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h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农户样本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严格评估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家庭的收入水平,其中对种植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估计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异质性效应,即相对于中东部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对西部地区贫困户收入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户收入;PSM-DID;异质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1015051
  引言
  自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我国进入了精准扶贫新阶段。国内学者对精准扶贫政策展开了大量研究与讨论。王立勇,许明[1]从家庭人均纯收入和贫困发生率2个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蔡进等[2]基于贫困地区的调研数据,检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张全红,周强[3]从收入、消费生活改善和外出务工4个方面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进行了评估。李明月,陈凯[4]基于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探讨了农户生计角度下精准扶贫政策的效应。
  2020年是脱贫的收官之年,精准扶贫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仍需要科学评估,而农户收入水平是衡量精准扶贫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指标。鉴于此,本文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期农户样本数据,运用PSM-DID准确估计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精准扶贫政策对不同地区贫困农户收入的影响异质性,以期为扶贫政策研究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1 研究设计、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1 方法选择与模型估计
  为检验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收入的影响,可以采用单差法来直接比较贫困户在精准扶贫前后的家庭收入,但由于精准扶贫政策是非随机的,而且贫困户在精准扶贫政策引入前后家庭收入水平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因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影响,也会受到宏观经济或市场其它行为等一些随时间变化的总体因素的影响,采用单差法容易产生选择误差,即无法识别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家庭收入水平影响的净效应。因此,为了剔除其它因素的干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来估计精准扶贫对贫困户家庭收入的净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设定如下:
  Yi,t0 β1D β2T β3D×T γZi,t εi,t(1)
  式中,下标i代表农户,t代表时间;Yi,t表示农户i在t時期的家庭收入水平。D和T是虚拟变量,本文将2015年、2017年2轮调查中均为贫困户的家庭定义为处理组,将2轮调查中均不是贫困户的家庭定义为控制组,其中D=1表示处理组,D=0表示控制组;T=1表示建档立卡之后,T=0表示建档立卡之前。Zi,t表示随时间变动且影响家庭收入水平的其它变量,εi,t是随机扰动项。
  根据构建的虚拟变量D、T,将样本分为4组,如表1所示。
  系数β3的估计值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对于处理组,建档立卡前后的发展情况分别为β1 β0和β0 β1 β2 β3,可见处理组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幅度为ΔY1=β2 β3,其中包含了精准扶贫政策及市场其它行为的效果;同样的,对于控制组而言,在建档立卡前后的发展情况分别为β0和β0 β2,控制组在建档立卡前后的变化幅度为ΔY0=β2,该差异并没有将精准扶贫带来的效果包含在内。因此,用处理组在建档立卡前后的差异ΔY1,减去控制组在建档立卡前后的差异ΔY0,得到精准扶贫政策的净效应ΔΔY=β3,这是本文DID方法估计的关键,如果精准扶贫政策真实地提高或者降低了贫困户的家庭收入,那么β3的系数应显著为正或显著为负。
  但是,即便在样本内采用双重差分法,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因为处理组和控制组差距太大,得出的差分结果可能具有一定偏差,而共同趋势假定是双重差分法应用的前提,要求2组样本具有较小的异质性,即若未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发展趋势随着时间推移不会出现系统性差异,但依据现实发展情况来看,DID方法的这一前提假定可能并未满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选择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给处理组匹配相近的控制组,再在匹配后的样本范围内采用双重差分法来检验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家庭收入的净影响。
  倾向得分匹配法的研究过程:运用logit模型或者probit模型估计倾向得分值,即样本农户建档立卡的条件概率:p(X)=Pr(D=1|X)=E(D=0|X),然后选择合适的匹配方法,根据倾向得分值将处理组样本(D=1)与控制组样本(D=0)进行匹配,最后,计算平均处理效应(ATT),即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σATT≡E{(Yi1-Yi0)|Di=1}=E{Yi1|Di=1}-E{Yi0|Di=1}。
  1.2 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了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均种植业收入、人均务工收入、人均政府补贴收入和人均财产性收入5项指标,回归时采用对数值。同时选取了农户的年龄、文化水平、健康状况及家庭人口数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1.3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和2017年数据中的农户样本。其中,2015年的家庭金融调查农户家庭数为11634户,2017年的家庭金融调查农户家庭数为12715户。全国大规模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的时间为2014年,但是在政策初期,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贫困户存在识别偏离的问题,随着驻村工作队及社会组织第三方力量的参与,当地扶贫办的复查,后续的识别工作较为准确;另外,考虑到精准扶贫政策的滞后效应。鉴于此,本文匹配了2015年和2017年2a均参加了调查的家庭,即获得了2期跟踪调查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共得每年样本6273个,总计12546个。   2 实证结果与分析
  2.1 倾向得分估计结果分析
  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分析时,匹配变量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梳理已有文献,从农户基本特征,生活水平2个方面选取匹配变量。具体来看,农户特质征包括户主年龄、户主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数、健康状况;生活水平方面包括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总支出。
  回归结果显示农户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家庭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总支出等变量均在不同程度显著,表明样本确实存在选择性偏误。因此,在双重差分之前需要进行倾向得分匹配。
  2.2 匹配結果检验
  为保证PSM-DID估计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对PSM2个基本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2组样本的观测值均在共同取值范围内且匹配后的2组样本在变量特征上不存在差异,满足共同支撑假设和平衡性假设。
  2.3 处理效应结果分析
  对匹配成功的样本进行双重差分处理,结果如表4所示。
  实证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为正值且在5%水平上显著,表明精准扶贫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家庭的收入水平。其中,对人均种植业收入的影响系数最大且在1%水平上显著,原因在于贫困户家庭老弱病残成员较多,无法外出务工,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以种植业为主;另外,政府扶贫资金的投入使贫困农户的农业生产规模提高,收入明显增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精准扶贫政策对务工收入的影响低于种植业收入的影响且仅在10%水平上显著。人均政府补贴收入的系数为正且在5%水平上显著,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农户的补贴收入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但是精准扶贫政策对人均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在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之后,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农户的各项资金补贴及资金投入,包括危房改造补贴、金融扶贫、农业支持保护等,使农户获得的资金显著增加。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较小,原因在于贫困农户财产较少,像土地房屋仅够勉强维持生计。
  2.4 异质性差异分析
  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对不同地区贫困户的收入可能存在异质性影响,因此本文将全部样本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分别检验这3个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对区域内贫困户收入水平的影响。鉴于篇幅,仅采用k最近邻匹配(k=4)对主要变量的效应进行分析。
  由表5可知,精准扶贫政策对西部地区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中部,最后为东部。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对西部地区的倾向性: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精准扶贫政策对人均政府补贴收入的影响在西部地区最为显著,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精准扶贫政策对东部地区人均种植业的收入影响最为显著,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土地平坦,资源丰富,农户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种植业较少。人均务工收入的影响方面,东部和中部的效应大于西部地区,原因在于东部和中部经济较为发达,工作机会较西部地区多。而对人均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只在东部地区显著,这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
  3 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农户样本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PSM-DID方法,严格评估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精准扶贫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家庭的收入水平,其中对种植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对于中东部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对西部地区贫困户收入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出的政策启示:国家要继续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贫困程度不同的农户采取不同的扶贫力度,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效率;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受客观条件限制,贫困程度更高,脱贫的难度更大,在资金、政策方面要给予西部地区更多扶持。
  参考文献
  [1] 王立勇,许明.中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研究: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J].统计研究,2019,36(12):15-26.
  [2]蔡进,禹洋春,邱继勤.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效果评价——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J].人文地理,2019,34(02):90-96.
  [3]张全红,周强.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收入、消费、生活改善和外出务工[J].统计研究,2019,36(10):17-29.
  [4]李明月,陈凯.精准扶贫对提升农户生计的效果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1):10-20.
  [5]汪三贵,曾小溪.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及脱贫攻坚的难点和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8(08):40-50.
  [6]朱梦冰,李实.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农村低保政策的瞄准效果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7(09):90-112,207.
  [7]姚明明,王磊.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减贫效果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6(03):71-76.
  (责任编辑 李媛媛)
  收稿日期:2020-09-15
  作者简介:韩丰骏(1994-),男,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管理;樊东鑫(1994-),男,硕士。研究方向:农村发展;郭亚军(1992-),男,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管理;通讯作者卜令营。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根据贵州省1996—2016年3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分析全省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结果表明:贵州省森林以乔木林为主,林地面积不断增加,林木蓄积稳步增长,林种结构趋于合理,天然林资源不断扩大;森林类型大部分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比例在不断上升,森林质量逐渐提升。本文也介绍了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方面的主要措施和成功经验,为同行交流提供便利。  关键词:森林资源;森林质量;贵州省  中
摘 要:2018年春、秋两季对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选育的杂交菜心品种“喜兰菜心”、“君兰菜心”、“广良CX三号菜心”和“广良CX四号菜心”进行多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喜兰菜心”属耐热中早熟品种,“君兰菜心”属耐寒中迟熟品种,2个品种均表现出丰产稳产、品质佳、抗性强等特性,可在适宜范围推广种植。  关键词:杂交菜心;品种;多点试验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摘要:为研究生物有机肥缓解甜叶菊连作病害的作用机制,在发病高峰期对连作田甜叶菊叶斑病病情进行调查,分析增施有机肥对甜叶菊叶斑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连作加重生育中后期甜叶菊叶斑病的发生,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土壤连作年限增加而显著上升;增施有机肥显著降低甜叶菊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生物有机肥效果好于普通有机肥,连作时间越长防治效果越显著。因此,有机肥尤其是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减轻甜叶菊连作田病害的发
摘 要:目前对FDR土壤水分传感器在高介电值下失真现象究较少。本实验对不同介电值(6~60)的液体和不同体积含水量(5%~35%)的仿真土壤和真实土壤进行测试。并通过MATLAB软件对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进行二阶曲线拟合处理,发现传感器在在不同介电常数下和土壤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本研究对相关部门测试选取该类型传传感器以及传感器元件改进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FDR传感器;土
摘 要:福泉市地处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石漠化问题严重,造成植被稀疏、岩石裸露、涵养水源功能衰减,水土流失加剧,调蓄洪涝能力明显降低,直接威胁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为掌握全市石漠化土地分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采用3S技术开展福泉市石漠化土地调查研究,摸清了全市石漠化土地的分布、面积、动态变化等主要特征,可为地方土地石漠化防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关键词:石漠化;空间分布;动态变化;遥感;福泉 
摘 要:本文分析了江陵县1956年、1981年、2014年的土地面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品种及产量等变化情况,发现江陵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地方品种基本被培育品种取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地方品种基本被培育品种取代。江陵县农业资源丰富,应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使广大民众意识到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要加大特异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
摘要:  随着陕西省农村环境连片和综合整治的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大幅增加。“三分建、七分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后能否长效运维管,切实改善区域、流域水环境质量,成为政府和群众重点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在总结陕西省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适合省情的治理设施长效运维管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R123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优选玄参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实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玄参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提取工艺的影响,玄参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2,提取3次,每次1.5h。优选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玄参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提取提供参考。  关键词:玄参;哈巴苷;哈巴俄苷;L9(34)正交试验;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
摘要:  利用空气质量检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广元2017—2018年10—11月空气质量进行对比,分别从其气候背景、气象要素进行分析,找出2018年较2017年的空气质量较差的原因。结果表明:有效的降水量和较强冷空气作用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沉降、稀释和扩散,因此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优良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空气质量;AQI指数;气象要素  中图分类号:P42  文献标识码:A  D
摘 要:为研究柔和细腻风格的烤烟叶组配方模块,本设计以“风格需求最近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成本控制最优化”为原则,采用云南产区的5个不同等级烤烟进行试验。试验设计5组配方模块,结果表明:以35%大理C2F、20%红河C2F、2%文山B2F、40%曲靖X2F、3%昭通C2F的配方模块感官风格最符合柔和细腻风格,等级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其配方成本也最低。  关键词:烤烟;叶组配方;感官质量;云南  中图