑背扛取水浇灌,虽然辛苦一点,但辛苦的收益立竿见影。当大山上的庄稼被赤日烧焦到颗粒无收的时候,大河就是救命稻草。  上世纪六十年代,县里主管,乡上主持,在村庄的大河上拦水修坝。发电站一建,村庄通了电。通了电的村庄有了抽水机,一级、二级、三级提灌把河水源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